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老年患者血管条件差,穿刺困难,留置针维护更加困难.在进行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时,除做好PICC置管前的知情告知外,得到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在置管过程及置管后的维护上都充分考虑老年患者的特殊性.在置管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对PICC的适应性,延长穿刺点的加压时间以防渗血;在置管后使用正压封管保持导管通畅;外面用弹性绷带包裹,避免管道滑脱.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董冬梅  李雪梅 《医学信息》2010,23(6):1623-1624
目的 PICC导管在化疗中的疗效.方法 85例患者分为两组, A组为接受PICC途径输注者,B组为接受浅静脉留置针途径者.结果 A组在静脉保护方面和患者自我感受方面明显优于B组.结论 PICC置管简单安全,留置时间长,患者痛苦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相关性感染因素,为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保定市第一医院2009年8月至2015年6月10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及100例实体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分析急性白血病PICC置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及原因。结果:100例急性白血病发生PICC置管相关性感染患者21例,置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为21.00%,其中局部感染12例,占12.00%,全身性感染9例,占9.00%;明显高于实体肿瘤患者10.00%(10/100),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急性白血病类型、选择静脉、置管长度无显著相关。而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粒细胞缺乏时间≥7 d,CD4/CD8<1.00、置管留置时间≥60 d患者置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相关性感染明显高于实体肿瘤患者,其中与中性粒细胞计数、粒细胞缺乏时间,CD4/CD8比值、置管留置时间密切相关,因此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要严格执行PICC操作流程及无菌操作以减少患者置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思乐扣固定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新生儿置管质量和安全性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PICC置管新生患儿100例,依据固定方法分为思乐扣组和敷贴组,每组50例,敷贴组给予3M透明敷贴固定干预,思乐扣组给予思乐扣固定干预,比较分析两组置管质量和安全性。 结果:思乐扣组干预后7、15 d的自制《PICC置管新生患儿舒适量表》评分明显高于敷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思乐扣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PICC脱落率明显低于敷贴组,思乐扣组PICC留置时间明显高于敷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思乐扣固定可有效改善PICC置管新生患儿置管舒适度,有利于提高新生患儿的置管质量和安全性,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及医疗技术的提高,中心静脉穿刺技术已在省市医院广泛开展,代替了传统的静脉切开.这种技术可以使急危重患者及特殊手术体位需要在第一时间内开通有效静脉通道,保证急、危、重患者治疗方案的完成,为抢救赢得抢救时间.避免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同时也减轻了护士重复穿刺的工作量,具有很好的效果.本文为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栾新宇  邓颖哲  李萍 《医学信息》2018,(10):169-171
目的 分析PDCA护理管理在淋巴瘤患者PICC护理中的价值。方法 纳入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60例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抽签法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行PICC,A组行PDCA护理管理,B组行常规护理。观察A、B两组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率。结果 A组置管时间、护理质量、护理满意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置管并发症率6.70%,低于B组3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护理管理可延长PICC置管时间,降低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改进PICC外固定方法减少不适感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在治疗间歇期间能够更加安全的舒适的带管生活。方法将间歇期PICC维护的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原来的方法在维护时将导管的延长管部分用胶布横行固定。观察组的方法是在维护时将导管的延长管部分连并肝素帽一起用3M丝绸宽胶带竖行全部包裹固定。结果观察组的固定方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改良后的导管外固定方法更有利于PICC带管患者在治疗间歇期的康复生活。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1例PICC常规置管失败、锁骨下静脉留管的特殊病例的成功护理经历,给由于某些原因导管尖端始终无法到达理想位置,导管尖端只能到达锁骨下静脉的PICC穿刺失败病例一点启示,表明只要防护措施得当保留导管、延长留管时间亦有可行性,减轻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和麻烦、减少经济浪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不是不可实现。方法1例肺癌患者按常规操作程序操作,X线示院导管在锁骨下静脉处反折,多次尝试,导管末端始终无法进入头臂静脉,患者要求中长度留管,汇报医生,鉴于Angle JF等[4]等剪短导管使尖端被放置在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时,对非刺激性的物质如生理盐水及血液输注依然适用,考虑患者的治疗为姑息性、外周血管条件差等原因,将导管末端留置于锁骨下静脉。我科护士经过耐心的心理护理、细致的观察、切实有效的沟通和健康宣教、结合有效护理、到位的出院维护等综合防护措施,患者静脉炎、导管内回血得以有效控制,未见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携管出院期间预防措施落实得当,无特殊情况的发生,生命末期输液治疗得以安全、顺利进行。结果导管留置5月余未出现明显不良并发症,至患者疾病不治身亡,导管仍有效发挥输液作用,为患者在生命末期保留了一条生命通道、减轻了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和麻烦、减少了经济浪费、提高了生活质量,获得了床位医生、患者及家属的一致肯定。结论此次护理经历为我科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穿刺水平、提升PICC护理质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希望也能给PICC穿刺和护理的同仁们一点点启示。让我们在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的指导下,以高度的责任心完成PICC各项工作,努力达到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从而真正体现PICC护理的工作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11.
