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小儿Wilson’s病亲属活体部分肝移植术围术期处理的特殊性。方法:1例Wilson‘s病患儿在全麻下行亲属活体部分原位肝移植,术中连续监测体温、血流动力学、血气、生化、凝血功能及血常规。结果:与术前相比,术中血钾、血糖、凝血功能、血红蛋白、心率、体温均有显著变化。结论:在确保供体安全的同时维持受体的血流动力学稳定,随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紊乱,加强血气、生化及凝血功能的监测与调控是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原位肝移植围术期凝血指标及血小板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肝脏移植手术已成为目前治疗晚期肝病的惟一有效措施。研究手术期间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出、凝血功能的变化,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2 0 0 0—2 0 0 3年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终末期肝硬化原位肝移植患者10 0例,其中男97例,女3例;年龄2 5~6 3岁。供肝均来自颅脑损伤死亡者,热缺血时间5~10 min,冷缺血时间3~12 h,用器官保存液( UW液)灌注保存。1.2 方法:手术开始后,分别于无肝前期,无肝期15、30 min,开放期15、6 0 m in及术毕各时段从桡动脉采血。采用STA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法国)和东亚全自动血球计数仪( K 4 5 0 0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成人亲属活体部分肝移植术围术期处理的特点。方法:1例丙肝后肝硬化患者在全麻下行亲属活体部分原位肝移植,术中连续监测体温、血流动力学、血气、生化、凝血功能及血细胞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术中血钾、凝血功能、血红蛋白、心率、体温均有显著性变化。结论:在确保供体安全的同时维持受体的血流动力学稳定,随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紊乱,加强血气、生化及凝血功能的监测与调控是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肝移植手术患者术前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肝源性营养不良,且受到麻醉、手术创伤、尤其是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打击,机体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胃肠道存在不同程度的肿胀和黏膜损伤。恰当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护重要脏器功能、促进患者顺利恢复有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就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及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背景:劈离式原位肝移植技术存在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率高、左内侧叶缺血坏死等问题,为了进一步开展劈离式肝脏移植的研究,需要找到一种适宜的动物,建立稳定的移植及麻醉模型。目的:探讨猪劈离式原位肝移植模型建立及其术中麻醉处理特点。方法:40只健康3月龄猪,体质量25~30kg,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静脉-静脉转流,供肝沿Taira线劈离,对断面修整后,行原位肝脏移植。结果与结论:手术时间(220±31)min,无肝期(35±6)min。术后肝功能恢复顺利,手术成功率50%,10只动物存活时间均超过48h,无肝期、再灌注期血流动力学波动明显,并伴有代谢性酸中毒;再灌注期血钾升高明显,体温下降明显。结果可见:①猪同种异体原位劈离式肝脏移植模型(沿Taira线)具有操作简便,标准化程度及手术成功率高,重复性和稳定性好的优点,是大动物肝移植系列研究的较理想动物模型。②即使在良好的静脉转流下无肝期、再灌注期血流动力学、内环境变化仍明显,麻醉过程中纠正凝血机制及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对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再次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和成分输血的特点.方法:收集18例行再次肝移植手术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和输血成分资料进行分析,并与首次手术的相应指标比较.结果:2次术前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血小板计数值均异常,提示患者2次术前均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再次移植术中失血量,红细胞悬液、血浆及血小板输入量均较首次肝移植明显增多(均为P<0.05).结论:再次肝移植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均较首次肝移植明显增多.因此,术前应常规监测凝血功能,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备足血制品,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肝移植受体移植前后6项凝血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肝移植受体移植前后6项凝血指标的变化。方法采用美国Cou lter公司ACL-200型血凝仪及MAXM血液分析仪测定肝移植患者术前、术中血小板及出凝血系列指标,并观察其变化情况。结果肝硬化患者组,肝移植术前血小板计数(PLT)和纤维蛋白原(F ib)偏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肝移植术后全部凝血指标都有改变。肝癌患者组,肝移植术前各项凝血指标总体水平大致正常,肝移植术后PLT和F ib降低,PT、APTT、TT延长,INR升高在新肝期最显著。结论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肝移植手术过程中,凝血功能减低。  相似文献   

8.
肝移植手术患者术前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肝源性营养不良,且受到麻醉、手术创伤、尤其是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打击,机体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胃肠道存在不同程度的肿胀和黏膜损伤[1-2]。肝移植术后营养支持能够增强宿主抗微生物防御机制,恢复燃料储备,缩短机械通气和ICU停留时间,以及降低住院费用和减少移植后感染的发生。因此,及时有效地给予肝移植患者营养支持,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护重要脏器功能,促进患者顺利康复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原位肝移植术的麻醉管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肝移植手术麻醉处理与围术期管理注意事项。方法:肝移植手术6例,全部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全麻,颈内静脉穿刺留置三腔静脉套件开放静脉通路,留置漂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指导麻醉管理。结果:全部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除1例1年后并发肾功能衰竭再行肾移植手术,半年后因多功能脏器衰竭死亡,其余5例生存良好。结论:原位肝移植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大,存在明显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及凝血机制障碍,麻醉监测管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监测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和管理。方法:本院12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均行非静脉转流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术中连续监测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平均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以及心输出量。结果:12例肝移植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无1例死亡;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在术前、无肝前期及新肝期(30 min)比较平稳;无肝期(30 min)肺毛细血管楔压、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平均肺动脉压、心输出量较术前和无肝前期明显下降(P<0.05),心率明显增快(P<0.05);新肝早期平均肺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较术前和无肝前期明显升高(P<0.05),平均动脉压及心输出量恢复至到术前水平(P>0.05),心率仍偏快(P<0.05)。结论:肝移植麻醉血流动力学的管理应针对肝移植不同时段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尤其是在无肝期和新肝早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