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当今全球面临严峻的灾害挑战,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在经济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时期,多种事故频发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医学救援在应急灾害救援尤为重要。为了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科学性、高效性和及时性,以最大程度降低灾害发生后的损害,本文管见所及初步分析新形势下的应急医疗救援中的音频视频传输系统,通过该系统有效管理应急救援队伍,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工作效率,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构建洪水灾害三级医学救援体系,提高洪水灾害医疗救援效率,降低救援人员伤病率.方法 通过分析总结安徽抗洪抢险任务特点、救援人员伤情特点,研究医疗救援装备和人员配置方案,构建现场医疗救援队、省(市)级医疗救援队和国家医学救援队专家三级医学救援体系.结果 通过应用抗洪抢险现场三级救援体系,有效提高了洪水灾害现场救援...  相似文献   

3.
海啸是极其严重的自然灾害.本文综合分析了海啸灾害类型、伤情和救援阶段特点,运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卫勤模块化原理,对应急救援医疗队进行了组织的模块化设计,通过模块的灵活拆分和组合,对海啸灾害救援的不同阶段提出了不同的编组方案,期望在未来海啸灾害救援中达到医疗资源的最佳配置,进一步提高救援队卫勤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国际救援队自成立以来共执行国际、国内大型灾害救援任务十余次,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其中“医疗救援”从无到有,发展至今,已成为中国国际救援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工作,并逐渐成为中国国际救援队的特色之一。在这十余次救援中,医疗救援队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任务,制定出完善的应急储备方案,配备人员及物资,为我国灾害救援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国红十字会在汶川地震应急救援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红十字会第一时间启动一级救灾响应预案,利用自身组织的国际性、社会性、专业性、灵活性的优势,向国内外发出紧急救助呼吁,派出紧急救援队开展医疗救援和心理救援,接待并安排境外医疗救援队和红十字会国际联合会援助的ERU应急队参与救援。引进国际联合会救灾装备,保障灾区群众基本生活需求。总会和各级红十字会先后共派出107批紧急救援队,37批心理救援队,为灾区近23万群众提供了紧急医疗救援服务。总结此次地震救援经验教训:救援队伍的派遣及灾害现场的协调;应急物资保障和储备调配机制;灾区医疗需求的评估问题等方面拯待进一步解决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海地地震后33h,中国国际救援队即抵达太子港。在其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以下经验:灾害医学救援的主要特点包括灾害发生突然,灾害救援必须迅速,灾区情况复杂,同样的疾病会成批同时出现。中国国际救援队的优势是专业技能精湛,组织严密,实战及应急能力强,经验丰富。医学救援的对策是:制订医学救援预案;建立应急医学救援组织;改善、充实医学救援物资;建立医学救治体制。  相似文献   

7.
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发生后,中国红十字会999医疗救援队赶赴重灾区绵竹市展开医疗救援工作。因组队合理、科学指挥、专业技能强、后勤保障有力,中国红十字会999医疗救援队完成了这次救援任务。笔者认为,应组建具有一定规模、装备齐全、训练有素、业务精良的医疗救援队,在大型破坏性灾害发生时,第一时间到达一线,在当地卫生指挥部门统一的指挥下进行医疗救援。现代医疗救援队自身的建设应从队伍组建、装备建设、技术培训、日常管理及制度建设几个方面实施,并将医疗救援队纳入全国性的紧急医疗救援网络,完成一线的医疗救援任务。  相似文献   

8.
各类灾害性事件对提高灾害救援护理培训的实际效果提出了更高要求。以中国国际救援队自测演练过程为研究范围,对情景模拟法在灾害救援护理培训中的应用以及实际救援中起到的效果进行了分析。与传统的灾难护理培训相比,通过实际救援工作的检验,情景模拟方式更有助于增强护理人员的团队意识及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护理人员应对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护能力。  相似文献   

