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观察皮肤基底细胞癌(BCC)、鳞状细胞癌(SCC)及脂溢性角化病(SK)的临床和超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BCC(69处病变)、44例SCC(44处病变)和27例SK(28处病变)患者资料,观察其临床及超声特征。结果 BCC组及SCC组位于曝光部位病变占比高于SK组(P均<0.017)。3组病变最大径、累及深度、累及皮肤层次、病变形态、多发点状高回声、病变基底部边界、后方回声、血流信号及淋巴结转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CC组病变最大径和累及深度均大于BCC组和SK组(P均<0.017);SK组形态规则病变占比大于SCC组(P<0.017);仅BCC组病变表现为多发点状高回声(P均<0.017);SCC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于BCC组(P<0.017);SK组病变多仅累及表皮,且基底部边界多清晰,而BCC组和SCC组病变多浸润至真皮层或皮下组织(P均<0.017),且与BCC组相比,SCC组更易侵犯皮下组织(P<0.017);SK组病变多无血流信号或仅有少量血流信号,而BCC组多为中等血流信号、SCC组多为丰富血...  相似文献   

2.
脂溢性角化病(seborrheic keratosis)是常见的皮肤良性肿瘤,罕有恶变.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是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多样,容易误诊或漏诊.下面报道我院收治的1例脂溢性角化病合并基底细胞癌病例,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57岁.因左腹壁丘疹10 a,长大2 a入院.10 a前无诱因左腹壁出现一绿豆大褐色扁平丘疹,缓慢长大.2 a前皮疹生长加速,向周边不规则生长,伴瘙痒,抓破后少量渗血.既往体健,否认内脏及肿瘤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左下腹壁约2.0cm×1.8 cm大丘疹,由两个不同的部分组成:左侧部分皮损表面光滑呈黑褐色,边缘不规整,基底浸润感;右侧部分皮损表面粗糙呈深黑褐色,上覆油腻痂壳,边缘规整,与基底无粘连.该皮疹左上方可见一约黄豆大表面粗糙黑褐色丘疹.附近淋巴结未扪及肿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老年脂溢性角化病(seborrheic keratosis,SK)的误诊原因,以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病理证实的老年SK146例的临床特征、病理、误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程(8.0±3.6)年,误诊时间(3.0±2.6)年;皮损表现为多发、散在,皮疹色泽、大小变化大,易合并瘙痒等不适。均通过组织病理学得以确诊,病理类型主要是棘细胞型、色素型和角化过度型。误诊为色素痣54例(37.0%),基底细胞癌或鳞状细胞癌38例(26.0%),恶性黑色素瘤25例(17.1%),寻常疣15例(10.3%),角化棘皮瘤9例(6.2%),Bowen病5例(3.4%);予冷冻、激光等物理方法治疗,效果良好。结论误诊原因与漫长病程中皮损出现较大变化、合并不适症状、病理类型及组织学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60岁。因右侧下腰部起扁平丘疹半年于2012年5月来我院就诊。自觉偶有瘙瘁,无发红、肿胀、疼痛等不适。皮肤科情况:右侧下腰部可见3个类圆形绿豆至黄豆大小的粉红色扁平丘疹,质软,表面光滑,无出血、破溃和鳞屑,互不融合,无触压痛。家族中无类似病例,系统体检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损活检:表皮内多灶性细胞增生,为大小一致的棘细胞或基底样细胞,细胞无坏死及明显异型性,基底细胞层完整。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5.
