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利用灰阶谐波超声造影及时间-强度曲线软件支持,并对比研究乳腺良恶性肿块内血流频谱形态特征来综合分析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血流动力学特性。方法:前期工作:对136个乳腺良恶性肿块提取了内部血流频谱,后期对另16个乳腺良恶性肿块进行了超声造影检查。结果:乳腺良恶性肿块内部血流频谱形态存在差异,乳腺癌的血流频谱形态可分为4型;造影后乳腺良恶性肿块的时间-强度曲线形态及参数存在差异。结论:实时超声造影成像技术结合多普勒血流频谱形态分析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乳腺分叶状肿瘤的临床及超声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分叶状肿瘤(PTB)的临床及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TB患者的临床和乳腺超声影像资料。结果: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1~59岁,病程1周~5年。首发症状为乳腺无痛性肿块。所有肿块触诊质地坚韧,表面光滑,可以活动。乳腺超声检查共显示瘤体10个,多位于乳腺外上象限(7/10)。所有肿块按超声声像图不同表现分为3个类型:其中分叶形6个,圆形、椭圆形或呈浅分叶状的3个,不规则形状1个(内部呈囊实混合性)。肿块直径1.5~9.5cm。按WHO分类标准,其中良性6例,交界性2例,恶性2例。多数交界性和恶性PTB的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多为Ⅱ级和Ⅲ级。肿块内均未见钙化灶,未见异常血管图像,无邻近组织结构紊乱及腋下淋巴结肿大。结论:PTB在临床及超声影像表现上与纤维腺瘤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在中年妇女乳腺发现较大肿块且短期内迅速长大并结合一些特征性的超声声像图应高度怀疑PTB可能。  相似文献   

3.
高频超声诊断乳腺小肿瘤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乳腺小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4例乳腺良性小肿瘤及恶性小肿瘤患者分别行常规及高频超声检查,并与手术及病理检查结果对照,分析两者不同的声像改变.结果乳腺良性小肿瘤较恶性小肿瘤在肿块形态、边界、包膜声像特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恶性小肿瘤的微小钙化点检出率46.9%(30/64)与穿支血管检出率78.13%(50/64)较良性小肿瘤的微小钙化点检出率3.3%(2/60)与穿支血管检出率高1.67%(1/60),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常规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小乳癌的早期检出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的特点,提高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乳腺癌及38例乳腺良性肿瘤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乳腺良恶性肿块声像图的鉴别以肿块边界特征最为重要,彩色多普勒显示乳腺癌内的血流较良性肿瘤丰富(P0.01);乳腺癌的血流分布特征异常,血流阻力指数(RI)与乳腺良性肿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维超声声像图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癌多普勒血流频谱特征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和肿块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术前1周对144个乳腺良恶性肿块患者的原发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查,观察肿块多普勒血流频谱特征,并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PV)及加速时间(AT).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两步法对获取的乳腺癌标本行免疫组化研究,并检测MVD.结果乳腺癌病变的收缩期血流频谱表现为PV增快、AT缩短及峰值前移;舒张期频谱形态变化较大,根据舒张期流速降幅及持续时间把90例乳腺癌病变的舒张期多普勒血流频谱分为Ⅰ型(30例)、Ⅱ型(20例)、Ⅲ型(17例)、Ⅳ型(23例).4型乳腺癌患者的肿块内MVD呈上升趋势,Ⅲ型和Ⅳ型明显高于Ⅰ型.在转移组和未转移组,4型舒张期多普勒血流频谱类型在构成上存在差异,未转移组以Ⅰ型、Ⅱ型为主,转移组中4型所占比例相似.结论乳腺肿块多普勒血流频谱特征在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及判断是否转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80例乳腺肿瘤的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特征。结果乳腺良恶性肿瘤声像图有其各自特点,比较两者在有无包膜、内部回声均匀与否、单发与多发、有无砂砾状钙化、肿块纵横比,是否合并腋窝淋巴结肿大以及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舒张期峰值流速(Vmin)、阻力指数(RI)等参数,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声像图表现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有助于提高乳腺肿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良恶性肿瘤微血管形态学变化特征。方法:应用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MVI)技术检测30例(33个病灶)乳腺恶性肿瘤、30例(34个病灶)乳腺纤维腺瘤微血管形态学变化特征,光、电镜观察瘤内新生血管显微结构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造影后不均匀增强,充盈缺损,紊乱的血管网、血管扩张、血管迂曲征象在良恶性肿瘤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光镜下90.91%(30/33)乳腺恶性肿瘤中见坏死灶,间质中见弥漫分布粗细不均的新生血管,异常扩张的大血管和裂隙状的新生血管并存。乳腺纤维腺瘤均未见坏死灶,血管管径和分布均一。透射电镜下恶性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具有不同于正常血管内皮细胞的分裂旺盛的特征,较多的单个内皮细胞呈裂隙状,血管腔闭塞或狭窄,扩张、迂曲的大血管与幼稚的新生毛细血管并存。结论:实时超声造影MVI可以反映肿瘤血管的解剖和生理特征,造影后微血管的形态学差异性为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10年7月253例经手术和穿刺病理证实为乳腺肿瘤的彩超声像,采用GE LOGIQ5 PRO彩色多普勒诊断仪和10MHz高频探头,用仰卧位和侧卧位直接扫描法检查.结果:253例病理诊断为乳腺纤维瘤145例,乳腺癌75例,乳腺增生结节33例.超声诊断乳腺癌71例,正确率为94.7%(71/75);误诊4例,其中3例误诊为乳腺纤维瘤,1例误诊为乳腺增生结节.结论: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瘤具有无创、诊断正确率高、方便等优点,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病例女,43岁,发现左乳房肿物持续增大3年。查体:左乳房皮肤略红、充血,表面静脉曲张,可触及30cm×25cm×20cm肿块,占据整个乳房,肿物呈分叶状,无压痛,无乳头溢液及皮肤橘皮样改变,肿物可移动,左腋下触及肿大淋  相似文献   

10.
