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性科学》2015,(9):118-120
目的:了解90后女大学生选择恋爱对象的相关因素。方法:自拟大学生恋爱对象选择问卷,从大一到大三3个年级分别进行调查,数据进行卡方检验。结果:在恋爱比例上大一恋爱比例高,三组比较χ2=16.225,P=0.0030.01,具有显著差异;而在11个主要调查项目上,三组女大学生并无显著差异;三组女大学生的主流意见主要是"品质、性格、综合能力"三项,选择率超过80%,而选择率超过60%的项目有"身高、年龄"两项。结论:90后女大学生选择恋爱对象时更多考虑个人喜好,较少考虑婚姻等现实问题,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引导教育。  相似文献   

2.
杨帆 《中国性科学》2012,21(7):78-80
当前大学生恋爱已是普遍现象,而女大学生因为生理和心理的先天原因更应受到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保护和引导.本文从外貌气质、性格、专业的男女比例、学校制度与校园氛围、女大学生性觉醒程度、经济水平与消费观念等分析了影响女大学生恋爱的主要因素,并从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女性比例、加强高尚的恋爱观性观念教育积极树立学习榜样、净化校园网络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加强对贫困女大学生的资助后监督与教育等方面提出了高校女大学生恋爱观、性观念引导教育与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涉世未深的女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可能遭受身体伤害、心理伤害、思想伤害以及表现在财产、学业、个人声誉等的伤害。而对策就是编写新生入学案例读本,加强健康恋爱观与性行为的引导教育,在线咨询保护隐私,建立学生观察员监督机制,以及建立咨询救助中心等。  相似文献   

4.
女大学生“傍大款”的现象应引起高校高度关注。本文分析了女大学生“傍大款”背后的原因及社会环境因素,包括物欲与拜金主义作祟,游戏心态追求刺激,社会环境下的大学生毕业前景不乐观,不健康势力向校园侵袭等。并分析了女大学生“傍大款”的途径。文章还从加强女大学生性道德教育,加强对女大学生的人文管理和关怀,提高女大学生的综合技能增强社会竞争力,加强对校园秩序的管理及健康校园文化的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多种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杨帆 《中国性科学》2013,22(7):75-76,90
目的:通过调查掌握90后男女大学生对待恋爱的异同处。方法:自拟大学生恋爱观问卷对300名90后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按照性别进行分组比较。结果:90后大学生无论男生还是女生,超过70%的人都支持大学生恋爱,但是在恋爱对学习的影响,恋爱失败对你的影响,大学生同居和婚姻基础等方面,男女生的观念存在较大差异。结论:男生对恋爱的态度显得随意,动机不够健康,而女生对待恋爱显得较为理智;男女生要健康地发展恋爱关系,离不开老师科学的引导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了解当前90后护理专业女大学生的择偶观现状,以便发现不良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引导。方法:围绕择偶时对方的相貌、身体、贞洁、年龄、经济、社会地位、肤色、性格等在大一到大三的女护生中开展调查,全部问卷按照年级进行分组,采用多组卡方检验。结果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组女护生在“贞洁”(x2=24.91,P=0.000〈0.01)、“年龄”(x2=16.45,P=0.012〈0.05)、“经济”(x2=42.17,P=0.000〈0.001)3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其他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90后女大学生择偶观随个人喜好而定,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们的择偶观有所变化,开始考虑现实问题,走向成熟与理智。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90后女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性文化的了解与认同程度及其性心理发展状况,探究中国传统性文化对当代90后女大学生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国传统性文化问卷、90后女大学生性心理结构问卷对280名90后女大学生进行问卷测查。结果:90后女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性文化的了解与认同程度及性心理的发展均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中国传统性文化与90后女大学生性心理存在相关;中国传统性文化中的传统性观念对90后女大学生性心理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90后女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性文化的认知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其性心理的发展水平,因此学校教育中应加强对性文化的解读,使其形成平等、端正的性观念,最终提升其性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女大学生性心理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云 《中国性科学》2009,18(9):24-28,32
从近几年高校学生涉性事件发展趋势来看,女大学生所占比例逐渐增多,其中不乏由于女大学生自身性心理健康引发的问题。2008年10~12月,我们通过对部分高校女大学生的访谈及问卷调查,对新时期女大学生性心理状况进行了深入了解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女大学生性认知、性态度较开放自由,功利性增强,性与婚姻关系淡薄,婚前性行为比例有增无减,但与相应性态度体验存在矛盾冲突,性调节和控制存在一定问题。因此,高校应采取多种形式继续加强女大学生性教育,对其中的突出问题及新问题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代玉文 《中国性科学》2012,21(2):37-38,42
目的:了解现代女大学生性知识来源与需求、性态度、性价值观、性道德意识,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好性健康教育,促进女大学生心身健康发展.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女大学生性知识来源与需求等状况.结果:女大学生性知识来源主要为杂志、电影电视和课堂教学,来源单一;女学生的性知识需求主要集中在女性怎样保护自己、性与爱等;恋爱学生人数多,主张恋爱的比例较高,普遍需要学习性知识.结论:高等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对女大学生开展好性健康教育,特别是恋爱观、性态度、性价值观、性道德意识的引导与教育,促进女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教育干预对女大学生性知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教育干预对女大学生性知识的影响,探讨大学开展性教育的意义。方法:本研究主要是采用问卷调查和座谈会方式收集数据。2004年3月~6月在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开设性健康教育公共选修课,在教育前和教育后,分别对参加选修课的学生进行相关性知识调查,对所得的基线和终期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次调查人数分别为171人和125人。调查发现,教育后,女大学生从教师途径获得性知识的比例明显升高,对性知识回答的正确率全面提高,且大部分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现阶段在大学中开展性教育是一种提高大学生性知识水平的值得推广和普及的良好形式。  相似文献   

