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背景:目前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伤口愈合相关因子定量检测研究的报道较少。 目的:检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中伤口愈合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转化生长因子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GM-CSF和TIMP-1的分泌水平。 方法:以胎牛血清替代物CCS1107为培养基添加物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将培养获得的P2代细胞以1.1×104/cm2的接种密度接种于直径100 mm无菌培养皿中,培养96 h后,收集上清液并对其中所含伤口愈合相关因子进行ELISA定量检测。 结果与结论:10份不同个体间的因子分泌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男女间表达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高表达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其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的表达量最高。结果证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含有大量伤口愈合相关因子。  相似文献   

2.
文题释义: CD200+亚群细胞:从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中分选获得的高表达CD200抗原的一群细胞。属于免疫球蛋白超级家族的膜糖蛋白CD200在调节免疫反应方面很重要,在维持免疫稳态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移植排斥:在同种异基因组织、器官移植中,受者的免疫系统会对移植物产生排斥反应,这是一个涉及多种免疫反应的免疫学现象。排斥反应的轻重取决于供者与受者之间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抗原的差异程度。 背景:免疫排斥反应仍是皮肤异体移植面临的重要难题,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高表达CD200的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亚群细胞具备较强的免疫调节能力。 目的:进一步研究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CD200+亚群细胞对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的调节作用。 方法:构建同种异基因小鼠皮肤移植模型,经尾静脉分别将PBS(对照组)、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PMSCs组)、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CD200+亚群细胞(CD200+-PMSCs组)输注C57BL/6小鼠体内。观察移植物的开始坏死时间、存活时间、皮片状态;细胞治疗7 d,采集小鼠外周血进行白细胞计数,采用Q-PCR、ELISA方法检测小鼠脾脏与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10、干扰素γ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相比,PMSCs组与CD200+-PMSCs组移植物状态良好,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 < 0.001);CD200+-PMSCs组移植物状态及存活时间均优于PMSCs组(P < 0.01);②细胞治疗7 d,PMSCs组与CD200+-PMSCs组白细胞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 < 0.01);③与对照组相比,CD200+-PMSCs组脾脏中白细胞介素10 mRNA表达明显升高(P < 0.05),PMSCs组、CD200+-PMSCs组干扰素γ及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表达量则明显下调(P < 0.05,P < 0.01),同时CD200+-PMSCs组干扰素γ及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PMSCs组(P < 0.01,P < 0.05);④与对照组相比,PMSCs组、CD200+-PMSCs组血液中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明显升高(P < 0.05,P < 0.01),而干扰素γ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则明显下调(P < 0.05,P < 0.001;P < 0.01,P < 0.001),同时CD200+-PMSCs组干扰素γ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低于PMSCs组(P < 0.05);⑤结果表明,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对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排斥具有调节作用;CD200+亚群细胞抑制免疫排斥反应能力更强,其机制可能是CD200通过调节白细胞介素10、干扰素γ及肿瘤坏死因子α等免疫相关因子参与免疫反应。 ORCID: 0000-0002-9945-9094(刘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背景: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可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但在培养过程中发现干细胞增殖的数量不足。 目的:为了获得足够数量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观察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混合培养的生长情况及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的分化情况。 方法:将两个不同胎盘来源的羊膜分离培养、混合,采用细胞分离和培养技术获取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分离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后传代培养,加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分化。当细胞传至第3代时,随机取培养的6份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半量)为A组,6份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半量)为B组,将A、B组各剩余的半量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混合为C组。3组细胞浓度均为1.0×107 L-1。以活细胞计数和MTT比色法比较3组细胞扩增数量,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巢蛋白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混合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之间有互相促增殖的作用。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强的可朔性,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可表达神经胶质细胞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巢蛋白。  相似文献   

4.
