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寰椎侧块螺钉固定技术按其入钉点的不同可分为寰椎后弓下侧块螺钉固定和经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固定(又称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这2种固定方法各有优缺点,以往缺乏关于2种寰椎侧块螺钉固定方法骨性解剖可行性的比较研究, 目的:以测量国人寰椎相关骨性解剖数据为依据,比较2种寰椎侧块螺钉固定方法的可行性。 方法:收集30例(60侧)成人颈椎病患者的寰椎螺旋CT扫描数据,利用CT工作站对数据重建,分别测量寰椎侧块螺钉固定的关键骨性解剖数据,适合行经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固定的标准为寰椎椎动脉沟处后弓高度和宽度≥ 4 mm;适合行经寰椎后弓下侧块螺钉固定的标准为寰椎后弓下侧块高度≥ 4 mm。 结果与结论:寰椎椎动脉沟处后弓高度为(4.54±1.17) mm,椎动脉沟处后弓宽度为(8.69±1.12) mm,寰椎后弓下侧块高度为(4.98±1.07) mm。寰椎后弓椎动脉沟高度大于4 mm(适合经寰椎后弓螺钉固定组)有41侧,占68%;寰椎后弓下侧块高度大于4 mm(适合经寰椎后弓下侧块螺钉固定)有52侧,占87%,2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经寰椎后弓下侧块螺钉固定较经寰椎椎弓根螺钉更具可行性。术前利用CT测量寰椎关键解剖结构数据对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2.
经后路寰椎侧块螺钉、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寰椎侧块螺钉、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寰椎侧块螺钉14枚,枢椎椎弓根螺钉20枚及连接板或棒稳定上颈椎10例,回顾性分析临床疗效,手术设计和并发症的预防.结果:进钉点显露过程中出现静脉丛出血3例,两例两处寰椎后弓下壁破裂,改为经寰椎后弓下置钉,无椎动脉损伤、感染、脑脊液漏,全部病例随访3个月~3 a,平均1.4 a,无内固定松动,骨折不愈合.结论:寰椎侧块螺钉,枢椎椎弓根螺钉及连接板或棒固定技术稳定上颈椎具有肯定的三维固定效果,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只要正确掌握适应症,术前以三维CT为基础进行科学设计,术中仔细操作,大多数并发症可避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解剖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41  
目的:探讨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可行性。方法:利用50例干燥寰椎标本,电子游标卡尺测量其侧块中部、椎弓根以及后弓的宽度和高度。结果:寰椎侧块中部的宽度和高度分别是12.78mm和12.95mm;寰椎椎弓根的宽度和高度分别是8.57mm和5.83mm;椎动脉沟下方寰椎后弓的宽度为8.46mm,该部内侧1/3和外侧1/3的高度分别是3.88mm和4.25mm。结论:进行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是可行的,其决定因素是椎动脉沟处的寰椎后弓高度。  相似文献   

4.
前路经枢椎体至寰椎侧块螺钉内固定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临床上行前路经枢椎体至寰椎侧块螺钉内固定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21例成人寰枢椎标本进行测量,计算出前路经枢椎体至寰椎侧块螺钉内固定术中螺钉走向的最小、最大外偏角和最大后倾角;将21例寰枢椎标本摄正、侧位CR片,在CR片上测量出此术式中螺钉走行的最小、最大外偏角和最大后倾角,将从标本上所测算出的数据与在CR片上测量得的数据作统计学分析,在标本上模拟此术式。结果:在前路经枢椎体至寰椎侧块螺钉内固定术中螺钉走向的最小外偏角为14°±1.6°,最大外偏角为30°±2.3°,最大后倾角为29°±2.9°,左、右两侧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从标本上所测算出的数据与在CR片上测得的数据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标本上所有螺钉都位于理想位置。结论:只要正确掌握螺钉的进钉方向,则采用前路经枢椎体至寰椎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背景:寰枢椎脱位常通过椎板间植骨促进融合,但针对后路寰枢椎侧块关节间松解与融合治疗复杂寰枢椎脱位的研究报道相对匮乏。目的:探讨单纯后路寰枢椎侧块关节间松解与融合治疗寰枢椎脱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7月入组的30例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可复性寰枢椎脱位,均行后路寰枢椎侧块关节间松解与融合术治疗,术中应用专利器械松解寰枢侧块关节,应用后路螺钉复位固定并在侧块关节间隙植骨。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3.0±5.4)个月,随访期间复查颈椎MRI观察上颈椎减压情况,复查X射线片及CT观察上颈椎复位情况以及内固定有无松动、断裂,同时评估侧块间植骨融合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脊髓功能的改善情况,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以及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评估日常生活功能改善情况,测量寰齿前间隙、寰椎平面脊髓有效空间评估寰枢椎复位及减压情况。结果与结论:(1)30例患者手术顺利,术中未发生脊髓神经、椎动脉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复查颈椎MRI显示脊髓压迫解除,X射线片及...  相似文献   

