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和血管生成与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探讨PTTG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新生血管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0例结直肠癌、3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中PTTG的表达情况,并测定这些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结合临床病理学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TTG在结直肠癌患者中阳性表达率为84.17%,其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P0.01);其表达水平与患者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MVD计数平均为34.75±5.15,显著高于对照组19.10±2.77(P0.01);并与结直肠癌的Dukes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TTG表达阳性病例,其MVD计数普遍高于表达阴性病例;在表达阳性病例中,MVD计数又与其阳性表达强度有关(P0.05)。结论 PTTG表达及微血管密度与结直肠癌生物学特性关系密切;PTTG表达可能促进了结直肠癌肿瘤血管生成;联合检测PTTG和MVD可作为结直肠癌恶性程度及预后指标;抑制PTTG活性有可能为结直肠癌防治开辟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D34在转移癌微血管中的表达。方法对43例转移癌组织标本(转移癌组)及11例舌鳞癌癌组织标本(鳞癌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进行CD34染色;采用Weidner法计算CD34标记的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应用显微照相系统计数转移癌组标本微血管数目为2~6根,鳞癌组标本的微血管数目为14~19根,转移癌组CD34的表达明显低于鳞癌组(P<0.01)。血管标记物标记的癌组织MVD值在男、女患者之间及在不同的转移瘤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D34是理想的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转移瘤血管生成较原发肿瘤明显减少,与原发肿瘤血管生成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尿路上皮癌组织中CD146、微血管密度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尿路上皮癌组织中CD146和微血管密度(MVD)与临床病理及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尿路上皮癌组织及正常尿路上皮组织中CD146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用CD34标记免疫组化法检测MVD。结果:CD146基因及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其在正常尿路上皮黏膜的表达(P<0.01),且随着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增高及淋巴结转移的出现,CD146表达水平逐渐增加,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MVD在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其在正常尿路上皮组织中的表达(P<0.01)。结论:CD146高表达可能与尿路上皮癌的分化、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并且与尿路上皮癌血管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2(Ang-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肠癌组织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ng-2及VEGF蛋白在62例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肠癌组织中Ang-2与MVD呈正相关(r=0.7011,P<0.05);VEGF阳性表达组Ang-2和MVD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浸润浆膜、淋巴结转移肠癌组织中Ang-2、VEGF水平均高于无浆膜浸润、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大肠癌各Dukes分期中,(C D)期Ang-2水平和VEGF阳性表达率均高于(A B)期(P<0.05).[结论]Ang-2、VEGF及其相互作用对促进大肠癌血管生成,在大肠癌的侵袭和转移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4(Ang-4)在大肠癌的表达和肿瘤生长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8例大肠癌、25例正常肠组织中Ang-4蛋白的表达,以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Ang-4在大肠癌组的表达为75.0%,明显高于对照组(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肠癌组Ang-4表达与MVD成正相关(r=0.577,P〈0.01)。结论 Ang-4在大肠癌中的过度表达提示其在肿瘤血管新生、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CD31、CD34和FⅧ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标记物CD31、CD34与FⅧ在显示宫颈癌微血管密度(MVD)中的差异,以及MVD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微波免疫组化染色方法(LSAB)检测CD31、CD34与FⅧ在50例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结果:3种血管内皮标记物CD31、CD34与FⅧ显示的MVD分别是(60.6±11.9)条、(59.4±12.3)条和(51.8±10.8)条,范围分别是12~81、14~75和15~73条,3种微血管内皮标记物显示的MVD具有一致性(P>0.05)。CD31、CD34与FⅧ3种微血管内皮标记物在正常宫颈组织MVD分别是(35.9±12.5)条、(33.7±12.5)条和(32.6±12.9)条;显示宫颈鳞癌的MVD,在转移组分别是(66.2±10.5)条、(64.3±11.9)条和(63.8±10.4)条,在无转移组分别是(50.8±11.7)条、(49.7±12.8)条和(48.5±13.6)条,转移组与无转移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3种微血管内皮标记物之间显示的MVD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D31、CD34、FⅧ相关抗原均能清晰地、选择性地显示宫颈癌的微血管,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流式细胞术检测血管生成素2(Ang-2)及酪氨酸激酶受体2(Tie-2)在肝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CD105标记的血管表达量的关系,以期为研究肝癌发生、发展及血管生成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112例肝细胞癌标本为研究对象,60例癌旁组织、60例正常肝组织作为对照,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Ang-2、Tie-2和CD105的表达,分析其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意义及相互关系。