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题释义: 上胸椎手术入路:上胸椎周围解剖结构复杂,常见的手术入路有经下颈椎低位前方入路、经胸骨柄入路、经胸入路等,虽然前路手术入路众多,但手术风险及难度系数极大,在临床上选择一种创伤较小的手术方式具有一定优越性。 脊柱内固定生物力学:脊柱病变的手术目的多为清除病灶、椎管减压、重建其稳定性,脊柱运动节段是由相邻的2个椎体和椎板及诸多韧带构成的功能单位,对于器械固定后的生物力学研究,无论是数学模型、人工材料还是动物实验都存在种种问题,因此多采用人尸体进行研究,主要评价术后三维运动范围的影响。 背景:随着脊柱内固定技术的全面推广,重塑脊柱力学稳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经腋中线胸腔入路侧方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病损是一种新的手术入路,目前有关其固定后上胸椎生物力学的研究较为少见。 目的:对比侧方和前方钢板内固定模型的上胸椎三维运动稳定性和负重载荷强度,评估经腋中线胸腔入路侧方钢板内固定重建上胸椎是否可以达到符合脊柱生物力学稳定。 方法:从12具人尸体获取C7-T6脊柱并双侧肋椎关节标本,进行完整上胸椎模型三维运动稳定性测试,记录为完整椎体组。随后将标本随机分为2组,分别建立传统前方钢板内固定(前方内固定组)与经腋中线入胸腔路侧方钢板内固定模型(侧方内固定组),每组6例标本,先后进行三维运动实验、垂直加压实验与垂直加压破坏实验。实验通过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NO.伦审2017(KY-0080)号。 结果与结论:①完整椎体组左/右侧屈、前屈/后伸、左/右旋转运动下的载荷均小于侧方内固定组、前方内固定组(P < 0.01),前方内固定组左/右旋转运动下的载荷均小于侧方内固定组(P < 0.05),前方内固定组左/右侧屈、前屈/后伸运动下的载荷与侧方内固定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当载荷到达600 N时,前方内固定组椎体下沉位移小于侧方内固定组[(1.39±0.20),(2.15±0.17)mm,P < 0.01];③前方内固定组与侧方内固定组最大强度载荷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 839.70±122.45),(1 798.65±120.21)N,P=0.571];④结果表明,经腋中线胸腔入路侧方钢板内固定方式是稳定的,它能够满足脊柱重建生物力学需要。 ORCID: 0000-0002-5506-3469(施冬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多用途脊柱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脊柱内固定的复位内固定效果,使其更符合脊柱生物力学原理。方法;采用新鲜固定人尸脊柱标本7具,对标本造成胸腰段脊柱不稳定骨折,然后用本研制的多用途脊柱内固定器械加以固定,测定标本在4种不同生理工况下腰椎的应力,位移,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变化。  相似文献   

3.
我国脊柱生物力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言 脊柱伤病在临床上颇为多见,医学工作者曾为改进诊断和治疗,探讨脊柱疾患进行过不懈的努力,但仍有不少问题尚未明了。近二、三十年来随着生物力学的发展,得知脊柱伤病的许多问题都与力学密切相关。本文试就我国脊柱生物力学在这一问题上的研究作一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过程中不同上固定节段选择对术后脊柱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有限元技术分别建立同一患者行生长棒术前以及术后T1~L4、T2~L4、T3~L4固定共4个脊柱模型(C6~S1节段),在C6上表面分别施加7 N·m力矩载荷和1 rad角位移载荷,分析上固定椎体邻近结构的生物力学特性。结果 生长棒术后脊柱整体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显著下降,固定T2~L4节段时,脊柱活动受限最大,邻近椎体代偿性活动显著增加,椎间盘应力增大最明显。结论 生长棒上固定选择T2节段时,术后发生交界性胸椎后凸和脊柱退行性病变的风险最高,在临床手术中应加以避免。  相似文献   

