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下颌角整形术对下颌骨应力以及颞下颌关节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基于东方经典美丽分析面罩的下颌角整形术对人体下颌骨及颞颌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获取病人术前和术后头部CT图像数据,通过Simpleware有限元建模软件生成计算模型,利用Abaqus软件观察手术前后模型上的应力分布及数值大小。结果获得了具有良好形态的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在不同部位施加不同负荷模拟模型各部分的力学改变,发现手术前后下颌骨部及关节附近的应力分布有差异。结论基于东方经典美丽分析面罩的下颌角整形术,手术前后对病人的下颌骨及颞颌关节附近的应力减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 精细解剖下颌角周围软组织结构及下颌神经管,为下颌角肥大整形术提供解剖学参考。 方法 20例大体标本,观察及测量面动静脉、面神经下颌缘支及咬肌区的血管和神经。据下颌骨表面骨性标志定位5条径线,测量该5条径线上下颌神经管在下颌骨中的位置。计算各软组织结构和下颌神经管的安全范围。 结果 面动脉距下颌角点为23.18~36.28 mm,距咬肌前缘为-9.51~9.27 mm。面静脉距离下颌角点为17.79~32.03 mm。面神经下颌缘支贴近下颌角部及下颌骨下缘走行,距离下颌角点为-8.57~10.70 mm,而咬肌前缘下颌缘支距下颌骨下缘为-8.83~11.06 mm。咬肌的血供主要有面动脉咬肌支、颈外动脉咬肌支、上颌动脉咬肌支及面横动脉咬肌支这四大来源。咬肌神经多与咬肌动脉伴行进入咬肌。下颌神经管在5个截面中距离下颌骨外侧点分别大于10.50 mm、14.72 mm、15.60 mm、8.53 mm、6.74 mm。 结论 在剥离下颌角区软组织时,注意对咬肌前缘面动脉、面神经下颌缘支及下颌角点附近面神经下颌缘支的保护。去除咬肌的最佳层次为咬肌深层中份最厚点及中下份。而在截骨或劈骨时,根据下颌神经管的安全范围,可在下颌骨颊侧骨板快速画出一条指导性的安全线。  相似文献   

3.
目的 结合薄层CT技术建立下颌第一前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 对正常人下颌第一前磨牙进行薄层CT扫描及图像处理,通过Matlab和ANSYS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加载验证模型力学分析的可行性.结果 建立了包含髓腔的下颌第一前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得到101564个单元,144053个节点.载荷后的应力分布主要集中在颊尖部位和根尖部位,牙颈部受力较小.结论 薄层CT技术与Matlab和ANSYS软件相结合,建立包含髓腔的下颌第一前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精度高、速度快,使用灵活,为后期的楔缺模型建立和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常女性下颌角区多层螺旋CT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测量下颌骨后缘、下颌角、下颌骨下缘骨皮质的厚度,为下颌角缩小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60例正常青年女性的下颌骨,MPR重建后测量双侧下颌骨后缘、下颌角、下颌骨下缘三段内外板及边缘骨皮质厚度。所得到的结果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左侧下颌骨后缘内外板及边缘骨质厚度分别为(2.13±0.29)mm,(2.89±0.35)mm,(4.40±0.66)mm;左侧下颌角内外板及边缘骨质厚度分别为(2.15±0.35)mm,(2.91±0.36)mm,(5.80±1.23)mm;左侧下颌骨下缘内外板及边缘骨质厚度分别为(2.20±0.41)mm,(3.02±0.42)mm,(4.31±0.68)mm。右侧下颌骨后缘内外板及边缘骨质厚度分别为(2.14±0.25)mm,(2.73±0.29)mm,(4.17±0.59)mm;右侧下颌角内外板及边缘骨质厚度分别为(2.25±0.25)mm,(2.76±0.32)mm,(5.60±1.06)mm;右侧下颌骨下缘内外板及边缘骨质厚度分别为(2.40±0.39)mm,(2.99±0.41)mm,(4.15±0.65)mm。双侧下颌骨后缘外板、下颌角外板及下颌骨下缘内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侧各段骨皮质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对下颌骨后缘、下颌角、下颌骨下缘骨皮质厚度的测量对下颌角缩小术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确保手术精确实施、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手术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辅助模拟耳科乳突根治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CT三维重建从影像学的角度探讨颞骨内部特殊结构的形态学特征及采用计算机辅助模拟手术的可能性。