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滚动式人工膝关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人工关节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磨粒导致的骨吸收、骨溶解及由此引起的假体远期松动问题,提出一种滚动式膝关节假体设计。这种膝关节假体利用金属—陶瓷滚动摩擦副代替UHMWPE-金属滑动摩擦副,通过降低膝关节伸屈运动时的摩擦阻力和假体—骨界面间的应力,从而减少磨屑产生,降低假体远期松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关节外科领域一种常见的手术方式,它利用人工关节假体替代病变关节,消除膝关节疼痛,矫正关节畸形,改善关节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随着科学技术和医学的发展进步,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在膝关节疾病的治疗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综述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方法选择及各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人工膝...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为重症膝关节疾病患者应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膝关节疾病患者50例,入选病例均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经1~12个月的随访,50例患者重症膝关节疾病治疗优良率为94.0%、并发症发生率为2%,治疗后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86.43±11.46)分、(95.78±10.44)度,与治疗前的(48.64±6.43)分、(66.78±9.48)o相比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重症膝关节疾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各级医院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氮化硅陶瓷作为人工髋关节材料的摩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性能更好的人工髋关节材料副,本文实验研究了氮化硅陶瓷自组合摩擦副的磨合性能以及磨合前后的起动摩控因数和稳态摩擦因数。结果: 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磨合,氮化硅陶瓷摩擦副表面可达到超光洁程度,它在水中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可变得很小。从摩擦学角度来看,氮化硅-氮化硅陶瓷摩擦副有可能作为合用的人工髋节关材料而获得应用。  相似文献   

5.
BACKGROUN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had been generally accepted as the final treatment plan, relieving pain and reconstructing function of knee joint. However, whether drainage tube can be used after replacement is still controversial.  相似文献   

6.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前后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是一种疗效十分确切的手术,术后优良率>90%,但只把手术成功寄托在手术技术上,不注重手术前后健康指导,协助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则不能达到手术应有的疗效。2003年6月至2004年7月我科收治的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共14例,我们对患者进行了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性6例,女性8例,年龄45~62岁,平均年龄51岁,骨性关节炎5例,内风湿性关节炎9例,平均住院时间24d。2方法2.1术前教育2.1.1心理问题患者因卧床后生活不能自理,对未来生活担忧,易出现精神不振、焦…  相似文献   

7.
背景:理想的假体材料对人工膝关节的功能、预后至关重要。 目的:评价各种人工膝关节生物材料的性能、应用及其生物相容性,寻找合理的膝关节替代物。 方法: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中检索1999-01/2009-12有关生物材料应用于人工膝关节的研究文章,关键词为“组织工程,人工膝关节,生物材料”。排除重复研究、普通综述或Meta分析类文章,筛选纳入17篇文献进行评价。 结果与结论:传统的金属和骨水泥材料仍广泛运用于人工膝关节假体中,随着医学和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各种合成生物材料相继出现。近来出现了生物相容性较好的生物陶瓷及高分子复合材料,但存在易磨损的缺点,改进上述材料的缺点,寻求理想的人工膝关节假体材料是当前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虽然传统的金属、骨水泥、生物陶瓷及高分子复合材料均在临床上大量应用于人工膝关节,但由于其存在各自不可避免的缺点,理想的人工膝关节假体材料仍需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8.
临床中实施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手术时,大多使用国外进口的能很好地反映人体膝关节生物形态的标准型号。本研究基于逆向工程技术对国外同类产品实施反求,采用新的定位方法对表面实施数据采集,并提出三点夹角点云去噪算法和基于最小二乘法拟合平面的点云补点算法对测量点云进行光顺,然后生成准确度和光顺度较好的人工膝关节假体曲面,最后生成人工膝关节假体模型,这为人工膝关节的国产化奠定了基础。此种新算法主要适用于人工膝关节假体这一类型曲面和形状较规则及曲率变化平缓的自由曲面的测量点云光顺建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股骨髁上骨折合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中应用人工膝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股骨髁上骨折合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实施钢板植入术治疗,研究组患者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75.51%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82%明显低于对照组24.49%(P0.05)。结论股骨髁上骨折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效果明显,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目前临床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使用的材料包括自体移植物、异体移植物和人工合成材料。自体和异体移植物重建交叉韧带依然是目前的主流选择,但均存在各自的缺点。 目的:探讨膝关节韧带损伤人工合成材料的优化选择策略。 方法:由作者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及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中检索1988-01/2010-12有关人工韧带生物工程学设计及临床应用的研究文章,检索词为“人工韧带,材料,组织工程,重建”。经检索排除内容重复、Meta分析类文章后筛选纳入20篇文献进行评价。 结果与结论:目前组织工程人工韧带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很多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种子细胞的选择支架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和力学性质的统一,细胞和支架材料界面生物相容性的不确定性等是组织工程韧带的研究热点和趋势。随着研究的深入,组织工程人工韧带有望尽早得到临床使用。 关键词:人工韧带;膝关节;材料;组织相容性;组织工程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2.035  相似文献   

