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温高强度训练条件下浅表性皮肤真菌病的发病情况。方法通过医疗巡诊的方式于集训前、集训两个月后对随机选取的100名阅兵部队官兵,【男性,20.6(19~24)岁】进行巡诊,观察皮肤真菌病发病情况,在集训前、集训两月后分别采取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率的改变。结果第一次巡诊时发现16例皮肤真菌病患者,至训练2个月后新发14例,共30例。集训2丹后与集训前比较,CD3+CD4+细胞比率稍低,CD3+CD8+细胞比率略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高温高强度训练条件下浅表性皮肤真菌病的发病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了解北方某舟桥部队官兵夏季皮肤病发病情况及对皮肤病的认知情况,为部队官兵皮肤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由调查人员对参与夏季年度体检的部分部队官兵进行问卷调查、皮肤病体检,登记并详细记录、统计皮肤病发病率及分布情况。结果皮肤病总发病率33.6%(303/900)。其中,皮炎湿疹类疾病发病率最高,为37.0%(112/303),真菌性皮肤病发病率为22.4%(68/303),感染性皮肤病为13.9%(42/303);其他虫咬性皮炎、物理性皮肤病及皮肤附属器疾病的发病也较为多见。调查问卷显示能正确判断皮肤病种类的人仅占23%,保持良好卫生习惯的约57%,患病后能严格遵医嘱用药的占30%。结论部队驻地训练及生活特点、基层皮肤病防治知识缺乏等是皮肤病高发和执勤减员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针对2009年国庆阅兵集训期间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对600名受训官兵,均为男性,(22±0.5)(18~26)岁,军龄(4±0.35)年,进行一系列健康教育(大班授课,专题辅导,网络宣传,心理疏导)。训练开始至训练结束4次调查门诊日常训练伤登记,并进行日常调研,统计出伤病员及出现焦虑等心理症状的人员。结果队员睡眠质量明显提高,皮肤病患病率由最高的11.78%下降到3.21%;刷牙次数增加,口腔疾患患病率由5.82%下降到3.19%;水盐电解质代谢紊乱的情况也极少发生。结论通过健康教育,武警阅兵方队受训官兵在高温环境下训练常见病发病情况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
洪灾救援中参战官兵皮肤病发生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了解部队参战官兵在洪灾救援行动中皮肤病的发生情况,为部队洪灾救援过程中控制皮肤病提供切实可行的预防对策。方法 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方法(ICD-10)进行统计分类,计算武警部队1990年~2000年历次洪灾救援任务中官兵皮肤病发生的相关指标。结果 武警部队1990年~2000年历次洪灾救援任务中,各系统疾病均在官兵中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总发病数为46045例,其中皮肤病患者17337例(次),占总发病数的37.65%,在疾病构成中占首位;其中1993、1997、1998、2000年发病率较高;在皮肤病的病种构成上,排序前三位的为手足癣(46.91%)、体癣(18.83%)和股癣(14.05%)。结论 皮肤病在洪灾救援所发生疾病中所占比重最高,且没有得到控制,部队在皮肤病预防上还存在一定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阅兵部队官兵集训期间应激激素和胃肠激素水平变化规律,为防控消化系统疾病,建立预警指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参加阅兵集训的100名官兵[均男性,年龄(20.76±1.23)(18~24)岁1及年龄相配合的100名常规训练的官兵,在训练中期空腹取外周血,检测应激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去甲肾上腺素(NE)和5一羟色胺(5一HT]以及胃肠激素——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和血管活性肽(VIP)含量。结果阅兵训练组的外周血ACTH、NE和5-HT,以及MTL、SS和VIP水平均显著高于常规训练组(均P〈0.05),但各项应激激素水平与各项胃肠激素水平间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高温高强度高压力下阅兵训练的官兵体内应激水平明显高于接受常规训练者。胃肠激素水平紊乱可能是消化系统疾病高发的危险因素,可独立于应激指标作为消化系统疾病高发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不同兵种官兵常见皮肤病发生情况,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东南沿海地区某部队官兵的常见皮肤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将调查结果与近些年皮肤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痤疮、足癣、面部色素痣患病率较高,依次为45.5%、30.1%和29.3%;前三位依次为:感染性皮肤病、皮肤附属器疾病、虫咬性皮肤病。驻地环境、工作特点及基层皮肤病防治知识缺乏等是皮肤病高发的主要因素。结论部队官兵常见皮肤病为感染性皮肤病、虫咬性皮肤病和物理性皮肤病;加强皮肤病的防治宣教,重视基层医师的培训,提高基层医师的皮肤病诊治水平是主要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渤海驻岛部队皮肤病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军区驻岛部队皮肤病发病情况,分析其发病与训练环境、气候条件及卫勤保障的关系。方法采用普查法,对1386例驻岛部队官兵进行皮肤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共检出皮肤病210例,发病率15.15%。变态反应性疾病、皮肤附属器疾病及真菌性皮肤病发病率最高。