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IN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临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引起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的因素及处理。方法:2007年1月~2009年6月在我院因CIN行宫颈锥切手术的患者中切缘残留20例,无切缘残留121例。分析CIN锥切术后病变残留与切缘阳性、病变程度,以及是否专科手术者的关系。结果:141例中切缘残留20例(14.1%),重度宫颈糜烂研究组16例(80%),对照组无切缘残留121例,重度宫颈糜烂13例(10.7%)。141例宫颈锥切患者,由普通医生实施手术操作的54例,切缘阳性13例,切缘阳性率24%;由专科医生实施手术操作的87例,切缘阳性7例,切缘阳性率为8%。结论: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应行HPVDNA检测和阴道镜随诊,来确定是否行二次锥切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与比较不同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术后性功能及盆底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本溪市中心医院诊治的的子宫切除术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5例。A组进行腹腔镜筋膜外子宫切除术治疗,B组进行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的女性性功能指数(BISF-W量表)、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问卷)及盆底结构指标。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的BISF-W量表、PFDI-20问卷评分及盆底结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个月及6个月B组的BISF-W量表、PFDI-20问卷评分及盆底结构指标显著好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对患者的性功能及盆底功能的不良影响相对更小,更为适用于子宫切除术患者。  相似文献   

3.
《中国性科学》2019,(11):70-75
目的探讨诺舒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月经过多和痛经的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5月在宁波市第四医院妇科行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伴有痛经和月经过多症状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诺舒子宫内切除术组(n=73)和传统经宫颈子宫内膜电切术组(n=73)。随访两组患者术后1年内月经过多及痛经改善状况,并分析影响诺舒组痛经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诺舒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长明显低于电切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中,诺舒组患者子宫切除率为4.1%(3/73),月经过多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2%(68/73),与电切组患者相比(2.7%和91.8%),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诺舒组和电切组患者术后痛经缓解率比较(76.7%比79.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22,P=0.748),但诺舒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12个月VAS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电切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痛经程度分级和组织类型是子宫腺肌病患者痛经治疗有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诺舒子宫内膜切除术能够显著改善子宫腺肌病患者月经过多和痛经症状,与传统经宫颈子宫内膜电切术疗效相当,但对于病程长、术前痛经程度分级高和弥漫型子宫腺肌病患者,应当注意术后痛经难以缓解的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宫颈冷刀锥切术后对宫颈上皮内瘤变3级(CINⅢ)患者的性生活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采用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153例CINⅢ级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亚利桑那州性体验量表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年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性体验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患者手术前性体验得分为(16.24±3.840)分,术后6个月性体验得分为(18.18±4.228)分,术后1年性体验得分为(17.21±4.9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年龄、家庭关系、是否离异及并发症是影响患者性体验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宫颈冷刀锥切术(CKC)后对性生活造成影响,术后对患者及配偶心理疏导、性知识宣教及CIN科普宣传是非常必要的,应作为术后随访重要内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改良经阴道子宫全切除术治疗非子宫脱垂良性子宫病变的效果。方法:病例来源于我院2010年3月至2014年1月妇产科收治的非子宫脱垂良性子宫病变需行子宫全切术病患154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77例,对应随机数字是奇数者归入对照组,对应偶数者归入观察组。对照组施行开腹全子宫切除术,观察组施行改良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术中输血与出血量、手术所需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与出血、术后发热、开始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长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中输尿管膀胱损伤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改良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对病患的手术创伤较小,能够积极促进病患健康恢复,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特点,临床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宫全切与次全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性功能影响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手术患者200例,按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用子宫次全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子宫全切术治疗,在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采用国际女性性功能评估量表对患者性功能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性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性欲、性高潮、性唤起、心理和性行为异常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在术后3个月时降低,术后6个月后增高。其中在术后3个月时对照组性欲、性高潮、性唤起、心理和性行为异常评分均显著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个月时各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子宫全切与次全切除术治疗性功能均可得到良好恢复,但次全切除术恢复速度较快,选择术式时可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对患者生育能力和妊娠结局的影响,为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手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诊治的10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病历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将采用LEEP治疗的5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宫颈冷刀锥切术(CKC)治疗的4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和住院期间各项指标,跟踪随访2年4个月,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妊娠情况,统计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51例、治愈率98. 1%,对照组患者治愈46例、治愈率95. 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3. 8%)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2. 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宫颈狭窄、切缘阳性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观察组患者成功妊娠率为86. 5%,对照组患者成功妊娠率为83. 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妊娠结局中异位妊娠、早产、流产、足月产、低体重出生、呼吸窘迫发生率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宫颈环形电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疗效确切,成功妊娠比例高,相对于宫颈冷刀锥切术术后影响相当,但创伤较小,且无需住院,能够降低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在阴道镜下进行活检及在宫颈环形电切手术后进行病理检查对于宫颈病变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在我院经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及宫颈细胞学检查发现异常,或在检查无发现异常但经肉眼发现宫颈柱状上皮出现中重度外翻的患者548例,对这些患者进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及宫颈环形电切术,对比宫颈环形电切术前后的病理诊断结果的改变。结果: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结果与LEEP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符合率为49.27%;两种诊断方法对CIN分期Ⅱ/Ⅲ级及原位癌诊断的一致性经Kappa分析,Kappa=0.63,一致性较高;阴道镜下宫颈活检与LEEP术后病理检查总的准确诊断率分别为82.30%、68.43%,对诊断CINⅡ/Ⅲ级的准确诊断率分别为79.63%、81.48%,漏诊断率分别为20.37%、18.52%;阴道镜下宫颈活检与LEEP术后病理检查对CINⅡ/Ⅲ级及原位癌的诊断与联合诊断的一致性分析,K值分别是0.80、0.83。结论: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及宫颈环形电切术后的病理检查对诊断宫颈病变的诊断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两种方法联合诊断能显著的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和分析子宫肌瘤子宫全切术后卵巢内分泌功能的具体变化情况。方法:选取35例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子宫肌瘤的患者。所有患者都进行常规的B超以及探测宫腔检查,同时采取子宫全切术进行治疗。在术前月经6d和术后1,3,7个月进行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等进行免疫检测。另外对所有患者手术之前和手术后1,3,7个月的卵巢衰退病状进行详细的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的各类激素水平都出现了明显的提升,在术后7个月时测量值最高。患者手术之后出现盗汗,以及阴道干涩等症状也有了明显的递增,从术前的48.5%增加到术后7个月的86.0%。结论:进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在手术之后都或多或少的出现了卵巢衰退表象,同时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以及催乳素等激素水平同手术之后时间体现出正相关联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育龄女性子宫切除前后性激素指标的变化,为育龄子宫切除女性术后康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行子宫切除术的育龄女性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根据患者所采取的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开腹全子宫切除术组(32例)和开腹次全子宫切除术(28例),选择同期我院就诊的孕期与子宫切除患者相匹配的正常生产女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对照组的性激素6项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性激素指标的变化,分析育龄女性子宫切除前后性激素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性激素6项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2个月,两组患者性激素6项中的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雌二醇(E_2)、催乳素(PRL)和孕酮(P)围术期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切除术对育龄女性的性激素水平会产生影响,围术期应适当予以激素替代治疗,以维持患者术后内分泌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