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微囊化嗅鞘细胞移植对坐骨神经损伤引起病理性疼痛及L4-5段脊髓P2X7受体的表达影响。 方法 取1只健康SD大鼠,取其嗅球组织并运用差速贴壁方法,在体外进行嗅鞘细胞培养扩增。取48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control)、慢性压迫性坐骨神经损伤组(CCI)、嗅鞘细胞移植组(OECs)及微囊化嗅鞘细胞移植组(MC-OECs)。术后7 d及14 d,运用行为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运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各组大鼠L4-5段脊髓P2X7受体阳性细胞百分比及平均吸光度表达情况。 结果 术后7 d及14 d,与对照组比较,CCI组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明显减低,L4-5段脊髓P2X7受体阳性细胞百分比及平均吸光度明显增加(P<0.05);与CCI组比,OECs组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明显增高,P2X7受体阳性细胞百分比及平均吸光度明显减低(P<0.05),与OECs组对比,MC-OECs组大鼠机械缩足反射更高。P2X7受体阳性细胞百分比及平均吸光度更低(P<0.05)。 结论 微囊化嗅鞘细胞移植能更好地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减低L4-5段脊髓内P2X7受体的表达水平,修复坐骨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微囊化嗅鞘细胞移植对大鼠P2X2、P2X3受体介导神经病理性疼痛在L4~5段脊髓表达的影响。方法 2014年9月—2015年7月采用差速贴壁法培养SD大鼠嗅球来源的嗅鞘细胞并进行传代扩增,取第9代嗅鞘细胞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细胞纯度,符合要求后制作微囊化嗅鞘细胞。按随机化要求将48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嗅鞘细胞移植组(OECs组)、微囊化嗅鞘细胞移植组(MC-OECs组),每组12只。模型组、OECs组、MC-OECs组建立SD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动物模型,OECs组、MC-OECs组分别将吸附嗅鞘细胞悬液和微囊化嗅鞘细胞悬液的可吸收明胶海绵置于坐骨神经损伤两侧,于术后第7、14天取各组SD大鼠的L4~5段脊髓,采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对比各组P2X2、P2X3受体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 原位杂交结果显示,P2X2、P2X3受体主要表达于脊髓灰质中,以细胞核表达明显,细胞质内少量表达。术后第7、14天模型组、OECs组、MC-OECs组和对照组P2X2、P2X3受体的阳性细胞百分比及细胞平均吸光度均依次降低,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MC-OECs移植能明显降低坐骨神经损伤动物模型脊髓内P2X2、P2X3受体的表达水平,具有抑制P2X2、P2X3受体介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miR-139-3p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模型组(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group,CCI)、2 mg/kg miR-139-3p模拟物(mimic)鞘内注射组、4 mg/kg miR-139-3p mimic鞘内注射组。术后的第14 d,Real-time PCR法检测大鼠背根神经节(DRG)中miR-139-3p及TRPV1的表达。于注射前及注射后的第1、3、7、14 d,利用von Frey检测大鼠机械性痛阈及热辐射法检测大鼠热痛阈值。Western Blot法检测DRG中TRPV1的表达;ELISA法检测脊髓L4-L5组织中TNF-α及IL-1β的含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检测miR-139-3p与TRPV1的靶向关系。结果:(1)与sham组相比较,miR-139-3p在CCI大鼠DRG中的表达显著下降,而TRPV1的表达显著上升(P0.05)。(2)与sham组相比较,CCI组中大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及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显著下降(P0.05);而与CCI组相比较,鞘内注射miR-139-3p mimic可显著促进大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及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的上升,抑制TRPV1的表达(P0.05)。(3)与sham组相比较,CCI组大鼠TNF-α及IL-1β含量显著上升(P0.05);而与CCI组相比较,鞘内注射miR-139-3p mimic可显著抑制TNF-α及IL-1β的产生(P0.05)。(4)miR-139-3p mimic转染可显著降低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荧光强度。结论:miR-139-3p通过靶向下调TRPV1的表达缓解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麻素CB_1受体在坐骨神经缩窄性损伤(CCI)所致的神经痛中的作用及其对背根节HCN2通道表达的调节。方法:7~8周龄SD大鼠分为4组:(1)Sham组(假手术组);(2)CCI组;(3)CP55940+CCI组;(4)AM251+CP55940+CCI组。采用von Frey测痛仪测定各组大鼠神经损伤侧机械缩足阈值(MWT);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损伤侧L_4~L_6背根节HCN2通道表达。结果:CCI术后1 d即形成稳定的机械痛敏,MWT降低;鞘内给予大麻素受体激动剂CP55940(0.05 mg/kg)可显著升高CCI大鼠MWT(P0.05);预先鞘内注射CB_1R拮抗剂AM251(0.05 mg/kg)可明显阻断CP55940的镇痛效果(P0.05)。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显示,CCI大鼠损伤侧L_4~L_6背根节CB_1受体、HCN2通道表达明显增加(P0.05);鞘内给予CP55940可显著降低HCN2表达(P0.05),AM251可明显抑制CP55940降低HCN2表达的效应(P0.05)。