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系统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本文就我院1987年~1994年10月内科收治住院的131例SLE进行临床分析。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131例SLE均符合1982年ARA的诊断标准。男11例,女120例,男女之比为1∶11。年龄12~70岁,平均35.2岁。发病年龄16~35岁者81例(61.8%),病程3天~26年,病程<3年者78例(59.8%)。首发症依次为发热(31.0%)、关节痛(26.7%)、面部皮疹(15.3%)、肾脏损害(13.7%)、胸腔积液(12.9%)、雷诺征(9.2%)。临床表现1.发热:54例(41.2%),其中43例(76.6%)为不明原因持续高热,可长达5~6个月,体温波动在39℃~40℃…  相似文献   

2.
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临床上较少见,为提高对男性SLE的认识,我们将1997-2002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38例男性SLE和同期住院的125例女性SLE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比较,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临床多见于中青年女性患者,60岁以后起病少见。本文对40例老年性SLE进行分析,并与62例中青年SLE作一比较。资料和方法一般资料 我们在1986年12月~1997年12月共收治SLE患者1106例,均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SLE诊断标准[1]。其中老年SLE患者40例(占3.64%),男10例,女30例,男∶女为1∶3,起病时均超过60岁,平均为62.3岁。随机抽出62例中青年患者作对照组,男10例,女52例,男∶女为1∶5.2,年龄16~42岁,平均24.…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47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系统性红斑狼疮474例临床分析苏尚焙我院自1983年~1993年共收治系统性红斑狼疮(SLE)508例,其中资料较完整、诊断明确者474例,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74例患者的诊断均符合1982年ARA的诊断标准;其中男58例,女41...  相似文献   

5.
6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死因分析蔡志凌,章星琪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常见的结缔组织病,发病机理与自身免疫功能调节障碍有密切关系,常累及全身多个脏器,多见于女性。近年来,随着免疫实验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对该病认识的不断提高,加之皮质类固醇激素与免疫...  相似文献   

6.
52例少儿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52例少儿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及150成人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发现少儿组首发症状明显,其中枢神经损害高于成人组,从发病到中枢神经系统出现症状的平均时间短于成人组;肾脏受累发生率两组无显著差异,但其受累的严重程度明显高于成人组,痤发病到出现肾脏损害的平均时间明显短于成人组,少儿组补体G3降低发生率明显高于成人组;治疗效果较成人差。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未成年人SLE患者的临床特征,详细统计16例未成年SLE患者的临床表现、患才器官、系统受损数目,并用SLE DAI量化其活动性,结果发现未成年SLE患者主要脏器累及数目和损害程度、SLE DAI均比成年患者高,性病至就诊时间较短,临床表现更复杂。用SLE DAI更准确表示未成年SLE患者病情更重,治疗效果及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伴雷诺现象(RP)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10月天津市长征医院收治的伴RP的SLE患者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收治的91例无RP的SLE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伴RP的SLE患者出现脱发、指/趾末端血管炎、甲周红斑、肺脏受累及心电图改变的频率较高,抗U1RNP,ds-DNA及抗Sm抗体阳性率也明显增高,且该组患者SLEDA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患者肾损害、血液系统损害及其他实验室指标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伴RP的SLE患者更易发生系统损害和免疫学异常,疾病活动性明显,应予以足够重视,注意患者系统受累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未成年SLE患者的疾病活动性。方法 详细统计 48例诊断明确的未成年SLE患者的临床资料、脏器受损数 ,并用SLEDAI对患者疾病活动性量化。结果 未成年SLE患者临床表现比成年患者更复杂 ,主要脏器累及数和损害程度比成年患者高 ,发病至就诊的时间较短。结论 用SLEDAI能更准确地反映未成年SLE患者的病情轻重。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带状疱疹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强对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合并带状疱疹 (HZ)的认识 ,现将我院 1986~1999年收治的 5 8例资料完整的病例作一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  5 8例患者全部来自我院的住院患者 ,男 2例 ,女 5 6例。均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SLE诊断标准 ,HZ的诊断以全国统编《皮肤性病学》为依据。年龄 13~ 71岁 ,其中 18岁以下 13例 ,19~ 40岁 3 9例 ,40岁以上 6例。 5 3例非播散型HZ的皮损分布于躯干 2 3例 ,四肢 15例 ,头面部 11例 ,会阴部4例。其中 2 0例出现大疱 ,11例有血疱 ,4例表现为坏疽并形成溃疡 ,且多发于 19~40岁的SL…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浆膜病变临床及实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浆膜病变临床与实验特点。方法分析1000例SLE患者浆膜病变发病情况,比较有、无浆膜病变两组的临床与实验特点。结果SLE浆膜病变发生率为34.8%,可累及多浆膜腔,一个部位受累及胸膜病变最常见。有浆膜病变组神经系统、肾脏受累、抗dsDNA抗体(+)、C3降低及CRP升高等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浆膜病变组。结论SLE浆膜病变发生率较高,并浆膜病变时多数患者重要脏器受累。  相似文献   