11.
杨鹤鸣 《中国性科学》2011,20(9):34-37,39
中学生早恋是中国教育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及其社会各阶层人士积极关注和积极应对的社会现象。这一社会现象也正在不断地挑战着社会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标准及其学校领导、学校老师、学生家长和学生本人的神经。中学生早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生物问题、生理问题、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文章将从心理学、生理学和社会文化学的角度来研讨中学生早恋中的原始动机。  相似文献   

12.
韩黎 《中国性科学》2011,20(3):26-29
目的:了解四川大学生婚恋价值观、性道德价值观现状及其关系,为大学生婚恋观教育和性健康教育提供可资参考的依据。方法:采用婚恋价值观量表、大学生性道德价值观量表对四川三所不同类别高校298名大学生婚恋价值观和性道德价值观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性别大学生在婚恋观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在中间手段和现实发展两个维度上,男生和女生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大学生婚恋价值观与性道德价值观呈现较高的相关性((P<0.05,P<0.01);回归分析表明,婚恋价值观可以解释19%的性道德价值观的变异。结论:四川大学生婚恋价值观与性道德价值观呈现显著相关,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价值观将有助于大学生建立科学的性道德价值观,从而确保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和婚恋观的关系,为高校婚恋价值观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生命意义感和婚恋观量表对42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在择偶条件、性爱道德、情感需求和夫妻地位四个维度上,女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男大学生(P0.05);高生命意义感的大学生在婚恋价值、情感需求、性爱道德和婚姻本质维度上,显著高于低生命意义感者(P0.05);除了择偶条件外,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和婚恋观的其它五个维度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P0.05);回归分析表明,生命意义寻求能够显著预测大学生的婚恋观(P0.05)。结论: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和婚恋观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高校可以通过生命意义教育,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性教育实效性的总体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作者根据教育活动的评价标准,从大学生性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实施等方面,运用科学方法,借用教育测量、教育统计和社会调查研究等手段,对大学生性教育现状和达到性教育目标的程度进行了价值判断.作者由对性教育目标确定实效性评价的标准、大学生对性教育目标体系的评价数据对比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大学生性健康指导"课程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现阶段济南市女大学生所持有性态度、发生的性行为及所具备的性知识,为高校性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自制调查表,采用匿名自填的方式对济南市三所高校大一、大二年级女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分析不同年级、生源地及院校间的差异。结果:有97人(23.5%)赞成婚前性行为,有246人(59.6%)反对。发生婚前性行为及与异性同居的比例分别为6.8%、5.8%。在有自慰行为的学生中69.6%有负罪感。城市生源女大学生比农村对性相关知识掌握要好。有关性的问题给40.7%的学生带来困扰。学生获取性知识的主要渠道是网络和中学课程。女大学生认为最适合的性教育方式是性教育课和讲座。结论:济南市女大学生性观念与四川、北京等地比相对保守,性行为发生率也低于四川、广州等地大学生。女大学生对性知识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但也存在性困惑,应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培养其正确的性观念,减少危害身心健康的性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婚恋观特点及影响因素,为高校婚恋价值观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婚恋观量表对42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女大学生在择偶条件、性爱道德、情感需求和夫妻地位四个因子上显著高于男大学生(P0.05);大学生婚恋观中排在前三位的是情感需求、婚恋价值和性爱道德;性别与择偶条件、性爱道德、情感需求和夫妻地位四个因子均呈正相关(P0.05),家庭气氛与婚恋价值、情感需求、性爱道德和婚姻本质四个因子呈显著负相关(P0.05);性别和家庭气氛能够显著预测大学生的婚恋观(P0.05)。结论:大学生婚恋观功利性和浪漫主义色彩并存,高校应该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婚恋观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