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帆 《中国性科学》2012,21(7):78-80
当前大学生恋爱已是普遍现象,而女大学生因为生理和心理的先天原因更应受到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保护和引导.本文从外貌气质、性格、专业的男女比例、学校制度与校园氛围、女大学生性觉醒程度、经济水平与消费观念等分析了影响女大学生恋爱的主要因素,并从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女性比例、加强高尚的恋爱观性观念教育积极树立学习榜样、净化校园网络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加强对贫困女大学生的资助后监督与教育等方面提出了高校女大学生恋爱观、性观念引导教育与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探讨了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健康状况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应付方式问卷、自测健康评定量表,以201名大学生为对象进行了测查。结果①“解决问题”与心理和社会健康呈显著正相关,“求助”与社会健康呈显著正相关,“自责”与心理和社会健康呈显著负相关,“幻想”与生理和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退避”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合理化”与社会健康呈显著正相关;②回归分析发现,自责和幻想对大学生生理健康有预测作用;自责和解决问题对心理健康有预测作用;求助和自责对社会健康有预测作用。结论采取“解决问题”、“求助”等积极应对方式能够对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成都市未婚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及需求的现状,为改善女大学生整体生殖健康水平,促进生殖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成都市内14所高校共2 673名各年级在校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被调查的女大学生中,认为需要进行生殖健康咨询的为65.4%,接受婚前性行为的为85.1%,主动接受生殖避孕知识的为66.2%;女大学生获取生殖健康知识的途径前三位分别为网络(59.9%),大众媒体(55.2%),学校教育(29.2%);女大学生最想咨询的生殖健康问题前三位分别为身心健康发育(42.6%),安全性行为(28.5%),性病及艾滋病的防治(14.2%);在生殖健康知识问题中,避孕知识的知晓率普遍偏低,不到1/3的人掌握科学避孕方式(32.5%)。结论在校女大学生对生殖健康知识,尤其是科学避孕知晓率低;对生殖健康咨询的需求大,但获取正确知识的渠道局限;高校、社会和家庭应该在校女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女性男性化成为一个热门话题,随之成为一个时尚的概念。目前,青少年群体中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女性男性化似乎是一个很时尚的概念,这本质上是对公民生理性别性特征差异化的一种挑战,当然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公民权利尤其是女性权利张扬的一种体现,是对传统女性观念的消解。本文拟对当代大学生群体出现的女性男性化的现象从社会经济、文化、审美等角度进行剖析,深度挖掘““女性男性化”是如何被构建起来的,客观评价“女性男性化”现象,引导“女性男性化”现象在社会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阮鹏  黄燕 《中国性科学》2012,(9):61-63,70
大学生节欲对促进他们维持身心健康、促使学业顺利完成、减少社会伦理问题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大学生节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大学生节欲的科学途径,这些措施对改善校园风气,提高大学生性教育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女大学生性心理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云 《中国性科学》2009,18(9):24-28,32
从近几年高校学生涉性事件发展趋势来看,女大学生所占比例逐渐增多,其中不乏由于女大学生自身性心理健康引发的问题。2008年10~12月,我们通过对部分高校女大学生的访谈及问卷调查,对新时期女大学生性心理状况进行了深入了解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女大学生性认知、性态度较开放自由,功利性增强,性与婚姻关系淡薄,婚前性行为比例有增无减,但与相应性态度体验存在矛盾冲突,性调节和控制存在一定问题。因此,高校应采取多种形式继续加强女大学生性教育,对其中的突出问题及新问题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魏寒冰 《中国性科学》2016,(12):138-141
网络以其覆盖面广、方便快捷和隐蔽性强等特点,催生了"网络一夜情"、"色情信息"泛滥和以"性"博取眼球等"性乱象",这些现象对作为网民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生的性价值观和性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座谈的方式,与大学生针对以上3个主题进行了讨论,并对讨论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议。希望通过规范网络媒体、加强大学生性教育和营造健康社会氛围等途径,为网络信息时代规范大学生性道德和性行为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同居的心理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雪飞 《中国性科学》2006,15(12):36-38
恋爱一直是大学校园里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线,甚至被大学生比喻为“必修课”,但家长、老师、社会舆论一直对其褒贬不一,一时间校园恋爱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伴随着改革开放,西方性解放的思想传入中国,这些乐于接受新事物的年轻人开始尝试一种新的校园爱情模式———同居。从起初的偷偷摸摸,到现在的光明正大,同居现象已经从一种与社会伦理道德相背离的处境发展为现在大学校园的爱情主流。由同居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严重的影响了大学校园的管理和大学生的身心健康。1大学生同居的现状概述根据2004年来自全国24个省、市的在校四个不同年级、…  相似文献   

