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编制出适用于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量表。方法 在问卷调查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 ,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技术 ,对 45 6名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内在结构进行探讨。结果 大学生交往障碍由 3个因素构成 ,即 :社交孤独感、社交焦虑感、社交无能感 ,量表的信效度都比较理想。结论 编制出的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量表可适用于个体的鉴别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就业效能量表的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编制适用于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的效能量表。方法在深入访谈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编制出大学生就业效能量表,运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技术对568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的就业效能的内在结构进行了探讨。结果大学生就业效能主要有3个因素组成:个性自我了解、就业信息与技能和就业应对信心,问卷的各项测量指标良好。结论本问卷可以作为测量大学生就业效能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适应量表的初步编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编制适用于我国大学生的适应问题的筛查量表.方法:在问卷调查、访谈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技术,对434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适应状况的内在结构进行了探讨.结果:大学生的适应问题由六个因素构成,学习和生活控制性、学校和专业满意度、集体生活适应性、自我意识、学习和考试负担适应性、人际交往适应性.全问卷同质信度Cronbach α为0.9268,分半信度为0.8880,重测信度为0.8650;各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在0.448-0.776之间,均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表明量表的信效度都比较理想.结论:编制的大学生适应量表可适用于团体间的比较.  相似文献   

4.
目的 编制大学生择业效能感量表.方法 通过访谈和开放式量表等方法,编制了大学生择业效能感量表,并时其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 ①探索性因素分析显示:大学生的择业效能感由4个维度组成:自我评价、就业应对效能、自我了解和信息收集效能;②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4个因素与构想模型拟舍较好(χ2/df=1.812,N...  相似文献   

5.
目的:编制一个适用于大学生的复原力量表.方法: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参考国外同类量表,编制出包含6个因子,31个项目的大学生复原力量表,并对量表的心理测量学指标进行了检验.结果:各因子的内部一致性在0.6383到0.8383之间,全量表的α系数为0.8594;各因子的分半信度为0.6713到0.8600之间,全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6334.对量表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其中一些指标χ2/df=-2.27、RMSEA=0.048、GFI=0.8991、IFI=0.9006.复原力总分与SCL-90总分显著负相关.结论:大学生复原力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编制适用于中国大学生的生涯阻碍因素量表.方法:参考台湾及国外学者的研究,并对大学生进行深入访谈,形成大学生生涯阻碍因素量表的初始条目.以湖北和四川两省的830名大学生为被试进行施测,通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和相关分析等,形成最终问卷.结果:中国大学生生涯发展阻碍因素量表由52个题目,8个维度构成.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取的8个因素模型拟合较好,量表各维度的信度系数在0.72~0.87之间,各维度之间相关系数为0.31~0.60.量表总分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是在性别偏见、家庭责任和他人支持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中国大学生生涯发展阻碍因素量表具有比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编制适用于大学生的生涯社会支持量表.方法: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的访谈,形成大学生生涯社会支持量表的26个初始条目.以湖北和四川两省的830名大学生为被试进行施测,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和相关分析等,形成由20个题目构成的最终问卷.结果:最终量表由信息支持、建议支持、情感支持和物质支持四个维度构成,且大学生的生涯社会支持主要有父母亲、兄弟姐妹、老师、同学,朋友和亲戚5个来源.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取的4个因素与探索性因素分析的模型拟合较好,量表各维度的信度系数在0.72~0.93之间.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支持来源所提供的支持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结论:大学生生涯社会支持量表具有比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用于大学生生涯发展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羞耻量表的修订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9  