凌伟军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2):3580-3582
目的:观察使用CO2激光烧除结合外涂维A酸乳膏治疗丘疹型脂溢性角化病的效果。方法:177例患者分为对照组(92例)和观察组(85例),对照组仍用传统的CO2激光把皮损一次性全部烧除,观察组则把皮损烧除至与正常皮面平行,伤口结痂脱落后再外涂0.1%维A酸乳膏至皮损完全消退或用药8周。结果:观察组的痊愈率(87.5%)低于对照组(96.8%),差异有显著性(X2=17.17,P<0.01),但有效率与对照组无差异,且色素改变、瘢痕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CO2激光烧除结合外涂维A酸乳膏治疗丘疹型脂溢性角化病具有较高的一次治愈率,且可极大地减少有碍美观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对经皮肤活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脂溢性角化病10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08例,曾误诊43例,误诊率为39.81%。根据临床表现明确诊断为脂溢性角化病46例,脂溢性角化病待排除19例,误诊43例。误诊为痣(黑色素细胞痣和皮内痣各8例)16例(37.21%),疣(寻常疣12例、病毒疣3例)15例(34.88%),皮肤肿物4例(9.30%),皮脂腺囊肿和基底细胞癌各2例(各占4.65%),皮脂腺痣、化脓性肉芽肿、纤维瘤和皮肤溃疡各1例(各占2.33%)。108例均经皮肤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脂溢性角化病,皆予以手术切除,术后创面愈合良好。对误诊情况分析发现,50岁和≥50岁者、皮损分布于暴露部位与非暴露部位者误诊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理分型乳头瘤型、棘层增厚型和激惹型3型误诊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溢性角化病临床及病理表现多样,易误诊。临床医师有必要提高对该病认识,临床接诊类似本文患者时要仔细辨别皮损,及时采取相关检查手段,必要时行皮肤活组织病理检查,以早期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强脉冲光与Q-开关倍频Nd:YAG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双侧面部均有脂溢性角化皮损的患者共15例,左侧皮损使用强脉冲光治疗,治疗间隔为4~5周,连续3次为一个疗程。右侧皮损使用Q-开关倍频Nd:YAG激光治疗,治疗间隔为4~5周,疗程为1~12次。患者和医生根据照片对每次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强脉冲光治疗3次后的疗效与Q-开关倍频Nd:YAG激光治疗1~2次后的疗效经患者和医生评价差异均无显著性(S=-5,P〉0.05;S=-4.5,P〉0.05)。强脉冲光治疗后色素沉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Q-开关倍频Nd:YAG激光(P〈0.01),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水疱、瘢痕及色素减退。【结论】强脉冲光和Q-开关倍频Nd:YAG激光均能有效地治疗脂溢性角化病。在使用Q-开关倍频Nd:YAG激光治疗时应适当降低能量密度,以防色素沉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严霞  胡玮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3):3405-3406
为提高近期疗效及减少不良反应,我科采用profile超级平台,Er:YAG激光器,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疗效满意,现将铒激光微剥脱治疗脂溢性角化病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活化子3(STAT3)表达在大肠癌中的变化,以及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的关系,并研究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肠癌中VEGF、STAT3的表达情况。结果大肠癌中VEGF、STAT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7%(22/33)和63.6%(21/33),显著高于正常大肠组织的阳性率(P〈0.01);VEGF的表达与Duke’s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STAT3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Duke’s分期有关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相关分析表明VEGF和STAT3正相关(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中存在VEGF和STAT3的高表达,VEGF的表达与大肠癌病程的发展及淋巴转移关系相关,而STAT3的表达除与大肠癌病程的发展及淋巴转移相关外,还与大肠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有关。另外,大肠癌的发生过程中VEGF可能受STAT3的调控,STAT3可能会成为大肠癌的抗血管生成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0.
VEGF、STAT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活化子3(STAT3)表达在大肠癌中的变化,以及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的关系,并研究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肠癌中VEGF、STAT3的表达情况。结果大肠癌中VEGF、STAT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7%(22/33)和63.6%(21/33),显著高于正常大肠组织的阳性率(P<0.01);VEGF的表达与Duke′s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STAT3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Duke′s分期有关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相关分析表明VEGF和STAT3正相关(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中存在VEGF和STAT3的高表达,VEGF的表达与大肠癌病程的发展及淋巴转移关系相关,而STAT3的表达除与大肠癌病程的发展及淋巴转移相关外,还与大肠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有关。另外,大肠癌的发生过程中VEGF可能受STAT3的调控,STAT3可能会成为大肠癌的抗血管生成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1.
王琼  刘爱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8):6934-6934
脂溢性角化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皮肤良性肿瘤。近年来对脂溢性角化的研究表明,该病发生可能与年龄、日光照射等有关。治疗方面,国内外学者均力求于找到创面小,减少瘢痕形成等不良反应较小的治疗方案,激光仍是目前该病治疗的首选方法。近年来,我科应用CO2激光治疗面部脂溢性角化2336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激惹型脂溢性角化病的高频超声及剪切波弹性成像表现。方法收集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SK患者32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47~81岁(59.7±9.4岁),使用高频探头观察肿物的位置、累及层次、形态、大小、边界、内部回声,切换至剪切波弹性成像模式,测量肿物杨氏模量平均值、肿物与临近正常真皮组织之间的弹性应变比。结果32例患者均为单发,最常见于头面部(n=30,93.8%);29例(90.6%)肿物近期明显增大,21例(65.6%)肿物处有痛、痒症状,9例(28.1%)肿物有表面出血。25例肿物被检查者判定累及真皮层。病变以椭圆形为主(n=23,71.9%),肿物厚径的增加主要体现为表皮层厚度的增加。肿物内部以低回声为主,部分病例内见点状强回声(n=12,37.5%),32例肿物内部血流均为Ⅱ、Ⅲ级血流。杨氏模量平均值21.1±3.6 kPa,与周围正常真皮弹性应变比为1.73±0.64。结论激惹型脂溢性角化病多位于头面部,超声特征表现为外生性的椭圆形低回声结节,多与真皮分界不清,部分病变内部见点状强回声,内部血流以Ⅱ、Ⅲ级血流为主,结合以杨氏模量值30.5 kPa,及肿物与周围正常真皮的弹性应变比值4.00为界值,可与皮肤常见恶性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RCC)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7例肾细胞癌、9例正常肾组织中的MMP-2与VEGF的表达,计数微血管密度(MVD),血管生成采用CD34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标记微血管内皮。