9.
当前女大学生性罪错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如性交往对象向校外转移,避孕意识缺失导致怀孕堕胎事件发生,为解决生活问题不惜公开求包养、卖淫,与导师进行性交易,以及出现性报复犯罪等情况。文章还以反面教材进行警示教育,建立女大学生性罪错监督与干预体系,重视高校自身名誉严肃校规校纪,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净化校园风气,从严整治人流市场规范医疗行为,扩展政府职能让计生委、妇联进高校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现阶段济南市女大学生所持有性态度、发生的性行为及所具备的性知识,为高校性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自制调查表,采用匿名自填的方式对济南市三所高校大一、大二年级女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分析不同年级、生源地及院校间的差异。结果:有97人(23.5%)赞成婚前性行为,有246人(59.6%)反对。发生婚前性行为及与异性同居的比例分别为6.8%、5.8%。在有自慰行为的学生中69.6%有负罪感。城市生源女大学生比农村对性相关知识掌握要好。有关性的问题给40.7%的学生带来困扰。学生获取性知识的主要渠道是网络和中学课程。女大学生认为最适合的性教育方式是性教育课和讲座。结论:济南市女大学生性观念与四川、北京等地比相对保守,性行为发生率也低于四川、广州等地大学生。女大学生对性知识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但也存在性困惑,应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培养其正确的性观念,减少危害身心健康的性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包养是目前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包养现象的认知,探讨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以便为包养现象研究工作提供依据,为在大学中开展相关教育提供参考。方法:本课题通过无记名方式问卷调查了不同性别、专业、地区(城市和农村)的440名大学生对包养现象的认知,并就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待包养现象的态度是自己不放纵,并对他人给予一定的理解和宽容。对于包养现象,有30.7%的大学生持谴责和排斥的态度,但大部分学生对此持比较宽容态度;明确表示自己不会被包养的超过76%,女生明显多于男生。对于包养现象的归因结构分析表明,大学生认为包养现象是个人、家庭和社会等三个方面的综合因素造成的,其中个人为主要因素。结论:鉴于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故应通过适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正确引导大学生对包养问题的态度及看法,并通过加强性道德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爱情观,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杨帆 《中国性科学》2013,22(7):75-76,90
目的:通过调查掌握90后男女大学生对待恋爱的异同处。方法:自拟大学生恋爱观问卷对300名90后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按照性别进行分组比较。结果:90后大学生无论男生还是女生,超过70%的人都支持大学生恋爱,但是在恋爱对学习的影响,恋爱失败对你的影响,大学生同居和婚姻基础等方面,男女生的观念存在较大差异。结论:男生对恋爱的态度显得随意,动机不够健康,而女生对待恋爱显得较为理智;男女生要健康地发展恋爱关系,离不开老师科学的引导教育。  相似文献   

13.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有别于平常,一些平常被掩盖、忽略的大学生性心理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本文以汶川特大地震为视角,对大学生性心理特点及其突出表现进行总结,分析原因,认为突发事件下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是不应被忽视的;同时,结合国际性教育发展趋势与我国的社会现状,就大学生性心理的调适提出自己的思考,认为应坚持并加强以德为基础的大学生性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人类对异性的体味会是什么反应?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求.方法:观察记录平均年龄为20.2岁的40位男生和42位女生,分别以不同时间长度嗅闻3位女生及3位男生穿过的T恤衫.结果:闻1秒钟时,所有被试者认为所有穿过的衣服均不好闻,尤以汗液多的为甚.而当5秒钟时,约60%的男生和女生均认为异性穿过的T恤衫好闻.结论:腋部体味具有一定的吸引异性的功能,人类可能存在信息素.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Early initiation of sexual intercourse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for acquiring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GOAL: To examine variables related to sexual initiation and developmental changes in the reasons why adolescent girls have sexual intercourse. STUDY DESIGN: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girls recruited from an adolescent medicine clinic was performed. RESULTS: Logistic regression showed that girls who described their families as being expressive, having a moral-religious emphasis, providing supervision, and having greater maternal education, and who experienced menarche at an older age were older at sexual initiation. On the basis of contingency analyses, younger girls were less likely to report attraction or love, and more likely to report peers having sex as a reason for sexual intercourse at initiation. A 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girls at younger ages are more likely to report curiosity, a grown-up feeling, partner pressure, and friends having sexual intercourse as reasons for intercourse. Girls at older ages are more likely to report a feeling of being in love, physical attraction, too excited to stop, drunk or high partner, and feeling romantic as reasons for having sexual intercourse. CONCLUSIONS: Prevention programs should include a focus on familial characteristics and susceptibility to peer norms. They should be conducted with sensitivity to the developmental changes in intimate relationships that occur during adolescence.  相似文献   

16.
目的旨在分析城市现代化进程特点及给应急医学救援带来的困难,进而研究城市破坏性地震灾害应急医学救援对策措施。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史料查阅、访谈座谈等方式查找破坏性地震下城市应急医学救援体系遭遇的医疗资源挤兑等困境。结果在城市人口密度极大、城市交通网络发达等特点下,遭遇破坏性地震给应急医学救援带来批量伤病员、转运受阻,指挥不畅等困难。结论提出通过加强应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充分利用民间力量,提高空中医疗救援力量建设、加强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以及注重舆情造成的社会信任危机等措施应对城市破坏性地震应急医学救援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高校对90后大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提供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和措施。方法:对广州大学700名90后大学生进行性观念、性知识及性行为等方面的调查研究;结果:分析了目前90后大学生的性观念及性行为状况,并对这些现象形成的具体原因进行探讨。结论:性健康是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亚丁湾护航官兵体检时部分人员出现的微量蛋白尿现象加以分析,找出相关原因.方法 通过统计学方法,对尿蛋白阳性与尿常规正常两组人群相关因素进行对比,同时将蛋白尿与已知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找出相关人员出现微量蛋白尿原因.结果 提示体检蛋白尿阳性人员与其他人员在相关因素对比中无统计学差异,同时经单因素和多因素(OR)分析表明,与蛋白尿常见危险因素年龄、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高空腹血糖、高尿酸不相关.结论 此次体检出现的部分任务官兵微量蛋白尿考虑为生理性蛋白尿,与远洋航海特殊环境有关,同时存在假阳性结果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