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灾难医学救援中的伦理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突发性重大灾难,批量伤病员同时出现,且伤情复杂,危重人员多,给医护人员实施医学救援提出了新要求。在汶川地震的医学救援行动中,军队卫勤机构反应迅速,分工明确,果敢高效,为实现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卫勤保障积累了宝贵经验。但也引发了一些伦理学上的冲突,如何在医学救援行动中贯彻伦理学有利无伤和最优化等原则,为更多的伤病员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值得人们反思。  相似文献   

2.
由于资源、时间等客观条件的限制,灾难可能引发不同于常规医疗实践的伦理问题,这需要笔者做出更大努力以最小化灾难带来的危害,减轻灾难受害者受到的伤害。在目前救援伦理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经验,探索灾难医学救援中的伦理困境以及需要遵循的原则,从而最大限度利用医疗资源,减小灾难危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综合医院应急救援多智能体系统的构建提供模型支持。方法对应急医学救援知识体系和作业流程进行分析,构建应急医学救援本体模型和智能体协同作业模型。结果应急医学救援本体模型包括顶级本体、领域本体、任务本体和应用本体。应急医学救援多智能体模型中包括指挥智能体、人员集结智能体、医生智能体、诊断智能体、方案智能体、处方智能体、病历智能体、检查检验智能体、护理智能体、患者智能体、后勤保障智能体和综合管理智能体。结论在综合医院应急医学救援多智能体系统中,应急医学救援本体是智能体之间相互通讯的基础,多个智能体的协同作业反映出综合医院应急医学救援的整个过程。依据本文所提供模型构建的综合医院应急医学救援多智能体系统,可用于综合医院应急医学救援过程的模拟仿真,可为应急医学救援提供良好的数据整合与决策支持服务。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作者十多年来,组织实施处理日遗化武医学保障工作实践,以化学性事故医学应急救援勤务管理为牵引,勤务与技术相结合,立足于组织实施现场救援的实际需要,对化学性事故现场医学应急救援的对象任务、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以及分区救援、分级救治,伤病员洗消、急救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以期与同道们共同探讨,不断提高我国化学事故医学应急救援能力和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5.
地震常造成环境破坏和大量人员伤亡。紧急医学救援是十分复杂的,而救援组织管理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如何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取得最佳的救援效果尤其重要。芦山地震发生后,武警后勤学院紧急医学救援队赶赴灾区。他们采用三级医学救援模式在山区地震灾区展开医学救援。一级救治点设在行政村居住点、乡镇或县城驻地,以流动医疗队形式在地震早期开展医疗巡诊,稳定生命体征,开展损伤控制性手术,为后期救治赢得时机。以地区或市级医院为二级救治点,以当地指定的大型省级三甲医院作为三级救治点,开展疾病后期的专科和康复治疗。本研究描述了武警后勤学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在芦山地震的经历,并评价了山区地震灾区三级医学救援模式的应用。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采取的三级医学救治模式用于山区地震灾区的医学救援取得了较好效果,但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同直升机大部分部署在军队中。军队医院以拥有直升机资源的单位为支撑,开展直升机应急救援服务,这适合现阶段的我国国情。必须建立健全一个集中统一、权威、高效,涉及军地双方的组织指挥机构。拥有直升机资源的单位成立相应的战备协调中心,并与军队医院的应急医学救援办公室相连通,形成一支联合的、反虚快速的空中应急救援队伍,并可加入地方应急救援体系。拥有直升机资源的单位和军队医院均由大军区统一管理、调配和使用。根据应急医学救援任务不同,人员组成不同,急救120或119接到求救电话后,将信息快速传递给军队医院应急医学救援办公室;军队医院立即通知直升机单位的战备协调中心,后者立即向航管部门申请报批航线,并迅速准备直升机,带上医护人员前往事发地点。  相似文献   

7.