6.
Vertex万向螺钉系统在寰枢椎后路固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Vertex万向螺钉系统在寰枢椎后路固定中的作用及价值。使用Vertex万向螺钉治疗寰枢椎不稳定,寰椎进钉点在寰椎后弓上,寰椎中线外侧,距正中矢状线18~20mm,距寰椎后弓下缘2.0mm,进钉时向内倾斜10°,向头侧倾斜5°;枢椎椎弓根螺钉进钉应在直视下平行枢椎峡部内侧缘及上面的平面进入。寰枢螺钉之间使用钛棒连接固定。结果表明置钉顺利,无并发症,所有病例获随访,平均9个月,寰枢椎复位固定良好。JOA评分法术前平均9.6分,术后平均15.9分。研究结果表明Vertex万向螺钉系统治疗寰枢椎不稳定效果良好,是寰枢椎后路固定可供选择的术式之一,并适用于年幼患者的固定。  相似文献   

7.
寰枢椎的解剖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目的 :为寰枢椎区病损机制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15 0例中国成年人干燥寰枢椎标本上 ,对具有临床意义的数据进行解剖学测量。结果 :寰椎上关节面内倾角、下关节面外倾角及侧块内倾角两侧不对称分别占 19.3 %、10 .7%和 7.3 % ;椎动脉沟处形成沟环者占 16 .0 % ;所有横突孔的前后径和横径均大于 4mm ;后弓内侧半距仅为外侧半距的 1/2。枢椎椎弓根内倾角变异较大 (-3 .5°~2 1.5°) ;齿突腰部宽度小于 9mm者占 71.2 % ,齿突后倾角的变异较大 (0°~ 2 2°) ;2 7.5 %的椎动脉在经过枢椎侧块下方时会形成一动脉压迹沟 ,致使侧块外端和椎弓根变薄。结论 :①寰枢椎的解剖学形态与其生物力学性质及损伤机制密切相关 ;②手术时寰椎前弓向外显露不宜超过 2 0mm ,后弓切除向外不宜超过 10mm ,经寰枢外侧关节融合或内固定术应选择在关节的内侧 2 /3 ;③大部分中国人不适宜于两枚齿突螺钉内固定术 ;④ 2 7.5 %的中国人不适宜于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术 ,枢椎椎弓根变异较大 ,手术前应作CT检测。  相似文献   

8.
背景:寰枢椎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其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复杂,因此选择正确的内固定技术对疾病的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的:综述寰枢椎损伤的解剖学基础及内固定治疗技术的进展,指导临床应用。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及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 pubmed)中1974/2010已发表的关于寰枢椎解剖及其内固定技术的文献,在标题和摘要中以“寰枢椎;解剖学;内固定”或“atlantoaxial; anatomy; interal fixation”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寰枢椎解剖学及内固定技术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114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26篇文章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寰枢椎作为枕颈移行部,是构成头颅旋转及屈伸运动的重要结构,因其邻近颈髓、椎动脉和颈神经等重要结构,任何原因所导致的寰枢椎和韧带的损伤,均可导致寰枢椎不稳,目前寰枢椎内固定技术繁多,应根据患处解剖特点、各种方法的适应证,以及医生的操作能力,来选择一个最合适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寰枢椎内固定的应用解剖学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随着对上颈椎疾病病理生理认识的加深和内固定器材的发展,出现了前路经口咽钢板固定术、前路经寰枢侧块关节螺钉固定术;后路寰椎侧块螺钉技术、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等寰枢椎内固定的新术式。本文试就针对这些新技术进行的应用解剖学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背景:目前临床上一直缺乏复位良好、操作简便的后路单节段固定治疗寰椎爆裂性骨折的内固定系统。目的:基于寰椎CT测量数据设计并优化一种符合人体局部解剖结构特征,操作简便且复位优良的新型后路寰椎骨折钉板复位内固定系统。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47例成人的CT图像,在图像上依次测量内倾角0°经后弓侧块螺钉轨迹长度、最大内侧倾斜角与此时经后弓侧块螺钉轨迹的长度、寰椎椎动脉沟底部后弓高度、两侧经后弓侧块螺钉进针点距正中矢状面的距离、寰椎后弓半径、寰椎后结节至枕骨大孔后缘和寰椎后结节至枢椎椎弓上表面的距离,分析数据并设计优化一种符合人体解剖学特征的寰椎骨折复位内固定系统。结果与结论:(1)所有受试者两侧的内倾角0°螺钉轨迹长度、最大内倾角度、最大内倾角螺钉轨迹长度、寰椎椎动脉沟底部后弓高度、进钉点至正中矢状面距离、寰椎后弓外侧缘半径、寰椎后结节至枕骨大孔后缘距离、寰椎后结节至枢椎棘突上表面距离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上述各指标在男性与女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2)研究成功设计了新型寰椎骨折复位内固定系统,并获得国家专利;该内固定系统适合寰椎后弓解剖学...  相似文献   

