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寄生虫病。传统的血吸虫病诊断技术主要包括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3个方面。近年来随着新型生物材料、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传感器等新技术的发展,也给血吸虫病的检测和诊断技术带来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者血清中特异性IgG4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日本血吸虫感染者血清中特异性IgG4的诊断和疗效价值,本研究以SEA为抗原,胶体金.抗人IgG4单抗结合物为检测标记物,以金标免疫渗滤法(DIGFA)检测急性和慢性血吸虫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特异性IgG4抗体。结果显示,急性和慢性血吸虫病病人血清中IgG4阳性率分别为90.9%(30/33)和98.0%(98/100);检测非疫区健康者血清及其他寄生虫(包括肺吸虫、华支睾吸虫、囊虫等)感染者血清共235人份,未有阳性出现(特异性为100%);检测急性血吸虫病病人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血清,IgG4抗体的阴转率分别为52.0%(13/25)和87.5%(21/24),均明显高于IgG阴转率;检测血吸虫病病人治后6个月血清,慢性病人与急性病人IgG4抗体阴转率无差异。结果表明DIGFA法检测病人血清特异性IgG4诊断血吸虫病敏感性高,与IgG相比有更高的特异性,具有一定的疗效考核价值。  相似文献   

3.
由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朱荫昌研究员、南京医科大学吴观陵教授和管晓虹教授主编的《血吸虫感染免疫学》一书将于2008年8月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整合了迄今有关血吸虫感染免疫学领域中已取得的主要进展.并较全面地介绍了该领域的最新知识。全书包括:血吸虫生物学基础;血吸虫感染的临床学;宿主对血吸虫感染的免疫应答及调节;血吸虫免疫病理;血吸虫的免疫逃逸;血吸虫病免疫流行病学;血吸虫病免疫诊断的理论与应用;抗体技术及其在血吸虫病防治中的应用;血吸虫病疫苗研制策略与现代研制途径和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rSj26-Sj32融合蛋白用于急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以纯化获得的rSj26-Sj32融合蛋白和SjAWA为包被抗原建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和Dipstick三种方法分别检测急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IgG抗体,并以华支睾吸虫病、卫氏并殖吸虫病、泡型棘球蚴病、囊型棘球蚴病、乙型肝炎和肺结核患者以及健康人血清作对照。结果 rSj26-Sj32三种方法检测急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的敏感性分别为90.00%、100.00%和96.00%;特异性分别为97.67%、95.35%和97.67%。结论 rSj26-Sj32融合蛋白作为诊断抗原用于急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的诊断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急性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AKT1、survivin在大肠癌伴血吸虫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5例伴与不伴有血吸虫病的大肠腺癌、40例伴与不伴有血吸虫病的正常大肠黏膜中AKT1、survivin的表达.结果 AKT1、survivin分别在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癌之间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与患者肿瘤分化程度、生存时间有关(P<0.05);AKT1与survivin呈正相关(P<0.01); AKT1、survivin在大肠腺癌伴与不伴血吸虫病两组病例之间的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AKT1、survivin在大肠癌癌变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大肠腺癌伴血吸虫病与不伴血吸虫病两组病例中AKT1、survivin表达无明显差异,提示在大肠癌癌变过程中血吸虫没有对这两项指标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胃、十二指肠血吸虫病是异位血吸虫病中的一种类型。本文综述了胃、十二指肠血吸虫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内镜下特点、临床分型以及诊断标准,并对胃、十二指肠血吸虫病与胃癌之间的关系以及所存在的争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今后有待解决的问题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血吸虫病是仅次于疟疾的最严重的热带病,严重危及沿江地区群众的身体健康。早期诊断血吸虫病对防治尤为重要,它是确定人群的感染率、感染度,以及监测传播变化,考核防治效果以制定防治策略的主要工具。血吸虫病实验诊断包括直接诊断和间接诊断。直接用显微镜检查粪便或组织中血吸虫虫卵是最为经典、最可靠的病原学诊断方法,还可以根据镜下虫卵的形态学特征准确鉴定血吸虫的虫种。最初采用的是直接涂片法,后来发展了各种浓集血吸虫虫卵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rSj26-Sj32-Immunogold-Dipstick试剂对慢性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用rSj26-Sj32融合蛋白和日本血吸虫成虫抗原(SjAWA)Immunogold-Dipstick法检测慢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同时以华支睾吸虫病、卫氏并殖吸虫病、泡型棘球蚴病、囊性棘球蚴病、乙型肝炎、肺结核患者和健康人血清作为对照,比较两种抗原检测抗体效果的差异。结果该法检测慢性日本血吸虫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50%和97.67%,诊断该病的阳性预告值、阴性预告值及诊断效率分别为97.37%、93.33%和95.18%,并且与其他疾病患者血清均无交叉反应。结论 rSj26-Sj32-Immunogold-Dipstick试剂可用于慢性日本血吸虫病的免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创建一种新的结核、血吸虫抗体快速联合检测方法,并评价其在疾病预防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以血吸虫虫卵可溶性抗原(SEA)和结核分枝杆菌脂阿拉伯甘露糖(LAM)作为检测用抗原,分别点样在硝酸纤维素膜上,以胶体金-蛋白A结合物为检测标记物,采用自行设计的垂直流检测装置为抗原抗体反应体系.建立结核抗体、血吸虫抗体快速联合检测的金标免疫渗滤法(TB/Sj—DIGFA);用TB/Sj—DIGFA检测肺结核病人、血吸虫病人、健康人及流动人口血清样本,以敏感性、特异性等指标考核其诊断价值及应用价值。结果TB/Sj—DIGFA检测36份肺结核病人血清和40份血吸虫病人血清的敏感性分别为94.4%(34/36)和100%(40/40);检测50人份健康人血清,对结核病和血吸虫病的特异性分别为80.0%(40/50)和100%(50/50)。应用新创建的TB/Sj-DIGFA方法调查3120流动人口,查出结核抗体阳性675份,阳性率为21.6%(675/3120),血吸虫抗体阳性38人份.阳性率为1.22%(38/3120)。结论TB/Sj—DIGFA检测结核和血吸虫抗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该方法一次操作可同时完成结核和血吸虫2项特异性抗体测定,检测效率高,可节省大量人力和物力。  相似文献   

