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锥切术治疗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清除情况,以评价HR-HPV检测在病变残留预测、复发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不同术式宫颈锥切术90例HR-HPV阳性患者,在患者术后2年内对患者进行HR-HVP检测,对患者HR-HVP检测结果在预测病变残留、复发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感染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6月HPV感染率显著低于术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PV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患者病变进展较少。术后持续感染患者宫颈病变进展率显著高于HPV转阴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术后HR-HVP检测结果持续为阳性提示患者手术存在病变残留或存在复发可能,需在CIN患者术后对患者进行严密随访,以保证在发现病变残留或患者复发后得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2.
CIN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临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引起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的因素及处理。方法:2007年1月~2009年6月在我院因CIN行宫颈锥切手术的患者中切缘残留20例,无切缘残留121例。分析CIN锥切术后病变残留与切缘阳性、病变程度,以及是否专科手术者的关系。结果:141例中切缘残留20例(14.1%),重度宫颈糜烂研究组16例(80%),对照组无切缘残留121例,重度宫颈糜烂13例(10.7%)。141例宫颈锥切患者,由普通医生实施手术操作的54例,切缘阳性13例,切缘阳性率24%;由专科医生实施手术操作的87例,切缘阳性7例,切缘阳性率为8%。结论: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应行HPVDNA检测和阴道镜随诊,来确定是否行二次锥切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HPV分型检测对指导宫颈细胞学检查阴性、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者实施干预措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宫颈细胞学检查阴性HPV阳性的女性167例,对其进行HPV分型检测和电子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分析HPV感染型别与宫颈病变的关系。结果:167例受检者中,共检测HPV基因型21种,其中检出高危HPV感染者158例、低危HPV感染15例(多重感染重复计算)。HPV16型感染率最高(28.14%),其余依次为52型(19.76%)、58型(17.96%)、39型(9.58%)、53型(8.98%)、18型(8.38%)、51型(6.59%)、56型(5.39%)、33型(5.39%)、11型(3.60%)、31型(2.99%)、66型(2.99%)、68型(2.40%)、59型(1.80%)、CP8304型(1.80%)、45型(1.20%)、6型(1.20%)、44型(1.20%)、35型(0.60%)、42型(0.60%)、43型(0.60%)。检出CINⅡ及以上级别病变(CINⅡ~+)者44例,HPV16型感染者CINⅡ~+发生率显著高于HPV52、39、53、18型感染者(χ~2值分别为11.97、8.07、7.35、4.38,P0.05),而与HPV58、33、31型感染患者相比CINⅡ~+发生率无显著差异(χ~2值分别为2.01、2.90、1.99,P0.05)。HPV16型感染者CINⅡ~+的患病风险是不伴HPV16型感染者的3.818倍(OR值为3.818,P0.05)。HPV单一型别感染者与多重感染者CINⅡ~+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79,P0.05),多重感染不增加CINⅡ~+的发生风险(P0.05)。结论:HPV分型检测对HPV+/TCT-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HPV16型感染率最高,致癌性强,对宫颈细胞学阴性而HPV16型感染者应直接行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对于致病力较高的HPV58、33、31型的感染也可转诊阴道镜检查。HPV多重感染不增加CINII+的患病风险,但仍应加强随访观察。低危型HPV与宫颈高级别病变无明显相关性,可不予以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阳性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行宫颈锥切术后感染转归情况及与CIN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诊治的530例确诊为CIN(HR-HPV阳性)并行宫颈锥切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术前检测病毒血清型和载量,术后6个月、9个月、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对患者HR-HPV转阴和病变复发情况进行随访,分析不同病毒血清型和载量术后转阴率的差异及与宫颈病变复发的关系。结果宫颈锥切术后6个月、9个月、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HR-HPV转阴率分别为25.8%、45.1%、51.9%、62.8%和73.8%,CIN病变复发率分别为1.3%、1.7%、2.8%、3.6%和6.4%。术后早期(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非HR-HPV16/18型转阴率高于HR-HPV16/18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病毒载量与术后HR-HPV转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336,P=0.125)。术后CIN病变复发与术前病毒载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P=0.625),与HR-HPV持续感染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6.533,P=0.001)。