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对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睾丸内精子活力的改善作用。方法: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来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不育患者中筛选出30例附睾管梗阻的无精子症患者,治疗前至少3个月未服用任何生精药物,采用微创性睾丸活检取曲细精管数段送生殖检验室,实验员按照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要求,撕碎曲细精管,提取精子悬液,在显微镜下随机数取200个精子,找出其中活动精子数量及活力等级并给以记录。同一患者给与左卡尼汀10m L,3次/d,连续服用3个月后,再次采用同样方法取精,记录活动精子数量及等级。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睾丸内活动精子数量及活力等级有了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可有效改善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睾丸内精子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不同病因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睾丸显微取精的获精率。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山东大学生殖医学研究中心完成睾丸显微取精的67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获精率与患者年龄、睾丸体积、生殖内分泌激素水平、不同病因的相关性。结果睾丸显微取精术总体获精率为40.30%(27/67),按照手术是否获取精子,分为未获精组(n=40)与获精组(n=27),两组患者在年龄、睾丸体积、生殖内分泌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不同病因分为六组:获精率分别为腮腺炎合并睾丸炎后组100.00%(7/7)、隐睾下降固定术后组42.86%(3/7)、AZFc缺失组37.5%(3/8)、克氏综合征组36.36%(4/11)、特发性无精子症组30.30%(10/33)和低促性腺激素型性腺功能减退综合征组0%(0/1),不同病因之间整体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六组间,腮腺炎合并睾丸炎后组与特发性无精子症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睾丸显微取精术是治疗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的一种有效手段,获精率与年龄、睾丸体积、生殖内分泌激素水平无明显相关性,不同病因的非梗阻性无精子症之间,获精率存在显著差异,腮腺炎合并睾丸炎后的患者较特发性无精子症患者有更高的获精率。  相似文献   

3.
通过外科取精技术治疗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随着外科取精术及卵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技术的日趋成熟,使得过去一直被认为是难以治疗的因生精功能障碍所致的NOA的治疗成为现实。现有的外科取精方法有多种,其中睾丸显微取精(M-TESE)被认为是治疗NOA所致不孕的优先选择,M-TESE结合ICSI对于NOA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现有的关于M-TESE结合ICSI治疗NOA患者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李芃  宋世威 《中国性科学》2016,(10):105-106
目的:通过对无精子症患者血清抑制素B(INH-B)水平的测定来鉴别梗阻性无精子症(OA)及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并对NOA患者睾丸切开取精及睾丸显微取精成功率进行预判。方法:对我中心就诊的3650例无精子症患者进行血清INH-B水平测定,分为OA组及NOA组。结果:OA组患者血清INH-B水平明显高于NOA组,NOA组中睾丸切开取精及睾丸显微取精获得精子者血清INH-B水平高于未获得精子者。结论:血清INH-B在鉴别OA与NOA以及判断NOA患者睾丸切开取精及睾丸显微取精成功方面是一个较好的临床测定指标。  相似文献   

5.
《中国性科学》2015,(12):96-99
目的:研究经阴囊及经直肠超声诊断无精子症病因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接诊的90例无精子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临床诊断类型将他们分为对照组(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和观察组(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各4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经阴囊、经直肠超声检查以及睾丸、附睾穿刺或活检,调查分析两组患者超声诊断的病因结果及穿刺或活检有精子的患者比例。结果:对照组患者经阴囊及经直肠超声诊断检查的病因主要为睾丸缩小、睾丸缩小并附睾囊肿、精索静脉曲张以及隐睾,而观察组患者经阴囊及经直肠超声诊断检查的病因主要包括射精管囊肿、射精管狭窄、输精管结扎术伴附睾管扩张以及慢性附睾炎、慢性附睾炎伴附睾管扩张、慢性附睾炎并附睾囊肿,并且两组患者附睾管扩张、附睾囊肿、精索静脉曲张等共同病因也有明显差异,两组病因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行穿刺或活检后有精子的比例为97.78%,而对照组为88.89%,两组患者比较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囊及经直肠超声检查可对无精子症病因作出诊断和方向性提示,有助于区分梗阻性无精子症和非梗阻性无精子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睾丸精子单精子卵母细胞浆内注射(ICSI)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所致的男性不育的疗效,以完善辅助生殖技术。