9.
海峡西岸的福建省与海峡东岸的台湾省均为"自然灾害高发区".军队应急机动卫勤力量在海峡西岸重大灾害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灾害救援中,军队应急机动卫勤分队被派遣参与医疗救治,转运伤员、转运伤员,开展疫病防治,维修或保持医疗器械的应用,开展心理咨询等援助.和地方医疗部门相比,军事医疗救援队有明显优势,表现在快速反应、独立保障、环境适应和现场救治能力上.最先进的二代应急机动野战方舱,可以建立一个县级规模具有自我保障能力的野战医院,能够昼夜处理300名患者,同时开展4台手术.福建省的许多医疗机构都有必备的先进器械和实践经验,应加强地方和军队部门的相互协作,建立军地联合卫勤救援机制.  相似文献   

10.
灾害救援医学(Disaster Medicine)是研究在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所造成的灾害性损伤条件进行医学救援、疾病防治和卫生保障的科学规律、方式方法、组织管理的综合科学。其内涵是以急救医学、灾害救援医学、危重病监护医学为基础,融灾害学、生物医学工程、社会学、管理学、法学、信息科学、工程学、建筑学等为一体的交叉学科。本文论述灾害救援医学领域基础研究,旨在从以下四方面提升我国灾害救援医学整体能力和水平:①增强灾害救援能力的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意识,加强监测、预警及世界范围预防和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②强化灾害救援队伍体系的建设,完善智能决策系统;③贯彻医疗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的长期策略,增强其在自然灾害救治方面的支持作用;④普及减灾知识,并提高公众意识和技能。并展望了系统化建设我国害救援医学事业的人才建设要求和信息化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11.
5月14日,浙江省首批医疗卫生紧急救援队奔赴四川汶川大地震重灾区江油市和平武县开展工作。笔者根据工作中的经验,认为应建立省级综合性应急医疗救援队,队员包括各专业的人员,如医疗专家、心理专家和疾病防控、卫生监督人员。医疗救援应与其他救援队,如消防救援队、军人等合作。在灾害发生后72小时的黄金救援时间内,首先派出由训练有素、业务精良的人员组成的医疗队。在临近灾区的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应建立治疗区。在后续阶段,应主动搜寻以发现幸存者。现场医疗救援队的成员应每三人组成一组,由专业背景不同,体格和心理素质均高的人员组成。首先进入核心地区的医疗队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评估现场情况,并向后勤保障部门报告。后勤保障部门应努力将必需的物资送到需要的地方去。送往灾区的物资和装备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要改善。应建立现场指挥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总结鹤岗矿业集团公司总医院在煤矿群体伤害中所实施的救治,为今后工业事故医疗救护提供依据。方法①快速反应,形成救援团队,三支医疗救援队在接到通知后30min内陆续赶到灾难现场;②分工合作与救治有序,检伤分类,现场抢救与送院治疗有序配合;③启动应急机制,领导高度关注与协调,从中央、省到地方的领导亲临现场,有效地调集人力、物力资源。结果146例伤员送院,抢救及时,无1例上井伤员死亡。结论应急机制的及时启动,院外、院内有序分工,积极有效的救治可大大降低灾难的死亡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13.
特大地震灾害医疗应急救援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德阳地区作为汶川地震的重灾区,在地震发生后,医疗救援快速反应、措施得当、效果明显,截至2008年7月31日,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共收治伤员59276人,收治住院28000余人。但同时也暴露了目前医疗应急救援法制、体制、机制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有必要把灾害医疗应急救援作为一个专门的课题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探索,尽快实现医疗卫生应急救治法制化,尽快建立区域性医疗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基地,尽快建立立体分级救援模式,尽快完善应急医疗救援体系,以使科学、有序、有力、有效地应对各种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14.
5.12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在高原山区,由于通信、陆路交通中断,给医疗救援工作的展开带来很大困难。四川省成都市解放军第452医院2d之内先后组建了3支医疗救援队,共计70人,分别奔赴重灾区北川县、映秀镇、理县等地实施山地空中医疗救援。医疗队充分利用军队作战资源,启动战时作战预案,使用军用手机、海事卫星电话等通讯设备,直接将第3支医疗救援队员15人及医疗救援器材药品空降到映秀镇,利用直升机空中转运伤员283人。通过早期实施快速检伤分类、快速空中转运、救援人员合理配备、中后期加强卫生防疫、开展心理卫生教育,顺利完成此次救援任务。通过此次汶川大地震空中医疗救援实践,提出要加强军民联合灾害救援体系建设,建立有效管理机制:加强灾时通讯保障;结合灾区环境不利因素,实施空中运输,保证后勤保障;军队应建立自然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加强专业救援人员的训练。  相似文献   

