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629株支原体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0年8月1日-2002年12月31日,我们采用支原体药敏一体化试剂盒定量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对l673例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的629株支原体进行检测,并对其结果作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宁波市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支原体分离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是较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其主要的病原体是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为了解本地区患者支原体的感染及其耐药情况,我们对门诊255例有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患者进行了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255例患者均为2005年7~11月我院性病科门诊病人,其中男182例,女73例,年龄17~60岁,平均31.6岁,病程1周~2年,男性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尿道不适,刺痒,尿道口潮红,少许分泌物,女性患者则有白带增多或异常。检测方法男性用无菌棉拭子插入尿道内2~4cm,缓慢旋转并停留片刻取出。女性用窥阴器扩阴暴露宫颈,…  相似文献   

3.
136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本地区支原体检测状况及其药物敏感性,对我科门诊136例支原体(包括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培养阳性的NGU患者进行了9种抗生素药物敏感性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非淋菌性尿道炎的衣原体检测和支原体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58例(男64例,女94例)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分泌物中沙眼衣原体;用培养法检测分泌物中解脲支原体。结果衣原体阳性53例(33.54%);支原体阳性32例(20.25%)。对28例淋病检出衣原体阳性3例,支原体阳性3例,共占淋病组21.42%。健康对照组40例,只一例检出衣原体(2.5%),与NGU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的发病率日趋增高,在欧美国家已居性病之首,在我国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已经证实,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为NGU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我们对193例NGU患者尿道及宫颈分泌物进行了Uu和Mh的分离培养与鉴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1568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的衣原体,支原体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568例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用衣原体抗原快速免疫测定法检测分泌物中沙眼衣原体(CT);用选择培养法检测分泌物中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结果CT阳性405例(25.8%);UU阳性384例(24.5%);MH阳性201例(12.8%)。健康对照组115例检出CT2例(1.7%);UU3例(2.6%);MH1例(0.9%)。两组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发现CT和UU;UU和MH,CT和MH,CT和UU及MH混合感染占有一定比例,分别为6.6%,1.6%,0.6%和0.4%  相似文献   

7.
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支原体检测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的发病率进一步增高,在我国已列性传播疾病的首位,主要因素与耐药株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8.
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病原检查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探讨有性乱史女性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感染的检查方法。方法:沙眼衣原体抗原检查采用C-C快速法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的检查采用培养法。结果:406例被检者,沙眼衣原体抗原阳性者106例(26.10%)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培养阳性者266例(65.52%)。结论:有性乱史的女性支原体感染率较高;对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病原检查,沙眼衣原体抗原采用C-C快速法检查,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采用培养法检查均较简便、快速、实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丹东地区性病门诊支原体感染的状况和药物敏感情况。方法:应用试剂盒对Uu和Mh进行检测,并对9种抗菌药物的药敏检测进行分析。结果:669例怀疑有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中,221例检出支原体,其中Uu198例,Mh5例,Uu Mh18例。患者药敏分析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敏感性均很高;对克林霉素、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罗红霉素、阿奇霉素敏感性较低。结论:在支原体感染患者治疗前应做药敏检测,以指导临床应用敏感的抗菌药物,减少耐药株产生。  相似文献   