结论气候潮湿、高强度训练等是驻岛部队皮肤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应采取有效科学方法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阅兵部队集训期间消化系统疾病发生的特点,为防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参加阅兵集训的100名官兵及同期100名常规训练的官兵,对消化系统疾病发生情况进行分阶段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两组官兵均未发现器质性消化系疾病,功能性胃肠病发病率也比较低,阅兵训练组功能性胃肠病发病率为5%,常规训练组发病率为8%。阅兵训练组训练期间消化系统症状就诊人次率为137%,常规训练组为74%,就诊人次率最高的前三位症状为:食欲不振、腹痛、腹胀。训练中期阅兵训练组消化系统症状阳性人数明显高于常规训练组及训练前期、阅兵前期和阅兵后期阅兵训练组(均P〈0.05)。结论阅兵训练容易发生消化系统疾病,科学训练、预防教育及早期医学干预有利于降低阅兵训练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部队住院病人皮肤病发病情况;对我院1999~2008年皮肤科住院病历进行检索.比较军队与地方皮肤病发病情况和军队患者前、后5年皮肤病发病情况以及军队患者中发病较高皮肤病与季节之间的关系.军队患者带状疱疹、湿疹、荨麻疹、银屑病等发病较高,与地方患者比较带状疱疹、湿疹、荨麻疹、足癣发病多,而银屑病、过敏性紫癜发病则较地方患者少,以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后5年中军队患者荨麻疹、银屑病、药疹、玫瑰糠疹发病较前5年为低,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秋季军人住院患者带状疱疹、湿疹、荨麻疹及银屑病发病百分比分别为15.56%、13.79%、16.81%及9.91%,有统计学差异(P<0.05).军人住院患者皮肤病发病有其流行病学特点,应加强军队感染性皮肤病和心身性皮肤病的防治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阅兵部队集训期间军事训练伤发生的特点,为防治伤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阅兵集训的400名官兵及相似的400名普通训练的官兵的训练伤发生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伤诊断分类标准》进行统计分类,调查阅兵集训期间官兵们训练伤发生的种类、部位及时间。结果阅兵组训练伤的发生率(43.0%)明显高于普通训练组(26.75%,P〈0.0001)。阅兵组主要为慢性损伤(53.49%),而普通训练组主要为急性损伤(55.14%)。两组均为下肢损伤多见,阅兵组以膝关节损伤多见,普通训练组以踝关节损伤多见。阅兵组训练伤多发生在早期和晚期,而普通组早中晚期发生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阅兵训练容易发生训练伤,主要为慢性损伤,科学训练、防护教育及早期医学干预有利于降低阅兵训练伤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阅兵武警战士在高温、高心理压力、高训练强度的阅兵训练下的心理状态、睡眠情况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参加阅兵的220名战士,均男性,年龄(20+3)(18~22)岁,军龄2~3年,接受采用阿森斯(Athens)失眠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收有效问卷199份,有效率90.45%。这些战士中失眠组62人(31.15%)、疑似失眠组47人(23.62%)、非失眠组90人(45.23%)。SCL-90测评示,失眠组和疑似失眠组各因子的评分均显著高于非失眠组(均P〈0.01)。疑似失眠组的总分和躯体化评分均显著大于失眠组(P〈0.05),其他各因子的评分在两组间均不存在差异(均P〉0.05)。三组间,积极应对维度得分两两对比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均P〉0.05)。失眠组和疑似失眠组的消极应对秩次显著高于非失眠组(均P〈0.05)。结论武警阅兵战士在高温、高心理压力、高训练强度的阅兵训练下,普遍发生失眠情况,且多数失眠战士存在焦虑、抑郁、敌对等心理问题。而这部分战士在应对生活事件时多采取消极、不成熟的应对方式,这可能与失眠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温高强度高思想压力训练对血浆乳酸等生化指标的影响,判断此项阅兵前训练强度、方式是否合理.方法 对100名准备参加国庆阅兵的武警官兵接受5个月的高温高强度高思想压力的训练后,清晨取外周血,检测血乳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固醇、尿素、尿酸、肌酸激酶、钾、钠、钙、二氧化碳.选取常规训练的武警官兵100人作为对照.结果 阅兵组血清肌酸激酶升高比率为58.3%,显著高于对照组(30.0%,P〈0.05).阅兵组血清乳酸值为(1.313±0.505)mmol/L,显著高于正常水平[(1.0±0.5)mmol/L,P〈0.05].结论 训练人员的血乳酸值增高,但在无氧阈值以下,这表明目前实施的阅兵前训练强度、方式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某部特勤人员高强度军训5km武装越野跑后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gelatinase associated lipocalcin,NGAL)变化特征,探讨其作为早期肾损伤诊断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观察某部海训人员,行5km武装越野跑,观察训练前后不同时间的尿液uKIM-1、uNGAL、尿微量白蛋白、NAG含量。其中随机100人抽静脉血检查sKIM-1、sNGAL。结果5km武装越野跑结束后即刻,uKIM-1、uNGAL浓度分别较基线升高70.55%、92.85%,6h后分别升高104.21%、142.79%。训练后即刻KIM-1、NGAL血清与尿液浓度显著正相关,P〈0.05,各时间段uKIM-1、uNGAL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白蛋白、NAG。uKIM-1、uNGAL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sKIM-1、sNGAL。结论5km武装越野跑后尿KIM—1、NGAL在训练后即刻开始升高,6h为峰值,诊断肾损伤效能优于尿白蛋白、NAG。uKIM-1、uNGAL可以早期、便捷、敏感地反映高强度军训肾损伤。  相似文献   

14.