10.
人类杯状病毒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杯状病毒科的诺瓦克样病毒和扎幌样病毒两个属主要感染人,合称为人类 杯状病毒(HuCV),HuCV毒株间具有很大的抗原和遗传学多样性。随着诊断技术的改进,对HuCV疾病负担有新的估计,它是仅次于软状病毒引起非菌性腹泻的重要病原。本文简要综述HuCV流行病学研究的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11.
超声诊断日本血吸虫病获新成果浙江医科大学传染病研究所研究员蔡为民等,14年来应用超声诊断对日本血吸虫病进行研究,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以肝门脉Ⅱ级分支外/内径(D/d)比值,作为评价血吸虫病情和疗效考核的客观指标。这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于近日在杭州...  相似文献   

12.
<正> 用血吸虫成虫冰冻切片为抗原,以血吸虫病人血清为抗体作间接免疫荧光实验(IFAT),诊断血吸虫病和循环抗原定位,显示出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为适应血吸虫病流行疫区普遍推广使用,作者用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血吸虫成虫和血吸虫病兔肝脏切片为抗原,以血吸虫患者血清为抗体作IFAT,获得较满意结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们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了45例晚期血吸虫病人血清PCⅢ-、Ⅳ-C、LN、HA的水平,以探讨其应用价值。1材料和方法1.1资料1.1.1正常对照组:30例(男16,女14),平均年龄63.8(43-78)岁。经诊断且排除合并其它肝病的来我院健康体检者。1.1.2晚期血吸虫病人组:为2009年2月集中来我院检查的门诊病人(系江山市晚血救助项目)共45例(男29,女16),平均年龄64.9(46-80)岁,诊断标准按《血吸虫病防治手册》[1]执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所致胃底静脉曲张的无创性临床相关指标及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20名晚期血吸虫病住院患者电子胃镜、腹部B超、外周血象、肝功能等临床指标,应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法分析腹部B超和外周血象等无创性指标与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所致胃底静脉曲张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血红蛋白、红细胞、APTT、脾静脉内径、总蛋白、白蛋白、血钠以及肝功能分级与有无胃底静脉曲张存在显示出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这些指标为胃底静脉曲张存在的无创性临床指标,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蛋白以及血钠最有临床价值,偏回归系数B分别为1.30、1.02(P=0.03、0.02),总蛋白与血钠的危险度比值exp(B)分别为3.68、2.76。结论总蛋白及血钠是预测晚期血吸虫病人胃底静脉曲张是否存在的最有意义的指标,可作为临床上诊断晚期血吸虫病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诊断参考。  相似文献   