10.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患者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支原体感染被认为是非淋菌性尿道炎(nongonococcal ure-thritis,NGU)的重要病因之一。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株日益增多。为了解本地区支原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笔者对636例患者进行了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4年4—12月在我院就诊的NGU疑似病例636例,男345例,女291例,平均年龄31.2(17~68)岁,病程3d~2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症状或体征。所有患者取材前1周内未使用过抗生素。按常规操作取尿道或宫颈口内分泌物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操作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2结果636例患者支原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本地区女性阴道炎患者的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536例阴道炎患者中支原体阳性215例,阳性率为40.1%。其中UU阳性161例(30.0%);MH阳性17例(3.2%);UU和MH混合感染37例(6.9%)。对强力霉素、交沙霉素、美满霉素、罗红霉素、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分别为14.0%,15.8%,19.5%,30.2%,34.4%,43.7%,45.6%。结论阴道炎患者支原体感染率为40.1%,UU是支原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临床治疗首选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和美满霉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分析泌尿生殖系统的常见细菌及其对新型抗生素的耐药率。方法选择有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症状,淋球菌、解脲脲原体及衣原体检测阴性的患者,取前列腺按摩液、尿道口或宫颈分泌物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710份标本中有453份分离出细菌,分离阳性率63.8%;前列腺按摩液、尿道口及宫颈分泌液3类标本的细菌分离率分别为60.82%(194/319)、66.37%(75/113)和66.19%(184/278);从3类标本中共分离出16种569株细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占前3位,分别为36.03%(205/569)、18.2%(104/569)和16.17%(92/569)。3种优势分离菌对17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从0~87.3%不等,以对青霉素类、头孢类耐药性较高,对丁胺卡那、万古霉素的耐药性较低。结论细菌引起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率较高,且对新型抗生素的耐药性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医源性感染与致病菌耐药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医院感染率、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及致病细菌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8年收治的SLE患者医院感染情况,用K-B纸片扩散法对致病菌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结果:SLE患者感染率为16.1%,致病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念珠菌属;高耐药菌种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结论:医源性感染是SLE的常见并发症及死亡的重要原因,应定期进行病原学监测,依据药物敏感性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医院感染率、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及致病细菌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 8年收治的 SLE患者医院感染情况,用 K-B纸片扩散法对致病菌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结果 SLE患者医院感染率为 16.1%,致病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念珠菌属;高耐药菌种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结论医源性感染是 SLE的常见并发症及死亡的重要原因,应定期进行病原学监测,依据药物敏感性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以肉汤稀释法对解脲支原体 (Uu)进行 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测定 ,并与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检测四环素耐药决定子的结果进行比较 ,探讨其临床及实验意义。方法  42个Uu分离株经三次传代成纯培养物后接种于 96孔板小孔中 ,药液倍比稀释成 6 4μg/ml~ 0 0 6 μg/ml ,37℃培养 ,加药组以 72小时后仍不出现培养基由黄→红色变化的最小药物浓度为该药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根据tetM基因序列设计引物 ,采用PCR方法进行扩增 ,并对PCR产物进行酶切消化反应。结果 四环素抗菌活性较差 ,MIC≥ 8μg/ml以上的中度敏感有 1 2株 ,且美满霉素、强力霉素的MIC也多达 8μg/ml与 4μg/ml。尚未发现对三类抗菌药同时耐药的Uu分离株。 42个Uu株的tetM阳性检测率为71 4%,除 1例外均出现预期酶解片段。结论 ①Uu分离株对四环素族药敏性较差 ,临床上经四环素类反复治疗难以阴转 ,并有症状的Uu感染病例可换用另外两类抗支原体药物 ;②载有tetM的Uu株可能成为耐药株 ,应结合MIC进行监测及随访  相似文献   

16.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临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目的 分析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在非淋菌性尿道炎 (宫颈炎 )患者中的感染情况及耐药现状。方法 采用珠海浪峰公司生产的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184例支原体培养阳性标本中,UU阳性 139例(75. 5% ),MH阳性 15例(8. 2% ),UU+MH阳性 30例 (16. 3% )。对红霉素、四环素和阿奇霉素耐药率分别为 87. 5%, 83. 7%, 58. 2%;对强力霉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 6. 0%, 7. 1%, 15. 2%。结论 UU感染是支原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临床治疗应首选强力霉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  相似文献   

17.
Blum's experiments with albino mice demonstrate a wide variation in the resistance of individual subjects to the carcinogenic effect of ultraviolet light. From clinical experience humans are thought to show the same wide variation in resistance and this paper is a discussion of some of the possible reasons for this variation.  相似文献   

18.
Patch tests with three primary irritants were performed in 600 persons with eczema and in 33 healthy controls, The irritants assayed were: croton oil (20%) in mineral oil, thymoquinone (1%) in ethanol and crotonaldehyde (7.5%) plus sodium lauryl sulphate (4%) in aqua dest. The number of positive reactions to croton oil was found to decrease with age, while for thymoquinone and crotonaldehyde and for the total irritant score no age dependence was observed.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sensitization to common contact allergens and susceptibility to irritants. The incidence of positive reactions to common allergens proved to increase with age.  相似文献   

19.
2001年~2004年我国解脲脲原体分离和耐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分析我国公开发表文献的UU临床分离和耐药情况及实验缺陷。方法以“解脲脲原体”和“药物敏感性”为关键词,检索CBMD isc上2001年1月~2004年12月县级以上医院发表的论文并分析。结果共111篇论文,各地UU分离及耐药率差别较大,绝大多数使用IST检测。2 0 0 1年~2 0 0 4年,全国UU平均分离率依次为3 6.4%,35.02%,34.98%,40.10%(2001年~2002年和2003年~2004年,P<0.05;2002年~2003年,P>0.05)。阿齐霉素、左氧沙星、罗红霉素及四环素有较高耐药率且逐年上升。从2002年到2004年,耐药率较高的前三位均为红霉素、氧氟沙星及四环素,交沙霉素有较高敏感性。实验中缺乏标准株,实验方法也不统一。结论UU临床分离呈上升趋势,对大部分药物有较高耐药率,实验方法的标准有待制定。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