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总结胸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符合研究标准的68例胸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治疗的相关资料,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在彻底止血前,只给予少量的平衡液维持机体基本需求;常规液体复苏组入院后快速给予大量等张晶体液和(或)胶体液.用成组t检验、方差分析或卡方检验分析两种液体复苏方式对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比容、凝血酶原时间、血乳酸含量、碱缺失水平、机械通气率及病死率的影响.结果 限制性液体复苏组与常规液体复苏组术后血红蛋白、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比容、血乳酸和碱缺失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液体复苏组病死率高于限制性液体复苏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率限制性液体复苏组低于常规液体复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能显著改善胸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组织和器官的灌注及乳酸酸中毒程度,降低机械通气率,效果优于常规液体复苏.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应用传统液体复苏方法和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治疗创伤所致的未控制性失血性休克中,比较万汶与贺斯两种复苏液体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60例非控制HTS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液体复苏组和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再将每组随机分为万汶亚组(V)和贺斯亚组(H),分别应用万汶、贺斯对相应亚组患者行胶体液复苏。液体复苏后30min、1h、2h检测红细胞比积(hematocrit,Hct)、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结果①传统液体复苏组输入液体总量大于限制性液体复苏组输入液体总量(P〈0.05)。②随时间的延长,两组的HCT、PIJrr进行性下降;在限制性液体复苏组2h检测显示,v亚组PLT高于H亚组(P〈0.05);在传统液体复苏组1h、2h检测均显示v亚组PLT高于H亚组(P〈0.05)。③随时间的延长,两组的TT、PT、APTT升高,FIB下降;在限制性液体复苏组2h检测显示,V亚组的APTT及TT均低于H亚组(P〈O.05)。结论万汶应用于失血性休克容量复苏中较贺斯对凝血功能影响小,当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时,这种优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丙酮酸乙酯(EP)对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20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和假手术组(B组)。肝I/R损伤模型采用钳夹除肝脏尾叶血管外的肝蒂90min,然后切除未缺血的尾叶方法制备,此模型可使95%肝脏缺血。另120只随机均分为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组,C组,接受HIRI),Ringer氏液组(D组,HIRI前尾静脉注射Ringer氏液),EP治疗组(E组,HIRI前尾静脉注射浓度为3.262mg/ml的EP 4ml)。A组取静脉血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随即处死取肝脏标本测丙二醛(MDA)含量;B组假手术后2h取标本;C、D、E组于术后2、8、24、48h取血,每组每个时间点处死10只取肝组织检测。结果与A组比较,B组血清ALT、AST水平和肝组织MDA含量仅轻度变化。与C组比较,D和E组在灌注8h、24h时血清ALT、AST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1),尤其是E组。同时,EP治疗组在2h时肝组织MDA含量显著低于D和C组(均P〈0.01)。结论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EP可显著降低脂质过氧化损伤,从而发挥其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兔血流动力学、血糖和酸碱平衡的影响。方法采用Lamson’s法制作创伤失血性休克兔模型。日本长耳大白兔32只随机均分为4组:正常对照(NC)组,生理盐水(NS)组,乳酸钠林格氏液(LR)组,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SPMCG)组;在限制复苏期给予不同干预,在充分复苏期给予相同干预;于休克前即基础期(T1)、休克末(T2)、限制复苏期末(T3)、充分复苏期末(T4)各时间点采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输液各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F)、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血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液体复苏后, SPMCG组实验动物的pH值、血乳酸(Lac)及碱剩余(BE)的改善效果明显好于NS组和LR组(P<0.05)。而NS组和L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兔使用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进行液体复苏,血糖水平不会显著升高,且更有利于维持其酸碱平衡。  相似文献   

5.