方法:6人(12侧)应用GE Hispeed CT/i,按照合适的螺旋扫描参数对面神经、内听道、耳蜗、半规管、乙状窦、后颅窝底板和颈静脉窝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将重建的结构还原于颅骨的位置,用计算机辅助进行模拟乳突根治手术。结果:重建的组织结构精确、形象、直观。进行乳突根治的模拟手术,步骤明确,与常规的手术有极相似特性。结论:应用计算机辅助的CT三维结构重建并进行模拟手术,对制定耳科手术计划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直观立体地显示复杂胸椎骨折的图像,探讨螺旋CT医学图像三维重建在复杂胸椎骨折诊断中的价值及其对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对92例胸椎骨折患者采用螺旋CT进行薄层扫描和三维重建进行诊断。CT扫描全部采用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16型多排高速螺旋CT机,1.0mm层厚。扫猫所得断层资料通过网络传送至计算机工作站进行处理,采用Window.NT3.51平台上Insisht三维重建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结果三维CT图像能够围绕X轴和Z轴任意旋转、切割以从不同角度观察,能够清晰显示复杂的胸椎骨折和狭窄椎管的解剖形态特点。结论三维CT重建在胸椎骨折方面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助于提高脊柱骨折手术的安全性和精确性并对患者预后的估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下颌后静脉的形态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下颌后静脉的解剖学特点及其与下颌角之间的解剖关系,为下颌角截骨术中避免损伤下颌后静脉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2侧福尔马林固定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解剖观测下颌后静脉的走行、构成、长度、外径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下颌后静脉位于下颌骨后缘,由颞浅静脉和上颌静脉合成。起始处外径为(5.6±2.6)mm,长度为(4.46±2.08)cm。围绕下颌支后缘静脉长度为(4.27±0.80)cm,围绕下颌体下缘静脉长度为(2.02±0.42)cm。结论:在改脸形手术中预切除下颌角的后缘和下缘均有静脉围绕,尤其在下颌支后缘的中段,静脉口径粗大,与下颌支之间仅隔以菲薄骨膜,在下颌角截骨术中要注意避免损伤此静脉。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下颌牙种植术等临床口腔外科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选取全牙志愿者20名,在螺旋CT机以眶耳线(OML)为基线连续扫描,采用ADW 4.2重建软件的曲面重组技术(CPR)重建下颌管,观察下颌管的位置、构造和测量下颌后牙牙根至下颌管上壁的距离;在Amira三维重建软件下重建下颌骨及下颌管的可视化模型,观察透明下颌骨内下颌管的走行及其与下颌后牙的关系。 结果 下颌管壁由一薄层骨密质构成,自磨牙牙根尖舌侧和前磨牙牙根尖颊侧的下方走行;透明下颌骨内的下颌管可清晰显示其位置、形态及走行,下颌管与下颌体下缘、牙槽嵴及内、外侧骨板的距离。下颌后牙牙根至下颌管的距离以第2磨牙最近,由近及远依次为第2磨牙、第1磨牙、第3磨牙、第2前磨牙和第1前磨牙;下颌磨牙的远中根至下颌管的距离均较近中根近。第1前磨牙、第2前磨牙、第1磨牙、第2磨牙、第3磨牙牙根至下颌管上壁的最短距离分别为(8.38±1.04) mm(左)和(8.44±1.05) mm(右)、(7.51±0.85) mm、(3.40± 0.65) mm、(2.93±0.61) mm、(3.92±0.63) mm(左)和(3.97±0.63) mm(右)。 结论 下颌管的三维重建对选择适宜长度的牙种植体,避免牙种植体损伤下牙槽神经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基于螺旋CT扫描图像的人牙齿的计算机三维重建。方法:采用美国PQ6000型螺旋CT扫描机,自下颌颏部下缘开始至鼻骨底做连续横断超薄扫描,得到了人牙齿的二维CT图像。应用图像处理与识别合成软件,读取二维CT图像数据文件,通过灰度分割方法对二维图像进行边缘提取,再利用三维表面重建算法对所截取的二维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最终获得人牙齿的三维重建影像。结果:获得的人牙齿三维重建影像,细致逼真、可被任意旋转、剖开、透视、截取,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建影像形态还原性良好、重建效果满意。结论:基于螺旋CT扫描图像的人牙齿的计算机三维重建,可为有限元实体建模提供快捷、方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下颌骨缺损修复植入体的构型设计提供优化方法和基本构型。