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下岗工人自然意念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长沙市下岗工人的自杀意念及其危险因素,为预防下岗工人严重心理问题的出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自杀意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尊量表(SES)、特质应对方式量表(TCQ)、社会支持量表(SSQ)、生活事件量表(LES)以及一般资料调查表,以整群抽样方法,调查长沙市国有亏损企业下岗以及在岗工人1344名,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自杀意念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下岗工人中有近四分之一的人出现自杀意念,4.6%的人有详细的自杀计划和方法,2.8%有过自杀未遂行为。主效应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揭示自杀意念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下岗前自杀意念、一般心理健康水平低、消极应对方式、生活事件,个人经济收入低、社会支持少、文化程度低。结论:下岗工人中自杀意念发生率远高于在岗工人,也远高于一般人群。因此,提高下岗人群的健康水平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我国中学生自杀意念产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检索至2015年1月的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以及PubMed、Web of Knowledge、EMbase等英文相关数据库,纳入国内中学生自杀意念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采用Revman 5.2统计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相应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合并,计算各影响因素合并比值比(OR)及其95%CI。结果:共纳入文献10篇,均为横断面研究。有效总体样本量为31324例。合并OR值(95%CI)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依次为:感到孤独(OR=2.842,95%CI:2.092~3.861),网络过度使用(OR=1.848,95%CI:1.396~2.445),受到排挤和欺侮(OR=1.805,95%CI:1.343~2.425),抑郁(OR=1.711,95%CI:1.371~2.136)。结论:与我国中学生自杀意念相关的危险因素是感到孤独、网络过度使用、受到排挤和欺侮以及抑郁等,因此,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自杀危机干预应围绕这些方面开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自杀意念流行现状和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在山东省调查3426名医务人员,使用自杀意念筛查问题调查了终生和一年自杀意念,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Kessler 10量表分别测量社会支持情况和心理痛苦状况。结果:自杀意念终生发生率为9.1%,自杀意念一年发生率为7.0%。博士学历(OR=5.21、6.31,均P<0.001),躯体疾病(OR=1.74、1.66,均P<0.01)和较重的心理痛苦(OR=1.10、1.11,均P<0.001)是终生自杀意念和一年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男性(OR=0.57、0.55,均P<0.001)、自评执业环境一般(OR=0.72、0.61,均P<0.05)、高社会支持水平(OR=0.98、0.98,均P<0.001)是终生自杀意念和一年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结论:男性、博士学历、有躯体疾病、自评执业环境一般、心理痛苦状况较重、社会支持水平较低的医务人员更易产生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研究生的自杀意念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为构建研究生自杀预防干预体系提供初步参考。方法:选取安徽省某医学院校研究生345名,应用研究生心理压力问卷(PPSQ)、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RESE)进行测定;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研究生自杀意念的相关因素。结果:共45(13.0%)名研究生存在自杀意念。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三年级及以上、医学类、学术型、单亲家庭、学习任务压力大、环境与心境糟糕压力大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OR=4.83、5.50、4.57、6.09、1.36、1.69),而表达积极情绪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高是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OR=0.77、0.89)。结论:医学院校研究生存在一定的自杀意念检出率,关注特定人群、加强心理疏导、提高社会支持等可以降低自杀意念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心理援助热线青少年来电者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方法:2018-2021年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的青少年来电者(11~18岁)纳入本研究,收集人口学资料,询问来电者在来电前2周内是否有自杀想法来评估自杀意念,并评估自杀相关的危险因素,如抑郁情绪、希望感、痛苦感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青少年来电者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9 341例来电。77.9%(15 072例)青少年来电者报告该次来电前2周内有自杀意念。