方法:选男性不育症夫妇905例分成两组:ICSI组和TESE+ICSI组。ICSI组自行排精后精液内可以找到正常形态活精子的少精症患者行ICSI治疗共863例,TESE+ICSI组经附睾抽吸取精失败而睾丸切开后可找到形态正常活精子的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用睾丸内精子行ICSI治疗共42例,两组患者的女方均给予超促排卵用药后获取卵母细胞。结果:ICSI组863周期,获得卵子9650个,其中成熟卵母细胞7879个,ICSI7879个,移植808个周期,妊娠256例,妊娠率为31·68%。TESE+ICSI组42周期,获得卵子567个,其中成熟卵母细胞479个,ICSI479个,移植42个周期,妊娠20例,妊娠率为47·60%。对两组的受精率、优质胚胎获得率、临床妊娠率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TESE+ICSI组的受精率稍低于ICSI组(P<0·05),而两组的优质胚胎获得率及临床妊娠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睾丸切开取精子进行ICSI治疗同样能够得到较高的受精率、优质胚胎获得率和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行睾丸显微取精术后,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和性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 ,从我院拟行辅助生殖助孕的患者中筛选出98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行睾丸显微取精术,手术前及术后3个月分别进行血清性激素水平检测同时采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调查问卷(IIEF-5问卷)评价受试者的勃起功能状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手术前后患者体内的性激素(FSH、LH、T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的勃起功能指数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在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睾丸显微取精术并未对患者体内的性激素水平造成明显影响,但手术给患者的勃起功能以及心理状况有显著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男性在生殖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精子,研究男性生殖功能最关键的就是研究精子发生。精子发生指的是睾丸生精小管内的精原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精子的一系列精密复杂的过程。在睾丸支持细胞、间质细胞、其他物质和因子的共同参与下,各级生精细胞经过连续不断地增殖、分裂和分化,以及圆形精子细胞的成熟和形态变化,最终形成精子释放到睾丸小管内。睾丸的血睾屏障等结构、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等细胞在精子发生过程中均起着重要作用,而酶、激素、信号因子等一系列因素也在这个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影响精子质量和数量,从而影响生育能力。本文从分子生物学的层面,将精子发生过程中生精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过程、相关因子及通路进行整理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70例无精子症生精细胞检出与病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根据精液中生精细胞的有无、形态和比例,进行精象分析,作为评价睾丸功能和鉴别阻塞性和非阻塞性无精子症的有效方法.方法:用精液涂片,瑞-吉氏染色,油镜下分类和分型,并以睾丸活检病理所见对照.结果:697例不育者中发现70例无精子,检出率为10.04%,有生精细胞者42例(60%),95.2%有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无生精细胞者28例(40%),两者的睾丸大小显著不同.病因以服用过棉籽油占30.00%;原因不明占22.86%;腮腺炎史占12.86%;输精管因素占10.00%.精液细胞学检查与睾丸活检病理诊断基本一致.结论:精液细胞学检查是一种无创伤性、无后遗症、无痛苦和操作简便,适用于基层判断睾丸功能和区别病因的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男性无精子症患者睾丸活检的病理价值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60例男性无精子症患者,对其睾丸进行活检。结果:60例睾丸活检中可分成5种类型,活检正常型占6.67%,生精细胞剥落和排列紊乱型占13.33%,生精功能低下型占18.33%,成熟障碍型占26.67%,混合损害型占35%,混合损害型和其他类型比较差异显著(P0.05);混合损害型中唯支持细胞综合征占6.67%,克氏综合征占10%,严重生精障碍占18.33%,严重生精障碍和其他类型比较差异显著(P0.05);睾丸活检组织免疫组化中IgG阳性率87.5%,IgA阳性率73.21%,IgM阳性率66.07%,IgG和IgA、IgM阳性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睾丸活检能直接评价睾丸生精功能和生精功能障碍程度,对不育症患者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且体液自身免疫和睾丸活检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睾丸生精细胞的增殖、分化受到严格的基因调控,同时在精子发生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充当着重要角色。