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1 毫秒
1.
1991年 1月~ 1999年 1月 ,我院施行保留幽门胰胃吻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14例 ,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9例 ,女 5例 ;年龄 5 8~ 6 7岁。其中壶腹癌 6例 ,十二指肠乳头癌 4例 ,胰头癌 3例 ,胆总管下段癌 1例。术前有黄疸 13例 ,胰头钩突囊腺癌致上腹囊实性占位压迫十二指肠梗阻 1例。 1.2 方法 手术切口及探查同传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如探查肿瘤可切除 ,病变尚未侵及幽门及十二指肠球部 ,胃周围淋巴结没有转移者 ,则切断胆总管游离胰头 ,结扎胃十二指肠动脉、胃网膜右动脉 ,保留胃右动脉 ,幽门下 1.5~ 2 .0 cm离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体会。方法 对9例Vater壶腹癌和7例胰头癌患者行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结果 术后无胆瘘、胰瘘、吻合口溃疡、出血等近期并发症发生。本组手术死亡1例,术后7~10天发生胃排空障碍2例,切口感染1例。3例患者于术后16、20、24个月非癌症死亡,3年内死亡10例,5年以上生存者2例。结论 对壶腹癌和胰头癌患者行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胰腺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长期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996年1月至2001年12月期间,因胰腺癌在我院行胰头癌根治性切除术6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其生存时间和临床病理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6例患者5年生存率为18.3%,中位生存时间为25月。有血管浸润或淋巴结转移或肿瘤直径大于2.5cm的预后很差。结论:胰腺癌的预后很差,手术切除后长期生存率主要由肿瘤本身生物学特性决定。  相似文献   

4.
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 1990年以来对胰头癌及壶腹周围癌患者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PPD) 12例 ,通过随访观察认为疗效远优于传统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D)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行PPPD手术患者 12例 ,男 7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6 2 5岁。术中充分显露与十二指肠交叉和位于胰头颈下方的肠系膜上静脉 ,能否切除关键在于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与毗邻胰腺组织的分离。鉴于主要静脉分支不在胰腺后方汇入门静脉腹侧 ,故可在两结构之间进行分离 ,如能成功 ,肿瘤即可切除 ,然后在幽门远端 2 0cm处切断十二指肠 ,十二指肠断端、胰腺断端…  相似文献   

5.
后强  崔杰  刘毅 《中国临床医学》2011,18(3):351-352
目的:探讨壶腹周围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45例壶腹周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壶腹周围癌患者以梗阻性黄疸和上腹部不适、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主要表现为胰头部、壶腹部肿物及胆、胰管扩张;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显示直接、间接征象和特征性改变。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9例,十二指肠肿瘤局部切除术3例,行胆囊空肠吻合术4例,胆总管空肠吻合术4例,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1例,胃空肠吻合术4例。结论:腹部非特异性症状结合影像学检查可提高壶腹周围癌的早期诊断率。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壶腹周围癌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指征、手术操作方法、安全性及圈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8月16例年龄60岁以上、施行过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壶腹周围癌病历资料。结果16例壶腹周围癌患者合并糖尿病4例,高血压5例,冠心病3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2例。行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0例,Whipple手术6例,平均手术时间(4.3±0.5)h,术中平均失血(625±238)mL;术后并发胰漏1例,功能性胃排空障碍2例,肝功能不全4例,肺部感染6例,术后精神异常2例,无手术死亡。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老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合理选择手术医生、有效处理基础疾病及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与Whipple术早期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对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及Whipple术后早期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2月—2003年12月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连续123例病人的病历资料。结果:与Whipple术相比,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胃排空延迟发病率高,留置胃管时间长,术后前3d胃液引流量多,胆汁引流量少,但其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结论:对于壶腹周围肿瘤特别是良性肿瘤,早期治疗宜选择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我院 1 989年 1月~ 1 998年 1 2月共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5 6例 ,现就临床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 6例 ,男 37例 ,女 1 9例 ,年龄 30~ 78岁。胰腺癌 47例 ,壶腹癌 6例 ,胆管下端癌 3例 ,病程 1 0d~ 3个月。均因阻塞性黄疸入院。手术均以Whipple术式为基本术式。胰十二指肠切除5 6例 ,其中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P PD) 3例。消化道重建顺序为胰空肠、胆管空肠、胃空肠吻合术。胰空肠吻合方法中 ,采用Child胰空肠端端套入吻合 5 3例 ,胰管内置管引出体外 ;采用Whipple胰空肠端侧吻合 3例 ,胰管内未…  相似文献   

9.
李文灿  于志锋  王争鸣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8):4476-4476,4487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远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河南省新野县人民医院1992-07-2007-07的26例胰十二指肠患者的术式。结果胰漏4例,应激性溃疡大出血2例,死亡1例。胰头癌1、2、5 a生存率为92.3%、53.8%、7.1%。胆总管下段癌、Vater壶腹癌、原发性胰十二指肠癌的1、2、5 a生存率为100%、83.1%、2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的并发症和操作技术等相关,远期疗效和规范化切除,淋巴结清扫范围及术中无接触分离技术相关。  相似文献   

