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六种抗菌药物体外对解脲支原体与人型支原体的抗菌作用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采用琼脂对倍稀释方法,测定了6种国产抗菌药物对30株解脲支原体(Uu)、30株人型支原体(Mh)体外抗菌作用效果。结果显示:乙酰螺旋霉素、氟哌酸和强力霉素有较强的抗Uu与Mh作用。乙酰螺旋霉素抗 Uu的 MIC50与 MIC90为0. 25mg/L与1mg/L,抗Mh为0. 5mg/L与1mg/L。氟哌酸抗 Uu与Mh作用相同,MIC50与MIC90为0.5mg/L与1mg/L。强力霉素抗Uu的MIC50与MIC90为0.5mg/L与1mg/L,抗Mh为0.25mg/L与2mg/L。Mh对红霉素有高度抵抗作用,MIC50与MIC90为64mg/L与128mg/L。6株 Uu、4株Mh对四环素高度耐药,MIC50与 MIC90分别为64mg/L与128mg/L和16mg/L与32mg/L,但对其它抗菌药物敏感。小檗硷抗Uu与Mh作用相同,MIC50与MIC90为4mg/L与8mg/L,对耐四环素的Uu与Mh也有相同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2.
解脲支原体对12种药物体外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为了解解脲支原体的药物敏感情况,用液体稀释法对50株UU进行了罗红霉素等12种药物的体外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大环内脂类药物,尤其是罗红霉素对UU的体外抑制作用最强,MIC90为2mg/L;  相似文献   

3.
双黄连体外抗解脲支原体试验及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索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更有效的疗法,对中药提取物双黄连进行了体外抗解脲支原体(UU)试验研究及临床治疗观察。体外试验采用药基法,即以UU液体培养基,将双黄连倍比稀释后进行培养观察。共观察临床分离的50个菌株。临床上采用双黄连静脉滴注治疗62例UU感染的NGU患者,60mgkg次,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结果:双黄连对UU的MIC0.05~0.4mg/ml,MIC50≤0.2mg/ml,MIC90≤0.4mg/ml。临床上一个疗程治愈率78.0%,有效率88.1%,病原学治愈率78.0%。合并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7例中有4例治愈。副作用:有3例发生荨麻疹,除此未见其他副作用。双黄连体外试验对UU有显著抗菌活性,临床应用获得较佳疗效,副作用轻微。本品不但对UU感染有效,对CT感染亦有一定效果,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国产氟康唑抗真菌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国产氟康唑作体内外药效学研究中发现不论在体外或体内均具有较好的广谱抗真菌作用。体外对31株白念珠菌(白念MIC为0.8~200mg/L)、24株新型隐球菌(新隐MIC为2.24~35.4mg/L)及部份皮癣菌等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其MIC范围及MIC50、MIC90的结果均与国外同类制品(0.2~>100mg/L及3.13~12.5mg/L)相似,且对国外尚未报道的马尔尼菲青霉菌均有一定抑菌作用。体内对白念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50%致死保护量(ED50)为0.057~0.949mg/kg,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或更佳(0.08~1.25mg/kg)。提示国产氟康唑与进口制品相似,可用于人类的系统性真菌感染,尤其是对难治的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解脲支原体中药药敏试验   总被引:66,自引:0,他引:66  
为了探讨中草药对解脲支原体的抗菌作用。我们应用微量释法测定了156种中草药对14株解脲支原体国际标准株的体外抑制效应。结果表明,解脲支原体对黄柏,白 肤子和大黄等有较高的敏感性,其MIC90≤7.81mg/ml生药;对甘草,板兰根,黄莲,穿心莲和鱼腥草等敏感性次之,其MIC90为15.63-62.5mg/ml生药;对苦皮和益母草等敏感性再次之,其MIC90为62.5-250mg/ml生药;对黄芩,  相似文献   

6.
淋球菌对头孢三嗪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30  
目的:了解淋球菌对头孢三嗪的敏感性。方法:我们对1989年~1996年间由10个城市淋病患者中分离出的1329株淋球菌临床分离株进行了头孢三嗪敏感性测定。以琼脂稀释法测定头孢三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头孢三嗪MIC范围为0.002~2mg/L。MIC50为0.03mg/L,MIC90为0.125mg/L。61.47%的菌株对头孢三嗪敏感(MIC≤0.03mg/L),37.47%为低敏MIC,MIC达1mg/L的耐药菌株占1.05%。自1995年起未分离出耐药菌株。结论:研究表明我国目前流行的淋球菌菌株基本上对头孢三嗪敏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了解UU和MH的耐药状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将临床标本分离的6株UU与6株MH分别进行了诱导与交叉耐药试验。结果 TC诱导耐药的UU和MH亦对DOXY耐药,但对MC,喹诺酮类药物和大环内酯类药物无明显交叉耐约性。OFLX诱导耐药的UU和MH和CFL,X,LMLX耐药人型支原体耐药与交叉耐药的地四环素类药物和大环内酯类药物没有显著的交叉耐药性。结论 耐TC的UU与MH株对DOXY呈现交  相似文献   