结果 Ang-2、Tie-2和CD105在肝癌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Ang-2、Tie-2和CD105在不同肿瘤直径、不同临床分期、不同甲胎蛋白(AFP)值及有无转移患者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癌中Ang-2、Tie-2和CD105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Ang-2和Tie-2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Ang-2和Tie-2参与CD105表达的血管生成,联合检测Ang-2、Tie-2和CD105可能有助于肝癌患者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PARC和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和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SPARC和VEGF的表达,用CD34标记胃癌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①胃癌组织中,SPARC、VEGF和MVD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P<0.05)。②胃癌组织中,SPARC主要表达于间质纤维母细胞的胞质,VEGF主要表达于癌细胞的胞质,且均与胃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Lauren分型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③胃癌组织中的MVD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Lauren分型、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④胃癌组织中,SPARC与VEGF的表达呈反比(P<0.01),且随着MVD的增高,SPARC逐渐减少,而VEGF则逐渐增加。结论 SPARC和VEGF的表达与胃癌的血管生成关系密切,SPARC抑制胃癌的血管生成,而VEGF则促进胃癌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人结直肠癌组织中c-met蛋白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结直肠癌组织、50例正常黏膜组织及20例结直肠腺瘤组织中c-met蛋白的表达以及CD105标记的MVD。结果 c-met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结直肠腺瘤组织与正常黏膜组织(χ2=31.929,P〈0.01)。结直肠癌组织中MVD明显高于结直肠腺瘤和正常黏膜组织(H=92.435,P〈0.01)。结直肠癌组织c-met蛋白表达和MVD与肿瘤部位、组织学分级无关,而与Dukes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χ2=4.000~9.018,t=2.605~4.024,P〈0.05、0.01),c-met阳性表达的结直肠癌组织中MVD显著高于c-met阴性者(t=2.752,P〈0.01)。结论 c-met在结直肠癌的侵袭与转移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联合检测c-met的表达及MVD可能有助于结直肠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Ang-2和Tie-2在肝癌中表达及血管生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流式细胞术检测血管生成素2(Ang-2)及酪氨酸激酶受体2(Tie-2)在肝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CD105标记的血管表达量的关系,以期为研究肝癌发生、发展及血管生成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112例肝细胞癌标本为研究对象,60例癌旁组织、60例正常肝组织作为对照,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Ang-2、Tie-2和CD105的表达,分析其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意义及相互关系。结果 Ang-2、Tie-2和CD105在肝癌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Ang-2、Tie-2和CD105在不同肿瘤直径、不同临床分期、不同甲胎蛋白(AFP)值及有无转移患者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癌中Ang-2、Tie-2和CD105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Ang-2和Tie-2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Ang-2和Tie-2参与CD105表达的血管生成,联合检测Ang-2、Tie-2和CD105可能有助于肝癌患者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Survivin和CD147在胃癌中的表达与间质微血管(MVD)值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urvivin、CD147和CD34表达。结果Survivin、CD147表达和MVD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Survivin、CD147阳性表达的MVD高于阴性(P〈0.01)。Survivin与CD147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285),二者与MVD呈正相关(r=0.323、r=0.279)。Survivin(+)/CD147(+)者在深度浸润(T3-4)、临床分期TNMⅢ-Ⅳ、淋巴结转移的比率和MVD高于Survivin(-)/CD147(-)者(P〈0.05)。结论Survivin、CD147和CD34与血管形成和胃癌生长、浸润转移均有密切相关,联合检测Survivin、CD147和CD34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徐金升  王悦芬  李同妙  李亚林  俞启遥  何雷  左连富 《临床荟萃》2010,25(23):2043-2046,F0003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A2(Eph A2)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E-钙黏蛋白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癌组织68例、正常肾组织24例中EphA2、E-钙黏蛋白的表达,并采用CD34抗体标记微血管内皮细胞,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分析EphA2、MVD、E-钙黏蛋白与肾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的相关性.