目的 :编制羞耻量表 ,并得到该量表的大学生常模。方法 :984名大学生填写了本量表 ,其中有效问卷 946份 ,男 45 6人 ,女 490人 ,平均年龄 2 0 49± 2 10岁。结果 :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样本数据和原模型拟合较好 ,说明原模型适用于中国人群。本量表同时提供了两种总分 ,一个包括所有项目 (羞耻量表 ,简称SS) ,另一个未包括家庭因素的项目 (羞耻体验量表 ,简称ESS)。对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发现 ,分量表的信度多数大于 0 77(除了家庭因素的信度略低 ) ,达到心理测量学的有关要求 ;通过和SCL 90各指标间的相关系数的效度检验表明 ,量表的效度理想 ,对性别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讨论。结论 :本研究提供了量表的大学生常模 ,量表适用于中国大学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编制迷失体验问卷(Lost Experiencing Questionnaire,LEQ)并检验其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信度与效度。方法:对37名大学生进行迷失体验相关开放式问卷调查,获得迷失问卷初始项目,对两个正式样本进行施测,样本一的数据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样本二的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样本二的被试同时完成效标量表,包括生活满意度量表、抑郁量表、自尊量表、焦虑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正负情绪量表。结果:1探索性因素分析显示,迷失体验问卷包括18题,由4个因子构成:消极情绪体验,不良后果,消极应对和改变动机;2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探索性因素分析所得到的4因子模型在样本二的拟合良好;3效标效度分析显示,迷失体验与抑郁、焦虑、负性情绪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正性情绪、自尊、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均呈显著负相关;4迷失体验问卷总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83,消极情绪体验、不良后果、消极应对和改变动机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78,0.74,0.65和0.54。结论:迷失体验问卷在大学生的被试群体上信效度良好,适用于评估中国大学生群体的迷失体验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编制适用于本土的体表缺陷青少年的心理弹性问卷.方法:根据访谈和文献回顾编制初测量表140题,对181名青少年小耳畸形患者进行初测,通过项目鉴别度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保留31个题目.234人参加复测,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分析.结果: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缺陷接受、情绪调控、适应能力、自我效能、外部支持、挫折应对6个因子,各个条目的因子负荷在0.38到0.78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支持该量表的6因素结构.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9,各分量表的信度系数均大于0.6.外部效度指标良好,与青少年韧性量表和意义应对量表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4和0.39.结论:体表缺陷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信效度良好.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33,自引:8,他引:33  
目的:探讨大学生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抽样调查方式对北京市21所大学1430名本科生的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积极应对在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的关系之间起部分的中介作用;消极应对对于心理健康有负向的预测作用。结论:加强对于大学生的应对指导,并提供足够的社会支持,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消极完美主义与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消极完美主义各因子及其总分与应对方式各因子、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消极完美主义量表、应对方式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对44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犹豫迟疑与积极应对方式,自我效能呈负相关关系(r=-0.195,-0.355;P<0.01)。过度谨慎仔细、过度计划和控制、极高目标和标准、消极完美主义总分均与积极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关系(P<0.01)。害怕失败、过度谨慎仔细、消极完美主义总分均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关系(P<0.01);②消极完美主义各因子对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有明显的预测作用:犹豫迟疑、害怕失败、极高目标和标准、过度谨慎仔细对自我效能预测的总贡献率为30.9%(t=-10.323,5.141,4.662,3.046;P<0.01);过度谨慎仔细、犹豫迟疑、极高目标和标准对积极应对方式预测的总贡献率为11.6%(t=4.257,4.315,2.601;P<0.01);害怕失败、犹豫迟疑对消极应对方式的总贡献率为19.0%(t=6.279,3.877;P<0.01)。结论消极完美主义与应对方式、自我效能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527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目的 :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负性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等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SCL - 90、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ASLEC)、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SRS)等工具对 5 2 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依次是 :负性生活事件、消极应对方式、丧失因子、受惩罚因子、对支持的利用度。 (2 )负性生活事件与SCL - 90总分间有显著正相关 ;消极应对与SCL - 90总分间相关极其显著 ;社会支持总分及其各因子与SCL - 90总分间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负性生活事件、消极应对等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彝族大学生自信心与应付方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彝族大学生自信和应付方式的关系。方法以145名彝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应付方式问卷(CSQ)和个人评价问卷(PEI),对其应付方式和自信心进行相关研究和回归研究。结果彝族大学生自信心某些因子与积极应付方式有显著正相关(P〈0.05),且某些因子对积极应付方式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0.05);彝族大学生自信心某些因子与消极应付方式有显著负相关(P〈0.05),且某些因子消极应付方式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0.05)。