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期带蒂组织瓣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及颗粒骨治疗小腿创伤后骨髓炎伴骨及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8年6月~2013年3月,收治小腿创伤后骨髓炎伴骨及软组织缺损患者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22~60岁,平均46.5岁。病程1~5个月,平均2.5个月。软组织缺损面积为4 cm×5 cm~13cm×8 cm,骨缺损长度0.5 cm~2.5 cm,平均1.8 cm。采用带蒂组织瓣移位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及颗粒骨植入一期治疗。选择带蒂的腓肠肌肌瓣16例,比目鱼肌肌瓣12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6例,远端蒂股前外侧肌皮瓣2例,同时一期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填充及颗粒骨植骨,肌瓣表面游离植皮处理。结果 3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55个月,平均39.5个月。2例组织瓣远端发生部分坏死,经清创换药及游离植皮后愈合,4例术后创面渗出患者经换药处理后愈合,2例感染未控制,经再次手术病灶清除及灌洗引流后愈合。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21个月,平均12个月。末次随访时按Johner-Wruhs标准评定疗效,优20例,良12例,可4例,优良率为88.9%。结论一期应用带蒂组织瓣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及颗粒骨治疗小腿创伤后骨髓炎伴骨及软组织缺损,有利于创面愈合、感染控制及骨缺损修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载万古霉素硫酸钙人工骨在非急性骨髓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载万古霉素硫酸钙人工骨对治疗非急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4年5月~2011年2月收治的42例,病程为1~360个月,平均11个月的非急性骨髓炎患者,在全身应用抗生素的配合下,手术彻底清除病灶内的炎性物质后填入载有万古霉素的硫酸钙人工骨,观察局部伤口情况。结果 41例患者伤口一期愈合,获得随访38例,随访6~36个月,平均8.6个月,人工骨吸收,无复发病例。结论载万古霉素硫酸钙人工骨是治疗非急性骨髓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研究使用抗生素骨水泥抗感染并形成诱导膜,采用膜诱导自体骨或结合异体骨材料移植技术治疗胫骨骨髓炎及其术后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9月~2015年9月手术治疗15例胫骨骨髓炎患者,一期病变切除,抗生素骨水泥植入,外固定支架固定,6~8周诱导膜形成后二期手术取出骨水泥,自体骨或结合异体骨材料移植,采用膜诱导技术修复骨缺损促进骨质愈合。结果随访12~52月,15例患者感染无复发,骨折均获愈合,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抗生素骨水泥膜诱导自体骨或结合异体骨材料移植技术治疗胫骨骨髓炎及其术后骨缺损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诱导膜在感染性骨缺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008年1月~2015年9月,应用万古霉素骨水泥填塞、二期植骨治疗感染性骨缺损38例。分为诱导膜包裹组(A组,24例)和无诱导膜包裹组(B组,14例)。记录骨愈合、感染复发和再次手术干预情况,骨愈合和邻近关节功能分级按Paley方法分别评价。结果随访12~51(平均19.6)个月。A组均一期愈合,临床愈合时间3.0~7.0(平均5.25)个月;B组1例骨不愈合,B组临床愈合时间3.0~15.0(平均6.64)个月。A组术后感染复发1例,B组感染复发3例。B组需要再次手术干预3例,A组无。两组的骨愈合时间和再次手术干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两组感染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感染复发率呈高于A组的趋势。末次随访,两组的骨缺损愈合分级和邻近关节功能恢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导膜完整性与骨愈合效果有关,负载抗生素骨水泥填塞形成的诱导膜对感染性骨缺损术后感染复发具有一定的隔离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asquelet技术二期髓内钉固定重建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应用Masquelet技术行二期髓内钉固定重建术治疗的53例胫骨感染性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一期清创术后应用抗生素骨水泥填塞骨缺损并稳定断端,二期手术取出抗生素骨水泥,更换固定器械为髓内钉,诱导膜内充分植骨。随访观察术后感染复发率、骨愈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5~66个月,平均(46.3±11.5)个月,均无感染复发、轴线偏移、再骨折现象。51例(96.2%)骨愈合;2例(3.8%)出现肥大性骨不连,翻修辅助重建锁定钢板后均愈合;1例(1.9%)出现髂后供骨区切口感染。结论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应用Masquelet技术二期髓内钉固定重建术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具有增加稳定性、减少植骨量、避免轴线偏移等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胸骨劈开术后胸骨骨髓炎及纵隔感染的外科综合治疗方法,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2005年9月至2010年5月因开胸手术至胸骨骨髓炎的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经过术前各项准备,包括抗感染、心肺功能调理、营养支持等,根据伤情选择单纯清创、清创加负压,胸大肌肌瓣、腹直肌肌瓣、胸大肌腹直肌联合、胸大肌肌瓣翻转、大网膜轴行组织瓣,伤口一期或二期封闭。结果 41例患者中3例死亡,18例一期修复,14例二期封闭伤口,6例清创后换药加负压治疗直至伤口愈合。随访有2例手术半年后局部破溃,经简单清创后换药愈合,其余36例患者未见复发。结论开胸术后的胸骨骨髓炎患者全身情况复杂多变,术前准备极为重要,伤口的修复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保守治疗或组织瓣修复,术后要跟踪随访,复发后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运用一期彻底清创负载抗生素硫酸钙治疗跟骨骨髓炎的效果。方法从2012年06月~2014年12月共收治21例跟骨骨髓炎患者,男15例,女6例;年龄(33~55)岁,平均(43.71±6.73)岁,跟骨骨髓炎病史(1~36)个月,平均(12.67±9.62)个月,Cierny-Mader分型:Ⅲ型15例,Ⅳ6例,采用一期彻底清创,放置负载敏感抗生素硫酸钙颗粒。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2~36个月,21例患者感染均得到控制,创面一期愈合,愈合时间(12~21)天,平均(15.19±2.34)天,术后2周复查X线均发现硫酸钙开始降解,8周出现不同程度骨传导及新骨形成。所有患者均于术后8周开始部分负重行走,3个月恢复正常负重。引流管留置时间(3~8)周,平均(5.14±1.74)周。结论采用一期彻底清创填充负载抗生素硫酸钙颗粒治疗跟骨骨髓炎疗效好,感染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8.