参加2009年国庆节阅兵的武装警察官兵要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接受长时间、高强度、高心理压力的训练。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皮肤病和传染病容易流行。针对此种情况,建立了一个完善的适应多样化任务特点的阅兵卫勤保障垂直体系,包括三级保障:队内保障、加强保障、后方保障。不同于平时的医院内医疗保障、战时卫勤保障、和执行反恐及维稳任务时的卫勤保障。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得到强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长期军事训练对氧化应激水平和DNA损伤的影响.方法 训练组为15名武警战士,对照组为15名普通大学生.两组均进行一次大强度运动应激(5km跑).训练前后即刻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浆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血浆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和血浆游离DNA(cell-free plasma DNA,cf-DNA).结果 组间比较,安静状态下,训练组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一次大强度运动后,训练组MDA、CK 和cf-DNA 均低于对照组,而GSH-Px则高于对照组;组内比较,运动前后,对照组和训练组MDA、CK和cf-DNA均显著升高,但训练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而GSH-Px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长期军事训练可通过改善机体的氧化应激水平(降低氧化损伤、提高抗氧化能力)并降低细胞DNA损伤从而提高其对急性大强度运动的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武警阅兵方队运动性蛋白尿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的含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64名接受国庆60周年阅兵方队训练的武警战士,均为男性,18~26岁。留取训练前和训练6月后的尿样化验尿常规,并于训练6个月后留取血样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又随机抽取30名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人及30名同期进行常规训练的武警战士进行比较。结果阅兵方队组运动性蛋白尿的发生率为78.1%,显著高于常规训练组(33.3%。P〈0.05)。阅兵方队组发生运动后蛋白尿者的SOD水平为(34.13±10.571U/ml,显著低于不发生运动性蛋白尿者[(57.34±11.23)U/ml,P〈0.051,MDA水平为(41.26±15.11)nmol/ml,显著高于不发生运动性蛋白尿者『(26.79±11.45)nmol/ml,P〈0.05]。阅兵部队组的平均SOD水平为(49.37±9.42)U/ml,显著低于常规训练组【(62.12±14.51)U/ml,P〈0.05】,而阅兵部队组的平均MDA水平为(37.35±8.64)nmo//ml,显著高于常规训练组[(23.92±6.73)nmol/ml,P〈0.05]。阅兵部队组和常规训练组的平均SOD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98.35±22.32)U/ml,均P〈0.05],阅兵部队组的和常规训练组的平均MDA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8.74±2.55)nmol/ml,P〈0.05)。结论血清SOD和MDA含量可以作为反映运动强度和运动员机能状态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部队新兵在集训期间军事训练伤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防治伤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伤诊断分类标准》进行统计分类,计算不同类别、部位伤病人数的分布情况和伤病发生的时间分布。结果202名新兵(83.12%)发生急性损伤,好发部位为踝关节(25.51%)。在时间分布上,训练伤的发生有2个高峰,分别集中在2、3周(此时新兵尚未适应军事训练)和7、8、9周(此时训练强度加大)。结论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类别和部位均呈集中发病的特点。训练伤发生的时间也有所集中;根据调查结果,可以有针对的实施预防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医学干预前后军事训练伤发生情况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医学干预对武警战士军事训练伤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在2005年对河北某部队战士常规军事训练伤发生情况进行调查,针对调查的结果开展医学干预一年,内容是①部队领导对训练情况进行定期现场监督,举办骨干培训班。②对战士进行训练伤预防的健康教育。③进行自我按摩和相互按摩的技能培训。④在训练课开始阶段进行5~10min的热身运动。训练课结束部分进行慢跑和肌肉拉伸。在基本训练科目中强调发展肌肉力量速度的手段在前,耐力性训练项目在后。⑤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⑥改善训练装备和场地建设。以该部队为对照组,未进行医学干预。一年后再次科学调查。结果2006年干预组训练伤的总发生率为15.15%,显著低于2005年(23.90%,P〈0.01),结论实施医学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军事训练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