15.
抗独特型单抗NP30抗山羊血吸虫病的免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主动免疫对山羊血吸虫病的抗病免疫作用。山羊随机分为 2组。实验组 12只 ,NP30免疫剂量为 10 0 0 μg/只 /次 ,后腿肌肉注射 ,连续免疫 3次 ,最后一次免疫后 8周进行尾蚴攻击。对照组 10只 ,肌肉注射SP2 / 0腹水。 2组山羊于尾蚴攻击感染后第 12周处死。应用NYD 10 0 0型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肝脏虫卵肉芽肿大小和纤维化程度。实验结果表明 ,实验组山羊肝脏虫卵肉芽肿的面积、体积减小 ,数量明显减少 ,肝纤维化程度减轻 ,山羊体重增加。本文提示NP30主动免疫对山羊血吸虫病可产生较好的抗病免疫作用 ,NP30可作为血吸虫病疫苗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16.
诊断血吸虫病的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根据判断结果的方法不同可分为光度测定法和目视比色法两种。前者是通用的方法,后者的特点是操作简便,不需特殊设备。本文用上述二种方法对比测定了血吸虫病重疫区普查人群387例,测定结果两者的符合率为97.2%。其中粪检阳性血吸虫病人98例,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均为95.9%。因此目视法可推荐用于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7.
血吸虫病是一种沿江湖流域常见的热带寄生虫病,尤其是农村地区流行范围广,影响深,造成的经济损失较为严重。本文以现有的血吸虫动力学模型为基础,结合现有数据,给出了求解模型未知系数的方法以及一种改进的模型,将改进后模型应用于血吸虫病传播特性的研究,通过数值仿真,对新的防治措施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8.
血吸虫病是仅次于疟疾的最严重的热带病,严重危及沿江地区群众的身体健康.早期诊断血吸虫病对防治尤为重要,它是确定人群的感染率、感染度,以及监测传播变化,考核防治效果以制定防治策略的主要工具.  相似文献   

19.
血吸虫病的血清诊断学方法甚多,其中皮试、环卵、酶标对流免疫电泳、免疫酶标吸附法和放射性微量沉淀试验等皆以检测抗体为诊断依据。据报道,血循环中抗体一经存在,消失却需很长时间。血液中血吸虫病循环免疫复合物(Criculating Immune Complex简称CIG)与抗原关系密切,是宿主体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三峡库区肺吸虫病与血吸虫病免疫反应的交叉反应率。方法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标准条件下进行严格质量控制后,采用ELISA方法分别用肺吸虫成虫抗原检测血吸虫病人阳性血清,用血吸虫虫卵抗原检测肺吸虫病人阳性血清.观察二者间的交叉反应率。结果在质控条件下ELISA的检测结果显示,80例三峡库区肺吸虫患者血清经血吸虫虫卵ELISA检测阳性19例,交叉反应率为23.75%。30例血吸虫患者血清经肺吸虫成虫抗原检测阳性11例,交叉反应率为36.67%。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35,P〉0.05)。结论三峡库区肺吸虫病与血吸虫病ELISA检测有较高的交叉反应率,需建立肺吸虫和血吸虫病的特异性免疫学检测方法,减少交叉反应。对三峡库区上下游的血吸虫病流行区传入库区的血吸虫病作出特异诊断、早期预防,以达到控制血吸虫病在库区流行、扩散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