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15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实验室检查特点;比较两性霉素静注、氟康唑静注、两者合用及配合两性霉素鞘内注射的临床疗效及转归.提示两性霉素静滴、鞘内注射及合用氟康唑效果确切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2.
隐球菌性脑膜炎治疗与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15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实验室检查特点;比较两性霉素静注、氟康唑静注、两者合用及配合两性霉素鞘内注射的临床疗效及转归。提示两性霉素静滴、鞘内注射及合用氟康唑效果确切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3.
分析我科室1例新型隐球菌败血症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干预等护理措施,总体治疗、护理效果明显。说明科学、规范、严密、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护理措施,在治疗周期较长且多合并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强调并实施个性化,专业化、综合化的护理方案,以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陈敬阳  韩晶 《医学信息》2005,18(10):1379-1380
目的研究了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改变及影像学表现,分析误诊原因,避免误诊误治的发生.方法对我院三年来收治的16例已确诊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亚急性或慢性起病,有脑膜炎常见的颅高压症状,少数抽搐,晚期昏迷,脑脊液改变可与病毒性脑膜炎或结核性脑膜炎相似,影像学表现多样,误诊率高达75%,确诊需脑脊液查找隐球菌,或术后病理结果.结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程长,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单靠临床诊断易误诊,确诊依赖于脑脊液化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我科2011~2014年收治的48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治愈30例,好转12例,自动出院6例,死亡0例。结论整体护理能减少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住院时间,促进疗效,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 ,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 (下称隐脑 )发病率呈日益上升的趋势 ,由于耐药菌株的增多应探讨新生隐球菌耐药基因及产生的原因。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对住院 2 1例“隐脑”病人 ,从脑脊液中分离出新生隐球菌 ,检测耐药基因。临床标本均从福州市三级医院住院“隐脑”病人的脑脊液中分离 ,且病人均经过两性霉素B、大扶康等治疗 6 5~ 80d。根据唑类抗真菌药物的作用靶酶羊毛甾醇 14α 去甲基化酶基因 ,设计的 1对引物P4 5 0 1和P4 5 0 2 。引物序列为 :P4 5 0 15′ ATGACTGATCAAGAAATYGCTAA 3′ ,P4 5 0 2 5′ TAACCTGGAGAA…  相似文献   

7.
二性霉素B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毒副作用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了解二性霉素B在治疗隐球菌脑膜炎过程中的毒副作用及护理要点。在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定期监测心、肝、肾功能及外周血相的变化。本组患者均出现了即刻反应、低血钾、心、肝、肾功能及血液系统的毒副作用。经恰当细心护理,病人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8.
了解二性霉素B在治疗隐球菌脑膜炎过程中的毒副作用及护理要点.在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定期监测心、肝、肾功能及外周血相的变化.本组患者均出现了即刻反应、低血钾、心、肝、肾功能及血液系统的毒副作用.经恰当细心护理,病人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管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在隐球菌性脑膜炎早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腰穿椎管局部注射地塞米松、抗真菌药,配合全身给药的方法对16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治愈8例,好转3例,无效3例,复发1例,1例因经济问题放弃住院治疗而失访。结论糖皮质激素早期椎管注射配合全身给药,可减轻中毒症状和抗真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对降低脑脊液中蛋白含量、减轻脑膜粘连、减少后遗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隐球菌广泛存在于土壤、鸽粪和树洞中,为条件致病菌[1]。随着HIV感染、抗生素以及免疫抑制剂使用的增加,隐球菌感染逐渐增多。该病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和肺脏,其次是皮肤、肾脏等,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误、漏诊[2-4]。隐球菌感染的治疗与早期正确的诊断密切相关。近年荧光染色在真菌感染的检测中应用越来越多,但多集中在浅部真菌或体液等新鲜样本的涂片检测[5-6],在石蜡包埋组织中的应用却鲜有报道。本文收集12例病理诊断的隐球菌病,探索  相似文献   

11.
李琳  王海燕  姜淑艳 《医学信息》2010,23(16):2705-2705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由于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膜和脑实质所致得中枢神经系统亚急性或慢性炎性疾病,易发于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全身慢性消耗性疾病、严重创伤及长期大量使用抗菌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联合伏立康唑在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并隐球菌脑膜炎治疗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在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AIDS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 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 每组34例。试验组给予两性霉素B联合伏立康唑治疗, 对照组给予两性霉素B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在发热、头痛、恶心并呕吐、咳嗽并咳痰、昏迷、视力模糊、抽搐、颈项强直和皮肤损害临床症状上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21、6.00、7.02、5.22、7.65、6.21、4.93、7.00、6.22, P值均<0.05);两组患者在CD4+T、CD8+T、病毒载量、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压力、白细胞、糖...  相似文献   

