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犬咬伤创口清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适合犬咬伤创口的外科清创方法。方法选取400例犬咬伤致撕裂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用清水或肥皂水进行创口清洗,继之用3%碘酒或75%酒精进行消毒,试验组用0.05%等渗碘伏溶液进行清洗和内部消毒,比较2组疼痛指数、愈合时间和感染率。结果对照组(A)平均疼痛指数为7.37±1.18,感染率为21%,显著高于试验组(B)[(5.24±0.92、8%,均P〈0.05]。愈合时间在感染病例A组为(20.86±3.04)d,B组为(18.98±2.17)d;在未感染病例A组为(16.24±2.56)d,显著高于B组[(13.41±1.83)d,P〈0.05]。结论用0.05%等渗碘伏溶液代替清水或肥皂水对犬咬伤创口进行清洗和用碘酒、酒精消毒和清创明显降低创口的感染率、减少愈合时间,并且减轻清创过程中患者的疼痛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口服补液对失血性休克犬肺组织含水量和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成年Beagle犬20只,先期无菌手术行颈动、静脉置管,24h后按全身血容量的40%放血制作失血性休克模型。随机分为不补液组(n=8)、口服补液组(n=6)和静脉补液组(n=6)。失血后第1个24hTF补液组无治疗,口服补液组和静脉补液组分别从胃内或静脉输入3倍失血量的葡萄糖一电解质溶液。失血后24h起3组均给予静脉补液。于失血前和失血后第2、4、8、24、48和72小时测定动物非麻醉状态下的平均动脉压(MAP)、动脉氧分压(PaO2)、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和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于失血后72h或濒死前处死动物,测定肺组织含水率。结果不补液组失血后72h死亡率为5/8(62.5%),口服补液组为2/6(33.3%),静脉补液组为0。不补液组ELWI和PVP失血后8h分别比失血前增加31.4%和78.8%,PaO2降低22.4%。口服补液组失血后8h ELWI[(148.4±10.3)m1]和PVPI(4.7±0.4)显著低于不补液组[(168.8±12.1)ml]和[(5.9±0.6)ml,P〈0.05],但高于静脉补液组[(132.1±8.0)ml和(4.7±0.5)ml,均P〈0.05]。口服补液组PaO2[(102.5±3.0)mmHg],显著高于不补液组[(86.3±2.9)mmHg,P〈0.05)],与静脉补液组[(99.9±3.2)mmHg]无显著差别。肺组织含水率在口服补液组与静脉补液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别[(78.3±1.19)%vs.(76.8±0.91)%,P〉0.05)],但均显著低于不补液组[(80.6±0.68)%,P〈0.05]。结论早期口服补液对肺的保护作用虽然不如静脉补液,但与不补液组相比,能显著改善失血性休克期肺血管通透性和肺水肿,减轻肺脏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ICU集束化治疗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救治中的效果,探讨MODS的有效救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71例MO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手段将其分为集束化治疗组(B组)与常规治疗组(A组),以MODS患者住院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院内感染发生率为观察指标,探讨集束化治疗对MODS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MODS患者转归的影响。结果B组住院病死率37.21%,明显低于A组(53.57%,P〈0.05);A组住院病死率与该组的死亡风险率[(56.39±18.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住院病死率低于该组的预计死亡风险率(49.42±21.10,P〈0.05);B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9.43%,明显低于较A组(26.23%,P〈0.05):B组患者ICU治疗时间为(16.30±6.24)d,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32±7.57)d,P〉0.05];而B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为(71.88±61.4)h,显著低于A组[(147.06±111.83)h,P〈0.05]。结论MODS的集束化治疗较常规的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更佳,对改善MODS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脉血气分析对早期脓毒性休克的评价意义。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2组:假实验组(6只),接受假手术;肓肠结扎剪切(CLI)组(24只),接受CLI以建立早期脓毒性休克模型。分别在术后第12h和第24h测量其动脉血气分析,然后处死大鼠,切开腹腔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术后第12hCLI组大鼠pH值为(7.25±0.07),碱剩余(BE值)为(-3.63±3.18)mEq/L,均显著低于假实验组[(7.39±0.03)和(1.33±1.21)mEq/L,均P〈0.05)];乳酸值为(2.28±0.54)mmol/L,显著高于假实验组[(1.05±0.21)mmol/L,P〈0.05]。