结论自信心是影响彝族大学生应付方式的内部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自尊和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以南京3所大学的496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学生完美主义量表修订版、自尊量表(SES)以及应付方式问卷施测,用SPSS与AMO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相关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显示完美主义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自尊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以自尊为中介变量的部分中介模型的拟合指数:χ2=135.146、df=33、χ2/df=4.095、RMSEA=0.079、CFI=0.937、NFI=0.920。各项指标比较理想,较准确的反映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结论自尊在完美主义与消极应对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自尊较好地缓解了完美主义者高标准没有达到时的负性心理,使其向积极的情绪转化,从而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幸福感指数的关系。方法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PIL)、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S-EMBU)、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S)、幸福感指数量表(Index of Well-Being),对569名大学生团体施测。结果 1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父母情感温暖、积极应对、幸福感指数正相关(r=0.401,0.416,0.404,0.661;P0.01);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幸福感指数、母亲情感温暖、积极应对正向预测大学生生命意义感(R2=0.542,P0.001);3幸福感指数、积极应对方式分别在母亲情感温暖与大学生生命意义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母亲情感温暖不仅直接预测生命意义感,还通过幸福感指数、积极应对方式间接预测生命意义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我概念、应对方式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并考察应对方式在这个关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应对方式问卷(CSS)和Beck抑郁自评量表(BDI)对45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自我概念、应对方式与抑郁各纬度呈显著相关(P<0.01)。回归分析表明自我满意(Beta=-0.404,P<0.001)、自我认同(Beta=-0.128,P<0.001)、不成熟应对和成熟应对(Beta=-0.178,P<0.001)对抑郁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不成熟应对方式在自我概念与抑郁间的作用为部分中介作用(P<0.001)。结论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对抑郁有显著预测作用,低自我概念可能导致不成熟应对方式的运用,使个体更易陷入抑郁。  相似文献   

18.
医科大学生无望感的心理社会因素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医科大学生无望感的心理社会因素。方法:随机选样540名医科大学生,根据Bech—H量表的得分,分为有无望感组(包括轻度无望感和重度无望感)和无无望感组,对两组学生进行年级、性别、专业满意度、人格特征、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方面的对照分析。结果:(1)有无无望感的医科大学生存在着性别和专业满意度方面的统计学差异(x^2=-2.44、27.65,P〈0.01);(2)有无望感的医科大学生存在着人格缺陷,社会支持的获得较少,遇到负性生活事件的频率高、强度大,应付方式不成熟。结论:伴有无望感的医科大学生存在着一定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云南贫困医学生心理控制感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贫困医学生心理控制感及其与社会支持、应付方式、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云南198名贫困学生为研究组,相对应的200名非贫困生为对照组,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测评。结果 贫困生心理控制感外倾和SCL-90各因子得分与非贫困生差异显著。与内控倾向的学生相比,外控倾向者社会支持度较低,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结论 贫困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改善应对方式和心理控制感可能有利于提高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度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validate the three dimensional model of classifying coping behavior. The three are: Encounter-Avoidance, Problem-Emotion, Behavior-Cognition Dimension. A set of questionnaires on coping behavior and psychological stress responses were administered, and 1,604 undergraduates and 1,296 adults completed them. Analyses of covariance structure were performed, an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three dimensional model, with eight coping style, showed the highest goodness-of-fit statistics.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es also indicated that Problem-Emotion and Behavior-Cognition dimensions were useful for predicting the coping effects on psychological stress responses. Therefore, the two dimensional model of Problem-Emotion and Behavior-Cognition, with four coping style, would be helpful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 of coping behavior that would buffer psychological stress respon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