8.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解脲支原体及人型支原体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90例性病门诊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及36例正常对照组的前列腺液进行解脲支原体(UU)及人型支原体(MH)培养。结果表明,慢性前列腺炎组UU阳性18例(20.00%),MH阳性4例(4.44%);对照组UU、MH均为阴性。两组UU阳性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作者认为,UU是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相似文献   

9.
广州地区NGU患者256株支原体药敏结果分析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用支原体IST试剂盒对临床256株支原体(其中Uu246株,Mh10株)进行了强力霉素(Dox),四环素(Tet),交沙霉素(Jos),氧氟沙星(Ofl),红霉素(Ery),原始霉素(Pri)等六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Uu对上述抗生素的敏感程度(百分比)依次为Ery(2%),Ofl(22%),Tet(46%),Dox(61%)、Jos(88%)、Pri(97%);而完全对药的比例依次  相似文献   

10.
蛋白表达在支原体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蛋白表达技术在支原体研究中的作用。方法以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urealyticumUU)为例,根据所研究UU的目的DNA片段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经PCR扩增得到目的DNA,克隆后运用表达质粒载体pGEX 2T在IPTG诱导下成功诱导了蛋白的表达,并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其抗原活性。结果所表达的蛋白具有很好的抗原活性。结论蛋白表达应用于支原体研究中,为研究支原体的致病性与种类或型别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实验中我们体会到:(1)在设计引物时,要注意避开UGA,可用UGG代替。(2)IPTG的浓度从0.1mmol/L~1mmol/L均有报道,我们实验证实两种浓度在诱导蛋白表达中无差别,因而推荐使用0.1mmol/L。(3)蛋白诱导的时间以4~4.5h为最佳。  相似文献   