CLI组第24h的pH值为(7.18±0.06),显著低于第12h(P〈0.05);乳酸值为(2.88±0.7)mmol/L,显著高于第12h(P〈0.05);而第24h的BE值与第12h相比,尤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肓肠结扎剪切方式能有效地建立脓毒性休克模型,动脉血气分析能客观地反映组织气体交换和酸碱状况,并对早期脓毒性休克进行及时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活性炭血液灌流(HPA)治疗在急性重度敌敌畏中毒救治中的作用。方法通过静脉推注敌敌畏(100mg/kg)染毒比格犬,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治疗)和HPA组(HPA+常规治疗)各5只,动态检测两组犬血浆中敌敌畏浓度、丁酰胆碱酯酶(BuChE)活力的变化,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炭肾对血中敌敌畏的相对清除率高达(87.15±15.69)%。静脉推注敌敌畏后,2组间血中敌敌畏浓度迅速下降,仅HPA治疗后0.5~2hHPA组血浆中敌敌畏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此后2组间敌敌畏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染毒后的24h内,2组间BuChE活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观察阿托品用量、出现呼吸衰竭时间和辅助呼吸时间等,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每组各死亡1只。结论虽然应用HPA治疗可明显降低血毒浓度,但仅能清除体内毒物负荷量的一小部分,在BuChE活力的恢复、硫酸阿托品的用量等方面未见到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溶栓后心电图QT离散度(QTd)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预测。方法对108例发病〈12h临床诊断AMI的患者进行急诊溶栓治疗,以同期58例临床诊断为AM/但因年龄〉70岁或发病时间〉12h而未行溶栓治疗。另取临床诊断冠心病而无AMI者82例为对照组。各组患者在就诊时或溶栓时(DO组)及就诊或溶栓后24h(D1组)、第5天(D5组)行心电图检查,测量QTd;以心脏复苏或心脏猝死为研究终点,分为1年内猝死组、存活超过1年组。结果AMI未溶栓组的QTd为(87.5±14.2)ms,显著长于对照组[(36.4±15.3)ms,P〈0.01)]。AMI溶栓后血管再通组的QTd为(62.3±13.6)ms,显著短于未溶栓组(P〈0.05);溶栓后血管未开通组的QTd为(71.3±17.8)ms,与未溶栓组无显著差异(P〉0.05)。AMI未溶栓组早期(〈5d)频发室早、室颤等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8.0%,显著高于行AMI溶栓后血管再通组(17%,P〈0.01)。AMI溶栓治疗再通后一年内猝死发生率1.4%,显著低于未溶栓组(8.6%,P〈0.01)与对照组(1.7%)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AMI后QTd显著延长,急诊溶栓后QTd显著缩短。QTd可以作为预测AMI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在保护接受心肺复苏患者的重要脏器中的作用。方法131例CPR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n=41),在开始心肺复苏同时开始应用乌司他丁(20万单位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1次/12h,共8次);B组(n=46),心搏恢复后立即开始应用乌司他丁(20万单位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1次/12h,共9次);C组(n=44),在心肺复苏时和以后均不用乌司他丁。观察各组的存活率,住院时间,全身炎症综合征(SIRS)发生率。存活≥24h的患者于24h抽取外周血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肌酸激酶(CK),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肌酐(Cr)。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检查血液内的上述因子水平。结果3组患者外周血IL-6、TNF—α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A组患者IL-6、TNF-α的水平,以及CK、AST、AIJrr、和Cr值均明显低于B,C组(均P〈0.05),B组的上述指标亦显著低于C组(均P〈0.05)。A组的SIRS发生率为33%,显著低于B和C组(47%和68%,均P〈0.05),A组的住院时间为(10.60±6.67)d,显著短于B和C组f(15.62±9.47)d和(2t.33±9.77)d,均P〈0.05),A组患者的24h后死亡率为12%,显著低于B和C组(28%和47%,均P〈0.05);B组的上述指标亦均显著低于C组(均P〈0.05)。24h内死亡率在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有效地抑制CPR时机体炎症反应并保护患者重要脏器的功能,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尤其是在心肺复苏时同时应用乌司他丁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脓毒血症时血及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黄嘌呤氧化酶(XOD)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手术对照组、依达拉奉治疗组。