结论:背根节CB_1受体激活对CCI所致的神经痛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其镇痛效应可能与抑制CCI大鼠背根节HCN2通道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CB1受体在坐骨神经缩窄性损伤(CCI)所致的神经痛中的作用及对CCI大鼠脊髓背角HCN4通道表达的影响。方法:7~8周龄SD大鼠分为4组:(1)sham组(假手术组);(2)CCI组;(3)CP55940+CCI组;(4)AM251+CP55940+CCI组。采用von Frey电子测痛仪测定各组大鼠损伤侧机械缩足阈值(MWT);免疫印迹法检测损伤侧L_4~L_6脊髓背角HCN4的表达。结果:CCI术后1~14 d大鼠MWT明显降低,呈现稳定的机械痛敏;鞘内给予大麻素受体激动剂CP55940(0.05 mg/kg)可显著升高CCI大鼠MWT(P0.05);预先给予CB1受体拮抗剂AM251(0.05 mg/kg)可明显阻断CP55940的镇痛效果(P0.05)。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显示,CCI大鼠损伤侧L_4~L_6脊髓背角HCN4通道表达明显增加(P0.05);鞘内给予CP55940可显著降低CCI大鼠的HCN4表达(P0.05),CP55940抑制HCN4表达的效应可被AM251阻断(P0.05)。结论:脊髓CB1受体激活对外周神经损伤导致的神经痛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其镇痛效应可能与抑制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HCN4通道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大鼠坐骨神经电损伤后疼痛行为进行定量检测,探索周围神经电损伤后出现的感觉功能障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电损伤65 V、75 V、100 V、125 V、150 V和坐骨神经慢性压榨(CCI)组,共7组,每组8只大鼠。分别于术后1、2、4周对大鼠后足进行热痛敏和机械痛敏定量检测。结果:和对照组相比65 V和75 V组表现出明显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减小,125 V组1周时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减小,而2周和4周时则明显增大。150 V组1周机械缩足反射阈值无明显变化,2周和4周时明显增大。100 V、125 V和150 V均表现为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延长。CCI组不论机械还是热刺激,其缩足反射阈值均减小。结论:坐骨神经电损伤可引起大鼠机械性痛阈值和热痛阈值的改变,其中较低电压损伤组大鼠机械性痛阈值减小,而较高电压组大鼠机械刺激阈值和热刺激阈值反而增高,说明较高电压可能导致坐骨神经的感觉传导功能完全受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医用臭氧(OZ)对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CCI)致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对核因子κB(NF-κB)、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及核因子κB抑制蛋白激酶β(IKKβ)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CCI法复制大鼠神经病理性痛动物模型,同时给予不同剂量(0.8、0.4、0.2ml)的OZ予以干预,用Von Frey纤维丝机械刺激触痛仪及冷板测痛仪测定不同剂量OZ对CCI大鼠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与冷缩足反射阈值的影响;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不同剂量OZ对CCI大鼠脊髓组织NF-κB p65、IκBα及IKKβ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与CCI神经病理性痛模型组比较,OZ 0.8、0.4ml剂量升高CCI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降低冷缩足反射阈值(P0.05,P0.01);OZ 0.8、0.4ml剂量可下调CCI大鼠脊髓组织NF-κB p65、IκBα及IKKβ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结论 OZ对CCI致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有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NF-κB p65、IκBα及IKKβ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8-桉叶素对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P2X3受体介导神经病理痛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CCI)。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组,CCI)组、低剂量1,8-桉叶素治疗组、高剂量1,8-桉叶素治疗组、二甲亚砜对照组。检测大鼠术后7、14 d机械缩足反射(MWT)及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观察神经病理痛大鼠第4~5腰(L_(4-5))DRG神经元P2X3受体表达变化。结果:术后第7和14天,模型组大鼠MWT和TWL明显低于假手术组,低、高剂量治疗组较模型组明显升高,二甲亚砜组与模型组比较无差别;L_(4-5)DRG内P2X3受体表达模型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低、高剂量治疗组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二甲亚砜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区别。结论:1,8-桉叶素抑制CCI大鼠L_(4-5)DRG神经元P2X3受体过表达,从而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9.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脑内神经元减少,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增殖和向神经元分化能力有限。 