女性(OR=1.12,95%CI:1.01~1.24)、年纪轻(OR=1.30,95%CI:1.14~1.49)、有急性生活事件(OR=1.34,95%CI:1.23~1.47)、慢性生活事件(OR=1.31,95%CI:1.19~1.44)、既往自杀未遂史(OR=2.61,95%CI:2.35~2.91)、痛苦感高(OR=1.85,95%CI:1.67~2.04)和抑郁程度高(OR=2.71,95%CI:2.43~3.01)是青少年来电者自杀意念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希望感(OR=0.45,95%CI:0.41~0.50)则是青少年来电者自杀意念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罪犯自杀意念的发生率及其相关的心理因素,为监狱有效预防罪犯自杀,确保刑罚得到执行提供参考。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某监狱180名罪犯,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对测试资料运用t检验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有31.1%的罪犯有不同程度的自杀意念;自杀意念与心理健康各因子的相关系数在0.46~0.66之间(P<0.01);有、无自杀意念两组罪犯在SCL-90各因子上的差异显著(t≥5.93,P<0.01);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自杀意念的相关因素有抑郁、焦虑、恐怖和敌对等因素。结论罪犯群体中存在的自杀意念比例要高于普通人群,预防罪犯自杀是监狱机关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罪犯的自杀与其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我国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为更好地预防和干预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发生提供理论帮助。方法在中国知网中,以大学生、自杀意念、影响因素作为关键词,搜索相关文献,进行文献综述。结果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形成是内部因素如人格特征等、外部因素如生活事件等共同作用的结果。结论目前大学生自杀意念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尚显不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与中国研究生产生自杀意念的相关因素。方法整体抽取21072名国家科研所的研究生,采用自评量表对研究生的一般心理健康状态(UPI)、抑郁状态(SDS)、自杀态度、人格特征(16PF)进行测量,采用Logistic方法对自杀意念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1.78%的研究生出现过自杀意念,一般心理健康水平、抑郁状态、自杀态度、年级与自杀意念有显著的相关。人格因素作为整体与自杀意念有相关,但单个人格特征的回归系数并不显著。结论研究生的自杀意念和一般心理健康状况、自杀态度和抑郁状态都有关系,提高心理健康状况、克服抑郁状态、改变对自杀的社会态度能够降低自杀意念产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自杀意念影响因素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大学生自杀意念的阳性率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针对大学生自杀意念阳性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包括性别、年级、所学专业、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家庭类型、人格特征、对自杀态度、受生活事件和其他因素影响以及所采用的心理测量量表,分别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发现测定自杀意念阳性率的方法以及影响自杀意念的因素不尽相同.结论 探讨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对自杀的早期预防及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湖南某镇农村居民自杀意念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农村居民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为自杀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湖南浏阳市永安镇常住农村居民,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确定样本人群,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采取入户、单独面谈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共851名调查对象接受了面谈并完成调查问卷。终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23.6%,经多因素logistic嘲归分析,自评心理健康状况、自评经济水平、性别、自评躯体健康状况为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2.107、1.910、1.630、1.596)。结论:农村常住居民自杀意念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自评心理健康状况差、自评经济水平低、女性、自评躯体健康状况差是产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应针对危险因素予以积极的干预。  相似文献   

11.
大学新生自杀观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7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自杀观念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学生心理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对6248名大学一年级新生的心理档案进行了分析,并采用SCL-90,16PF,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量表,防御和应对方式测定;结果:发现有自杀观念者占8.0%,经常吸烟、喝酒者的自杀观念出现率远高于不经常吸烟、喝酒者,对专业不满意或无所谓的学生自杀观念的出现率远高于对专业满意者。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自杀观念的因素有人格因素的乐群性(A)、聪慧性(B)、恃强性(E)、忧虑性(O)、适应与焦虑(X1)二元人格因素,生活事件的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社会支持的社会支持总分,防御方式的不成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掩饰因子和应对方式的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2.