文题释义: 自制负压吸引装置:由一个吸痰机和一个负压可调节吸引器及一个密闭的容器盒组成。手术创面应用负压吸引可促进切口愈合,负压还可以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表皮细胞分化。 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一种胸腺嘧啶核苷酸类似物,在细胞增殖时EDU能够插入正在复制的DNA分子中,利用EDU与染料之间的点击化学(Click Chemistry)反应进行高效快速的细胞增殖检测分析,可以有效地检测处于S期的细胞百分数。 背景:如何增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使其移植后发挥应有的疗效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的:探讨体外负压培养技术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分泌水平的影响。 方法:取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给予间歇性负压培养(-6.65,-13.3,-26.6 kPa),2 h/次,1次/12 h,对照组在正常条件下培养。培养12,24,36,48,60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ELISA检测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RT-PCR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mRNA表达。根据上述结果,选择一个最佳负压条件和时间(-26.6 kPa,24 h),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负压组、负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Axitinib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EDU试剂盒检测EDU细胞阳性率,结晶紫染色观察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比较,3个负压干预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显著增殖(P < 0.05);②与对照组比较,3个负压干预组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显著增高(P < 0.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mRNA表达显著增高(P < 0.05);③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处理后,细胞增殖吸光度值、克隆形成单位数量及EDU阳性细胞率较负压干预组明显降低;④结果表明,体外负压培养可能通过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分泌水平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 ORCID: 0000-0002-3897-6629(吴向未);0000-0002-5063-973X(杨雄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背景:有研究表明,肿瘤坏死因子α可以刺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发挥免疫抑制功能,并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肝细胞生长因子。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否可以促进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分泌。 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纯化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代至第三四代使用。以100 µg/L肿瘤坏死因子α预刺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5 h后弃去培养基,换上新鲜培养基作为实验组,以正常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空白组。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29、CD34、CD44、CD45的表达;RT-PCR 、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肝细胞生长因子mRNA及蛋白表达;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中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 结果与结论:获得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均一,呈典型的旋涡样生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CD29+99.45%,CD34-97.91%、CD44+99.52%、CD45-98.4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肝细胞生长因子 mRNA及蛋白与上清液中肝细胞生长因子表达量呈时间依赖性增加,实验组肝细胞生长因子 mRNA及蛋白与上清液中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组(P < 0.01)。说明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有效促进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分泌。  相似文献   

6.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受所处生存微环境的影响,微环境条件预处理是调控间充质干细胞功能的重要手段。目的:对比氧化应激和低氧条件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旁分泌功能的差异,为治疗不同疾病选择适当的间充质干细胞预处理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H2O2或不同体积分数的O2干预,检测细胞形态、增殖、活力和旁分泌因子表达。结果与结论:(1)普通培养环境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和肿瘤坏死因子刺激因子6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2)中低浓度水平(≤100μmol/L)H2O2对2种间充质干细胞活力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H2O2浓度从50μmol/L增至100μmol/L使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显著增高,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7.
文题释义:脱细胞生物支架:其原理是将生物体原型组织中的实质细胞运用化学、酶解或机械方法给予去除后制成的构架,保留了以细胞间质为主的其他成分,维持了生物材料原有的机械性和可塑性,更加适合细胞黏附和增殖生长。 细胞毒性:是化学物质(药物)作用于细胞基本结构和/或生理过程,如细胞膜或细胞骨架结构,细胞的新陈代谢过程,细胞组分或产物的合成、降解或释放,离子调控及细胞分裂等过程,导致细胞存活、增殖和/或功能的紊乱,所引发的不良反应。背景:羊膜与羊膜下层具有同源性且均属于医疗废物,均具有较低的免疫原性与一定的韧性,羊膜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已有较多报道,但羊膜下层作为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较少。 目的:对比脱细胞羊膜与脱细胞羊膜下层分别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于皮肤修复的差异。 方法: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核酸酶法制作脱细胞羊膜下层材料,采用TritonX-100+胰酶法制作脱细胞羊膜材料。采用两种脱细胞材料浸提液分别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利用CCK-8法检测两种脱细胞材料的细胞毒性。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2种脱细胞材料表面,光学显微镜与扫描电镜下观察细胞的生长与黏附。在每只SD大鼠一侧脊柱背部制作深达真皮层的皮肤缺损,将36只造模大鼠随机分为3组处理,每组12只:空白组不植入任何材料,对照组植入脱细胞羊膜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观察组植入脱细胞羊膜下层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术后7,14,21 d分别进行创面愈合率、创面病理及创面基因与蛋白检测。动物实验获得江南大学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在培养的3-7 d内,两种脱细胞材料浸提液均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②光学显微镜与扫描电镜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两种脱细胞材料表面黏附、生长良好,细胞形态与培养瓶中培养的相同;③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各时间点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空白组(P < 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0.05);④术后14 d的病理观察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皮肤修复优于空白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⑤观察组、对照组术后各时间点的Ⅲ型胶原、CK18、Ⅰ型胶原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量均高于空白组(P < 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0.05);⑥观察组、对照组各时间点的CK1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均高于空白组(P < 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0.05);⑦相较于脱细胞羊膜,脱细胞羊膜下层可促进皮肤的修复。ORCID: 0000-0001-5543-5392(王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8.