11.
寰椎后弓形态分类与椎弓螺钉固定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寰椎后弓的分类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进钉方法。方法:以电子游标卡尺测量48具干燥寰椎标本的相关解剖学数据。结果:进钉处寰椎侧块高度和宽度分别为(12.40±1.12)mm和(12.69±1.62)mm;进钉处寰椎椎弓根的高度和宽度分别为(4.56±1.82)mm和(7.89±1.10)mm;钉道处椎动脉沟底骨质厚度小于螺钉直径3.5mm的占17%(8例),其中4%(2例)厚度小于螺钉半径1.75mm。结论:对于寰椎后弓高度偏小的患者,可以部分经寰椎后弓或跨越寰椎后弓实现寰椎的椎弓根螺钉固定,进钉位置的确定应以术前三维CT重建和术中探查结合考虑。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寰枢关节后部的神经血管丛与寰椎椎弓根的解剖关系,为局部手术显露和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具血管灌注的颈椎标本,解剖观测寰枢后部的神经血管丛及其与寰枢椎的关系.在20具尸体标本上利用枢椎侧块定位方法,不分离寰枢神经血管丛,直接进行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而后X线和CT扫描评价螺钉位置情况.结果:在寰枢关节的后方有丰富的、怒张的球团状的静脉丛存在,分离时易出现血管壁损伤.模拟临床手术共完成40枚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无脊髓、硬膜、椎动脉、脊神经损伤,X线和CT扫描显示所有螺钉位置理想.结论: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时不宜分离显露寰枢神经血管丛,而枢椎侧块定位方法可以满足这一要求.  相似文献   

13.
寰椎椎弓根解剖和CT测量在椎弓根螺钉固定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确定寰椎后路椎弓根钉的进钉点和验证螺钉在寰椎侧块中的位置。方法:用40副干燥寰枢椎标本测量进钉点的最佳位置和相关数据,临床应用该置钉技术,CT测量6例术后病人钉在寰椎侧块中的位置和螺钉长度。结果:寰椎椎弓根平均宽度为7.78mm,进钉点在寰椎椎弓根中线外缘2.2mm,即枢椎下关节突中点的矢状线,CT测量螺钉均位于寰椎侧块内,螺钉长度为28--30mm。结论:寰椎椎弓根钉进钉点可用枢椎下关节突中点的矢状延长线来确定,螺钉长度28--30mm。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寰枢椎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新的定位标志及其X线透视中相关量化参数值.方法:在40例国人的干燥寰枢椎配对标本上确定新的定位标志并测量与X线透视相关的解剖数据.结果:新定位标志在枢椎椎弓根的轴向平分线外侧或恰在其上,枢椎上关节面出钉点透视参数:到外缘距左(7.1±0.9)mm,右(6.8±0.9)mm;到后缘距左(6.3±0.7)mm,右(6.5±0.7)mm;到内缘距左(15.2±1.2)mm,右(15.5±1.1)mm;骨性钉道总长左(36.7±2.8)mm,右(36.2±2.9)mm.结论:新定位标志为枢椎下关节突下缘正中点,解剖标志容易明确,螺钉固定术中透视参数容易把握,钉道长,固定可靠.  相似文献   