结论宫颈锥切术后,HR-HPV转阴率随时间延长而升高,HR-HPV转阴率在术后早期与病毒血清型有关,与术前病毒载量无关;HR-HPV持续感染者术后晚期(18个月和24个月)CNI病变复发风险更高,应注意长期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阴道镜活检准确性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4年来,因宫颈病变行阴道镜下活检和宫颈锥切术的老年患者(大于等于50岁)110例,采用自身对照法,对比研究宫颈锥切术和阴道镜下活检的病理检查结果,并结合患者绝经情况、宫颈鳞柱交界及HPV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妇女宫颈锥切术与阴道镜下活检的病理检查结果符合者46例(41.8%),不符合者64例(58.2%).在不符合者中,阴道镜活检病理低于锥切病理的37例(33.6%),高于锥切病理的27例(24.6%).其中,绝经后妇女阴道镜下活检的准确率下降,宫颈鳞柱交界未见者阴道镜下活检的准确率降低,HPV检测值高者阴道镜下活检的准确率较低.结论 老年女性阴道镜下活检的准确性下降,与绝经、HPV值及宫颈鳞柱交界未见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级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诊治的54例宫颈锥切术治疗的CINⅡ~Ⅲ级患者的资料,术后均证实有病变残留,设为A组;另回顾性分析同时间段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接收的63例宫颈锥切术治疗的CINⅡ~Ⅲ级患者的资料,术后均未发现病变残留,设为B组。分析CINⅡ~Ⅲ级患者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的高危因素。结果A组患者分级、锥切深度>10mm、产次>3次、腺体受累者构成比与B组患者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年龄>50岁、已绝经、LEEP术、人工流产>3次、HPV高危型感染、多象限受累、术者工龄<3年者构成比均高于B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均为CINⅡ~Ⅲ级患者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OR=4.297、2.457、3.330、4.272、4.938、6.373、2.651,P<0.05)。结论CINⅡ~Ⅲ级患者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的发生率较高,且高危因素较多,需要针对性解除和控制上述因素以降低此类情况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 16/18分型在宫颈癌初筛阳性分流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进行宫颈癌筛查的2000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和二代杂交捕获法高危型HPV DNA检测,任一项阳性召回行阴道镜检查和HPV 16/18分型检测,阴道镜检查异常者行多点活检。随机选择10. 00%初筛结果阴性患者行阴道镜检查,异常者行多点活检。结果:初筛总阳性361例(18. 05%),其中单独高危型HPV DNA检测阳性168例(8. 40%),单独液基细胞学阳性47例(2. 35%),二者均为阳性146例(7. 30%)。HPV 16/18检测阳性276例(76. 45%)。初筛阳性女性通过HPV 16/18检测分流的灵敏度、特异度、宫颈高度病变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 18%、53. 47%、24. 64%和95. 98%。仅行高危型HPV DNA检测或者液基细胞学检查时阴道镜转诊率可达18. 05%;初筛阳性后进行HPV 16/18检查时阴道镜转诊率为13. 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通过对宫颈癌初筛阳性患者开展HPV 16/18分型检测能够提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降低阴道镜转诊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颈细胞学检查未见异常的HPV高危亚型感染者的管理模式。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门诊同时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及HPV DNA分型检测的妇女的资料,分析初次检出细胞学未见异常者的HPV高危亚型16、18、31、33感染者,其检出CIN2及以上病变的风险以及与感染亚型的相关性。结果:993例细胞学检查未见异常但HPV16、18、31、33型阳性者中,共检出CIN1 76例(7.7%),CIN2 50例(50/993,5.0%),CIN3 27例(27/993,2.7%);其中HPV16(+)感染者532例(532/993,53.6%),检出CIN2 34例(34/532,6.4%),CIN3 21例(21/532,3.9%);HPV18(+)HPV16(-)感染者142例(142/993,14.3%),检出CIN2 2例(2/142,1.4%),CIN3 1例(1/142,0.7%);HPV31(+)HPV16\18(-)感染者137例(137/993,13.8%),检出CIN2 9例(9/137,6.6%),CIN3 2例(2/137,1.5%);HPV33(+)HPV16\18(-)感染者182例(182/993,18.3%),检出CIN2 5例(5/182,2.7%),CIN3 3例(3/182,1.6%)。按是否检出CIN2+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PV16型感染与CIN2+有相关性[OR值=2.353(95%CI 1.004~5.516),P=0.049]。结论:对筛查中初次检出宫颈细胞学未见异常,但HPV高危亚型感染者应予以重视,对于HPV16、18型感染者建议立即行阴道镜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光动力疗法是一种微创伤治疗宫颈上皮瘤变的方法.报告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使用光动力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确定诊断7例CIN 2 或 CIN 3合并高危型HPV感染的患者进行妇科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HPV DNA检测分型和阴道镜检查并取活检.2克5-氨基酮戊酸霜热凝胶(每克含118毫克5-氨基酮戊酸)涂布宫颈并用特殊塑料帽封包,随后使用635 nm半导激光直接照射宫颈并用柱状光纤导入宫颈口分别照射28分钟.