文题释义: 细胞微环境:即细胞在体内外所处的周围环境,包括细胞间质及其所含的体液成分,其稳定与否会直接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分泌及代谢等重要功能,从而导致细胞的性状发生改变。 三维悬滴法培养:是近年来细胞三维培养方式的一种,它不借助额外的材料支架,而用一滴滴的悬滴构建起细胞的三维环境。三维悬滴法培养的细胞更加贴近体内的真实环境,有利于其功能的发挥。 背景: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因其易于分离培养、具备高度自我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以及强大的免疫调控作用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各种组织的损伤修复。传统的二维培养常常导致细胞的多能性及分泌能力受损。三维成球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不仅能很好继承间充质干细胞本身的优点,还能通过增强的旁分泌能力和增殖分化能力,扩大其在多种组织损伤中的修复作用。 目的:从三维间充质干细胞的基本特征、修复机制、培养方法以及对于各类疾病损伤修复的组织工程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综述,阐述其未来应用的可能性,为将来三维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计算机检索近10年收录于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以及万方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章,检索关键词为“间充质干细胞、三维培养、悬滴法培养、损伤修复”“mesenchymal stem cells、three-dimension culture、hanging-drop、tissue repair”,文献类型不限,纳入51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 结果与结论:多项研究表明,三维间充质干细胞确实在多个方面如增殖分化、旁分泌及免疫调控作用等要远强于二维间充质干细胞,从而更好地修复组织损伤。随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广泛开展和三维成球培养体系的深入研究,三维间充质干细胞用于多种组织损伤的修复具备巨大潜力。 ORCID: 0000-0002-9596-1861(邓俊豪);0000-0003-4279-1704(唐佩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
背景:生物反应器内球形体培养是既能维持间充质干细胞干性又能大规模扩增的体外培养方法,明确其对干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有利于指导临床应用。目的:探讨旋转生物反应器内球形体培养对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从人胎盘组织中分离培养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分别进行二维培养和旋转生物反应器培养,利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免疫组化染色和CCK-8实验观察细胞形态与增殖能力,RT-qPCR和流式荧光法检测多种炎症因子基因表达与蛋白分泌量。结果与结论:(1)旋转生物反应器内培养的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聚集成多细胞球形体,数量与体积逐渐增加;(2)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旋转生物反应器内培养4 d的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在球形体内分布均匀,形态正常;(3)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球形体内有大量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核Ki-67阳性;(4)CCK-8实验结果显示,生物反应器内球形体培养的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活力显著高于二维培养的细胞;(5)RT-q PCR和流式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显示,旋转生物反应器内球形体培养的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7...  相似文献   

10.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含有丰富的间充质干细胞旁分泌物质,被认为是干细胞移植理想的替代方案。然而,正常状态的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可能由于旁分泌活性不足,常无法有效修复损伤组织。 目的:观察缺氧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MSC-CMHyp)对大鼠小肠隐窝上皮IEC-6细胞辐射损伤后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修复小肠上皮细胞的旁分泌机制。 方法:IEC-6细胞接受10 Gy X射线照射后分别加入MSC-CMHyp、正常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MSC-CMNor组)及DMEM-F12培养基(DMEM-F12组)培养。 结果与结论:锥虫蓝染色、流式细胞仪、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DMEM-F12组相比,MSC-CMHyp组IEC-6细胞存活数和增殖率明显增加(P < 0.05),凋亡率和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s-3/8表达明显下降(P < 0.05),而MSC-CMNor组的各项指标与DMEM-F1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EILSA检测结果显示,与MSC-CMNor相比,MSC-CMHyp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白细胞介素10的含量明显升高(P < 0.05)。结果表明,缺氧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中细胞因子含量明显升高,显著促进辐射损伤IEC-6细胞的增殖,同时下调细胞凋亡信号,从而进一步促进损伤细胞的修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1.