跨国洪灾医学救援流动医院工作模式实践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回顾中国国际救援队分两批次赴巴基斯坦参加洪灾救援工作,分析洪灾救援任务特点与要求,按照流动医院医疗救援工作流程模式展开救援,合理筹建队伍、科学编组与指挥、准备工作内容与要求、完善组织与制度建设、科学设定工作时限、维护内外部关系、志愿者队伍建设以及流程再造与完善。实践经验表明,中国流动医院洪灾救援工作模式设计科学、功能齐全、运转顺畅、效果良好,满足了救援任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巴基斯坦地震救援中的医学实践与研讨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目的 探讨进一步提高国际层次救援医学速度与效率.方法 以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行动为主体,对2005年赴巴基斯坦地震系列医疗救援行动,包括现场急救、院内治疗、医疗后送、卫生防疫、药械保障、医疗信息管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特别是对救治的伤病员分类、灾后时段病种分布、药品消耗及补充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院外、院内及院后救治统计现场急救以外伤为主,以小组形式展开;院内治疗划分小组,分组协作、周而复始;转出比例占2%~3%;灾后时段伤病员分析地震灾害早期(灾后头14 d内)现场救治,以外伤为主,占救治伤病员总数的82%;中期(灾后14~28 d)外伤病人所占比重逐渐下降,稳定在24%,而感染性疾病逐渐增加,并以急性呼吸道感染及急性肠炎为主,呼吸道疾病呈陡升缓降趋势;后期则回归于当地平时发病率水平.药械保障统计消耗量较大的药品有抗生素,退热与止痛药,主要用于外伤及感染;药品以口服和外用为主,针剂和输液占10%.伤病救治影响因素统计灾区山地昼夜温差大,冬季雨雪之后气温骤降,灾民缺衣少食,没有可供御寒的帐篷成为诱发疾病的重要原因.结论 大规模地震灾害救援行动异常复杂,区分时段、区分地段、区分层次形成时间、空间、内容上的不同救援,更能符合灾区医疗需求;医疗救援能力始终未能满足灾区的医疗需求,要求不断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实现救助人数更多、速度更快、效果更好、能耗更省;灾害救援的技术行动、组织指挥与生活保障,三足鼎立,决定救援行动成败;巴基斯坦地震医疗救援的实践对我国灾害医学救援的组织体系、技术训练、药械保障、制度管理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2010年7月20日巴基斯坦遭受严重洪灾,洪水冲毁了公路、学校、医院、住宅等大量公共设施,灾民超过了2000万,其中1200多万人需要紧急援助。灾后爆发疫情,使灾区形式更加严峻。8月26日,中国国际救援队第一时间抵达灾区,开设了相当于国内二级医院水平的“中国野战流动医院”,开展医疗救援。本文就此次洪灾救援中医学救援模式及流动医院的机构设置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广东省现已全部划入地震设防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发展腹地,研究地震应急医学救援评估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以5级以上地震为例,探讨应急医学救援评估系统的建设,研究强震人员伤亡和地震医学救援评估两大关键模型,并选取历史震例数据对比验证。结果 通过验证分析,强震人员伤亡模型误差率小于7%。由于实际医疗救援情况尚未找到确切统计数据,故暂时无法对地震医学救援评估模型进行对比验证。结论 本评估系统针对5级以上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预测卫生救援力量和医疗物资的需求,对实现医学救援资源的智能化精准配置具有促进作用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灾害护理学在紧急医疗救援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作为医疗工作中—支重要的力量,数以万计的护理人员参加了汶川地震的医疗救援。作者基于抗震救灾的经验,提出以下意见:应建立中华灾害护理学会,以研究、协调、管理、和指导有关工作,灾害医学和灾害护理学应纳入护理教学,医疗救援队中护士的人数至少应为医生人数的两倍,灾害救援工作中应包括心理支持,应加强国际交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赴菲律宾实施紧急国际医疗救援中的医疗工作,探讨灾害医疗救援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此次医疗救援模式及开展工作情况及特点。结果根据当地灾害的特点,建立完善救援组织和模式,快速响应机制,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处置及时,预防交叉感染,对提高灾害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结论实践证明,该医学模式在医疗救援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程度的发挥我国医疗救援队的作用,服务于当地的灾民。  相似文献   

13.