背景:感染性骨不连是目前创伤骨科治疗的难题,既要彻底清除感染病灶组织控制感染,修复缺损软组织闭合创面,又要修复骨缺损促进骨折愈合,最大程度恢复肢体的功能。由于自体微小颗粒骨取材方便,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来源广泛,其混合植骨模式成骨可靠、安全性高,适于修复感染性骨不连。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混合自体微小颗粒骨移植修复感染性骨不连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自体微小颗粒骨(髂骨、长骨干骺端松质骨)混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修复感染性骨不连23例,股骨骨髓炎清创外固定固定后骨缺损7例,胫骨骨髓炎清创外固定固定后骨缺损16例,其中11例患者因瘢痕挛缩或软组织条件差继续使用外固定支架,患者12例改用内固定钢板固定,固定后1,3,6个月和1年复查X射线评价骨折愈合情况,并采用Johner-Wruh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所有病例平均随访13.4个月,骨折愈合,骨不连均得以修复,创面均闭合,无感染复发。Johner-Wruhs评分优良率为95%。提示骨形态发生蛋白2混合自体微小颗粒骨移植模式,在感染性骨不连修复中来源广泛、成骨可靠和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游离大网膜移植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组8例慢性骨髓炎患者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大网膜移植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月-22月,所有患者恢复正常.无复发征象。结论游离大网膜移植术既能清除慢性骨髓炎死腔,建立病灶骨及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同时又能刺激骨区成骨细胞活跃,促进病灶的修复。游离大网膜移植术是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背景:光动力抗微生物化学疗法具有广谱抗菌、起效快和无耐药的特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浅表局限性感染的治疗。目的:了解光动力抗微生物化学疗法治疗骨髓炎的效果。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36只,建立左侧胫骨骨髓炎模型,造模28 d后随机分3组处理:空白组胫骨开窗清创后不做任何处理;对照组胫骨开窗清创后在感染胫骨骨髓腔内填入万古霉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实验组胫骨开窗清创后对感染胫骨骨髓腔进行光动力抗微生物化学治疗。术后4,8,12周,分别进行大体观察、影像学检查及细菌培养。实验已通过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15)-0002]。结果与结论:①大体皮肤外观:空白组可见脓性分泌物,实验组与对照组脓性分泌物消失,皮肤愈合良好;②X射线检查:随着时间的延长,空白组骨髓炎逐渐加重,实验组及对照组治疗后骨质破坏逐渐减少,骨质缺损逐渐愈合,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表现无差异;③细菌培养:随着时间的延长,空白组细菌阳性率无明显变化,实验组及对照细菌组阳性率逐渐下降,且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细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结果表明:光动力抗微生物化学疗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骨髓炎方法,可有效控制感染,为骨髓炎临床治疗积累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胫骨双处截骨纵向搬移治疗胫骨干大段感染性骨缺损复合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31例胫骨干大段感染性骨缺损复合软组织缺损资料,男27例,女4例,年龄2~58岁,平均33.4岁。胫前软组织缺损面积7 cm×8 cm~24 cm×12 cm,胫骨缺损长度6.5 cm~18.2 cm,平均11.4 cm。术后随访时间1~8年,平均32个月。随访观察骨及软组织愈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31例感染均愈合,骨缺损及软组织缺损创面全部愈合。4例出现骨断端延迟愈合,植骨后愈合,3例出现骨延长区伤口感染及成骨不良,经放置万古霉素骨水泥棒2个月及"手风琴"技术处理后愈合;其余骨缺损与软组织创面均顺利愈合。软组织愈合时间为65 d~190 d,平均70 d,骨愈合的时间为14~35个月,平均21.6个月;28例患者肢体长度完全恢复,3例患者患肢较健侧短1.5 cm。结论对于8 cm以上的胫骨骨与软组织复合缺损,双处截骨纵向搬移可缩短治疗时间。主要并发症为骨会师端延迟愈合、成骨不良和胫骨力线偏移,经处理后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2.