文题释义: Scleraxis:是韧带和肌腱的特异性基因,其在韧带、肌腱的发育和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参与细胞外基质的形成。当韧带和肌腱损伤后,Scleraxis也能发挥相应的生物学效应来参与韧带和肌腱的修复,加速损伤修复的进程。 腱-骨交界区:正常的肌腱与骨之间由4层结构构成:肌腱、未钙化的纤维软骨、钙化的纤维软骨和骨组织,肌腱和骨之间这一过渡结构被称为腱-骨交界面,当其受损时修复效果较差。 背景: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广泛、免疫排斥低,具有多系分化潜能,研究证实Scleraxis基因能够诱导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向韧带分化,加速腱-骨愈合进程。 目的:探讨Scleraxis诱导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后是否能够在体内促进兔腱-骨愈合,为临床腱-骨愈合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方法:①经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取健康足月产妇胎盘,经过2次胰酶消化分离培养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然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传代继续培养至第3代用于后续实验;②体外将携带有Scleraxis基因的慢病毒转染至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韧带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韧带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③将转染Scleraxis基因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注射到兔关节外腱-骨模型中,3个月后取标本观察腱-骨愈合情况。 结果与结论:①传代至第3代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呈长梭形、涡旋状贴壁生长;②第3代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经过Scleraxis基因慢病毒感染24 h后表达绿色荧光,96 h荧光表达量最强且稳定;③CCK-8检测转染病毒后对细胞的生长速度无影响;④实时荧光定量 PCR 显示:慢病毒转染Scleraxis基因后,其mRNA表达量成倍的增加,并且韧带相关基因Ⅰ型胶原、Ⅲ型胶原、Fibronectin、Tenascin-C的mRNA表达量也明显提高;⑤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慢病毒转染Scleraxis基因后其韧带相关蛋白Ⅰ型胶原、Ⅲ型胶原、Fibronectin、Tenascin-C的表达水平提高;⑥动物体内实验证实:慢病毒转染Scleraxis基因后能够加速兔关节外腱-骨模型的腱-骨愈合。 ORCID: 0000-0003-2163-3897(邹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2.
文题释义: 脱细胞羊膜支架:是一种通过对新鲜羊膜进行脱细胞处理后得到的天然支架,富含有丰富的细胞外基质成分,细胞能够在该支架表面正常生长。 Scleraxis:是肌腱细胞/韧带细胞的特异性标志分子,在肌腱细胞和韧带细胞的发育和分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背景:脱细胞羊膜支架是一种天然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已经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的相关领域。Scleraxis能够促进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向人韧带细胞分化,进而促进腱-骨愈合。 目的:探讨脱细胞羊膜支架复合Scleraxis慢病毒转染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能否促进兔腱-骨愈合。 方法:①体外分离培养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经过传代培养后观察细胞的形态;②体外构建Scleraxis慢病毒然后以最适感染复数转染第3代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q-PCR检测其转染效率;③用酶消化法制备脱细胞羊膜支架,然后体外将转染Scleraxis慢病毒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接种到脱细胞羊膜支架上面,鬼笔环肽染色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情况;④将脱细胞羊膜支架复合转染Scleraxis慢病毒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包裹新西兰大白兔跟腱,然后移植到骨隧道内,观察其对腱-骨愈合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①第3代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呈贴壁生长,细胞生长状态良好;②Scleraxis慢病毒转染后96 h表达稳定的绿色荧光,Slclerxis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提高,说明转染成功;③脱细胞羊膜支架的上皮细胞基本消失,证明脱细胞比较彻底,同时其基底层完整保留,细胞外基质成分仍然存在;④通过鬼笔环肽染色发现细胞在脱细胞羊膜支架上生长良好,增殖未受到影响;⑤体内实验结果提示:人脱细胞羊膜支架复合Scleraxis慢病毒转染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促进腱-骨愈合的作用。 ORCID: 0000-0002-6798-6156(张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3.