10.
正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头癌、十二指肠乳头癌、胆总管下段癌、壶腹癌的有效手段,手术切除范围包括部分胰头部、胆总管及胆囊、十二指肠、空肠上端和胃幽门区,手术内容还包括相关脏器周围的淋巴结清除、消化道重建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腹部外科最为复杂的手术之一,术后引流管多,对术后护理提出  相似文献   

11.
胰腺癌及壶腹周围癌的超声内镜声像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旨在探讨胰腺癌及壶腹周围癌的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声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EUS检查并由病理检查诊断的42例胰腺癌及12例壶腹周围癌,对两类疾病的声像图特征及诊断正确率进行归纳总结。结果EUS对胰腺癌及壶腹周围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胰腺癌的诊断准确率为95.2%。壶腹周围癌的诊断准确率为83.3%。EUS对两类肿块的显示率均达100%。胰腺癌中胰腺呈局限性肿大37例(88.1%),病灶呈低回声33例(78.6%),伴胆管扩张29例(69.0%),伴胰管扩张26例(61.9%):壶腹周围癌中肿块呈低回声的10例(83.3%),稍强回声的2例(16.7%),伴肝内外胆管扩张12例(100.0%),伴胰管扩张7例(58.3%)。结论EUS对胰腺癌及壶腹周围癌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影响胸段食管癌切除术后的预后因素的Cox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影响胸段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对217例经"三野"淋巴结清除根治术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9个可能对食管癌切除术后预后产生影响的特征性临床病理因素,通过计算机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分析.结果:全组淋巴结清除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6%、59.8%和48.8%.影响预后的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个数、淋巴结转移区域数、年龄对预后有影响,而性别、肿瘤长度和肿瘤部位与预后无关.影响预后的Cox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区域数和肿瘤部位对预后有显著的影响.随着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区域数的增加,患者生存率逐渐下降(P=0.0284).结论:淋巴结转移尤其是淋巴结转移区域数是胸段食管癌切除术后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应常规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以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喉癌经单纯放疗后原发灶复发的患者行喉部分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根治性喉癌放疗后原发灶复发的20例喉癌患者行喉部分切除术后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为60.0%;其中15例切缘阴性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66.7%;5例切缘阳性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40.0%;在15例切缘阴性患者中3例(20.0%)复发,其中2例患者出现口咽部肿瘤,1例患者同时出现肿瘤原位复发和淋巴结转移,患者平均无复发生存率为12个月(5~16个月),2年无瘤生存率为66.7%;术后患者均能发音,并恢复吞咽功能,正常进食,平均拔胃管时间13d(6~50d);除3例局部复发未能拔管,1例因放射性喉水肿拔管困难外,余16例均顺利拔管,拔管率80.0%,平均拔管时间为16d(13~124d)。经过筛选的10例患者,术后UW-QOL生活质量评估显示患者的疼痛、活动能力、娱乐、工作、咀嚼、吞咽、说话交流等方面均有所改善;多因素分析得出原发瘤位置是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早期喉癌单纯放疗后原发灶复发患者行喉部分切除术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发生肝转移后行转移灶切除的可行性和效果,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乳腺癌术后发生肝转移并行肝转移灶切除的2l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21例患者肝转移灶切除后,最短和最长生存时间分别为7个月和62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39.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41.0个月.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HER-2阳性患者术后的生存期为22.9月,而阴性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41.2月,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而肝脏转移瘤的数目、肝脏肿瘤切除的方式、化疗药物种类和给药途径,对患者的生存期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未发现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部分乳腺癌术后发生肝转移的患者,行肝转移瘤切除是可行的,肝转移灶切除后患者的生存期可能与肿瘤本身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胰腺癌中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的表达,并观察HIF-2α的表达对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胰腺癌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胰腺癌组织中的HIF-2α表达进行检测,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生存的关系。结果32例胰腺癌组织HIF-2α表达阳性,阳性表达率51.6%(32/62)。10例正常胰腺组织HIF-2α表达均阴性。HIF-2α阳性表达于细胞质。HIF-2α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TNM分期、血管侵犯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52,4.089;P均<0.05),而HIF-2α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8,0.001,0.518,1.004,2.325,1.617;P均>0.05)。胰腺癌中HIF-2α阴性组病例3年生存率为30%,而HIF-2α阳性组病例3年生存率为6.25%,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84,P<0.05)。结论HIF-2α在胰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HIF-2α有望成为胰腺癌新的治疗靶点和预后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肾透明细胞癌(CCRCC)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及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5(PDCD5)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于本院接受诊治的61例CCRCC患者,根据预后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44例,死亡组17例。收集肿瘤组织及肿瘤旁正常肾脏粘膜组织,分别作为CCRCC组(n=61)和癌旁正常组织组(n=61)。比较HIF-1α、G6PD及PDCD5在CCRCC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表达情况;分析HIF-1α、G6PD及PDCD5患者各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CRCC患者预后生存的危险因素。结果CCRCC组织HIF-1α、G6PD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组,PDCD5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G6PD及PDCD5表达情况与CCRCC患者肿瘤直径、病理分期、TNM分期及WHO/ISUP分级呈显著相关性(P<0.05)。