文题释义:骨诱导膜技术:包含体内形成诱导和诱导膜内植骨2个阶段,其中体内形成诱导膜首先行骨缺损部位彻底清创,依据骨折具体状况选取合适固定方式对骨折行稳定固定,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填充骨缺损部位,感染性骨缺损则依据细菌培养药敏结果或经验采用含敏感抗生素骨水泥。该术后6-8周纵行切开诱导膜结构,小心去除骨水泥,采用钻头或骨锉去除两侧骨端和髓腔硬化骨,促进植骨融合,于骨膜内填充自体松质骨,缝合诱导膜,预防移植骨重吸收。 Iliazarov外固定牵张成骨:经过应力牵拉刺激加速骨折断端间充质干/祖细胞分化增殖,加速生成新骨与肢体重建,在修复骨缺损时还可恢复肢体长度完成骨折断端加压愈合。但Iliazarov外固定牵张成骨需要长时间固定,技术操作复杂,治疗周期长,费时费力。 背景:采用膜诱导技术治疗长段骨缺损具有并发症少、治疗效果显著且操作简便等优势,既往研究多采用该技术治疗软组织条件较好的骨缺损患者,对于骨缺损且软组织缺损面积较大或者伴随感染等患者的研究较少。 目的:分析膜诱导技术联合皮瓣移植修复长段骨缺损并软组织缺损的疗效。 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8月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收治的长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15例,平均年龄(47.15±8.16)岁,创面软组织缺损面积5.1 cm×3.4 cm至21.8 cm×9.4 cm,骨缺损长度5.8-19.5 cm,平均(11.4±2.3) cm。对于创面轻度污染者行清创、骨折外固定、骨缺损区域骨水泥填塞,局部带蒂皮瓣或游离皮瓣覆盖皮肤创面;对于创面感染患者,先予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待感染控制后再填充骨水泥及皮瓣手术。一期术后8-12周行二期植骨手术,术后随访12个月。试验获得南华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结果与结论:①创面轻度污染的9例患者,清创后固定外固定架、填充骨水泥和皮瓣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均未发生感染;②6例感染患者清创封闭式负压引流一二周完全控制感染后进行填充骨水泥和皮瓣手术,创面愈合;③15例患者在骨缺损二期植骨以后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在8-12个月间,平均(9.18±2.10)个月;④结果表明,膜诱导技术联合皮瓣移植可有效治疗长段骨缺损并软组织缺损。 ORCID: 0000-0002-6182-9993(陈彦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3.
Although antibiotic-loaded hydroxyapatite blocks have been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osteomyelitis, their long-term potential for releasing antibiotic into human bones is not well known. Five patients with chronic osteomyelitis due to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 infection were effectively treated with local implantation of vancomycin-loaded hydroxyapatite blocks. Blocks were removed during the following reconstructive surgeries when the releasing capability of the blocks, and the bacteriocidal activity of the remaining vancomycin in these blocks could be evaluated. Vancomycin was rapidly released within 1 month after implantation, and by 3 months 90% of vancomycin had leaked from the blocks. At 18 months vancomycin still remained in a bacteriocidal form in the hydroxyapatite blocks, though the blocks had no releasing potential or the eluted vancomycin had been changed to a different form. Vancomycin-loaded porous hydroxyapatite blocks would be useful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osteomyelitis or implant-associated osteomyelitis due to MRSA.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固化型磷酸钙活性人工骨(CPC/rhBMP-2)与自体骨颗粒环抱式植骨治疗四肢非感染性萎缩型骨不连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2013年9月至2017年9月年间治疗的16例四肢非感染性萎缩型骨不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37.06±16.31)岁(16~67岁)。骨不连部位:下肢11例(胫骨6例、股骨3例、跟骨1例、腓骨1例),上肢5例(桡骨3例、锁骨1例、手舟骨1例),所有患者均行断端新鲜化,骨缺损中央植入自体骨颗粒,外周植入CPC/rhBMP-2形成环抱式植骨。术后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患者直到骨折愈合。采用上肢功能障碍评定量表(DASH)、下肢功能量表(LEFS)和SF-12生活质量量表对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本组1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93±4.06)月(12~26月)。X片显示全部病例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5.43±2.25)月(3~10月);术后DASH、LEFS和SF-12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固化型磷酸钙活性人工骨(CPC/rhBMP-2)和自体骨颗粒环抱式植骨治疗四肢萎缩型骨不连的愈合率及安全性高,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5.
Antibiotic-loaded bone cement is widely used to treat musculoskeletal infections. Here we tested whether the curing temperature affected pore size of the cement and antibiotic release. Bone cement containing vancomycin was cured at 3 temperatures (50, 25 and 0°C). The solidified vancomycin-loaded cement was stored for 1-week at 25 and 5°C and then assayed for antibiotic release. We found that a significantly higher proportion of vancomycin was released from cement cured at 0°C versus that cured at 50°C, and that lower storage temperature also increased antibiotic rele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