目的:观察联合移植嗅鞘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脑内,嗅鞘细胞对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向胆碱能神经元分化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嗅鞘细胞和神经干细胞,移植前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神经干细胞。将生理盐水,神经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嗅鞘细胞分别移植入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移植7,14,21,28 d后,进行大鼠脑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rdU和ChAT阳性表达。 结果与结论:联合移植组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情况明显优于其他两组,联合移植组BrdU阳性细胞数和ChAT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和生理盐水组(P < 0.01)。提示嗅鞘细胞能促进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脑内增殖和向胆碱能神经元的分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P2Y13受体阻断剂MRS2211对慢性坐骨神经结扎(CCI)大鼠热痛阈及脊髓背角P2X4受体、P38MAPK表达变化的影响,探讨脊髓P2Y13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组、CCI模型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MRS2211(100 pmol/L)处理组(CCI+鞘内注射MRS2211)。CCI模型组及MRS2211处理组大鼠均于鞘内置管7 d之后行慢性坐骨神经结扎,连续14 d鞘内注射生理盐水、MRS2211(100 pmol/L),2次/d。分别在术前1 d、术后第1,3,5,7,10,14 d测定给药1h后热缩足潜伏期(TWL);分别在第7,14 d处死大鼠,取脊髓背角做Western Blot检测,观察背角P2X4受体和P38MAPK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CCI组大鼠第1,3,5,7,10,14 d TWL明显缩短(P0.01);与CCI组相比,MRS2211处理组大鼠术后第1,3,5,7,10,14 d TWL明显延长(P0.05)。Western Blot结果观察到,与假手术组相比,CCI组第7 d P2X4受体表达上调(P0.05),在第14 d P2X4受体表达上调更为明显(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CCI组第7 d P38MAPK表达明显上调(P0.05),在第14 d P38MAPK表达有所下降,但与假手术组相比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CI组相比,MRS2211处理组大鼠第7 d后背角P38MAPK表达上调明显减弱(P0.05),但在第14 d P38MAPK表达有所上升,但与CCI组相比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鞘内注射MRS2211并不影响CCI大鼠背角P2X4受体表达变化。结论:鞘内注射P2Y13受体拮抗剂MRS2211可以明显抑制CCI大鼠热痛敏症状和脊髓背角P38MAPK表达的上调,但并不影响CCI大鼠P2X4受体表达变化。这提示MRS2211可以抑制小胶质细胞P38MAPK活化但不影响小胶质细胞P2X4受体表达,这可能是其在脊髓水平发挥镇痛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鞘内注射氯胺酮(ketamine,KTM)对坐骨神经结扎(CCI)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行为、脊髓背角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以及小胶质细胞标记蛋白OX42表达的影响。方法:(1)建立CCI模型大鼠,鞘内注射KTM或MI(米诺四环素)进行干预,测定大鼠机械缩足阈值(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2)运用ELISA法检测TNF-α和IL-1β表达水平。(3)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OX42的表达情况。结果:(1)KTM组和MI组大鼠MWT和TWL值较CCI组显著升高;KTM组大鼠MWT和TWL值高于CCI组(P0.05)。(2)KTM组和MI组TNF-α和IL-1β表达水平低于CCI组(P0.05);其中KTM组TNF-α和IL-1β表达水平显著高于MI组(P0.05)。(3)KTM组和MI组OX42表达水平显著低于CCI组;KTM组OX42表达水平高于MI组(P0.05)。结论:鞘内KTM可以抑制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激活,减少TNF-α和IL-1β表达,显著改善坐骨神经结扎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  相似文献   

12.
背景:电针在脊髓损伤的康复过程中有其一定的临床作用,同时以嗅鞘细胞为代表的细胞治疗在部分患者的康复过程中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两者是否具有协同应用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督脉电针联合嗅鞘细胞移植对前脊髓综合征大鼠神经营养因子3水平及P75NTR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40只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督脉电针组、嗅鞘细胞移植组、督脉电针+嗅鞘细胞移植组,经嗅鞘细胞移植和督脉电针治疗2周后 ELISA法检测脊髓组织神经营养因子3水平,免疫组化检测P75NTR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督脉电针+嗅鞘细胞移植组神经营养因子3水平较对照组及其他实验组高(P < 0.05);嗅鞘细胞移植组和督脉电针+嗅鞘细胞移植组的脊髓损伤部位以及相邻的组织内均有P75NTR表达,且督脉电针+嗅鞘细胞移植组阳性表达明显较嗅鞘细胞移植组多。实验证实督脉电针联合嗅鞘细胞移植能够明显增高大鼠前脊髓综合征邻近组织的神经营养因子3水平;督脉电针可以有效促进移植的嗅鞘细胞在宿主内存活。  相似文献   

13.
