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患者不同腹腔镜手术方式子宫切除的疗效、卵巢功能及患者性功能状况。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9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传统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卵巢功能以及性功能状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83.44±10.21)min、(59.38±14.59)m L、(6.03±1.98)d均少于对照组的(92.72±12.49)min、(77.83±16.54)m L、(7.12±1.54)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FSH、LH、E2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性欲、性唤起、性高潮、性心理、性行为中异常症状、射精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性功能各项指标评分均有所上升,但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腹腔镜手术方式均对患者卵巢功能影响较小,可改善患者性功能,但腹腔镜子宫切除术较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选择术式时可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288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仅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比两组在术前肌瘤最大径≤9cm、>9cm以及总体分析时术中情况、术后卵巢功能恢复、预后、妊娠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而术前肌瘤最大径≤9cm患者手术中,对照组手术时间少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FSH、LH及E2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月经异常症状缓解明显、肌瘤复发率降低、发生闭经较少及子宫体积缩小明显(P<0.05),而术前肌瘤最大径≤9cm患者手术中,两组术后2个月月经异常症状缓解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2年,两组妊娠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减小手术创伤、降低子宫肌瘤复发率,对内分泌及妊娠无明显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和次全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对女性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8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A、B两组,A组90例患者采用腹腔镜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B组90例患者采用腹腔镜下阴式次全子宫切除术,对比不同手术方式切除子宫肌瘤的疗效,分析手术方式对A、B两组患者卵巢功能、性功能评分的影响。结果:B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相关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A组(P0.05);B组50岁以下患者较A组在卵巢及性功能评分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50岁以上患者相比,B组较A组在卵巢功能评分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但B组性功能评分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阴式次全子宫切除术安全、可靠,疗效较好,有助于提高50岁以上子宫切除患者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52例,依据手术方法分为腹腔镜组和对照组,每组7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腹腔镜组患者给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患者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所有患者生活质量,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及术后1、2、3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治疗后血清FSH、LH、E2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1、2、3个月的SF-36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可有效提高子宫肌瘤患者手术疗效,改善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临床效果与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子宫肌瘤患者共1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7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腹腔镜手术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情况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减少治疗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提高患者治疗体验并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病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巨大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选择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在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00例巨大子宫肌瘤患者精心观察,随机将患者而分为对照组50例及治疗组50例。为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开腹子宫切除术,治疗组患者使用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对比两组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一般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住院、下床活动、术后排气的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抗生素使用时间分别为(117. 2±21. 25) min、(5. 23±1. 02) d、(1. 71±0. 58) d、(23. 54±9. 52) h、(118. 25±65. 23) ml、(1. 51±0. 11) d,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抗生素时间分别为(131. 23±20. 12) min、(7. 52±1. 02) d、(2. 25±0. 70) d、(45. 16±10. 25) h、(145. 36±72. 36) ml、(3. 62±1. 52) d,以此表示治疗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抗生素使用及手术排气时间都短与对照组,并且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患者切口感染和皮下气肿的发生情况为5(10%)、4(8%),治疗组患者切口感染和皮下气肿的发生情况为1(2%)、1(2%),明显治疗组患者并发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对巨大子宫肌瘤治疗的过程中,使用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使患者尽早出院,降低患者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接诊的152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76例患者。实验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进行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6.6%)明显低于对照组(30.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分析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在子宫体积孕14周的子宫肌瘤患者术前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子宫体积孕14周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作为本组研究中的观察组在腹腔镜手术前采取GnRHa皮下注射处理,同期选择子宫体积≤14周的子宫肌瘤患者为对照组,术前不做预处理。