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研究应对方式在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Ⅱ-CV)、孤独量表(UCLA)对菏泽学院5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大学生孤独感状况不容乐观,孤独感总得分为(42.12±8.291)分,高分组占64.1%,中间组占20.1%,低分组占15.8%;②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孤独感显著负相关(r=-0.423,P0.001)、与消极应对方式显著负相关(r=-0.137,P0.01),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积极应对方式显著正相关(r=0.470,P0.001);③应对方式在大学生家庭亲密度、孤独感之间起着部分中介效应,积极应对方式解释量为29.66%、消极应对方式解释量为2.947%。结论:家庭亲密度对孤独感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家庭亲密度对孤独感的预测是部分通过应对方式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为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67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积极心理品质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均值3(t=28.18~56.42,P<0.001),并在人性与爱(4.17±0.54)、正直与勇气(4.13±0.52)、正义与合作(4.00±0.54)3个维度上得分较高,在自我管理与谦逊维度上得分较低(3.62±0.57);2积极心理品质各维度得分在是否独生子女、城乡两个变量上无显著差异(P>0.05);在性别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t=-3.067,P<0.01);除自我管理与谦虚这一维度外,其它维度在年级上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F=3.060~11.210,P<0.05);3积极心理品质各维度得分与积极应对方式(r=0.283~0.380,P<0.05)、领悟社会支持(r=0.210~0.311,P<0.05)存在极其显著正相关,正直与勇气与消极应对存在显著负相关(r=-0.098,P<0.05);4积极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对积极心理品质总均分及各维度均有显著正向预测效应,消极应对方式对正直与勇气、人性与爱、正义与合作、灵性与超越、积极心理品质总均分有显著负向预测效应。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和领悟社会支持对积极心理品质各维度及总均分的累积解释度为9.5%~19.2%。结论: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状况良好;积极应对方式与领悟社会支持对积极心理品质有一定正向预测作用,消极应对方式对积极心理品质有一定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功能与心理适应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留守儿童家庭功能与心理适应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亲密度/适应性量表、抑郁量表、积极/消极情感量表、社交焦虑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492名农村儿童进行测查。结果:单、双留守儿童的家庭亲密度(F=3.05,P0.05)、家庭适应性(F=2.88,P0.05)、积极情感(F=12.19,P0.01)和生活满意度(F=4.66,P0.01)的得分均显著低于一般儿童,抑郁(F=8.42,P0.01)、社交焦虑(F=11.48,P0.01)的得分则显著高于一般儿童;留守儿童的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与其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家庭亲密度对生活满意度(β=2.78,P0.01)、家庭适应性对积极情感(β=2.59,P0.01)有正向预测效应。结论:留守儿童家庭适应性和亲密度可能是影响其积极情感、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认知灵活性与大学生自我接纳的关系,为大学生自我接纳水平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中文修订版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mily Adaptability and Cohesion Scale, FACES II-CV)、认知灵活性问卷(Cognitive Flexibility Inventory, CFI)和自我接纳问卷(Self-acceptance Questionnaire, SAQ),对河南省新乡市3所省属高校的98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据此分析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认知灵活性对大学生自我接纳的影响。结果:(1)大学生的自我接纳水平高于全国常模,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大学生自我评价因子得分在性别和家庭教养方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44,F=4.864,2.819;P0.05);大学生自我接纳因子得分在年级、家庭教养方式和家庭人均月收入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61,3.581,4.060;P0.01);大学生自我接纳总分仅在性别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8,P0.05);(3)相关分析显示,大学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总分、家庭亲密性维度、家庭适应性维度以及认知灵活性均与自我评价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163,-0.162,-0.150,-0.391;P0.001),与自我接纳因子呈显著正相关(r=0.211,0.186,0.218,0.369;P0.001);自我接纳总分仅与家庭适应性维度呈正相关(r=0.070,P0.05);(4)不同家庭亲密度类型的大学生自我接纳总分、自我评价因子和自我接纳因子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46,11.538,7.813;P0.001),不同家庭适应性类型的大学生自我评价因子和自我接纳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11,13.937;P0.001)。结论: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认知灵活性与大学生的自我接纳水平密切相关,良好的家庭功能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自我接纳水平,认知灵活性是影响其自我接纳的内部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军队驾驶员的特质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心理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以特质应对方式问卷(CSQ)测评390名驾驶员特质应对方式。结果驾驶员积极特质应对方式得分显著低于常模(t=-26.41,P<0.01),消极特质应对方式得分显著高于常模(t=36.56,P<0.05),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已婚者的积极特质应对方式得分高于未婚者(t=7.78,P<0.01);相关分析显示,军队驾驶员的文化程度与消极应对方式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121,P<0.01),交通差错与消极特质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107,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仅文化程度被纳入消极特质应对方式的回归方程(t=2.396,P=0.017)。结论军队驾驶员的特质应对方式较一般人群消极,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交通差错是影响驾驶员特质应对方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S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47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自我和谐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自我的灵活性维度上差异显著(t=-3.581,P<0.01);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自我的刻板性维度及自我和谐总分上差异显著(t=3.340,P<0.01;t=2.819,P<0.05)。