背景: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具有创伤修复作用,对其研究大部分集中于骨组织的修复,在皮肤创伤愈合中的修复作用研究较少。 目的:观察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在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创面迁移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方法: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CD34、CD44。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各组大鼠尾静脉注射PKH26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1周后,于大鼠背部正中线划长为3 cm的切口,制备皮肤创伤模型。造模后即刻于皮肤创伤处多点注射不同质量浓度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干预药物,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注射14 d后留取皮肤创面组织进行相关指标检测。 结果与结论: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能够剂量依赖性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皮肤创伤组织处迁移和聚集,进而促进皮肤创伤修复。Masson染色结果显示,随着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干预质量浓度的增加,创面炎性细胞浸润减轻、胶原纤维数量不断增多。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能够抑制皮肤创伤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1的表达,促进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的表达,抑制胶原降解,发挥间接促愈合作用。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4.
背景:目前多采取重组腺相关病毒作为载体介导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的方法,将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入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内并持续表达,调控细胞增殖及定向分化,取得高效持久的治疗作用。 目的:了解采用重组腺相关病毒作为载体介导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对体外培养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重组腺相关病毒作为载体介导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分为对照组、空载病毒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染组。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转染前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应用细胞生长曲线、CCK-8观察细胞生长的优化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转染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后,转染组与对照组、空载病毒组相比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和蛋白水平均有表达,细胞的生长速度明显增快,细胞周期G0/G1期减少,S期细胞数增多,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通过重组腺相关病毒作为载体介导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能促进体外培养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对其培养有优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背景:由于人胎盘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方面的优点,近年来已成为干细胞研究的热点。 目的:分析鉴定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和羊膜上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探讨其作为皮肤种子细胞在三维气液培养构建组织工程皮肤中的应用情况。 方法:用胰酶胶原酶多步消化法获取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和羊膜上皮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鉴定两种细胞的表面分子标记、干细胞特性、与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的相似性,并利用两种细胞为种子细胞以鼠Ⅰ型胶原为基质进行三维气液培养。 结果与结论:①流式细胞术检测体外培养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和羊膜上皮细胞均高表达CD90、CD73、CD105,不表达造血干细胞标志CD34以及MHC-Ⅱ类分子HLA-DR。②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到羊膜间充质干细胞表达干细胞特性基因CMCY和NANOG,羊膜上皮细胞表达干细胞特性基因CMCY和 KLF4,两种细胞均有干细胞特性。③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羊膜间充质干细胞表达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特性基因K19、β1-integrin、K8,羊膜上皮细胞表达K19、β1-integrin、K5、K8,免疫荧光染色见羊膜上皮细胞表达与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相关的的特性蛋白K14,说明羊膜上皮细胞与皮肤角质形成细胞更具相似性, 在特定条件下更易于分化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④利用两种细胞成功构建组织工程皮肤,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显示其具有一定的皮肤结构,且羊膜上皮细胞发生了初步分化。以上结果说明羊膜间充质干细胞与羊膜上皮细胞通过三维培养构建人皮肤组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How to control the orderly formation of collage in skin repair and scarring process is worthy of attention.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 combined with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IGF-1) on the proliferation and collagen synthesis of ra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vitro. METHODS: Ra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were isolated and cultured to induce adipogenic differentiation assessed by oil red O staining and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identified by alizarin red staining in vitro. Passage 3 cells were cultured in the medium containing bFGF, IGF-1, combination of them or the control fluid, respectively. MTT assay was used to detect cell proliferation at 12, 24, 48, 72 and 96 hours of culture. The expression of type I collagen and type III collagen were detected by RT-PCR and western blot after 10 days of incubation. RESULTS AND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bFGF or IGF-1 alone significantly promoted the proliferation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nd inhibited the expression of type I collagen and type III collagen. After combined use of bFGF and IGF-1, the proliferation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was improved more significantly, and the expression of type I collagen and type III collagen returned to normal levels.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IGF-1 and bFGF can promote proliferation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nd restrain the expression of type I collagen and type III collagen, which may be helpful for control and repair of scar formation during wound healing.   相似文献   

17.