生精细胞凋亡是机体清除剩余或缺陷细胞的正常生理机理,也可能是男性不育的病理环节。寻找影响生精细胞凋亡的调节因子,阐明各种死亡信号的调控机制,掌握生精细胞凋亡的病理学调控,将为男科不育的治疗及探索男性节育新途径奠定理论基础,为睾丸精液脱落细胞学的检测,评价睾丸生殖功能与性功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短时受精后不同脱颗粒时间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的影响。方法:将行常规IVF治疗患者的同周期卵子分为两组(除去完全受精失败以及受精率低下的治疗周期),即短时受精即刻脱颗粒细胞组(A组:精卵孵育4h后即刻脱颗粒细胞)和短时受精并次日晨脱颗粒细胞组(B组:精卵孵育4h并受精后17~18h脱颗粒细胞),比较两组的受精率(2PN率)、多精受精率(多PN率)、卵裂率、优胚率、胚胎利用率、临床妊娠率。结果:两组的受精率(2PN率)、多精受精率(多PN率)、卵裂率、优胚率、胚胎利用率、临床妊娠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精卵孵育4h后去除颗粒细胞对受精、胚胎发育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1例Half-ICSI(一半卵母细胞行常规IVF受精,一半行ICSI)受精完全失败的原因。方法:2015年11月在本院接受辅助生殖治疗的一女患者,采用拮抗剂方案促排卵后,阴道B超监测下穿刺取卵,获得14枚卵母细胞,因患者原发不孕且行3次IUI治疗未孕,男方原发不育,采取Half-ICSI受精方法,预防受精失败。结果:14枚卵母细胞仅见第一极体排出,未见第二极体和双原核,Half-ICSI受精完全失败。结论:ICSI受精完全失败,大多数认为与精子质量有关,推测可能精子缺乏某种因子,不能激活卵母细胞。文献报道4种实验室方法可帮助卵母细胞活化,但由于临床病例有限,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常规体外受精(IVF)及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后单原核胚胎的发育潜能,为提高卵子利用率探寻可行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614个IVF周期和1306个ICSI周期的患者资料。按照年龄分为<30岁、30~35岁和>35岁3组,分析不同授精方式下女方年龄对单原核受精卵出现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35岁以下患者中,不同授精方式对单原核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结果:在IVF和ICSI 周期中,>35岁组的单原核受精卵形成率显著高于<30岁组(P<0.05)。35岁以下女性患者中,IVF组单原核胚胎的囊胚形成率及优质囊胚形成率显著高于ICSI组(28.97%vs 12.12%,11.90%vs 0),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女方年龄、授精方式可能与异常受精的发生有关。在行辅助生殖技术(ART)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为临床提高卵子利用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体外培养人包皮组织来源的黑素细胞并对其进行生物学鉴定.方法:包皮取自小儿,采用分离酶和胰蛋白酶两步消化法获得表皮细胞悬液,采用商品化培养基M254及其配套的黑素细胞生长添加因子(HMGS)培养出纯化的黑素细胞,用多巴染色及抗S-100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的方法对培养出的黑素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培养出的黑素细胞体积大,胞浆丰富,有2-5个树突,呈克隆样生长,Dopa染色及S-100抗体染色阳性.结论:该种方法培养出的黑素细胞纯度高,增殖快,能有效避免成纤维细胞的污染.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精子形态学和生精细胞学检测越来越受到男科特别是生殖中心的重视,然而将未染色的精液进行形态学和细胞学分析,其对精子的畸形率及圆细胞的判断存在极大的误差。笔者通过将3例典型患者的精液染色后分析精子形态和生精细胞,做出新的病情诊断及治疗方案,从而探讨精子细胞学与生精细胞学检测在男科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三种丙氨瑞林给药方案在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46例首次IVF—ET助孕患者的病历资料,按不同的丙氨瑞林给药方案分为三组,A组:自上次月经周期黄体中期开始,每日肌注丙氨瑞林0.3mg,14d后开始使用Gn,丙氨瑞林继续每日肌注0.3mg至HCG日。B组:自上次月经黄体中期开始,每日肌注丙氨瑞林0.3mg,14d后开始使用Gn,丙氨瑞林减量为每日肌注0.15mg至HCG日。C组:自上次月经周期黄体中期开始,隔日肌注丙氨瑞林0.3mg,14天后开始使用Gn,丙氨瑞林继续隔日肌注0.3mg至HCG日。比较三组间内源性LH峰发生率、重度OHSS发生率、丙氨瑞林使用量、Gn用药时间,Gn总量,HCG注射日E2、LH、P值、平均获卵数、MII卵率、2pn受精率、平均优质胚胎数、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宫外孕率。结果:三组资料均未出现早发LH峰或提前排卵情况,均未出现重度卵巢过度刺激征。三组间丙氨瑞林使用量、Gn用药时间,Gn总量,HCG注射日E2、LH、P值、平均获卵数、MII卵率、2pn受精率、平均优质胚胎数、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宫外孕率均无显著性差异,但A组丙氨瑞林使用量高于其他两组,A组临床妊娠率有高于其他两组的趋势。结论:丙氨瑞林应用于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促排卵治疗安全有效。三种用药方案的临床效果无统计学差异,A组方案的临床妊娠率较其他两组有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