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积极应对方式维度上差异显著(t=-2.887,P<0.05),在消极应对方式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积极应对方式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消极应对方式维度上差异显著(t=2.117,P<0.05)。不同自我和谐水平的大学生采用的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F=11.163,40.048;P<0.01)。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水平与应对方式均显著相关(r=-0.302~0.457,P<0.01)。结论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水平影响其应对方式,自我和谐水平越高,应对方式越积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量表与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22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时间管理倾向与应对方式相关显著,在总分及各维度上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P<0.01),在总分及时间监控感、时间效能感上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P<0.01);②高低时间管理倾向在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上均差异显著(t=-4.54,P<0.001;t=2.90,P<0.01);③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感和时间效能感都对积极应对方式有显著预测作用(P<0.001),但只有时间监控感对消极应对方式有预测作用(β=-0.227,P<0.001)。结论时间管理倾向在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一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青少年应激反应的状况及特点,并考察了应对方式对应激反应的作用机制,为开展心理危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对642名青少年进行应激反应和应对方式调查。结果:青少年应激反应以疑病和焦虑为主,高中生的焦虑显著高于初中生(t=-3.259,P0.05),女生的疑病、焦虑和总分均显著高于男生(t=-3.585,-2.651,-2.266;P0.05),病例多类型学生的焦虑显著高于病例少类型学生(t=-2.591,P0.05);应对方式以处理问题和期望为主,高中生的处理问题、期望、逃避、控制情绪、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得分均显著高于初中生(P0.05),女生寻求支持、控制情绪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t=-2.339,-2.121;P0.05),病例多类型学生期望的得分显著高于病例少类型学生(t=2.055,P0.05)。积极应对、消极应对与应激反应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140,0.372;P0.001),消极应对对应激反应有显著预测效应(β=0.373,P0.001)。结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应侧重女性青少年的心理状况和低年龄青少年的不良应对方式,心理干预应将消极应对方式的调整和改变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生活质量和应对方式。方法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46例孤独症儿童的父母及46例健康儿童的父母进行对照研究。结果①孤独症儿童父母的GQOLI-74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以物质生活状态(t=1.98,P<0.05)和心理健康(t=2.56,P<0.01)尤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②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积极应对得分低于对照组(t=1.91,P<0.05),消极应对得分高于对照组(t=-2.59,P<0.01),消极应对表现突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生活质量较健康对照者差,他们应对生活应激事件时易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及其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 II-CV)中文版和中学生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对某城乡结合部初级中学的320名在校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介于已有研究范围之内(检出率为5.6%),性别差异明显(t=3.18,P=0.002),年级间无差异(F=2.15,P=0.118),成瘾程度与网龄、周上网次数和每次上网时长高度相关(r=0.127~0.415,P0.05)。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初中生网络成瘾程度显著负相关(r=-0.281,-0.295;P0.05),家庭适应性可以预测网络成瘾(F=30.262,P=0.000)。结论 :对于城乡结合部的初中生而言,家庭亲密度和家庭适应性越好,网络成瘾程度越低。家庭适应性,而非家庭亲密度可以解释初中生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家庭亲密度与家庭适应性对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试图建立家庭亲密度、适应性与人格各因素间的回归方程。方法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以及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对北京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①家庭亲密度以及适应性都与内向与外向型因素、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型因素、心理健康因素、专业而有成就因素、新环境成长能力因素呈显著正相关(P≤0.01) ②家庭亲密度以及适应性都与适应与焦虑型因素、怯懦与果断型因素、创造能力因素呈显著负相关 ③16PF的8种次级因素,除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型因素、创造能力人格因素外,其它因素均可以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结论家庭亲密度与家庭适应性对大学生人格发展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家庭功能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家庭功能的研究现状。方法在中国期刊网,利用文献检索法查阅了近年32篇研究论文,进行归纳分析,从不同侧面探讨家庭功能等问题。结果系统论述了家庭功能的理论、家庭功能的测量、影响家庭功能的因素等。结论每种家庭功能理论及测量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影响家庭功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酒依赖患者的家庭环境、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影响。方法把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之酒依赖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研究组进行2个月的家庭干预和常规戒酒治疗,对照组进行2个月的常规戒酒治疗,分别在干预前后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CV)对60例酒依赖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家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组织性、实际亲密度、理想亲密度、实际适应性和理想适应性的得分增加值较高(P<0.05或P<0.01),矛盾性、控制性、不满意亲密度和不满意适应性的得分减少值较高(P<0.05或P<0.01),研究组的酒精复饮率明显较低(χ2=8.08,P<0.01)。