龚莉 《医学信息》2010,23(15):2985-2986
目的比较静脉留置针与PICC两种方式化疗所致静脉炎及药物外渗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10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肿瘤患者87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PICC途径输注和静脉留置针途径输注。比较两组的静脉炎和药物外渗发生率。结果两组间进行卡方检验,PICC组的静脉炎与药物外渗发生率明显低于静脉留置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ICC能明显减少静脉炎和药物外渗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静脉留置针与PICC两种方式化疗所致静脉炎及药物外渗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2008年4 月-2010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肿瘤患者87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PICC途径输注和静脉留置针途径输注.比较两组的静脉炎和药物外渗发生率.结果 两组间进行卡方检验,PICC组的静脉炎与药物外渗发生率明显低于静脉留置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PICC能明显减少静脉炎和药物外渗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杨莉 《医学信息》2010,23(4):1119-1120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置管在ICU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方法对92例病人采用中心置管术,并对中心静脉导管进行有效的维护. 结果发生感染1例及脱管1例,90例均未发生与导管相关的并发症. 结论加强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病人的痛苦和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互动健康教育模式在儿童白血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南京市儿童医院行PICC的儿童白血病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余数分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互动健康教育模式)及对...  相似文献   

15.
PICC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作为一种新兴的护理技术,以操作方便、安全,置管时间长,并发症较少,为需要长期输液的病人提供静脉通道。我院自2006年起将PICC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经贵要静脉行PICC置管的解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博 《解剖学研究》2010,32(2):107-109
目的为临床上行贵要静脉穿刺术,提高穿刺成功率提供贵要静脉的应用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经福尔马林浸泡的成人尸体标本33例共66侧。逐层解剖上肢,暴露贵要静脉。用游标卡尺来测量贵要静脉的长度和外径。并观察贵要静脉的起始情况,贵要静脉与相关神经及动脉之间的关系。结果贵要静脉长度,男性约335.01mm,女性约331.50mm;贵要静脉在前臂中部管径,男性约1.90mm,女性约1.85mm;贵要静脉接肘正中静脉处管径,男性约2.35mm,女性约2.26mm;贵要静脉末端管径,男性约2.90mm,女性约2.60mm。贵要静脉多数起于手背尺侧缘,少数起于第1手背静脉汇合处,后沿前臂尺侧上行,在肘窝下方转向前面,接收肘正中静脉后,经肱二头肌内侧沟上行至臂中部,穿深筋膜汇入肱静脉。贵要静脉深面是肱二头肌腱膜,此腱膜将贵要静脉与肱动脉、正中神经隔开,贵要静脉可跨过前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亦可跨过贵要静脉。结论在肘部抽血时,如遇肘正中静脉缺如,以穿刺贵要静脉为宜;穿刺置管时如遇头静脉插管困难,以选择贵要静脉为宜。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上肢浅静脉解剖在临床PICC置管中的应用。通过对临床86例患者PICC置管,总结了在操作中置管部位、静脉的选择和可能遇到的血管解剖学因素。上肢浅静脉的解剖是临床PICC置管的基础,掌握上肢静脉的回流途径以及可能存在的送管障碍,是PICC置管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实践在高龄卧床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规范维护率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行PICC置管的高龄卧床患者50例,为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前的对照组。另选取2015年5月至2015年10月行PICC置管的高龄卧床患者50例,为QCC活动后的观察组。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实践,观察比较实施前后PICC规范维护率的变化。结果:有形成果:QCC活动实践后,PICC不规范维护率降为5.3%(16/300),明显低于QCC活动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217,P<0.05)。即PICC规范维护率为94.7%,超过目标值92%。无形成果:本次QCC活动对各位圈员的综合能力也有一定的提升,主要包括QCC手法运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护理品质意识、自信心、责任心等方面的提升,与活动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实践可显著提高高龄卧床患者的PICC规范维护率,并能有效提升圈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9.
美国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美国NICU中PICC的使用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为其在国内NICU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入住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圣路易斯儿童医院NICU的所有接受PICC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NICU中使用PICC的病人比例为51.15%,PICC使用率为28.14%,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堵管6.04%(43例),脱管2.39%(17例),渗漏1.12%(8例),水肿1.26%(9例),静脉炎2.53%(18例),胸腔渗出0.28%(2例),每1000个导管日并发CRBSI为2.99,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为胎龄、置管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结论PICC在NICU中的使用是安全易行的。操作人员的专业培训有助于降低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余伟 《医学信息》2009,22(2):270-270
由于长期静脉穿刺使局部静脉闭锁增生往往导致穿刺失败;而对另外一类病人,则由于全身严重水肿,外周血管无法穿刺.对这些病人常常需要依靠中心静脉置管来进行透析,因此,预防其感染和阻塞是延长中心静脉置管使用寿命的关键.现将我院血液透析中心83例中心静脉置管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