死亡组pT1-2期、Ⅰ~Ⅱ期、WHO/ISUP分级1~2级、HIF-1α阴性、G6PD阴性及PDCD5阳性者较生存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Ⅲ~Ⅳ期、HIF-1α阳性、G6PD阳性及PDCD5阴性为影响CCRCC患者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HIF-1α、G6PD、PDCD5在CCRCC组织中异常表达,可作为预测CCRCC患者预后的潜在分子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与接受肾根治性切除术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接受肾根治性切除术的1228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选取患者术前1周内最近一次的血常规结果。应用ROC曲线测定SI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根据最大约登指数确定SII的最佳界值。主要随访终点为肿瘤特异性生存期(CSS)。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Cox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患者CSS的因素。 结果根据ROC曲线及最大约登指数确定SII界值为602.66,并将所有患者分为高SII组(SII>602.66)和低SII组(SII<602.66)。与高SII相关的因素包括:高龄、高ASA评分、高G分级、高T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肉瘤样分化、肿瘤坏死、淋巴微血管浸润、贫血、高NLR值、高PLR值。1228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69.0个月(IQR 45.0~74.0),其中122例(9.9%)患者在末次随访时因肿瘤死亡,患者的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为90.72%。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SII值、高G分级、高T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肉瘤样分化、肿瘤坏死、淋巴微血管浸润、贫血、高NLR值及高PLR值是影响患者CSS的危险因素。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高G分级(HR=2.115,95%CI 1.378-3.246,P=0.001)、高T分期(HR=3.591,95%CI 2.278~5.661,P<0.001)、淋巴结转移(HR=2.169,95%CI 1.239-3.800,P=0.007)、远处转移(HR=5.590,95%CI 3.636-8.595,P<0.001)、高SII值(HR=1.788, 95%CI 1.212-2.637,P=0.003)为影响患者CSS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SII升高是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肾根治性切除术后CSS缩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淋巴组织表达受体(receptor expressed in lymphoid tissue, RELT)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83例,取手术切除的鳞状细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种组织RELT 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种组织RELT蛋白阳性表达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2种组织RELT蛋白相对表达量。根据RELT mRNA相对表达量中位数将患者分为低表达组42例和高表达组41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2组患者无病生存期;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RELT mRNA(8.022±2.301)、RELT蛋白(0.867±0.085)相对表达量及RELT蛋白阳性表达率(78.31%)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3.080±0.754、0.634±0.123、16.87%)(P<0.05);高表达组患者年龄<60岁(68.29%)、T3~T4期(75.61%)、TNM分期ⅡB~Ⅲ期(68.29%)、有淋巴结转移(58.54%)和脉管侵犯(63.41%)发生率高于低表达组(38.10%、45.24%、42.86%、26.19%、28.57%)(P<0.05);高表达组患者中位无病生存期(16个月)短于低表达组(>30个月)(P<0.05);RELT mRNA相对表达量≥8.009(HR=2.120,95%CI:1.102~4.078,P=0.024)、TNM分期ⅡB~Ⅲ期(HR=36.348,95%CI:2.202~599.976,P=0.012)是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RELT高表达与不良预后有关,可能参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eries was to evaluate the sonographic features of secretory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METHODS: Between 1994 and 2006, 9 patients had histologically confirmed secretory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in our institution, and 6 of them underwent breast sonography. We retrospectively evaluated the sonographic findings of the patients in correlation with other available images and reviewed the clinical records. RESULT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were a palpable mass (n=3), a bloody nipple discharge (n=1), and screening-detected abnormalities (n=2). Breast sonograms showed masses with a round or oval (n=5) or tubular (n=1) shape, with relatively well-circumscribed (n=2) or partially microlobulated (n=4) margins, and with a hypoechoic (n=4) or an isoechoic (n=2) internal echo texture. Most lesions were single nodules (n=3) or groups of nodules (n=2) measuring 1 cm or smaller, except 1 mass measuring 3.5 cm with 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is. Two cases had associated ductectasia. Sonographic assessments were classified as 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category 3 in 2 cases, category 4A in 3 cases, and category 4B in 1 case. CONCLUSIONS: Secretory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is frequently shown as a small benign-looking nodule or group of nodules or sometimes as an intraductal lesion with a low clinical stage on sonography. Although secretory carcinoma is a rare breast malignancy, awareness of its sonographic features will be helpful for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影响食管癌近期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25例食管癌行单纯6。Co外照射后一年内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一年内死亡率为44.29%(225例);年龄大于69岁死亡率55.56%(35例);胸下段食管癌死亡率5.36%(62例);病灶长度大于8.9cm死亡率54.02%(47例);有远处转移者死亡率55.00%(44例);放疗剂量在DT60-69Gy范围之外者死亡率达58.00%。结论 病灶部位愈低,病变长度愈长,死亡率愈高;年龄超过69岁者,有远处转移者死亡较高;放疗剂量以DT60-69Gy为宜;死亡率与性别、照射野数(P〉0.05)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