背景:影响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外在因素包括细胞因子和微环境,嗅鞘细胞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与神经干细胞共培养时改变其微环境。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嗅鞘细胞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分别培养Wistar大鼠神经干细胞和嗅鞘细胞,5×107L-1神经干细胞分别和1×107L-1,1×109L-1,1×1011L-1嗅鞘细胞共培养,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不加嗅鞘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干细胞增殖情况,诱导7d后行NSE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计算阳性细胞/细胞总数得出阳性细胞百分比。结果与结论:①3种浓度嗅鞘细胞与神经干细胞共培养3d后,均促进了神经干细胞增殖,以1×109L-1嗅鞘细胞共培养组作用最显著,明显优于1×107L-1嗅鞘细胞组、1×1011L-1嗅鞘细胞组。②神经干细胞与1×109L-1嗅鞘细胞共培养7d后,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百分比最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脊髓背角大麻素CB_1受体(CB_1R)在坐骨神经缩窄性损伤(CCI)所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及其对嘌呤能P2X_2受体表达的调节。方法:7~8周龄SD大鼠分为4组:(1)sham组;(2)CCI组;(3)CP55940+CCI组;(4)AM251+CP55940+CCI组。分别于CCI术前1 d,术后1、3、5、7、10、14 d测定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各组大鼠损伤侧L_4~L_6段脊髓背角P2X_2受体表达。结果:CCI术后大鼠出现热痛敏,TWL明显缩短;鞘内给予非选择性大麻素受体激动剂CP55940可明显延长CCI大鼠TWL(P0.05);预先鞘内注射CB_1R拮抗剂AM251(0.05 mg/kg)可显著降低CP55940的镇痛效果(P0.05)。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显示:CCI大鼠脊髓背角P2X_2受体在术后7、14 d表达明显增加(P0.05);鞘内给予CP55940可显著降低P2X_2受体表达(P0.05),而预先给予AM251可降低CP55940抑制P2X_2受体表达的效应(P0.05)。结论:脊髓背角CB_1受体激活对CCI所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其镇痛效应可能与抑制CCI大鼠嘌呤能P2X_2受体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TNF-α和NF-κB在背根神经节慢性压迫(CCD)模型大鼠背根神经节(DRG)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对疼痛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建立CCD大鼠模型,采用von Frey纤维丝监测机械痛阈的改变;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TNF-α和NF-κB在DRG中的表达变化趋势,分析其与疼痛行为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免疫荧光双染技术研究TNF-α在DRG中的表达位置。结果:CCD组的50%机械缩足阈值在术后1 d即开始明显下降(P0.01),7~14 d达到高峰,其后逐渐上升,直至术后35 d仍明显低于术前及sham组(P0.01)。而DRG上的TNF-α及NF-κB于造模后各时点均显著增多(P0.01),且TNF-α的表达趋势与50%机械缩足阈值显著相关(P0.05)。结论:DRG慢性压迫可促进其上的TNF-α和NF-κB的合成和分泌,进而诱发机械痛觉过敏。因此,TNF-α/NF-κB信号通路可能是CCD模型疼痛形成的重要通路之一。  相似文献   

16.
微囊化兔坐骨神经组织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神经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后植入微囊化兔坐骨神经组织对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尼氏染色和NADPH-d组织化学染色。利用图像分析系统检测染色标记细胞数和阳性细胞平均面积、平均光密度。结果:脊髓损伤后神经元数量减少,尼氏体脱失、溶解。术后3d,微囊组NOS阳性细胞数、阳性细胞平均面积及平均光密度均明显高于单损组;术后7d微囊组NOS阳性细胞数和阳性细胞平均面积较细胞组高;术后14d,细胞组NOS阳性细胞数急剧增高超过微囊组,但微囊组仍平稳上升。结论:微囊化兔坐骨神经组织移植能诱导早期NOS表达增加及抑制后期NO过量产生,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有利于损伤脊髓的修复和再生。  相似文献   

17.