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严重多发伤失血性休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随着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病理生理过程的更深入认识,在活动性出血休克的早期给予限制性液体的复苏,可使机体代偿机制和液体复苏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进一步提高抢救成功率。现回顾性分析宁波市第六院急诊科2004年8月~2007年8月收治150例严重多发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创伤死亡病例约1/3与创伤出血性休克密切相关[1],进行液体复苏是基本急救手段之一,在出血控制前采用什么样的复苏策略最为合适一直在争论.本文就限制性液体复苏理念的提出、有关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证据、亚低温液体复苏及特殊液体复苏等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限制性液体复苏(LFR)与积极液体复苏(AFR)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疗效.方法 132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LFR组[60例,当平均动脉压(MAP)上升至50~60 mmHg时即减慢输液速度,限制液体入量,维持MAP在50 mmHg左右]和积极液体复苏组(72例,采取早期、快速、足量补液,维持MAP在70 mmHg左右),对其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LFR组院前输液量为(232±215)ml,显著低于AFR组[(830±542)ml,P<0.01],LFR组术前输液量为(328±309)ml,显著低于AFR组(1905±1340,P<0.01).LFR组死亡率为13.3%,显著低于AFR组(27.8%,P<0.05,单侧).LFR组术前剩余碱(BE)值为(-7.9±5.9)mmol/L,显著低于AFR组(-9.9±5.7,P<0.05),LFR组术前血小板计数为(268±97)×109,显著高于AFR组[(233±91)×109,P<0.05];LFR组术前凝血酶原时间为(12.3±1.7)s,显著低于AFR组[(14.5±1.9)s,P<0.01];LFR组术前部分凝血酶原时间为(36.5±14.1)s,显著短于AFR组[(41.8±18.5)s,P<0.05].结论 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限制液体复苏法可能优于积极液体复苏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液体的复苏方法对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HTS)的临床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用不同液体复苏方法救治HTS患者300例,按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限制性液体复苏组(A组)、高渗盐溶液复苏组(B组)和常规液体复苏组(c组),每组100例,对三组患者复苏前后的血清乳酸值、碱剩余值、输入液体量、存活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B组与c组间液体输入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与c组间复苏前的碱剩余值、血乳酸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复苏12、24h的碱剩余值、血乳酸比较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与c组间存活率比较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对治疗HTS均有显著疗效,能改善组织器官灌注,明显增加循环血量,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时内皮细胞C蛋白受体(EPCR)的蛋白质和mRNA表达的变化以及参附注射液的干预作用。方法30只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均分成3组:休克组(经放血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不予复苏),Ringer氏液复苏组(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并稳定60min后用3倍失血量的Ringer氏液复苏),参附复苏组(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并稳定60min后用3倍失血量的含参附注射液10ml/kg的Ringer氏液复苏)。另外10只SD大鼠仅接受假手术,作为对照组。复苏2h后,处死大鼠取出肝脏。Western印迹法测EPCR蛋白质水平,RT—PCR法测EPCRmRNA水平。结果对照组可测得EPCR蛋白质和mRNA表达。休克组和Ringer氏复苏组的EPCR蛋白质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而EPCRmRNA表达显著高于于对照组(均P〈0.01)。休克组和Ringer氏复苏组的EPCR蛋白质和mRNA表达间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参附复苏组EPCR蛋白质表达显著高于休克组和Ringer氏复苏组,而EPCRmRNA表达显著低于休克组和Ringer氏复苏组(均P〈0.01);参附复苏组的EPCR蛋白质和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失血性休克时EPCR蛋白质表达下调,而EPCRmRNA表达上调。参附注射液通过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具有抗休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清对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SVAREC)表达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的影响。方法建立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取假休克组、休克组血清,并将胎牛血清作为正常对照组,无菌处理后加入到培养基,分别与内皮细胞分别培养6h、12h和18h,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PA和PAI—1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休克组血清刺激SVAREC6h、18h后t—PAmRNA均升高。与正常对照组及假休克组相比,休克组血清刺激SVAREC12h后,PAI-1mRNA升高-P〈0.05);培养18h后,与正常对照组比,PAI-1mRNA升高(P〈0.01)。结论失血性休克血清上调内皮细胞t—PA和PAI-1mRNA表达,提示休克血清对内皮细胞有损伤作用,休克中应注意保护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