每间隔2周治疗一次,3~5次后,于第3、6、9个月随访,检测HPV,做阴道镜、活检和病理.结果:7例均按时完成治疗,没有明显并发症,CIN2患者损害愈合,HPV转为阴性.治疗效果满意,1例CIN2和1例CIN3治疗4次和5次,6个月复查 HPV阳性.结论:光动力治疗是一种非侵入性可重复多次治疗宫颈上皮HPV感染和瘤变的方法,副作用小,治疗有效、安全,适合门诊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累及腺体患者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术后残留及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在儋州市人民医院完成LEEP治疗及术后6个月随访的81例CIN累及腺体患者的病例资料,将术后6个月内发生残留及复发的患者纳入发生组(n=17),其他纳入未发生组(n=64)。采用单因素分析CIN累及腺体患者LEEP术后残留及复发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IN累及腺体患者LEEP术后残留及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发生组CIN分级、术前阴道微环境异常、术前人乳头瘤病毒(HPV)载量、腺体累及深度均高于未发生组,红细胞叶酸水平低于未发生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阴道微环境异常、腺体累及深度深是CIN累及腺体患者LEEP术后残留及复发的危险因素(OR>1,P<0.05);红细胞叶酸高是CIN累及腺体患者LEEP术后残留及复发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CIN累及腺体患者术前阴道微环境异常、腺体累及深度深、红细胞叶酸水平低是LEEP术后残留及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研究宫颈高频电波刀环切(LEEP)术联合氯喹那多-普罗雌烯阴道片治疗宫颈病变的术后创口组织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因宫颈病变在妇科门诊进行宫颈LEEP术的患者122例,按随机数字表达将纳入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宫颈LEEP术后无其他处理,观察组在术后给予氯喹那多-普罗雌烯阴道片;观察两组患者第2周、第4周、第6周、第8周的水肿、上皮修复、脱痂情况,阴道流液量及分泌物清洁程度,感染、出血、宫颈狭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上皮修复情况在第6周、第8周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脱痂情况在第6周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进行宫颈LEEP术后都会出现阴道流液增多现象,为淡红色或淡黄色液体,两组患者在第4周、第6周、第8周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分泌物的清洁度大部分均保持Ⅰ°~Ⅱ°,对照组分泌物清洁度相对较差,容易引起细菌感染。观察组无感染、出血、宫颈狭窄等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有4例患者出现脱痂出血,感染患者2例,宫颈粘连狭窄者2例,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进行LEEP术后联合氯喹那多-普罗雌烯阴道片进行治疗能明显增强上皮组织的修复能力,加快创伤组织的结痂速度,减少阴道流液量,提高阴道分泌物的清洁程度,降低感染、出血、宫颈粘连、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分析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11年9月到2012年9月于我院进行保健筛查的645例已婚女性患者进行TCT检查,对细胞学检查筛查出的ASC-US及以上病变患者进行HPV-DNA检测和在阴道镜下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各种检查方法的阳性比率及阴性比率,比较TCT检查方法和HPV-DNA 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情况。结果:TCT检查中ASC-US 及以上病变201例,其中阴性139例,阳性62例。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TCT阴性139例,其中组织学阴性129例,阴性率92.8%;组织学阳性10例,阳性率7.2%;TCT 阳性62例,其中组织学阴性31例,阴性率50.0%;组织学阳性31例,阳性率50.0%。而HPV-DNA检测阴性97例,阳性104例。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HPV-DNA 阴性97例中,组织学阴性94例,阴性率96.9%,阳性3例,阳性率3.1%;HPV-DNA 阳性104例,其中组织学阴性68例,阴性率65.4%,阳性36例,阳性率34.6%。两种检测方法比较结果为TCT特异度和准确度远高于HPV-DNA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PV-DNA检测敏感度高于TCT。结论: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是一种简单且准确率较高的宫颈癌和前期病变筛查方法,特异性比较强,且可以降低漏诊率,对早期检查和预防宫颈病变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阴道镜联合宫颈锥切运用于宫颈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将经过病理学诊断的高等级宫颈部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级)以及宫颈癌共600例作为本研究的临床资料,通过回顾资料以分析研究病例。结果:通过阴道镜下活检得低等级的上皮内瘤变即CINⅠ级为32例,而高等级的上皮内瘤变分别为CINⅡ级301例,CINⅢ级184例,宫颈癌例数为83例。而CIN的病例接受宫颈锥切例数为365例,发现宫颈癌例数为13例;直接行全子宫切除的例数为45例,发现宫颈癌例数为4例。其中CINⅢ级宫颈锥切后在继续追加全子宫的切除术,但未发现有分期的改变。阴道镜下活检诊断高等级的CINⅡⅢ的准确率为88%(440/500),其中CINⅡ的准确率为90%(270/300),CINⅢ准确率为85%(170/200)。同时阴道镜下活检时漏诊了17例宫颈癌,而误诊为低等级瘤变2例,CINⅡ级1例,CINⅢ级14例,可见不同等级之间在漏诊率方面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镜下活检联合宫颈锥切正确诊断宫颈癌为96例,占96%。