11.
中药牛至单体体外抗解脲脲原体与人型支原体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唇形科植物牛至(满坡香)单体抗解脲脲原体与人型支原体的作用,揭示牛至单体更广的抗病原微生物的范围,寻找新的抗解脲脲原体与人型支原体药物。方法采用直接液体培养基稀释方法,测定中药牛至单体对60株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的体外抗菌效应。结果迷迭香酸的半数最低抑菌浓度为1.024 mg/m l,咖啡酸的半数最低抑菌浓度为0.512 mg/m l,香荆芥酚的半数最低抑菌浓度为0.512 mg/m l,百里香酚的半数最低抑菌浓度为0.512 mg/m l。结论中药牛至单体具有较强抗血清型解脲脲原体或人型支原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药黄芩苷、黄连素体外抗解脲脲原体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黄芩苷、黄连素体外抗解脲脲原体(UU)的作用。方法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在体外分别测定黄芩苷、黄连素对UU8型标准菌株及15株UU临床菌株的抗菌效应,并与红霉素比较。结果黄芩苷、黄连素对UU8型标准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25mg/mL和0.0625mg/mL;对15株UU临床菌株的MIC范围分别为0.125~2.0mg/mL和0.0625~4.0mg/mL,MIC50分别为0.50mg/mL和0.25mg/mL,MIC90为1.0mg/mL和2.0mg/mL。黄芩苷、黄连素对UU临床菌株体外抑菌作用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红霉素对UU8型标准菌株的MIC为0.5μg/mL;对15株UU临床菌株的MIC范围为16~64μg/mL。结论黄芩苷、黄连素对UU8型标准菌株和对红霉素耐药的UU临床菌株均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尿路清对几种常见泌尿生殖道病原体的抑制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探讨中药尿路清对几种常见泌尿生殖道病原体的抑制作用 ,为中医药治疗此类疾病提供药理学依据。方法 分别采用液体试管法和微量稀释法测定了尿路清对这些病原体的体外抑制效应。结果 尿路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丙型链球菌、卡他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白念珠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MIC(g/ml)分别为 0 .10、0 .0 5、0 .2 0、0 .2 0、0 .2 0、0 .2 0、0 .2 0、0 .2 0、0 .10 ;尿路清对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的MIC分别为 3 .91g/L和 7.81g/L。结论 中医药在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治疗上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解脲脲原体的耐药性分析及其耐氟喹诺酮的分子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128株临床分离解脲脲原体(UU)对9种药物的敏感性,并检测喹诺酮类耐药UU对5种喹诺酮药物的MIC以及gyrA和parC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应用支原体分离鉴定、计数药敏试剂盒检测UU对9种药物的敏感性,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耐药UU菌株对5种喹诺酮类药物的MIC,用PCR和DNA测序及序列比较检测基因突变。结果UU对多西环素最敏感,其次为米诺环素、交沙霉素、司帕沙星及克林霉素,对大环内酯类药物阿奇霉素和罗红霉素高度耐药。而司帕沙星、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MIC范围在0.25~8μg/mL,抑制UU活性强于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10株喹诺酮类耐药UU中有3株只有parC基因第80位TCA→TTA的突变,氨基酸由丝氨酸→亮氨酸,1株GyrA基因第95位密码子GAC→GAA的突变,氨基酸由天冬氨酸→谷氨酸。6株两者同时存在。结论在UU治疗中可首选多西环素,其次为米诺环素和交沙霉素。gyrA基因95位密码子和parC基因80位的突变密码子与UU耐喹诺酮类药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体外检测小檗碱对酵母相马尔尼菲篮状菌(TM)的抗菌活性。方法:TM标准株(ATCC22019)1株,临床分离株10株,野生竹鼠分离株10株。TM以(1~5)× 10 3菌落形成单位/ml菌悬液接种于用微量稀释法制备的小檗碱、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卡泊芬净药敏板,在37 ℃下培养48 ...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夫西地酸对痤疮丙酸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方法 上海华山医院2013年3 - 9月收集的50株痤疮丙酸杆菌,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推荐的琼脂稀释法测定夫西地酸及其他抗菌药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数据分析采用WHONET 5.4软件。 结果 夫西地酸对痤疮丙酸杆菌的MIC50和MIC90分别为0.5和1.0 mg/L,敏感率为90%;莫西沙星与夫西地酸大致相仿,敏感率为90%;克林霉素和红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54%和46%,MIC90值均 > 128 mg/L;对甲硝唑耐药。在药物质量浓度为128 mg/L时,克林霉素的累积抑菌率达到70%,红霉素只有48%,而夫西地酸在2 mg/L时的累积抑菌率已达到100%。 结论 夫西地酸对临床分离的痤疮丙酸杆菌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12种抗菌药物对临床分离的痤疮丙酸杆菌(P.acnes)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本院2014年8月至2016年4月收集的100株P.acnes,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其对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甲氧苄啶、左氧氟沙星、氯霉素、克林霉素和夫西地酸的敏感率和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米诺环素对P.acnes的MIC90与敏感率分别为8.0 mg/L、66%,多西环素为32 mg/L、36%,左氧氟沙星为16 mg/L、34%,氯霉素为128 mg/L、17%,克林霉素为 > 128 mg/L、7%;夫西地酸为16 mg/L、6%;四环素为 > 128 mg/L、4%,甲氧苄啶和阿奇霉素为 > 128 mg/L、3%;红霉素、罗红霉素和克拉霉素为> 128 mg/L、0。结论 临床分离的P.acnes对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由高到低为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左氧氟沙星、氯霉素、克林霉素、夫西地酸、四环素、甲氧苄啶、阿奇霉素,对红霉素、罗红霉素和克拉霉素耐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沙眼衣原体临床株对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基因型分布,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方法 细胞培养法分离衣原体临床株,测定6种抗菌药物对沙眼衣原体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巢式PCR扩增沙眼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基因(omp1)的VS1-2片段,核酸测序分型。结果 346例患者的泌尿生殖道标本接种后,获得76株沙眼衣原体临床分离株,其中40株传代后达到药敏试验所需菌量。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多西环素、四环素和氧氟沙星的MIC50/MIC90(μg/ml)分别为0.008/0.032、0.08/0.16、0.125/0.5、0.032/0.064、0.25/0.5、0.5/1.0。40株共检出7种基因型,其中E型有14株(35%),其次为J型10株(25%)和F型6株(15%)。7种基因型衣原体菌株对阿奇霉素的MIC50完全相同,而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和氧氟沙星的MIC50在不同型别菌株间有1 ~ 4倍的差异。结论 克拉霉素、多西环素和阿奇霉素显示较强的抗衣原体活性,7种基因型衣原体对阿奇霉素显示一致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