15.
2010年8月26日至9月16日,中国国际救援队第一批医疗队共36人,开赴巴基斯坦洪灾区信德省Thatta市展开灾害救援。带去了价值一千余万元人民币的医疗物资。婴幼儿的营养和卫生用品也在流动医院适当发放。流动医院救治了11243名患者,一半以上是妇女和儿童。皮肤病是最主要的常见病。这次医疗实践的成功经验包括先进的管理理念,严格的组织管理,良好的沟通合作,紧急情况的及时处理,专业的医疗水平,完善的组织体系,充足的医疗救援物资。  相似文献   

16.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参加了此次救援行动。第一时间进行废墟现场搜救;第一时间展开流动医院进行救治;第一时间“走村人户”进行巡诊;第一时间与当地医院实施联合救治;第一时间联合当地医疗机构开展卫生防疫与心理干预。总结出:①携带足够的制氧设备;②实时补充大量水分;③加强后勤保障质量;④及时对高原反应给予对症治疗;⑤实施轮班工作制度。这些经验对医疗队急进高原实施医疗救援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灾害医学救援队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灾害频发,但灾害医学救援力量仍较落后。基于自身的实践经验,笔者提出若干建议。应建立涉及不同层次的权威性卫生行政体系,建立人才储备库,包括医生,护士,流行病学家,疾病控制专家,消毒、杀菌专家,卫生监督人员,警察,司机等等。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定期举办短期培训。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建立储备物品的动态信息管理系统,涉及药品、医疗设备,以及救援队必需的日用品,应指定经销商。必须保证医学救援队员一个星期的生活用品。要建立覆盖全国的医疗救援信息网络,救援队应具备通讯工具。  相似文献   

18.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武警四川总队医院随即成立抗震救灾领导小组,迅速组建多支医疗队,第一时间随救援部队奔赴重灾区。院本部和分院组建成立2个救援病区。作为医疗队队长,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了灾区医疗救援工作的经验。医院应把医疗救援培训作为医院继续教育的组成部分;每年组织全院医护人员进行战伤救护培训;储备完善的应急药品和医疗物资;突发公共卫生灾害事件发生后,统一全院思想很重要;医疗队的食宿应全部实现自我保障;应实行军地合作,及时开展卫生防疫、重视加强心理干预,保障救援任务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国际救援队伍分级测评,已经成为任何一支国际救援队实施国际救援任务的准入证明.在多次地震灾害救援中,国内已形成现场急救、方舱(帐蓬)医院、后方医院三级救治体系,伤病员救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国内医疗救援队伍建设还没有统一的建设标准,尤其是灾害现场医疗救援队,在队伍注册、人员配置、专业设置、行动方案、装备配置和后勤保...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学救援的进程与实践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中国面临各种灾害的威胁。中国的急救、灾害医学专家于1985年参加世界急救、灾害医学协会的活动,多次参加世界急救、灾害医学大会。2001年成立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救援医学会,同年成立“中国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对外称为“中国国际救援队”)。2003年成立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专业委员会。2006年《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创刊。2007年武警医学院建立中国第一个急救医学本科专业。2007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9年确定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一大批专家、医务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长期从事医学救援工作。北京急救中心建立起一支装备齐全、精壮强干的应急救援队伍。2003年至今,中国国际救援队参加了7次国外大型地震灾害的救援活动。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中许多急救人员投入救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