方法 使用基于密度法的拓扑优化算法,针对下颌角缺损的修复体钛板进行拓扑优化计算。结果 通过比较和分析体积分数F和惩罚因子p对优化构型的影响,最终选择F=0.65和p=3.5作为优化的参数组合。用此参数组合对下颌角缺损修复体进行优化计算,认为3孔构型是其基本优化构型。同时发现,对同一构型,磨牙咬合较前牙咬合对植入体应力分布影响更显著。结论 获得了一套适用于下颌骨修复植入体构型优化的参数和方法,得到了优化后的钛板基本构型,可为临床下颌缺损修复体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利用股部的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和初步的虚拟解剖。方法10例临床病人股部Light-speed CT增强扫描的原始数据,利用“医学三维图像工作室”软件系统对其进行读取、三维重建和虚拟解剖。结果重建出的股部图像逼真,分皮肤、肌肉、骨骼和动脉等4类器官伪彩显示,相互间结构层次清晰,能实时旋转、任意厚度多次切割。结论本研究实现了虚拟解剖的部分功能,对局部解剖和断层影像解剖学教学以及临床影像诊断具有明确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CT的脑动脉瘤三维重建的有限元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脑动脉瘤三维重建的有限元模型,为临床脑动脉瘤破裂力学机制分析提供基础。方法依据临床脑动脉瘤患者CT数据,结合MIMICS 8.1数字化医学影像处理软件,运用三维重建技术构造脑动脉瘤的实体结构,最后导入ANSYS有限元通用软件完成脑动脉瘤的有限元建模与力学分析。结果建立临床上适用于脑动脉瘤患者血流动力学分析的有限元模型。结论模型具有数字化、个性化特征,可用于脑动脉瘤血流动力学性能计算,分析临床脑动脉瘤患者动脉瘤的破裂机制。  相似文献   

13.
螺旋CT三维重建在腰椎滑脱症诊断及手术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腰椎滑脱症诊断及手术中的价值。方法对比47例腰椎滑脱症病人的X线片、CT及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结合术中椎弓根钉定位及对于是否为峡部裂的不同处理,分析螺旋CT三维重建在腰椎滑脱症的诊断价值。结果47例均为腰椎前滑脱,三种检查方法对椎弓峡部的成像存在不同,螺旋CT三维重建可清楚显示椎弓峡部的全貌和裂隙,指导手术定位。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能较好地评价椎弓峡部裂所致的病理解剖改变,指导临床制订完善的手术方案,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Fast segmentation of bone in CT images using 3D adaptive threshold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ast bone segmentation is often important in computer-aided medical systems. Thresholding-based techniques have been widely used to identify the object of interest (bone) against dark backgrounds. However, the darker areas that are often present in bone tissue may adversely affect the results obtained using existing thresholding-based segmentation methods. We propose an automatic, fast, robust and accurate method for the segmentation of bone using 3D adaptive thresholding. An initial segmentation is first performed to partition the image into bone and non-bone classes, followed by an iterative process of 3D correlation to update voxel classification. This iterative process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thresholding performance. A post-processing step of 3D region growing is used to extract the required bone region. The proposed algorithm can achieve sub-voxel accuracy very rapidly. In our experiments, the segmentation of a CT image set required on average less than 10 s per slice. This execution time can be further reduced by optimizing the iterative convergence process.  相似文献   

15.