结论:阴道镜下活检联合宫颈锥切能够显著提高宫颈癌的诊断率,有助于早期诊断,而且能够有效避免隐性宫颈癌的漏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与宫颈病变患者相关性,为宫颈病变患者诊断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余姚市人民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共同收治的宫颈病变病人282例,其中包含55位慢性宫颈炎病人、65位宫颈上皮瘤样病变(CIN)Ⅰ期病人、91位CINⅡ期病人和71位CINⅢ期病人,荧光定量PCR方法对HR-HPV-DNA分型及和病毒载量进行检测,同时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82例研究对象中发现有196例病人感染HR-HPV,阳性率为69.50%,HR-HPV亚型主要有HPV16和HPV18,其所占比例为30.61%和21.43%;CINⅠ~Ⅲ期的病人HR-HPV阳性率和病毒载量比慢性宫颈炎病人的都高(P0.05);但是CINⅠ~Ⅲ期病人HR-HPV阳性率的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病毒载量病人的病变严重情况呈正相关。结论:HR-HPV和病毒载量是影响宫颈病变的重要高危因素,本研究发现HR-HPV和病毒载量和宫颈病变相关紧密,病毒载量和宫颈病变严重情况为正相关性,宫颈病变的高发度和HR-HPV感染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与宫颈尖锐湿疣(CA)和鳞癌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宫颈CA、40例宫颈鳞癌及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HSP70的表达。结果HSP70在宫颈鳞癌、宫颈CA、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50%、20%,宫颈鳞癌显著高于正常宫颈、宫颈C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与宫颈鳞癌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HSP70在宫颈鳞癌中高表达,提示HSP70可能参与了宫颈病变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中国性科学》2015,(9):37-40
目的:比较阴道镜指引下多点活检与宫颈锥切术后病理结果的差异,评价阴道镜指引下宫颈活检在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诊断中的作用。方法:645例阴道镜指引下多点活检病理为CINⅡ及以上级别病变(CINⅡ+)的患者行子宫颈锥切术,对比锥切术前后的病理结果。结果:阴道镜指引下多点活检诊断CINⅡ+敏感度95.0%,特异度46.2%,子宫颈锥切术前后CINⅡ,Ⅲ病理的一致性72.86%,漏诊宫颈浸润癌2.22%。结论:阴道镜指引下子宫颈多点活检是诊断CINⅡ,Ⅲ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与子宫颈锥切术后的病理一致性为72.86%,进一步处理的选择应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S: Several previous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hormonal contraception could b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cervical infections. However, few high-quality prospective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is relationship. GOAL: The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measure the effect of oral contraceptives (OC) and depot-medroxyprogesterone acetate (DMPA) on the acquisition of cervical chlamydial and gonococcal infections. STUDY: Women attending 2 reproductive health centers in Baltimore, MD, were enrolled into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Participants were 15 to 45 years and were initiating OCs or DMPA or not using hormonal contraception. Interviews, physical examinations, and testing for incident cervical infections were conducted at 3, 6, and 12 months. RESULTS: The analysis included 819 women. Most were single (77%) and nulliparous (75%); 43% were black. Median age was 22 years. During the study, 45 women acquired a chlamydial or gonococcal infection (6.2 per 100 women-years). DMPA use (hazard ratio [HR], 3.6;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6-8.5), but not OC use (HR, 1.5; 95% CI, 0.6-3.5),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acquisition of cervical infections after adjusting for other risk factors. Cervical ectopy was not an important mediator of cervical infection risk. CONCLUSIONS: DMPA use, but not OC use, appeared to b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acquisition of cervical chlamydial and gonococcal infec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