结果 RCC组织中MMP-2与VEGF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肾组织(P〈0.05),不同临床分期的RCC组织中MMP-2与VEGF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的RCC组织中MMP-2与VEG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VD与VEGF、MMP-2蛋白表达之间呈显著相关性(P〈0.05);VEGF与MMP-2蛋白表达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MMP-2与VEGF的表达可反映RCC侵袭和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标,对临床判断肾癌预后有着直接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STAT3和CyclinDl在口腔高分化鳞状细胞癌化疗前后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高分化口腔鳞状细胞癌72例,其中术前未化疗组34例,术前静脉化疗组38例,免疫组化法检测STAT3和CyclinDl的表达,并分析STAT3和CyclinDl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与未化疗组相比,术前化疗可以明显降低高分化口腔鳞癌中STAT3和CyclinDl的阳性率;STAT3和CyclinDl表达情况与高分化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淋巴结转移、部位及临床分期(T1、T2)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瘤体大小及T3期无关(P〉0.05)。结论术前化疗可以降低高分化口腔鳞癌中STAT3和CyclinDl的表达,进而减少淋巴结的转移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KDR在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和临床病理的关系,了解VEGF和KDR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腺癌组织标本各10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VEGF和KDR在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VEGF及KDR与各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VEGF和KDR在结直肠腺癌组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结直肠腺瘤组,二者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和KDR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转移情况、浸润深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和KDR在结直肠腺瘤组织中的表达与增生程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腺癌患者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VEGF阳性表达较VEGF阴性表达术后生存率低(P〈0.01),KDR表达与患者术后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结直肠腺癌组织中VEGF和KDR的表达与肿瘤大小、转移情况和浸润深度密切相关,VEGF阳性表达较VEGF阴性表达者术后生存率低。VEGF和KDR在结直肠腺瘤中的表达与增生程度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脂溢性角化病皮损组织中P21WAF1/CIP1和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 E)表达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5例脂溢性角化病皮损组织及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P21WAF1/CIP1和Cyclin E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脂溢性角化病皮损组织P21WAF1/CIP1和Cyclin E 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P21WAF1/CIP1和Cyclin E 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组织学类型均不相关(P>0.05).结论P21WAF1/CIP1和Cyclin E过度表达与脂溢性角化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叉头转录因子(FoxM1)与血管生内皮长因子(VEGF)蛋白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50例宫颈组织标本中FoxM1和VEGF的表达,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和宫颈癌组织中FoxM1蛋白表达率分别为13.64%、46.34%、60.87%,VEGF蛋白表达率分别为18.18%、42.68%、63.04%,CIN组织、宫颈癌组织与正常宫颈组织FoxM1和VEGF表达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8.723-14.634,P〈0.01),宫颈癌与CIN组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IN各组间(CINⅠ、CINⅡ、CINⅢ)、宫颈癌Ⅰ-Ⅱ期与Ⅲ-Ⅳ期FoxM1和VEGF表达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χ^2=0.131-2.997,P〉0.05)。宫颈组织中FoxM1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673,P〈0.01)。结论 FoxM1和VEGF可能参与了CIN和宫颈癌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VEGFR-3)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54例肾细胞癌和20例正常肾脏组织中VEGF-C和VEGFR-3蛋白表达水平,观察VEGF-C和VEGFR-3的表达与肿瘤分级、肿瘤分期、淋巴管浸润或淋巴结转移间的相关性。结果肾细胞癌组织中VEGF-C和VEGFR-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肾脏组织,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分级、肿瘤分期与VEGF-C和VEGFR-3蛋白的表达强度存在相关性(RR=0.83;0.78)。在伴有淋巴管转移浸润或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其VEGF-C和VEGFR-3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通过检测肿瘤组织VEGF-C/VEGFR-3的表达情况,有助于了解肾细胞癌的淋巴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倾向,可能对临床治疗术式选择以及术后辅助治疗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VEGF及STAT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VEGF及STAT3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VEGP和STAT3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及STAT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胃癌组织中VEGF、STAT3阳性率分别为74%、34.7%,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分别与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STAT3的表达分别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相关。(2)胃癌组织中VEGF与STAT3表达呈正相关。结论VEGF、STAT3异常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而且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支持VEGF基因直接由STAT3蛋白调节的论点,是肿瘤生物学行为较有价值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