结论家庭干预能改善酒依赖患者的家庭环境、亲密度和适应性,可能对酒依赖的戒断治疗、社会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家庭治疗促进自闭症儿童心理康复。方法遵循随机抽样的原则,在正在接受结构化教育、感觉综合训练、听觉统合训练的自闭症儿童中,随机选择1/2比例(5名)儿童同时进行家庭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感觉能力(t=3.769,P=0.003)、交往能力(t=2.567,P=0.039)、躯体运动能力(t=2.687,P=0.035)、总分(t=2.719,P=0.033)的得分显著改善,其他项目也存在着下降的趋势。结论家庭治疗可以促进自闭症儿童心理康复,提升患儿的感觉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躯体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海洛因成瘾者家庭环境,亲密度和适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为了解海洛因成瘾者家庭功能和家庭关系,有利于开展家庭治疗。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和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Ⅱ-CV),对海洛因成瘾者和对照组家庭进行测试。结果:海洛因成瘾者组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组织性和道德宗教观分低于对照组(P<0.05)。海洛因成瘾者家庭实际亲密度实际适应性和理想适应性分低于对照组(P<0.01),而理想亲密度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不满程度海洛因成瘾者家庭高于对照组(P<0.01)。海洛因成瘾者家庭多为松散-僵硬和亲密-僵硬型;而对照组为缠结-灵活和缠结-有规律型。结论:应加强海洛因成瘾者家庭治疗,将有利于预药物滥用促进成瘾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60例住开放式病房的精神分裂症患者(A组)在住院期间配合积极家庭干预及出院后继续干预与60例住封闭式病房无家属陪护的精神分裂症患者(B组)进行比较。结果 家庭干预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1),家庭干预组1年内、2年内复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庭干预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从而减少复发率及预防精神残疾,使患者更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Because most published family studies of depression ascertained subjects from treatment settings, the reported familial aggregation of depression could be an artifact if a family history of depression increased the likelihood of seeking treatment. To investigate this possibility, we compared the family history of depression in three groups of probands aged 18–44: 54 women randomly selected from the community with depression in the prior year, 41 women who entered a clinical trial for depression and 37 women randomly selected from the community who had not been depressed in the prior year. The presence of depression in the parents and siblings of the probands was assessed by the family history method and quantified via family history scores which took the age, gender and number of relatives into account. Depressed probands ascertained from clinical sources had markedly higher family history scores of depression than other two groups (P < 0.00005 in each instance). In the absence of direct interviews with relatives, we cannot exclude the impact of differential reporting. A family history of depression might be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probability of treatment or the differential reporting of family history. It is thus possible that the familial aggregation of depression observed in probands from treatment settings is an artifact.  相似文献   

18.
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及家属家庭干预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以康复期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家属为对象,定期复诊进行家庭干预并对照研究。方法:干预组68例,对照组52例,采用BPRS评定;干预组家属74人,对照组家属65人,采用SCL-90评定。结果: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BPRS和入组时对照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干预组患者的精神症状,不良情绪及社会功能明显好转,入组时两组家属SCL-90评定与常模对照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或0.01),经干预后干预组与全国常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患者家属普遍存在心理障碍,经干预后家属心理状况明显改善。结论:对康复期病人及家属进行门诊家庭干预,是有效的康复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本科生家庭功能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1094名护理本科生进行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数据采用Epi Data3.0软件建库,SPSS16.0软件做统计分析。结果家庭功能良好组较家庭功能较差组心理健康水平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1,P<0.01);有心理问题的人数71例(6.49%)。经排序发现不健康的心理表现前4位分别为强迫(4.57%);抑郁28例(2.56%);焦虑21例(1.92%);敌对19例(1.74%);心理状态良好其家庭功能亦好,两者呈正相关关系(P<0.01)。家庭功能7个分量表与SCL-90各因子分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护理本科生家庭功能良好,其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其家庭功能亦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煤矿伤工家庭功能状况,为医学和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对138名煤矿伤工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不同年龄伤工的情感介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84,P0.05);不同文化程度的伤工在问题解决(F=23.697,P0.001)、角色(F=3.104,P0.05)、情感反应(F=13.165,P0.001)、情感介入(F=10.354,P0.001)、行为控制(F=3.074,P0.05)方面存在差异;不同经济收入的伤工问题解决(F=6.992,P0.001)、沟通(F=6.963,P0.001)、角色(F=10.834,P0.001)、情感反应(F=4.319,P0.05)、行为控制(F=3.591,P0.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好转伤工的问题解决(t=6.465,P0.05)、总的功能(t=5.071,P0.05)比痊愈伤工要好。结论煤矿伤工家庭功能受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和治疗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