应用中国知网(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统计得出2004~2010年国内灾害医学救援研究的全部学术论文中,“被引频次”达6次以上的论文共208篇(检索日期截至2010年11月1日),作为国内灾害医学救援研究的高被引论文。分别对以上高被引论文的期刊分布、作者分布、机构分布、主题分布进行统计分析,以揭示国内灾害医学救援学科发展现状、学术热点,为灾害医学救援研究提供情报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汶川、玉树、芦山三次大地震对比分析探讨灾难医学应急体系建设.方法 从官方网站、媒体网络、万方医学网收集汶川地震、玉树和芦山地震相关数据和资料,对灾难医学应急体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历三次大地震救援,中国灾难医学应急体系趋于科学化和制度化,应急响应趋于迅速高效,恢复重建趋于科学有序.存在应急预防和应急预警缺失,法律组织机构不完善,社区应急意识、能力不高,参与应急机制缓慢.结论 中国政府主导模式的应急管理体制在灾难响应、重建优质高效,但需强化灾难预防、预警,构建减灾型社区,完善法律体系组织机构等建设。  相似文献   

15.
当今军队执行的非战争军事任务,主要包括反恐、灾害救援等.根据国际救援队在国内外救援行动的实战经验,军队医院的营房保障模式被总结如下:在地震(或其它自然灾害)发生后开始3天,帐篷用来指挥、医疗救治、日常生活,同时移动式野战帐篷医院被建立,在灾后3~14天帐篷医院有序组织管理,14天后营房保障的重点应转变为灾后传染病的防控,帮助工程技术人员驻扎以展开长期工作,保障救援人员和灾害伤员的日常生活.为了更好的完成营房保障任务,今后必须周密制定预案、组建专业化队伍、加强装备建设、加大联合演练力度.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时代灾害医疗救援发展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全球化正在深刻地影响世界各国灾害医疗救援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灾害医疗救援的整体成效,本文对全球化时代国际层面、国家层面、地区层面灾害医疗救援的组织、制度、训练、装备及技术建设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适应全球化趋势,对灾害医疗救援程序、阶梯、时段、急救技术、装备标准等共性内容进行规范,统一医疗救援程序、统一医疗救援标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移动医院的创建及其在国际救援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2,他引:3  
2004年底苏门答腊岛近海发生9级地震和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海啸,中国参加了国际救援活动.中国国际救援队创建了移动医院,在亚齐省班达亚齐市实施救援.移动医院的编制为26名医务人员,下分指挥组、分类检伤组、现场救治组、外科救治组、内科救治组、医技组、留观后送组.展开后占地约200平方米.开展了巡诊、院内救治、卫生防疫、灾后医院重建,及培训灾区当地医务人员等工作.总结出如下经验:应加强战役后方,应将所有信息数字化,培训复合型人才十分重要.移动医院是救援队实施救援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式,尤其在重大灾害中抢救危重伤员时可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13年4月20日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强烈地震,宝兴县是极重灾区之一。地震发生当天,宝兴县县级医疗机构(包括宝兴县人民医院和宝兴县中医医院)立即将医务人员分为外科组、内科组和护理组,建立帐篷野战医院,整个救灾期间治疗74040例,其中地震伤员5807例,在道路中断时,通过徒步接力转运伤员。无一例伤员因救治不及时而发生死亡或延误病情。及早建立县市省三级转运救治体系,确保了震后72 h内全县55个村医疗救援全覆盖。每个行政村均设立了医疗防疫点,开展防疫,应急接种甲肝疫苗、麻腮风等疫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请专业的消杀公司。笔者认为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院外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模式,心理干预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国际救援队伍分级测评,已经成为任何一支国际救援队实施国际救援任务的准入证明.在多次地震灾害救援中,国内已形成现场急救、方舱(帐蓬)医院、后方医院三级救治体系,伤病员救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国内医疗救援队伍建设还没有统一的建设标准,尤其是灾害现场医疗救援队,在队伍注册、人员配置、专业设置、行动方案、装备配置和后勤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