背景:糖尿病足溃疡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目前缺乏良好的治疗手段,而干细胞疗法在组织再生和创面修复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及潜力。 目的: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创缘皮下移植对大鼠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效果。 方法: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培养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至第3代,经DAPI标记。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正常足溃疡对照组、糖尿病足溃疡对照组,大鼠糖尿病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所有大鼠在双后足背上切取一3 mm×7 mm矩形全层皮肤制成足溃疡模型。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第2,5,8,11天评估各组大鼠创面愈合情况及相关蛋白和基因水平的表达情况。 结果与结论:正常足溃疡对照组的创面愈合率大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和糖尿病足溃疡对照组,但后2组之间无差异。冰冻切片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荧光强度和区域在第5天达到高峰。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第5天正常足溃疡对照组肉芽组织最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比糖尿病足溃疡对照组厚。免疫组化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CD31平均小血管数目在第8天和第11天比糖尿病足溃疡对照组多(P < 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平均Ki-67阳性细胞数在各时间点均比糖尿病足溃疡对照组多(P < 0.01)。ELISA和RT-PCR结果均显示,正常足溃疡对照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水平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糖尿病足溃疡对照组高。第5天和第8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糖尿病足溃疡对照组(P < 0.01)。说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创缘皮下移植明显促进大鼠糖尿病足溃疡的愈合,此疗效可能是通过促进创伤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背景:羊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植入机体不同类型组织后是否可以分化为相应组织靶细胞呢?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体外诱导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可行性。 方法:分离培养羊膜间充质干细胞,鉴定其表面抗原表达,用含体积分数2%胎牛血清以及50 μg/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条件培养基诱导,诱导后细胞通过内皮细胞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以及v-WF染色鉴定。 结果与结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29、CD44、CD105阳性,CD34、CD45、CD106以及HLA-DR阴性。诱导后细胞形态明显改变,内皮细胞标志物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以及v-WF染色结果阳性。提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具有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背景: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实验仍采用经典的培养基和胎牛血清进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血清培养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限制了未来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目的:以人血小板裂解液替代胎牛血清培养、鉴定人间充质干细胞,以期进一步应用于临床低密度扩增人间充质干细胞。 方法:人血小板裂解液通过反复冻融、离心、过滤、浓缩等方法制备。以IMDM为基础培养基,添加5%浓缩血小板裂解液作为实验组培养基;以添加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为对照组培养基。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以3 000/cm2的浓度进行传代培养,待细胞扩增至P5代后,进行细胞形态与直径、免疫表型、成骨成脂分化、克隆形成率等细胞生物学特性检测,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别。 结果与结论:人血小板裂解液扩增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形态细长,有更高的细胞累积群倍数;克隆形成检测结果显示两者形成的克隆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两者有相似的细胞表型,体外诱导分化显示两者都具有成骨、成脂分化能力,但人血小板裂解液扩增的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更强。提示人血小板裂解液可以取代胎牛血清用于临床低密度扩增人间充质干细胞。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