尺神经功能束组三维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神经干内部神经纤维束 (组 )的定位、走形与毗邻关系 ,对于周围神经干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神经纤维束组的准确对接是术后功能恢复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以尺神经为研究对象 ,取成年男性新鲜尸体尺神经 ,每隔 1.5cm取其断面 ,采用乙酰胆碱酯酶 (AchE)组织化学染色法对每层断面作染色处理 ,并将拍摄到的各层断面的序列图像输入计算机 ,在OpenGL支持下 ,采用基于轮廓的表面重建技术实现了各个功能束组及外膜的三维可视化。三维可视化结果可以更直观、更有效地反映神经干内部各个功能束组的整体情况 ,并且可以在计算机上对其作任意三维旋转与虚拟切割 ,从任意角度来观察尺神经干内部各个功能束组的走形、走向和分布结构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位置毗邻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阐述3D打印PEEK材料置入后随访的CT特征及改变。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1年6月间骨肿瘤患者行瘤段切除3D打印PEEK材料假体置入后的CT图像10例,通过多平面重组观察、测量CT值等方法分析假体形态、密度改变及假体-骨界面的情况。结果 10例假体均未发生变形及折断,各个假体与骨接触面密度均无较大改变,残留骨与假体接触面发生不同程度骨质吸收。10例中有5例残留骨表面出现骨膜新生骨,2例出现感染,1例出现脱位表现。均未见肿瘤复发征象。结论 CT可以评估假体的位置、形态、密度改变及与自体骨间关系,可以发现相应的并发症,是这类手术患者术后首选的随访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基于3D MRI与CT建模的3D打印模型在骶骨肿瘤术前规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接受一期后路肿瘤切除+腰椎-骨盆重建术的骶骨肿瘤患者20例,分为两组,每组10例.其中模型组采用3D MRI与CT建模的3D打印模型辅助术前规划,常规组...  相似文献   

18.
一种基于大鼠颈髓连续切片的计算机三维重建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个人计算机(PC)为平台,探讨一种基于大鼠颈髓切片进行脊髓三维重建方法.方法 制作正常SD大鼠颈髓节段包埋蜡块,于颈髓标本四周进行外定位标记,Leica石蜡切片机进行连续横断切片,每切3张,用CANON数码相机对蜡块中的颈髓标本及其外定位标记进行摄片,获得连续切片图像.所得图像进行排序,裁切,转换为灰度图像并进行背景不均匀校正后,利用3D-DOCTOR软件对每张图像上的颈髓、颈髓灰质及定位孔进行边缘提取,利用定位孔对连续图像进行自动配准,三维表面重建后在PC机上进行任意角度观察、切割和测量.结果 利用大鼠颈髓连续切面图像重建得到大鼠颈髓白质和灰质,并对其进行测量,获得了表面积和体积等数据.结论 利用石蜡包埋和"硬"定位技术可以获得颈髓节段连续横断切面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并对重建结构进行自由观察和测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单一前入路治疗累及双柱的复杂髋臼骨折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获得完整随访的单一前入路手术治疗累及双柱的复杂髋臼骨折患者33例,其中10例术前行3D打印技术辅助进行虚拟复位、模型打印及钢板预弯(3D打印组),23例常规单一前入路行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经验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后柱螺钉置入时间等术中指标,以及术后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复位质量和Merle D′Aubigné-Postel功能评分。结果 33例患者得到完整随访,随访6 ~ 36个月,平均(25.00±9.94)个月。其中,3D打印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后柱螺钉置入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较经验手术组缩短,在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方面较经验手术组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复位质量、术后功能及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3D打印辅助术前规划治疗复杂髋臼骨折,在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的同时,还能减少医务人员及患者暴露射线的次数,其方法安全可靠,有利于髋臼骨折患者快速康复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淋巴结检测和定量分析在癌症分期、疗效评估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对淋巴结的检测与评估通常是基于三维CT图像,且基本由医生手动完成。近年来,基于计算机和图像处理技术的淋巴结自动检测算法受到一定程度的关注。本文在分析淋巴结空间分布和图像特征的基础之上,首先从感兴趣区的确定、候选淋巴结检测和假阳性淋巴结的去除三个方面对已有淋巴结自动检测算法做一综述,然后对不同淋巴结自动检测算法的性能进行比较,最后对淋巴结自动检测算法发展趋势如检测区域扩展、先验知识利用、淋巴结类型增多等方面做出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