手术对照组和治疗组均予盲肠结扎穿刺法制作脓毒血症模型。三组术前15min及术后3h各皮下注射乳酸左氧氟沙星20mg/kg,治疗组于术前15min及术后3h各皮下注射依达拉奉5mg/kg。各组术后18h采血和取心肌组织测SOD、XOD,并对心肌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手术对照组血SOD活力(8.25±3.11)U/ml,显著低于治疗组[(13.20±6.43)U/ml,P〈0.051,两组的血清SOD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18.21±3.94)U/ml,分别P〈0.01和P〈0.05]。3组间血XOD活力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手术对照组心肌细胞SOD活力为(15.22±5.15)U/ml,显著低于假手术组[(21.57±5.82)U/ml,P〈0.05],治疗组SOD活力为(22.62±7.81)u/ml,与假手术组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对照组心肌细胞XOD活力为(12.86±4.64)U/mg蛋白质,显著高于假手术组[(9.11±2.99)U/mg蛋白质,P〈0.05]);治疗组心肌细胞XOD活为(8.97±1.22)U/mg蛋白质,显著低于手术对照组(P〈0.05)而与假手术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光镜下可见手术对照组大鼠心肌细胞浊肿,肌束间毛细血管扩张,电镜下可见心肌细胞肌膜轻度水肿,局灶肌丝疏松;光镜下依达拉奉治疗组大鼠心肌组织病变较轻,电镜下心肌细胞肌膜、肌浆网正常。结论依达拉奉能升高血和心肌组织SOD活力及降低心肌组织XOD活力,提高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能力,具有保护心肌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b1对中波紫外线(UVB)照射诱导小鼠表皮细胞、培养的HaCaT细胞产生与清除环丁烷嘧啶二聚体(CPD)的影响及对核苷酸切除修复蛋白XPC、ERCC1表达的影响。方法42只去毛BALB/c小鼠分为4组:未处理组(6只),UVB组(12只),UVB+小剂量Rb1组(12只),UVB+大剂量Rb1组(12只)。后2组照射前2h在背部按100μl/cm2分别外用含0.5g/L、2g/L人参皂苷Rb1的丙酮溶液,而前2组予以相应丙酮溶液。UVB剂量均为180mJ/cm2,于照射后0.5、16h分别处死半数小鼠,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表皮CPD水平。培养的HaCaT细胞用含人参皂苷Rb1(5、20、50mg/L)的培养基孵育4h,部分细胞于UVB照射(15、30mJ/cm2)后0.5、12h终止培养并提取基因组DNA,通过斑点杂交法检测CPD。其余细胞照射(30mJ/cm2)后0、0.5、2、4、12h终止培养,提取细胞总蛋白,通过免疫印迹法分析XPC、ERCC1蛋白的表达。结果UVB照射小鼠0.5h后,各照光组表皮均产生大量CPD,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照射后16h,UVB+小剂量Rb1组、UVB+大剂量Rb1组表皮CPD分别为32.1±8.5、14.6±4.1,均较UVB组(67.3±11.2)显著减少,且大剂量组更为明显(P值均〈0.01)。HaCaT细胞在UVB照射后0.5h,各组CPD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照射后12h,给药组CPD水平明显降低。UVB组HaCaT细胞XPC、ERCC1蛋白的表达均随着时间延长不断下降,在照射后即刻、0.5、2、4、12h,XPC/GAPDH蛋白灰度比值分别为0.68±0.11、0.47±0.09(与照射后即刻比较,P〈0.05,下同)、0.45±0.08(P〈0.05)、0.37±0.06(P〈0.01)、0.18±0.03(e〈0.01),ERCC1/GAPDH分别为0.28±0.03、0.25±0.03(P〉0.05)、0.21±0.02(P〈0.05)、0.14±0.02(P〈0.01)、0.11±0.01(P〈0.01);加入50mg/L Rb1干预后,XPC、ERCC1蛋白的表达不断增加,XPC/GAPDH分男别为0.56±0.07、0.48±0.14、0.68±0.15、0.97±0.20(P〈0.01)、0.79±0.12(P〈0.05),ERCC1/GAPDH分别为0.27±0.04、0.24±0.04、0.29±0.05、0.35±0.05(P〈0.05)、0.39±0.05(P〈0.01)。结论人参皂苷Rb1对UVB诱导的CPD的产生无明显影响,但可显著加速其清除,这可能与其上调XPC、ERCC1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患者大量输注晶体液与并发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5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男3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8.20±13.62)岁,接受晶体液输注,发病48h内晶体液入量〉15L组19例,〈15L组31例。50例中13例并发腹腔高压(IAH)但没有达到腹腔问隔室综合征(ACS)的标准,8例并发ACS,余29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休克后48h内晶体液输入量与IAH(包含ACS)发病率的关系。结果休克后48h内晶体液输入量ACS组为(11.77±3.68)L,显著高于IAH组[(8.25±2.43)L,t=2.68,P〈0.05]和对照[(5.59±2.71)L,t=-2.75,P〈0.05]。