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腰大肌作用力带动脊柱伸展应力的生物力学关系。方法:取家兔12只,分3组,每组4只,解剖后保留枢椎以下完整之脊柱及骨盆、髋关节、上段股骨,不损伤脊柱前、后纵韧带、椎间盘及所附着之腰大肌,保留脊柱背侧的竖脊肌、棘上韧带,置于生物力学拉伸测试仪(日本岛津制作所产AGS-J系列)。上端十字头分别夹枢椎(颈胸腰段)、第1胸椎(胸腰段)和第12胸椎(腰段),下端十字头夹股骨上部;分别作有腰大肌状态下和切断腰大肌状态下,股髋自屈曲位到过伸带动脊柱自屈曲位到过伸位拉伸试验,测定两种不同状态下脊柱各节段的伸展应力(N/mm2)。结果:有腰大肌状态和切断腰大肌状态下,股-髋-脊柱拉伸后脊柱伸展应力分别为:颈胸腰全段平均为306.6675N/mm2:78.7167N/mm2;胸腰段为680.8417N/mm2:373.0375N/mm2;腰段为1990.7944N/mm2:523.0608N/mm2;经统计学分析,具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腰大肌作用力对脊柱伸展应力影响显著,颈胸腰段占74.33%、胸腰段占45.21%,腰段占73.73%的伸展应力源自腰大肌。脊柱在腰大肌作用下产生腰椎向腹部的弯曲。  相似文献   

2.
腰大肌作用与腰曲关系的动态下X线片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探讨腰大肌的作用及其与人类腰曲形成的关系.方法:选青春期健康青年男女28例,分别以站立位及端坐1h后摄侧位X线片,进行腰椎长短对照,并以站立位及步行(跨步)位摄正位、侧位X线片对照.结果:端坐1h后较原站立位侧位X线片显示短缩,平均为1.2 cm,跨步位显示腰椎向同侧旋转,同时腰曲加大.步行带动腰椎向前弯曲并随左右下肢运动而旋转、侧弯,其主要作用力来自腰大肌.结论:腰大肌的伸缩是腰曲形成和改变的主要运动力.腰椎在站立和端坐下有伸缩运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腰椎侧弯、椎曲变小的病理性移位与腰大肌一侧缩小的影像学关系.方法 对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不同年龄男女患者77例,作腰椎正、侧位X线照片及MRI或CT检查,测量腰椎的侧弯度和椎曲改变级别,同时测量L3、4间双侧腰大肌直径(前后径)和横径.结果 所有病例都出现一侧腰大肌缩小,经统计学处理,其缩小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椎体侧弯、椎曲变小.腰大肌一侧缩小程度与腰椎移位(椎体侧弯、椎曲变小)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同时合并腰大肌损伤与腰椎移位,即侧弯、腰曲减小与腰大肌一侧缩小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量腰大肌械断面积,探讨其与腰椎间盘突出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1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和72例正常对照组,在L4~5和L5~S1间隙水平测量双侧腰大肌横断面积。结果:(1)正常腰大肌横断面积(L4~5:男15.03cm^2,女8.60cm^2;L5~S1:男14.42cm^2,女8.39cm^2);男性较女性明显增大但双侧腰大肌横断面积,腰椎间盘突出症较正常对照组减小。结论:双侧腰大肌不对称及  相似文献   

5.
腰大肌间隙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40具儿童和成人尸体上,进行了腰大肌间隙墨汁注射。明确了腰大肌间隙神经阻滞引起双侧阻滞的扩散途径。测量了腰丛神经,腰大肌外缘在 L_4—L_5间隙距后正中点距离,皮肤至腰大肌间隙深度。对穿刺部位等有关应用解剖的要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测量腰大肌横断面积 ,探讨其与腰椎间盘突出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 14 0例腰椎间盘突出病人和 72例正常对照组 ,在L4~ 5和L5~S1间隙水平测量双侧腰大肌横断面积。结果 :①正常腰大肌横断面积 (L4~ 5:男 15 .0 3cm2 ,女 8.6 0cm2 ;L5~S1:男 14 .42cm2 ,女 8.39cm2 ) ,男性较女性明显增大 ,但双侧腰大肌之间无显著差异。②双侧腰大肌横断面积的差值 ,腰椎间盘突出症组高于对照组。③男性组中的腰大肌横断面积 ,腰椎间盘突出组较正常对照组减小。结论 :双侧腰大肌不对称及腰大肌萎缩变细可能均是腰椎间盘突出的解剖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右侧髂肌缺如、腰大肌发育不良1例金利新①刘杰②王守彪①丁士海①在一成人男性尸体标本上,见其右侧髂肌缺如、腰大肌发育不良。有关此类异常,国内尚未见资料报导,现报告如下:成人男性标本,年龄约45岁,身高167cm,营养发育情况良好。腹部及腰背部未见手术刀...  相似文献   