儿童期虐待对中专学生自杀意念和自杀态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儿童期虐待对中专学生自杀态度和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对符合入组标准的受虐待组学生和对照组学生各90名进行自杀态度问卷和自杀意念量表的测评,比较两组之间自杀态度和自杀意念的差异,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受虐待组学生在一周内及一年内自杀意念发生率分别为14·4%和32·2%,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2·2%和14·4%,χ2=7·27、13·12,P<0·01);准自杀行为和自杀未遂行为发生率(15·6%)高于对照组学生(3·3%,χ2=6·50,P<0·05)。受虐待组学生对自杀行为、对自杀者及安乐死持肯定或理解态度者明显高于对照组(46·7%对18·9%,56·7%对35·6%);受虐待组学生对自杀越是持肯定态度,自杀意念也越强(r=0·38~0·55,P<0·01)。结论:儿童期虐待经历可使中专学生对自杀态度产生异乎寻常的变化,使受虐待者更容易产生自杀意念,发生自杀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综合医院住院病人自杀意念、自杀未遂的出现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自制抑郁筛选量表在随机抽取的北京40家各级综合医院中调查了2914例年龄>15岁的住院病人,了解他们自杀意念、自杀未遂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模型发现其危险因素。结果:2914例患者中,187人(6·42%;95%CI为5·58%~7·64%)有过自杀意念,其危险因素排列为:近一年感到绝望的频率高(OR=9·2,95%CI为6·5~12·9)、亲属有过自杀行为(4·3,2·3~8·3)、调查当时有重性抑郁发作(2·7,1·7~4·3)、熟人有过自杀行为(2·0,1·3~2·9)、年龄<55岁(1·7,1·2~2·3)、女性(1·5,1·1~2·1)。2914例患者中,25人(0·86%;95%CI为0·56%~1·26%)有过自杀未遂,其危险因素排列为:目前有重性抑郁发作(OR=5·6,95%CI为2·1~15·1)、亲属有过自杀行为(5·1,1·4~18·9)、近一年感到绝望频率高(4·7,1·9~11·9)、年龄<55岁(3·6,1·4~9·3)、女性(3·6,1·4~9·3)。结论:伴有抑郁症状的综合医院住院病人应视为自杀高危人群,需投入更多的关注。根据其自杀意念、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应在综合医院制定和执行有针对性的自杀预防计划。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大学生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842名大学生的自杀意念及暴力风险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自杀意念、暴力风险在性别、年级、户籍、家庭结构、独生子女等的分布差异,并从家庭、个体、心理压力的角度分析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大学生自杀风险检出率为16.5%,暴力风险检出率为15.4%。自杀意念者在性别(X2=11.92,P〈0.01)、家庭结构(r=4.49,P〈0.05)和年级(X2=7.97,P〈0.05)的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暴力风险在性别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r=4.17,P〈0.05)。家庭、人格、心理压力与自杀意念、暴力风险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父母对子女的干涉限制、神经质倾向人格以及心理压力感会增加自杀和暴力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We were invited to comment on the article by May and Klonsky (2016) titled “What Distinguishes Suicide Attempters From Suicide Ideators? A Meta‐Analysis of Potential Factors.” We were delighted to see the authors calling attention to the fact that the risk factors for onset of suicide ideation differ from those for the transition from suicide ideation to attempt. Our commentary focuses on three points: (a) despite the authors' framing it as such, this is not a new research question, but one with a substantial history; (b) this meta‐analysis excludes most of the available data on this topic and focuses instead on results from small and nonrepresentative studies, limiting the validity of the inferences that can be drawn from this analysis; and (c) this meta‐analysis was designed in a way that precludes the examination of actual risk factors for the transition from suicidal thought to action. We conclude by discussing some important consider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及人格特征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为大学生自杀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量表,以目的抽样对湖南多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大学生自杀意念的报告率和程度在不同年级(P0.01)、不同学校及专业(P0.05)的比较上,存在显著性差异;2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对自杀意念存在显著性影响(P=0.000);3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内外倾、精神质与自杀意念存在显著性相关(P=0.000)。结论1生活事件、人格特征对自杀意念存在联合预测作用;2各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危机干预工作,对大二学生应有针对性释压;3办学层次越高的高校在对大学生自杀危机干预方面的工作应开展得更加深入细致。  相似文献   

17.
18.
19.
下岗工人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了解长沙市下岗工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方法:对675名下岗工人以及669名在岗工人测试了症状自评量表(SCL-90)、特质应对方式量表(TCQ)、社会支持量表(SSQ)、生活事件量表(LES)等,并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下岗工人心理健康状况的社会人口学、心理以及社会心理因素进行探讨。结果:下岗工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依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状况以及下岗时间的不同而不同,影响下岗工人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应对方式、生活事件、健康状况的主观感受、文化程度、经济压力以及个人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