结果 肾癌组织中EphA2阳性表达及MVD明显高于正常肾组织,E-钙黏蛋白阳性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肾组织(均P<0.01).EphA2在肾癌组织的高分级组、高分期组、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低分级组、低分期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或<0.05);MVD在肾癌组织的高分级组、高分期组、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亦显著高于低分级组、低分期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均P<0.01);MVD值还与肿瘤直径有关(均P<0.01);E-钙黏蛋白在肾癌组织的高分级组、高分期组、淋巴结转移组显著低于低分级组、低分期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或<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EphA2蛋白表达与MVD呈显著正相关(r=0.555,P<0.01),与E-钙黏蛋白蛋白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483,P<0.01).结论 EphA2蛋白的高表达预示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其机制可能通过影响或协同E-钙黏蛋白和微血管生成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整合素β3(Integrin β3)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肿瘤微血管密度、生存期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检测105例胃癌组织中MMP-9、Integrinβ3 mRNA和CD34的表达。结果MMP-9和Integrinβ3 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10%和60.95%,其阳性表达与胃癌生长方式、浸润深度、脉管侵犯、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均密切相关(P均〈0.01);MMP-9、Integrin β3 mRNA的阳性表达病例的平均血管数均高于阴性表达病例的平均血管数(P均〈0.05);MVD值分别与MMP-9和Integrin β3 mRNA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均〈0.05);MMP-9和Integrinβ3 mRNA的阳性表达以及MVD值≥39.5病例的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和MVD值〈39.5的病例;MMP-9和Integrin β3 mRNA表达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MMP-9、Integrinβ3可促进胃癌血管生成,并参与肿瘤浸润转移过程,可以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Survivin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血管形成和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urvivin和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在肝癌和非癌组织中表达.结果 肝癌和非癌组织中Survivin和MVD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肝癌中Survivin的表达与门静脉癌栓、组织学分级和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MVD与肿瘤数目、肿瘤直径、门静脉癌栓、病理组织学分级和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Survivin的表达与MVD密切相关(P<0.05).结论 Survivin和MVD在肝癌中的高表达与恶性生物学特征和肿瘤血管形成密切相关,为评估肝癌的发生、发展、预后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及HIF-1α在乳腺癌和癌前驱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UltraSensitive^TMS-P法检测57例乳腺非典型导管增生(ADH)、89例乳腺导管原位癌(DCLS)和12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类型(IDC-NST)组织中HIF-1α、CD105-MVD的表达,并与其临床病理因素对照,以53例乳腺普通导管增生(UDH)标本作对照。结果(1)HIF-1α在NST中的阳性表达为68.75%,明显高于DCIS(43.8%)、ADH(31.6%)、UDH(9.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442,22.272,52.789,P〈0.01);DCIS与AD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878,P=0.139)。(2)NST中CD105-MVD(31.691±8.621)与DCIS(27.633±6.879)、ADH(21.436±5.112)和UDH(10.038±3.976)比较,IDC-NST与DCIS(t=3.696)、ADH(t=10.056)与UDH(t=22.105)比较,DCIS与ADH比较(t=4.8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周围区域CD105-MVD明显高于病变中央区域(P〈0.01)。(3)在IDC-NST中,HIF-1α、CD105-MVD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而与激素ER(PR)表达、组织学分级、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相关(P〈0.05)。(4)在IDC-NST中,HIF-1α阳性组CD105-MVD表达(35.120±5.541)高于阴性组(22.040±2.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IF-1α和CD105-MVD高表达与乳腺癌发生、侵袭转移行为有关,HIF-1α可能发生在癌变早期阶段(UDH和DCIS),HIF-1α和CD105-MVD联合检测有望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指标及分子靶向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RCC)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7例肾细胞癌、9例正常肾组织中的MMP-2与VEGF的表达,计数微血管密度(MVD),血管生成采用CD34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标记微血管内皮。结果 RCC组织中MMP-2与VEGF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肾组织(P〈0.05),不同临床分期的RCC组织中MMP-2与VEGF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的RCC组织中MMP-2与VEG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VD与VEGF、MMP-2蛋白表达之间呈显著相关性(P〈0.05);VEGF与MMP-2蛋白表达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MMP-2与VEGF的表达可反映RCC侵袭和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标,对临床判断肾癌预后有着直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