11.
人工髋关节关节面的磨损和生物陶瓷材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髋关节的寿命和关节面的磨损密切相关。本文阐述了磨损、磨损颗粒和细胞因子在无菌性松动中的可能作用。比较了不同材料的性能。提出生物陶瓷材料在人工髋关节材料中的良好的性能和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12.
我们建立了有仿生关节囊的人工关节简化的三维模型,用有限元数值方法,对所建模型在不同载荷、不同角位移、不同关节囊厚度情况下的受力状况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仿生人工关节囊中,最大应力发生在关节囊与股骨/胫骨相接触区域。仿生关节囊厚度对关节囊应力大小和分布的影响与运动状态有关:在静止站立状态,最大应力数值随囊厚增加而减小;在行走步态,最大应力数值随囊厚增加而增大。在不同情况下,最大应力数值都在所选用的关节囊材料的强度极限(9.97 MPa)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基于美国BRG公司的运动及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LifeMOD,建立包括股骨、胫骨、腓骨、4条主要韧带及肌肉在内的较完整的膝关节动力学模型,并用该模型模拟了人体下肢在平地行走时膝关节的动力学行为以及前交叉韧带缺损对膝关节接触力大小的影响。通过动力学分析,得到人体在平地行走时,胫股关节之间最大的接触力值为2645N,最大韧带张力为590N,发生在内侧副韧带上;当胫股关节之间的滑动受到限制时,最大的韧带张力发生在前交叉韧带上,为560N,研究结果与文献较接近。通过动力学模拟,可以得出结论:胫股关节之间的滑动对韧带张力有较大影响;前交叉韧带缺损使得胫股关节之间的接触力变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实现四连杆膝关节假肢的运动瞬心轨迹的仿真与稳定性分析系统。方法 建立四连杆膝关节假肢瞬心轨迹与稳定性模型,通过labview软件仿真假肢运动特性。结果 该软件以动画的形式显示四连杆膝关节瞬心轨迹,计算出脚尖离地和脚跟着地的x/y值,即髋关节保持稳定所需力矩,并保存相关数据,与实物实验测得的数据比较,软件准确描述四连杆运动瞬心轨迹和稳定性。结论 测试结果表明:通过设计参数,该系统能够动态仿真四连杆膝关节瞬心轨迹的变化,并结合稳定性参数,为四连杆假肢膝关节设计与评价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膝关节矢状面机构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矢状面上膝关节二维机构模型,求解矢状面髌股关节求解屈膝过程中髌骨与股骨的接触点移动,髌骨倾角、髌韧带倾角变化,髌股关节功能角变化以及髌股接触力和髌韧带作用力的变化等髌股关节运动及动力学参数.依据膝关节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及相互间连接关系,以股胫关节交叉四连杆模型为基础,通过对髌股关节的几何描述及力平衡限定,并运用ADAMS软件进行分析计算,计算结果与文献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6.
韧带是稳定膝关节的主要组成部分。如何在生物力学模型中模拟韧带将会影响膝关节动力学特性以及韧带力.韧带应变和接触力分布的计算。本文就韧带在生物力学模型中的简化方法及其力学参数的选择以作一综述.并提出建模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7.
人工关节摩擦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无菌性松动是人工关节失效的主要形式,由磨损粒子在植入物与肌肉界面的聚集导致。本文从保持良好润滑、提高人工关节的耐磨性、减少敏感尺度磨损粒子产生和抑制磨粒引起的生物学反应等角度论述人工关节摩擦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提出从润滑材料设计、磨损控制和材料评价方法等方面改进人工关节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骨性关节炎对膝关节软骨粘弹性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正常国人新鲜尸体膝关节软骨和骨性关节炎膝关节软骨的粘弹性力学性质.对正常和病态膝关节软骨进行一维拉伸应力松弛、蠕变实验,得出了应力松弛、蠕变实验数据和曲线,以回归分析的方法处理应力松弛、蠕变实验数据,得出了归一化应力松弛函数、归一化蠕变函数表达式.以冯元桢教授的准线性理论得出了正常组和病态组膝关节软骨松弛函数表达式,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9.

Context:

Recommendations on the positioning of the tibiofemoral joint during a valgus stress test to optimize isolation of the 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 (MCL) from other medial joint structures vary in the literature. If a specific amount of flexion could be identified as optimally isolating the MCL, teaching and using the technique would be more consistent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angle of tibiofemoral joint flexion between 0° and 20° that causes a difference in the slope of the force-strain line when measuring the resistance to a valgus force applied to the joint.

Design:

Cross-sectional study.

Setting:

University research laboratory.

Patients or Other Participants:

Twelve healthy volunteers (6 men, 6 women: age  =  26.4 ± 5.6 years, height  =  170.9 ± 8.4 cm, mass  =  75.01 ± 14.6 kg).

Intervention(s):

Using an arthrometer, we applied a valgus force, over a range of 60 N, to the tibiofemoral joint in 0°, 5°, 10°, 15°, and 20° of flexion.

Main Outcome Measure(s):

Force-strain measurements were obtained for 5 positions of tibiofemoral joint flexion.

Results:

As knee flexion angle increased, slope values decreased (F4,44  =  17.6, P < .001). The slope at full extension was not different from that at 5° of flexion, but it was different from the slopes at angles greater than 10° of flexion. Similarly, the slope at 5° of flexion was not different from that at 10° of flexion, but it was different from the slopes at 15° and 20° of flexion. Further, the slope at 10° of flexion was not different from that at 15° or 20° of flexion. Finally, the slope at 15° of flexion was not different from that at 20° of flexion.

Conclusions:

When performing the manual valgus stress test, the clinician should fully extend the tibiofemoral joint or flex it to 5° to assess all resisting medial tibiofemoral joint structures and again at 15° to 20° of joint flexion to further assess the MC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