而IAH组的48h内品体液输入量亦显著高于对照组(t=2.62,P〈0.05)。晶体液入量〉15L组的IAH(包含ACS)发病率为68.42%(13/19),显著高于晶体液入量〈15L组(25.81%,8/31,P〈0.05)。结论大量晶体液的输入与脓毒性休克患者并发LAH与ACS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CO2点阵激光联合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49例稳定期白癜风患者109处皮损,每一处白斑沿最长直径平均分成两半,一半为治疗组,先进行点阵激光治疗,15 ~ 20 min后,整个白斑同时照射308 nm准分子激光;未行点阵激光的另一半为对照组。308 nm准分子激光每周照射2次,CO2点阵激光每2周1次,连续治疗观察12周,治疗结束3 d后评价疗效。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7%(101/109)和77.1%(84/109)。治疗组与对照组显效率在面颈部分别为85.4%(35/41)和65.8%(27/41)(χ2 = 4.23,P < 0.05),躯干部分别为70.6%(24/34)和41.2%(14/34)(χ2 = 7.27,P < 0.01),四肢部位分别为64.0%(16/25)和36.0%(9/25)(χ2 = 3.92,P < 0.05),手背部5/9和1/9(χ2 = 4.00,P <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次数(以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次数计算)比较:面颈部分别为(7.24 ± 1.23)次和(10.81 ± 2.01)次(t = 9.70,P < 0.05),躯干部分别为(15.10 ± 2.47)次和(18.95 ± 3.45)次(t = 5.29,P < 0.05),四肢部位分别为(17.37 ± 3.84)次和(21.06 ± 4.23)次(t = 3.23,P <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CO2点阵激光联合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白癜风有效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血液、唾液、皮疹、接触皮疹处衣物中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DNA阳性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8月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皮肤科确诊的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血液、唾液、皮疹和接触皮疹处衣物中VZV DNA,用χ2检验比较头面颈部与非头面颈部带状疱疹患者唾液标本中VZV DNA阳性率,分析治疗前后不同标本VZV DNA阳性率的变化。结果 共纳入86例带状疱疹患者,其中男26例,女60例,年龄(52.65 ± 14.83)岁,病程(5.23 ± 2.10) d。24例头面颈部带状疱疹患者唾液标本中10例(41.67%)VZV DNA阳性,62例非头面颈部带状疱疹患者中8例(12.90%)阳性,两组比较,χ2 = 7.63,P < 0.05。治疗前后,37例采集了血液标本,35例采集了唾液标本,28例采集了皮疹标本,27例采集了接触皮疹处衣物标本。治疗前,血液、唾液、皮疹、接触皮疹处衣物标本中VZV DNA阳性分别为32例(86.49%)、8例(22.86%)、26例(92.86%)、24例(88.89%),治疗(6.82 ± 2.23) d后,这4种标本的VZV DNA阳性率分别下降为51.35%、8.57%、89.29%、85.18%,仅血液标本治疗前后VZV D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9.60,P = 0.003),其余标本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急性期头面颈部带状疱疹患者唾液VZV DNA阳性率高于其他部位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衣物处VZV DNA阳性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的现状和分布规律,探讨HPV感染与皮肤鳞状细胞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300例组织病理学诊断为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组织标本进行HPV DNA检测,主要检测型别为HPV6、11、16、18、31、33。结果 300例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中,HPV阳性188例,HPV感染率为62.67%;男性HPV感染率为66.33%,女性HPV感染率为55.78%,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Ⅰ~Ⅱ级)HPV感染率为67.86%,低分化(Ⅲ~Ⅳ级)HPV感染率为47.37%,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头面部、颈部、四肢、躯干以及生殖器和腹股沟部HPV感染率分别为70.23%、65.79%、43.33%、28.00%和68.42%。共检出高危型(HPV16和HPV33)感染51例,低危型(HPV6)感染49例,均为单一型别感染。