1996~ 1998年 4月本院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对 67例乳腺良恶性肿块患者进行了超声检查 ,并有术后病理对照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67例 ,年龄 16~ 72岁 ,均为住院病人。术前 7~ 15d内行超声血流显像检查。1.2 检查方法 采用德国产AI - 5 2 0 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及美国产ATL -HDI30 0 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探头频率范围 7.5~ 10MHz线阵探头。扫描角度为 0~ 4 0°,在二维超声图像基础上再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在肿块内及周边寻找血流信号 ,并记录肿块内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速度 (PSV)…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实性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7例乳腺良性肿块和44例乳腺癌肿块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病灶的声像图特点,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良、恶性肿块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9%、93%。良、恶性肿块在二维灰阶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维灰阶声像图结合彩色血流成像的典型表现,可以判断其性质,对一些非典型病例,还应结合病史综合分析,以便做出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12.
乳腺肿块超声血流显示的影响因素及其良恶性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乳腺肿块超声血流显示的影响因素及其对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408个乳腺良、恶性肿块进行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检查,分别记录其血流数、灰阶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显示的血流数随肿块大小不同而具有显著差异,肿瘤后方衰减征象、内部坏死液性区征象在未检出血流的乳腺癌组中均显著高于有血流组。以超声检出的血流数为指标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较低。结论肿块大小、肿瘤后方衰减、内部坏死液性区征象均显著影响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内血流的检测,超声检出的血流数不能作为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的直接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联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技术,探讨其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行外科手术或麦默通治疗的117例女性患者,其中共179个乳腺包块,术前超声常规检查乳腺包块,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血流分级情况,同时超声光散射系统测量总血红蛋白浓度,每种方法分别计算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组间对乳腺肿物诊断准确度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肿块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1%、78.9%、78.2%、70.1%和84.3%,超声光散射成像技术诊断乳腺肿块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8%、67.0%、76.2%、64.4%和93.6%,超声光散射成像技术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肿块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6%、83.5%、93.4%、78.8%和96.8%。单独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单独超声光散射成像技术诊断乳腺疾病的准确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P>0.05),而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超声光散射成像技术与单独彩色多普勒超声或单独超声光散射成像技术诊断乳腺疾病的准确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9,P<0.05;χ2=7.80,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超声光散射成像技术的联合应用可提高乳腺肿块的诊断准确度,对临床诊断乳腺肿块提供了新的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讨正常乳腺动脉对乳腺良、恶性肿物分支供血方式的差异.方法 对248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物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扫查正常乳腺动脉与乳腺肿物的空间位置关系,比较分析它们对乳腺癌和乳腺良性肿物分支供血方式的差异.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穿人血管、穿入血管分支、直接血管分支及中央粗大血管是乳腺癌特征性血管分布形式,与乳腺良性肿物有明显差别.结论 正常乳腺动脉对乳腺良、恶性肿物分支供血方式不同,借此可以鉴别两者.  相似文献   

15.