5.
外科手术作为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 LDDs)的重要治疗手段,其进展依赖于人们对脊柱生物力学理念的理解与革新。充分认识腰椎衰老退变过程中生物力学改变是理解LDDs发病过程、改革LDDs手术策略,进而采用针对性更强、更微创治疗方法的重要基础。本文阐述LDDs与椎体、椎间盘及椎旁肌退变生物力学之间关系,并按照腰椎手术特点,将腰椎手术发展史大致划分为无内植物时代(1980年前)、内植物时代(1980~1990年)、脊柱融合时代(1990~2010年)及精准微创减压时代(2010年往后),分别凝练各时代重要生物力学研究对腰椎手术发展的意义。从生物力学角度而言,脊柱手术发展史就是随着人们对脊柱生物力学认识不断深入而变革手术策略的发展史。紧跟生物力学研究不断深入,一步一脚印开发更适应脊柱生理生物力学特征的治疗策略,从而指导未来脊柱手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胫腓骨骨折是较为常见的骨折,采用钢板内固定又是常用的治疗方法,而胫腓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手术入路的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钢板内固定方式决定了手术入路。手术入路一般有3种:前内侧、前外侧、后外侧,常用前外侧。目前有学者提出前内侧应为常规手术入路。从生物力学和解剖学的观点以及AO技术的原则来分析,小腿双骨折后,胫骨骨折端受小腿后外侧肌肉收缩作用,张力侧在胫骨的内侧。根据钢板内固定的原则,钢板应固定在张力侧。但是,因小腿软组织结构特殊,小腿内侧软组织少,内固定影响组织的血运,易使皮肤发生缺血坏死,增加感染机会。因此,我们自  相似文献   

7.
胸腰椎骨折是脊柱骨折中最常见的类型,随着临床医生对胸腰椎骨折生物力学的进一步认识及脊柱内固定器械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多数胸腰椎骨折病人获得了正确及时的处理;远期因陈旧性骨折来就诊的人数减少。骨折因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导致僵硬的后凸畸形,进而导致脊柱不稳、局部疼痛、畸形和神经功能障碍。这时多需手术治疗,但是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术式多样化及选择困难,手术效果不如新鲜骨折满意。本文对其发生原因、生物力学、手术适应症、手术策略和疗效评估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有限元分析法研究脊柱生物力学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20年来,有限元分析法在脊柱生物力学研究领域中已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本就近10年来国外学用有限元法研究脊柱生物力学的新进展作以综述。详细介绍了椎体、后部结构、问盘、韧带、肌肉组织在生理及病理情况下的生物力学特性,及不同术式、内固定器械对脊柱生物力学的影响;介绍了用有限元法研究某些疾病发病的力学机制的新成果;展望了有限元法应用于脊柱生物力学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采用后路刚性椎弓根螺钉固定将使脊柱载荷更多地传递到后柱,导致固定器械的应力集中;同时由于固定节段的活动限制,造成邻近节段过多活动,增加了邻近节段的退变。临床上采用动态内固定来减少这些问题,很多的研究从临床和生物力学阐述各种动态固定的应用效果和作用机制。理想的动态内固定应该能够提供固定节段足够的稳定性;通过增加前柱椎体的应力,从而减少固定器械的应力承载;减少邻近节段的退变;控制固定节段的水平剪切应力。本文回顾了后路动态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特点及临床应用情况,并比较不同动态内固定的生物力学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验证新型脊柱外固定技术较开放内固定手术减少医源性脊旁肌损伤的优势。 方法 取山羊10头,随机均分为脊柱外固定手术组和开放内固定手术组制作模型。术后3月处死模型动物,对手术节段腰椎行3.0 T MRI扫描,完整解剖脊旁肌组织行准静态拉伸实验及病理学切片,分析两种手术方式对脊柱脊旁肌的影响。 结果 成功构建山羊动物模型。相较开放内固定手术组,MRI示新型脊柱外固定技术组仅在螺钉周围出现少量的肌肉损伤,准静态拉伸力学实验、组织切片染色(HE染色、Masson染色)均提示新型脊柱外固定技术组肌肉损伤较少,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 新型脊柱外固定技术通过经皮置钉以及外置矫形固定装置改进,可减少内固定装置挤压和干扰引发的脊旁肌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