背景:多项研究已证实嗅鞘细胞能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但其分子机制还不清楚。 目的:观察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全横断大鼠大脑皮质运动区转化生长因子β 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培养GFP转基因小鼠嗅鞘细胞,制成细胞悬液。建立SD大鼠T9脊髓全横断模型,造模后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嗅鞘细胞移植组。应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大脑皮质运动区转化生长因子β mRNA的表达变化,用β-actin作内参。 结果与结论:模型组大鼠造模后3 d大脑皮质运动区转化生长因子β mRNA的表达量高于假手术组(P < 0.05),造模后7,14,21和28 d回到假手术组水平。嗅鞘细胞移植后21 d,嗅鞘细胞移植组转化生长因子β mRNA的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 < 0.05)。提示全横断脊髓损伤致大脑皮质运动区转化生长因子β mRNA早期表达上调,随后与假手术组相比无差别;嗅鞘细胞移植后期可逆转转化生长因子β mRNA的表达变化,有助于脊髓损伤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许力  喻洁  申乐  李旭  黄宇光 《解剖学报》2013,44(2):170-175
目的 探讨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基因沉默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脊髓Ca2+ /钙调蛋白依赖的蛋白激酶Ⅱα(CaMKⅡα)表达及活性的影响。方法 用化学合成针对大鼠PSD-95基因的siRNA转染神经母细胞瘤/大鼠神经胶质细胞瘤杂交瘤细胞(NG108-15细胞),并观察干扰效果。选取91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aive组、假手术组(sham)与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损伤(CCI)手术组。CCI组大鼠进一步被分为4个亚组,分别于CCI术后第5天开始鞘内注射生理盐水(Control组)、转染试剂(Vehicle组)、阴性对照(mmRNA组)和PSD-95基因特异siRNA(siRNA组)。连续给药3d,各组大鼠分别于鞘内给药后第1、3、7天评估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的改变,并留取腰4~6脊髓节段标本,以Western blotting方法观察脊髓背角PSD-95、CaMKⅡα蛋白表达水平及活性的变化。结果 大鼠PSD-95基因特异的siRNA可以有效地沉默NG108-15细胞中PSD-95基因表达。与生理盐水治疗组相比,鞘内注射PSD-95特异siRNA 3d后,大鼠脊髓背角PSD-95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 <0.05),CC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得到明显缓解(P <0.05),同时脊髓背角pThr286CaMKⅡα蛋白水平受到明显抑制(P <0.05),而总CaMKⅡα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 P >0.05)。结论 PSD-95基因特异的siRNA可被成功导入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脊髓PSD-95基因沉默,在缓解病理性疼痛的同时可抑制神经损伤导致的脊髓CaMKⅡα磷酸化水平的增加,阻断中枢敏化相关的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大鼠足底切口痛模型,探究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GIP)受体在疼痛中枢敏化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Ctrl组)、假手术组(sham组)、切口痛组(P组)、切口痛+鞘内注0.9%氯化钠溶液溶液组(I组)和切口痛+鞘内注GIP受体拮抗剂(Pro3)组(M组)。测定切口痛术前及术后3 h及1、3和5 d大鼠累计疼痛评分(CPS)和机械缩足阈值(PWT);Western blot检测GIP受体的表达;免疫荧光技术确定大鼠脊髓背角GIP受体的时空表达。结果切口痛术后3 h时CPS评分最高(P0.05),PWT最低(P0.05);脊髓背角GIPR的表达水平在切口痛术后1 d显著上调(P0.001);GIP受体拮抗剂(Pro3)可提高大鼠的机械缩足阈值,并在给药30 min时镇痛效果最佳(P0.001);GIP受体位于脊髓背角浅层的神经元上,在小胶质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上没有分布。结论 GIP受体参与了疼痛的中枢敏化,是切口痛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0.
背景:研究发现,微胶囊包裹异种嗅球组织细胞可以减少免疫排斥反应,促进损伤脊髓的功能修复,但其作用途径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微囊化异种嗅球组织细胞移植于脊髓损伤大鼠后核因子κB的表达及活性变化。 方法:家兔用于制备异种嗅球组织细胞悬液。SD大鼠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微囊组、细胞组及单纯损伤组,后3组在建立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后分别于损伤处植入明胶海绵吸附的10 μL微囊化异种嗅球组织细胞、10 μL异种嗅球组织细胞以及10 μL生理盐水。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核因子κB的表达变化。 结果与结论:脊髓损伤后大鼠神经元细胞浆及细胞核内核因子κB表达增加,24 h达高峰水平,3 d后开始逐渐降低,7 d基本降至正常。微囊组脊髓核因子κB阳性细胞数少于单纯损伤组及细胞组(P < 0.05)。提示微囊化异种嗅球组织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后核因子κB的活性表达起抑制作用,有益于减轻核因子κB介导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