乳腺肿块的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形态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目的 探讨乳腺肿块的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形态与其病理性质之间的相关性,以提高超声对乳腺肿块的诊断符合率。方法 对116例乳腺良、恶性肿块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检测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①乳腺恶性肿块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形态常表现为:收缩期峰值速度前移,常出现于收缩期的前三分之一时段;收缩期上升及下降速度均较快,表现为上升波和下降波陡直;舒张期起始波常出现于收缩期下降波的中点以下,舒张末期常无血流或出现反向血流频谱。②乳腺良性肿块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形态为收缩期峰值速度常居中,出现于收缩期的中三分之一时段;收缩期上升及下降速度均较慢,表现为上升波和下降波倾斜;舒张期起始波常出现于收缩期下降波的中点以上,舒张末期常出现血流频谱。结论 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形态是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一项值得重视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乳腺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与肿瘤大小、组织病理学类型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乳腺癌患者202个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分析乳腺癌血流分布类型、血流分级与其大小、组织病理学类型的相关性.结果 202个乳腺癌病灶的血流检出率为91.58%(185/202),周边型血流17.33%(35/202),内部型血流51.49%(104/202),穿入型血流22.77%(46/202),8.42%(17/202)无血流信号.非浸润性乳腺癌、浸润性导管癌、特殊类型乳腺癌之间及浸润性导管癌Ⅰ级、Ⅱ级、Ⅲ级之间血流分布类型、Adler分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不同大小乳腺癌之间血流分布类型、Adler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块越大,内部型血流、穿人型血流越多,Adler分级越高(P<0.05).结论 乳腺癌血流分布类型、血流分级与大小均呈正相关.乳腺癌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与其组织病理学类型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彩色及能量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彩色及能量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89个乳腺肿块(良性47个,恶性42个)进行彩色及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血流分布特征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恶性肿块组中周边和内部均有血流者为63.4%,良性肿块组为28.0%,两组之间在血流分布部位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恶性肿块组中有分支状血流者为65.9%,良性肿块组为24.0%,两组之间在血流分布形态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恶性肿块组63.4%有穿入型血流信号,良性肿块组仅20.0%有穿入型血流信号,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恶性组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明显大于良性组(P〈0.001),加速度时间(AT)明显小于良性组(P〈0.001);以PI〉1.35,RI〉0.75,AT〈90ms为临界值,诊断恶性肿块的敏感性分别为87%、87%、39%,特异性分别为88%、80%、96%,准确性分别为88%、85%、6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性影像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乳腺肿物的二维声像图特征和血流特征,对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S-Detect应用于乳腺包块中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S-Detect与超声医师联合诊断的诊断价值,及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且同时应用S-Detect技术诊断的453例乳腺肿物患者的相关资料,根据S-Detect的影响因素分组,采用卡方检验计算并比较S-Detect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影响因素与病理诊断良恶性的关系。由一个超声医师进行乳腺超声检查与S-Detect检查,由另一个超声医师对留存图像进行分析根据美国放射学会BI-RADS分级对包块进行分级,再联合S-Detect做出联合诊断。计算并比较S-Detect、超声医师、联合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的ROC曲线下面积及一致性。结果:453位女性患者,共581个病灶,病理诊断良性病灶411个,恶性病灶170个。S-Detect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及4 cm>病灶≥2 cm的良性病灶误诊率较高,且有统计学差异。S-Detect诊断的特异性较高(>80.00%)。S-Detect在患者年龄、乳腺包块所在象限及乳腺包块所在深度分组中敏感性、特异性在组内均无统计学差异。病理Logistic回归得出3个有意义的危险因素(年龄、S-Detect、乳腺包块最大径),P<0.05。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SDetect的诊断结果 ROC曲线下面积为0.78,Kappa=0.45,超声医师的诊断结果ROC曲线下面积为0.78,Kappa=0.57,超声医师联合S-Detect(初次联合诊断)的诊断结果 ROC曲线下面积为0.84,Kappa=0.65,超声医师联合S-Detect并参考年龄、最大径及S-Detect的影响因素(再次联合诊断)的诊断结果 ROC曲线下面积为0.89,Kappa=0.76,P<0.05。结论:S-Detect诊断的特异性较高,诊断浸润性导管癌的符合率较高,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符合率较低,4 cm>病灶≥2 cm的良性病灶漏诊率较高。S-Detect应用于乳腺包块的诊断可以提高超声医师诊断的诊断价值及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比较超声弹性成像与CDFI鉴别诊断良恶性乳腺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超声弹性成像与CDFI在鉴别诊断良恶性乳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155例乳腺病变术前患者行超声弹性成像及CDFI检查。CDFI依据Alder血流分级法、弹性成像采用5分法进行评估。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技术诊断乳腺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 155例共检出187个乳腺病灶,其中恶性57个、良性130个。CDFI与弹性评分诊断乳腺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68.42%(39/57)、75.38%(98/130)、73.26%(137/187)及84.21%(48/57)、84.62%(110/130)、84.49%(158/187);弹性成像的敏感度及准确率均高于CDFI(P均<0.05),而二者特异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FI和弹性成像诊断乳腺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9及0.892。结论超声弹性成像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效能高于CDFI。  相似文献   

20.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脾动脉瘤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脾动脉瘤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脾动脉瘤患者的超声结果,包括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表现。结果在15例脾动脉瘤患者中,单发13例,多发2例(各2个瘤体),共17个瘤体。瘤体位于脾动脉近段3个,中段1个,远段(脾门处)13个。二维超声表现为:脾动脉呈囊状扩张的无回声,直径2.0~5.5cm,平均3.6cm。CDFI显示无回声两端与脾动脉相连,内充满彩色血流信号,呈涡流,其内引出动脉血流频谱。4例合并附壁血栓,壁上可见低回声,CDFI见该处血流信号充盈缺损。CDFI诊断准确率88.2%(15/17),1例误诊为左侧肾上腺肿瘤;1例多发脾动脉瘤的2个瘤体中,超声诊断1个,漏诊1个。结论脾动脉瘤多数单发,且多位于脾动脉远段。CDFI诊断准确性较高,可以作为脾动脉瘤首选影像学检查及随诊方法,其主要诊断依据为瘤体内充满动脉血流信号或充盈缺损,两端与脾动脉相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