12.
SLE患者血清DNA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检测SLE患者血清DNA含量并探讨其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了63例SLE患者。结果SLE患者血清DN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活动期患者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但是伴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其血清DNA水平普遍较低。血清DNA水平与血沉、ANA呈正相关;与C3、C4呈负相关;与抗dsDNA抗体无相关;与病情积分呈正相关。结论SLE患者存在DNA的代谢异常,血中DNA在SLE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作用,血清DNA含量的测定可做为判断疾病活动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3.
尿免疫化学包括补体C_3、α_2-巨球蛋白及溶菌酶。C_3阳性见于肾小球滤膜通透性增加,α_2-M阳性提示肾小球基底膜严重受损,溶菌酶阳性是肾小管损伤的标志,本文通过对44例SLE患者(女性39例、男性5例)尿免化测定,结果C_3阳性率48%,α_2-M阳性率36%,溶菌酶阳性率77%。提示约半数病人存在肾小球基膜病变,约1/3病人肾小球基膜损伤严重,而肾小管受累者达2/3,其中部分为单纯性肾小管损伤,部分为肾小球及肾小管的复合性损伤,预后欠佳。因此,我们认为尿免化测定对了解SLE肾脏损害部位、程度及判断预后有重要决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儿童狼疮性脑病(NPSLE)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总结我院19例NPSLE患儿的临床资料(病史、查体、辅助检查、治疗等)进行分析。结果:7例患儿首诊时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12例患儿出现NPSLE前有不同病程的SLE病史。NPSLE患儿中癫痫症状发生频率最高(7例)。均出现狼疮活动的指标(如血沉加快,补体C3、C4下降)。6例患儿行头颅MRI检查,均有阳性发现。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冲击联合免疫抑制剂以及血液净化等综合治疗为NPSLE有效治疗方法。结论:NPSLE可发生于儿童。癫痫在NPSLE患儿中发生率高,是SLE致死主要原因之一。脑脊液(CSF)、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MRI)、脑电图(EEG)等联合检查有助于NPSLE的早期诊断。对NPSLE应采取个体化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雌激素受体(ER)和热休克蛋白90(HSP90)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分离58例SLE患者和28例正常人新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提取总RNA,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逆转录并扩增ER和HSP90,通过凝胶图像扫描系统对PCR产物的电泳条带进行扫描分析。结果 SLE患者组PBMC中ER和HSP90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且活动期患者的表达高于稳定期患者(P均<0.05)。结论 SLE患者中存在ER和HSP90基因的过度表达,并与疾病活动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和功能的变化,及其与病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各30例,取外周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以CD133/CD34,CD133/VEGFR2双荧光标记鉴定细胞,CD34/CD133/VEGFR2三荧光标记流式检测EPCs数量;采用MTT比色法、millicell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实验观察EPCs的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与EPCs数量及功能的相关性。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较健康对照明显下降(P<0.01),其增殖、迁移、黏附能力均有所下降(P均<0.01)。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减少、功能受损;EPCs数量及功能与病情评分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发病机制的研究、临床生物标签与早期诊断、治疗靶位与药物开发几个方面对近年来蛋白组学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DNaseI异常对SLE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68例SLE患者。结果:SLE患者血清DNaseI水平低于正常,活动期患者低于缓解期患者,伴肾损害患者低于非肾损害患者。血清DNase I水平与血沉、ANA呈负相关,与补体C_3、C_4呈正相关,与病情活动积分及DNA含量呈负相关。结论:荧光分光光度法可简便、灵敏地检测DNaseI水平,SLE患者血清DNaseI水平下降,DNA含量升高,提示DNaseI水平下降是导致SLE患者体内DNA升高的重要原因,并在SLE的发生发展中起者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皮损中C3的沉积与血清中抗体的阳性率、补体C3水平及病情活动之间的关系。方法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IF)检测皮损部位的免疫反应物;常规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及补体;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性评分(SLEDAI)。结果 65例SLE患者中,37例(56.92%)真表皮交界处有一种或几种抗体和/或补体沉积,即DIF阳性,将65例患者按皮损中C3的沉积情况分成3组:DIF阴性组28例(43.08%),C3沉积组21例(32.31%)和仅有其他抗体沉积而无C3沉积组16例(24.62%)。各组间血清抗体ANA,dsDNA,SSA,RNP和Sm的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3沉积组的血清C3水平明显低于其余两组(P<0.05),且C3沉积组的病情活动性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 C3单独及与其他抗体在皮损部位的沉积,比DIF阴性组和仅有其他抗体而无C3沉积组具有更低的血清C3水平及更高的病情活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D4+CD25+CD127low/-标记的调节性T细胞(Treg)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电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和45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Treg的百分比,同时分析SLE患者外周血中的CD4+CD25+CD127low/-标记的Treg与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SLE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Treg百分比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SLE患者中,Treg的百分比与抗核小体抗体呈正相关(r=0.299,P=0.046),有光敏感的SLE患者中Treg较无光敏感组增高(P=0.017),余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SLE患者外周血中以CD4+CD25+CD127low/-标记的Treg中可能因含有部分无免疫抑制活性的效应性T细胞而特异性差,因此可能不适合用于临床免疫抑制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