8.
腰大肌支及穿经腰大肌神经的临床解剖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用成人尸体50侧(男32,女18)。研究了腰大肌支的起源,支数、分布型式、起点横径及穿经腰大肌神经在肌实质内长度和横径。同时分析了它们与相应腰椎椎弓根,横突的位置关系,进而对诊治由腰大肌急性损伤引起的急性腰腿痛实行封闭麻醉选择确切的部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10.
腰大肌沟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海中  高改云 《医学信息》2005,18(9):1189-1190
目的探讨腰大肌沟阻滞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下肢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1%亚甲蓝1ml、2%利多卡因4ml、1%罗哌卡因2ml、维生素B120mg、维生素B12500μg进行腰大肌沟注射,注射后平卧休息半小时。结果注射治愈率82.16%,总有效率95.16%。结论腰大肌沟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下肢疼痛,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治愈率高,并且不需住院,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Summary The psoas major m. has a complex arterial supply, derived from the lumbar, iliolumbar, obturator, external iliac and common femoral a. The branches arising from the external iliac a., though quite often multiple and slender, are represented in 75% of cases by a single large-caliber vessel. This principal artery of the psoas m. is probably responsible for the curves of the external iliac a. in the aged and also in certain competetive athletes.
L'artère principale du muscle grand psoas
Résumé Le m. grand psoas reçoit une vascularisation artérielle complexe, provenant des a. lombaires, de l'a. ilio-lombaire, de l'a. obturatrice, de l'a. iliaque externe de l'a. fémorale commune. Les branches nées de l'a. iliaque externe sont assez souvent grêles et multiples mais, dans 75 % des cas, représentées par une artère unique, de fort calibre. Cette artère principale du m. psoas est probablement responsable des sinuosités de l'a. iliaque externe chez les sujets âgés et aussi chez certains sportifs de haute compétition.
  相似文献   

12.
为避免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问题,腰椎后路非融合技术相应出现并很快发展。但目前临床应用时间较短,相关基础研究尚不充分。本文总结了当前对腰椎后路非融合固定器械的生物力学评价,包括其对腰椎的活动度、椎间盘内压力、腰椎小关节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生物力学研究方法,通过这些研究,我们认为后路非融合技术可以用于治疗退变性腰椎疾患,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发现还有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腰椎前路手术中避免生殖股神经(Genitofemoral nerve, GFN)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在15具成年尸体标本上选择易于触及的椎间盘中点为标志,观察GFN在腰大肌中走行、分支的形态特点及穿出点位置,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GFN穿出腰大肌的位置主要集中在L3~4节段;GFN自腰大肌内穿出前未分支者占83.33%(25侧),穿出前已分支者占16.67%(5侧);根据GFN的走行分3型: Ⅰ型,在腰大肌内远离腰椎体走行;Ⅱ型,紧贴腰椎体走行;Ⅲ型,生殖支和股支分别穿出腰大肌,且两支在腰大肌内隔有肌纤维组织。 结论 在显露L2-4椎体前外侧时容易损伤GFN。Ⅰ型剥离腰大肌时紧贴椎体并向外侧牵开肌肉;Ⅱ型及Ⅲ型采用经腰大肌入路劈开肌纤维束,可避免损伤GFN。  相似文献   

14.
双侧峡部裂对腰椎稳定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研究双侧峡部裂对腰椎三维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实验材料为8具成人新鲜腰椎标本,切断L2双侧峡部,通过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对标本施加前屈/后伸、侧弯和轴向旋转等6种力偶矩(10N.m),由脊柱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得到腰椎节段的运动范围。结果:双侧峡部断裂后,腰椎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运动范围分别增加26.6%、55.9%、100.9%、115.8%,较正常标本有显著性增大,而左/右侧弯变化不大。结论:峡部对腰椎三维稳定具有重要的力学作用,双侧峡部裂导致腰椎不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不对称切除对小关节压力及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7具人体脊柱标本(L2~3),制备完整椎间盘组、1/4椎间盘切除组、1/2椎间盘切除组,对标本施加7.5 N·m的屈伸、侧弯和轴向旋转方向的纯力偶矩,记录腰椎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和小关节压力。结果后伸方向,1/4椎间盘切除状态下非切除侧小关节压力显著性增大;侧弯方向,1/2椎间盘切除状态下的两侧小关节压力均有显著性增大;轴向旋转方向,1/2椎间盘切除状态下仅切除侧小关节压力显著性增大。1/4椎间盘切除、1/2椎间盘切除状态下的ROM均大于完整椎间盘,但前屈方向各组间ROM无差别,各组间侧弯和轴向旋转的ROM在左、右侧无差别。结论腰椎间盘不对称切除导致腰椎除前屈方向外稳定性下降和小关节压力不对称性增大,提示腰椎间盘不对称退变引起腰椎不稳和小关节压力增大可产生腰痛。  相似文献   

16.
17.
自体筋膜固定腰椎滑脱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自体筋膜治疗腰椎滑脱术后及循环载荷下的生物力学特征。方法18具新鲜猪脊柱运动节段(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