13.
探讨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对不同免疫功能状态的肺隐球菌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收集51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同时分析对不同免疫功能状态诊断敏感度的差异。51例肺隐球菌病患者,其中阳性42例,阴性9例,敏感度82.4%,特异性100.0%。诊断的敏感度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是否通过NF-κB通路对小鼠隐球菌性脑膜炎脑组织中小胶质细胞及炎性因子产生影响。方法以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隐球菌性脑膜炎模型组(CM组)、两性霉素B低剂量组(CM+AmB-L组,0.5mg/kg)和两性霉素B高剂量组(CM+AmB-H组,1 mg/kg),HE染色观察小鼠脑组织病理变化,ELISA检测小鼠脑脊液中TNF-α、IL-6和IL-10的水平变化,提取原代小胶质细胞并测定小胶质细胞活力,免疫组化检测小胶质细胞中Iba1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胶质细胞中Rab5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小胶质细胞中Caspase-3活性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CM组小鼠脑组织中发现大面积炎症部位和隐球菌生物,CM+AmB-L组和CM+AmB-H组小鼠脑组织中炎症部位和隐球菌生物明显减少;CM组小鼠脑脊液中TNF-α、IL-6的含量明显升高(均P0.01),IL-10的含量明显下降(P0.01),CM+AmB-L组和CM+AmB-H组小鼠脑脊液中TNF-α、IL-6的含量下降(均P0.05),IL-10的含量升高(均P0.05);CM组小胶质细胞活力明显升高(P0.01),CM+AmB-L组和CM+AmB-H组小胶质细胞活力降低(均P0.05);CM组中Iba1呈阳性表达(P0.001),Rab5的表达明显下调(P0.001),CM+AmB-L组和CM+AmB-H组中Iba1的阳性表达降低(均P0.05),Rab5的表达上调(均P0.05);CM组小胶质细胞中Caspase-3活性显著降低(P0.001),CM+AmB-L组和CM+AmB-H组小胶质细胞中Caspase-3活性升高(均P0.05);CM组小鼠脑组织中TLR4、NF-κB p65蛋白显著上调(P0.001),CM+AmB-L组和CM+AmB-H组小鼠脑组织中TLR4、NF-κB p65蛋白下调(均P0.05)。结论两性霉素B通过抑制NF-κB通路的激活,下调小胶质细胞活力来治疗隐球菌引起的脑膜炎。  相似文献   

15.
<正>新型隐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近年来,随着HIV感染、抗生素以及免疫抑制剂使用的增加,新型隐球菌感染逐渐增多。但该病起病隐匿,有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易误、漏诊[1-2]。找出病原体,是组织病理学明确诊断隐球菌感染的基础。常规HE染色中,新型隐球菌呈淡红、淡蓝或不显色的圆状小体,不易观察,常需联合其他特殊染色才能予以明确诊断。本科室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甲苯胺蓝染色对于新型隐球菌有较好的显色效果,现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病理诊断和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隐球菌病(PC)的病理诊断和超微结构特点。方法对27例PC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组织化学染色和光镜观察,12例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27例中,2例肺穿刺活检明确诊断,25例开胸探查,胶样病变2例,非干酪性肉芽肿病变25例,均检出新型隐球菌(CN)。黏液卡红(MC)、过碘酸雪夫染色(PAS)、奥尔辛蓝(AB)和Grocott六胺银(GMS)染色隐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87.0%(20/23)、100%(27/27)、66.7%(18/27)和100%(23/23)。透射电镜观察,CN均有荚膜形成,大部分结构简单,细胞器不发达,细胞退变;部分隐球菌有细胞核、核仁、线粒体和空泡;CN的检出率为91.7%(11/12)。结论PC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缺乏特征性,穿刺或开胸肺活检仍然是PC诊断的主要手段。光镜结合电镜观察以及MC、GMS和PAS组织化学染色,能对PC做出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全身播散性隐球菌病1例林德广,唐治蓉,吴才良,周成珍患者女,17岁。全身乏力、纳差2月加重,伴头痛、呕吐3d入院。检查:慢性病容,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肝肋下7cm,剑下5cm,有触痛。脾肋缘下可扪及。颈强直,克氏征(+).实验室检查:血WBC16.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种检测肺组织中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CN)不同的染色方法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常规HE染色法、PAS染色法、六胺银染色法、阿尔辛蓝染色法、亚甲蓝染色法、改良Hale胶体铁组合染色法,对20例病理诊断为肺隐球菌病的石蜡样本进行染色。结果 6种方法均可显示肺组织中有CN,其中在HE染色中CN孢子着色不佳,轮廓不清晰,较难辨认; PAS法检测的CN细胞壁呈紫红色,胞质呈浅红色;六胺银法检测的CN呈黑褐色,菌壁四周深黑,菌体中间空白;阿尔辛蓝法检测的CN荚膜呈蓝色,细胞核呈红色;亚甲蓝法检测的CN呈蓝色,菌壁四周浅蓝色,菌体中间透亮,对比和背景较差;改良Hale胶体铁组合染色法检测的CN在肺泡腔、肺间质的结缔组织中成堆或散在分布,呈深蓝色,圆形或卵圆形,轮廓清晰,单核细胞及多核巨细胞中亦可见较多吞噬的CN,细胞核呈红褐色,胶原纤维呈紫红色,背景淡黄色,镜下极易辨认。结论改良Hale胶体铁组合染色法是检测CN效果最佳的染色方法。  相似文献   

19.
肺隐球菌病25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PC)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25例PC手术标本进行常规HE染色及淀粉酶消化后过碘酸雪夫(D-PAS)、黏液卡红(MC)和Gorcott六胺银(GMS)特殊染色,观察PC在组织中的形态特点,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25例中,男16例,女9例,年龄18~52岁,平均36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Ab)阳性3例。胸部影像学检查:18例表现为单发或多发肺部结节,7例表现为片状实变影。25例均经胸腔镜活检手术切除,病理检查确诊。HE染色:多核巨细胞内外见大量淡蓝色圆形或卵圆形隐球菌菌体,具有折光性强的胶样荚膜;D-PAS、MC及GMS特殊染色:隐球菌菌体呈紫红色、鲜红色和黑色,更清晰。结论PC多由新型隐球菌引起,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和漏诊;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特殊染色,PC具有典型的形态结构,是确诊本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隐球性脑膜炎患者间断脑电图(EEG)检查和相应的临床表现。方法:对确诊为隐球性脑膜炎的15例患者行早、中、晚期EEG分析比较。结果:早期EEG异常率为87%,中晚期异常率为100%,EEG异常随着病情加重而加重。结论:EEG检测方便、无创,还可以将不同阶段的脑部病变进行对比分析,对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