15.
髋臼后柱螺钉固定安全性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髋臼后柱的解剖学结构和螺钉放置的安全角度和范围。方法 :取 2 0具骨盆标本 ,在X线透视下确定髋臼上缘距坐骨大切迹顶点和髋臼下缘距坐骨棘基底中点的距离 ,CT垂直扫描后柱 ,测量距髋臼上缘 0 .5 ,1.0 ,1.5 ,2 .0 ,2 .5 ,3 .0 ,3 .5 ,4.0cm的CT断面上后柱宽、髋臼宽。根据髋臼在后柱表面的投影 ,将后柱分为髋臼区 ,相对危险区和危险区 ,并测量距后柱内缘 1cm处 2 .5cm螺钉进钉的安全角度。结果 :髋臼上缘在坐骨大切迹顶点下 (1.0± 0 .2 )cm ,髋臼下缘在坐骨棘基底中点下 (1.2± 0 .2 )cm ,距髋臼上缘 0 .5 ,1.0 ,1.5 ,2 .0 ,2 .5 ,3 .0 ,3 .5 ,4.0cm的CT断面上 ,后柱宽分别为 (5 0 .6± 3 .8)、(4 7.9± 3 .0 )、(4 6.1± 3 .6)、(4 1.5± 4.8)、(4 3 .5± 4.8)、(4 3 .0± 4.4)、(4 3 .2± 4.6)、(4 2 .6± 4.3 )mm ;髋臼宽分别为 (15 .4± 3 .6)、(2 0 .3± 3 .3 )、(2 3 .7± 3 .4)、(2 4.7± 3 .5 )、(2 6.0± 3 .6)、(2 4.7± 3 .0 )、(2 1.7± 4.6)、(18.3± 7.2 )mm ;在不同断面上只要进钉角度小于 10 9°均可满足螺钉放置的安全要求。结论 :危险区内不能垂直打钉 ,相对危险区内可以以适当的角度放置螺钉。  相似文献   

16.
Atlas钛缆固定上颈椎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颈后路寰枢椎Atlas钛缆固定术和相关器械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00例中国成人干燥标本上,观察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的形态学特点并进行解剖学测量。结果:(1)寰椎后弓较纤弱,横截面呈扇形,内侧面从后上方向内下方倾斜;内侧面宽度:左侧(6.5±1.9)mm,右侧(6.3±1.7)mm;扇形角度:左侧(68±10)°,右侧(71 9)°。(2)枢椎椎板较粗大,上窄下宽,上缘厚度:左侧(4.5±1.3)mm,右侧(4.8±1.4)mm,下缘厚度:左侧(8.1±1.5)mm,右侧(7.8±1.6)mm;椎板高度:左侧(14.3±4.1)mm,右侧(14.5±3.6)mm,内侧面基本垂直,内侧面下缘多形成一骨嵴。结论:(1)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穿绕钛缆时宜自上向下操作;(2)设计枢椎椎板穿绕钛缆的引导器械时需考虑到其内侧面的骨嵴。  相似文献   

17.
髋臼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的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为髋臼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半骨盆标本30个,采用截面法将一斯氏针由髋臼后柱最小截面的圆心打入,该斯氏针在髂翼内侧穿出点(即拉力螺钉的人钉点)为P。测量其在髋臼后柱骨皮质内的长度。作一参考线AB,其中A为骶髂关节最前缘,B为髂前下棘的基底,并经过P点作AB的垂线PC。将髂前上下棘间切迹命名为D点,作直线PD,并测量其距离。斯氏针与PD的夹角为α,斯氏钊与髂翼内侧的夹角为β。结果:PC为AB的中垂线,P点距AB的距离PC为(6.1±1.9)mm,PD平行于AB,PD距离为(2.5±2.6)mm,斯氏针与PD或AB的夹角仅为89.5°±3.2°,斯氏针与髂翼内侧的夹角β为24.1°±1.7°,髋臼后柱骨皮质内斯氏针长度(即拉力螺钉的长度)为(131.2±8.9)mm。最小截面位于髋臼切迹上方15.0mm处,位于髋臼中部,该截面平均直径(即拉力螺钉最大直径)为(12.8±2.1)mm。结论:髋臼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寰椎侧块的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为临床寰椎侧块螺钉内固定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3 0具新鲜尸体寰椎标本 ,依次测量寰椎侧块的宽度、厚度、高度、寰枢关节面及其倾斜角度。结果 :寰椎侧块的宽度 ( 15 .47± 1.19)mm ,厚度 ( 17.2 1± 0 .93 )mm ,高度 ( 14 .0 9± 1.92 )mm ,侧块外侧壁到中线的距离 ( 2 2 .0 6± 1.2 6)mm ,寰枢关节面的横径 ( 17.90± 1.18)mm ,寰枢关节面的纵径 ( 15 .63± 1.0 4)mm ,寰枢关节在冠状面上的角度 ( 3 4.5 7±3 .77)°。结论 :寰椎侧块较为宽大 ,在理论上有寰椎侧块螺钉固定的足够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