观察两组患者子宫肌瘤体积、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280.35±85.73)m L、手术时间(82.75±18.55)min及术后住院时间(4.09±1.82)d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前,观察组患者子宫体积(319.25±51.46)cm~3与对照组(211.73±15.08)cm~3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较手术前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3%)低于对照组(21.7%),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体积孕14周的子宫肌瘤患者术前注射GnRHa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够有效改善子宫肌瘤体积,有助于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免疫功能及术后生育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广元市第四人民医院确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90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45),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n=45),行常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比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妊娠情况以及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且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也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24h外周血CD3~+、CD4~+百分比均明显降低,而观察组患者术后CD3~+、CD4~+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妊娠率及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创伤小,对患者免疫功能及生育功能影响较小,术后并发症少,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保守手术治疗与切除输卵管手术对于异位妊娠患者抑郁状况和生活质量影响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100例,按照患者的适应证和患者自己的意愿,分为保守手术治疗组(n=50)和切除输卵管手术组(n=50),对保守手术治疗组患者采取腹腔镜下患侧输卵管注射甲氨蝶呤的治疗方法,对切除输卵管手术组患者采取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手术的治疗方法,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SA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SDS)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采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对两组患者进行1~2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宫内妊娠率。结果:保守手术治疗组手术时间较切除输卵管手术组长(P0.05),而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切除输卵管手术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保守手术治疗组与切除输卵管手术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保守手术治疗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切除输卵管手术组患者(P0.05);治疗后,保守手术治疗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各个因子评分及生存质量总分显著高于切除输卵管手术组(P0.05)。结论:异位妊娠患者采取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方法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够具有更高的宫内妊娠率,帮助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子宫动脉上行支阻断术辅助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性功能影响,旨在为临床提供科学有效的手术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6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上行支阻断术辅助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行常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测定患者手术前以及手术后6个月患者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FSH/LH比值以及窦状卵泡(AFC)数量,以及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性生活质量,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手术前,E2、FSH、LH、FSH/LH以及AFC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手术方案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E2、FSH、LH、FSH/LH以及AFC水平也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后6个月患者在性欲、高潮频数、性满意度、性焦虑、配偶高潮频数以及配偶性满意度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上行支阻断术辅助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能够显著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并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不会显著改变患者的卵巢功能相关激素水平和性功能水平,值得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2.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常见于30~50岁妇女,20岁以下少见。据统计,至少有20%的育龄妇女有子宫肌瘤[1]。近年,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生活质量的提高,患者中要求保留子宫的人越来越多。以往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为开腹手术及腹腔镜手术,但随着微创手术理念在妇产科领域引入,子宫肌瘤的阴式手术显示了突出优点。尤其当肌瘤数目过多或肌瘤过大,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存在手术时间长、出血相对增加、小肌瘤容易残留和残腔缝合止血困难等缺陷时,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情况下,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效果更好、损伤更小、无腹壁瘢痕,术后疼痛轻、康复快、安全可行,值得推广应用。本院今年行阴式子宫肌瘤切除术40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与分析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11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142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孕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时期收治的140例妊娠无合并子宫肌瘤的孕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孕产妇孕期合并症、分娩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娩方式、术中处理及子宫肌瘤在妊娠期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先兆流产、先兆早产、胎位异常、前置胎盘、妊高征、胎膜早破、胎儿生长受限、妊娠糖尿病发生率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脐带缠绕、胎儿窘迫、产后出血、胎盘早剥、新生儿窒息、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73例,占51.41%。孕晚期肌瘤直径较早期相比无增大或减小所占比例最高,占49.30%,明显高于其他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剔除肌瘤后病理类型表现为肌瘤未伴变性比例最高,占47.95%,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不会增加孕产妇孕期及分娩期并发症发生率,同时不会增加肌瘤变性比例,且子宫肌瘤大小并非随着孕期延长而增大,但增加了剖宫产率,因此也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和分析子宫肌瘤子宫全切术后卵巢内分泌功能的具体变化情况。方法:选取35例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子宫肌瘤的患者。所有患者都进行常规的B超以及探测宫腔检查,同时采取子宫全切术进行治疗。在术前月经6d和术后1,3,7个月进行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等进行免疫检测。另外对所有患者手术之前和手术后1,3,7个月的卵巢衰退病状进行详细的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的各类激素水平都出现了明显的提升,在术后7个月时测量值最高。患者手术之后出现盗汗,以及阴道干涩等症状也有了明显的递增,从术前的48.5%增加到术后7个月的86.0%。结论:进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在手术之后都或多或少的出现了卵巢衰退表象,同时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以及催乳素等激素水平同手术之后时间体现出正相关联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术后对不孕妇女生育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行子宫肌瘤手术的16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临床的基本资料、肌瘤的特征信息以及术后随访信息。结果:不孕妇女行子宫肌瘤术后共有75名患者妊娠,总共妊娠80次。总的妊娠率为45.45%。正常活产胎儿数共58例,活产率为72.5%。分娩方式主要是以剖宫产为主,占了81.03%。将所有研究对象根据妊娠结局的不同,分为妊娠组和未妊娠组,妊娠娠组和未妊娠组在年龄、不孕时间、不孕类型、肌瘤数目和肌瘤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并发子宫肌瘤的不孕妇女实行子宫切除术能提高妊娠率和活产率,分娩方式主要以人工分娩为主,患者的年龄越大,肌瘤类型以多发为主,妊娠率越低,故子宫肌瘤患者应该尽早进行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部分切除术与全子宫切除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子宫部分切除术组患者的性欲异常症状、性唤起异常症状、性高潮异常症状、性心理异常症状、性行为异常症状评分及综合评分均明显比全子宫切除术组高,性生活质量提升程度明显比全子宫切除术组高(P<0.05);术后1个月子宫部分切除术组患者的E2水平明显比全子宫切除术组高,FSH、LH水平均明显比全子宫切除术组低,性激素水平改善程度明显比全子宫切除术组高(P<0.05)。结论:子宫部分切除比全子宫切除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的影响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