结论 HPV感染型别检测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旁氏无暇透白日霜(SPF 15 PA++)改善黄褐斑临床症状及皮肤屏障功能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自身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30例面部皮损较对称的黄褐斑患者,受试者每天用温水清洁面部,半脸使用约0.5g测试产品,另外半脸使用等量对照产品,早晚各1次,2次/d。分别于首诊、治疗后第28天、56天评估皮损情况。结果①主观比较:实验组基本治愈0例,显效4例,好转10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46.6%。对照组基本治愈0例,显效1例,好转5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20.0%。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TEWL值:试验组与对照组随时间延长TEWL值均值均有所降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0、28、56天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皮肤角质层含水量:试验组与对照组随时间延长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均值均有所升高,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0、28天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56天时,试验组角质层含水量(41.14±5.94)与对照组角质层含水量(41.90±5.8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LAB值检测:随时间延长实验组与对照组LabL值均值均有所升高、LabA值均值无明显变化、LabB值均值均有所下降。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LabL值0、28天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天时,实验组LabL值(58.92±3.52)与对照组LabL值(56.86±3.1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bA值0、28、56天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bB值0、28天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天时,实验组LabB值(15.21±1.90)与对照组LabB值(16.16±1.5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受试品"旁氏无暇透白日霜"和对照品市售"凡士林保湿露"均具有良好的美白、保湿、恢复皮肤屏障的效果,并且"旁氏无暇透白日霜"美白效果显著优于对照品市售"凡士林保湿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托品化定量评分判定标准在重度有机磷中毒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8例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分为实验组25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以常规阿托品化临床表现指导阿托品的应用;实验组将常规阿托品化的各项临床表现定量化,根据评分标准判断阿托品化的程度,并指导阿托品的临床应用。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存活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阿托品用量、达到阿托品化时间、痊愈时间和阿托品中毒、有机磷中毒反跳发生率。结果实验组阿托品用量(194.2±24.7)mg显著小于对照组(205.2±30.7)mg,痊愈时间(13.9±3.2)d显著短于对照组(16.4±4.8)d,两组在达到阿托品化时间、阿托品中毒发生率和有机磷中毒反跳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阿托品化定量评分指导阿托品在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能够减少阿托品用量、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早期机械通气与延迟机械通气对急性脑卒中伴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将312例需机械通气的急性脑卒中合并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根据开始机械通气的时间先后,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n=178),对照组(n=134)。对比研究2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APACHEⅡ评分值、并发症、动脉血气指标的变化及预后情况。结果2组患者机械通气后PaO2、PaCO2、SaO2等血气指标均有改善,但观察组通气效果更好,通气时间更短,并发症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极严重缺陷和严重缺陷占幸存者比例下降,轻度缺陷和自理占幸存者比例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机械通气较延迟机械通气能更有效改善急性脑卒中伴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和缺氧状态,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