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微小RNA(miRNA)是一类新发现的、微小的、非编码的RNA分子。据研究,其在调节包括免疫细胞谱系的发生、分化、成熟,以及维持免疫自稳和功能正常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miRNA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多个靶基因的表达,预计将影响到人类三分之一的蛋白质编码基因。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系统性的、炎症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往往会导致不可逆性关节损伤。迄今为止,尚无有效治疗手段可以治愈这种疾病。近年研究认为,miRNA与RA的产生有一定关系。若能明确其中miRNA的作用机制,将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及与其类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新思路。另外,miRNA作为生物标志物在疾病的诊断和预后观察方面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本文对miRNA的发生和合成、其与类风湿关节炎产生的关系以及作为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目前尚无特异性诊断及治疗方法,尤其是不典型和特殊类型RA易于误诊误治。近年来,AKA、APF、抗RA33、抗CCP、抗Sa及抗BiP抗体等新型自身抗体的发现提高了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核磁共振、CT及超声检查等影像学检查提高了RA关节损害的检出率,这些新的血清学检测指标及影像学检查的应用有助于RA的早期诊断。与此同时,新的DMARDs和生物制剂不断问世,RA的治疗手段不断丰富。已经证实,绝大多数RA患者经过早期、联合、个体化的规范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类风湿关节炎 (RA)的免疫治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当前主要的免疫治疗包括 :针对炎症免疫介质 ,特别是细胞因子相关的治疗 ;针对细胞 ,尤其是T淋巴细胞的治疗 ;诱导抗原特异性耐受 ,如口服耐受 ;传统、免疫的联合疗法 ;其它治疗方法 ,如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等。尽管RA免疫治疗还有待发展和完善 ,但是可以预言 ,免疫治疗将在RA治疗中揭开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4.
中药复方对类风湿关节炎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宝丽  唐方 《中国免疫学杂志》2007,23(8):702-705,708
目的:观察甘草附子汤和痛痹方对II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大鼠滑膜组织病理学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从多靶点探讨中药复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可能机制。方法:以Ⅱ胶原诱导的Wistar大鼠关节炎为动物模型,设正常对照组(N)、甘草附子汤组(GF)、痛痹方组(TB)、普威组(PW)和模型对照组(C),给予灌胃给药1.5 ml/只,1次/日,给药6周处死;隔日测量大鼠足肿胀度,计算肿胀率;治疗3周时内眦取血,检测3周、6周血清SA,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2和TNF-α水平;光镜观察实验大鼠滑膜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甘草附子汤和痛痹方可明显抑制CIA大鼠关节肿胀率,光镜观察滑膜组织病理学形态有显著改善;治疗3周时,血清SA、IL-2和TNF-α的水平较模型组显著性降低(P〈0.01),用药6周后,各组均接近正常水平。结论:中药复方通过抑制某些炎症介质的活性、调控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进而起到抗炎和消除关节肿胀的作用,改善滑膜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具有类似非甾体抗炎药的治疗效应。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类风湿性关节炎 (rheumatoidarthritis, RA)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以关节滑膜炎及对称性、破坏性的关节病变为主要特征。RA的发病率在我国约为 0. 4%, 全球为 0. 5% ~1. 0%。半个世纪以来, 人们提出多种假说来尝试解释RA, 但是因为RA的发病机制过于复杂, 自 20世纪初的免疫超敏反应被确认时, 关于RA的发病机制一直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尽管RA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 但许多针对其特异淋巴细胞或循环分子的各种制剂已初步显示出有效性, 预示着对RA的治疗具有广阔的前景。我们拟对RA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滑膜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从细胞因子、Th1/Th2细胞平衡、细胞凋亡、性激素和原癌基因与RA之间的关系阐述RA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免疫疾病,近年来补体调节蛋白在RA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CRl与CD59在补体调节过程中起着主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观察红细胞(RBC)CRl与CD59在RA中的表达,探讨其与RA发病的关系,并观察中药新风胶囊的疗效及其对补体调节蛋白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8.
激光对类风湿关节炎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激光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利用激光的生物效应,结合中医针炙方法,用不同强度的激光,刺激相关穴位,对生物场和皮肤神经末梢直接起作用,其方法是用810nm,连续输出方式,350-400mW的激光,照射各靶穴位3分钟,再用脉冲的方式输入800mW,通断时间2-6秒点击靶穴,由此激发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增强组织的新陈代谢,消除肿胀,松驰肌肉,起到消炎止痛作用,大功率激光切割作用强,相当于针的穴位打孔,小功率激光烧灼强,相当于针的“淬”,通过强弱激光巧妙联合应用,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类风湿关节炎(RA)的免疫治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当前主要的免疫治疗包括针对炎症免疫介质,特别是细胞因子相关的治疗;针对细胞,尤其是T淋巴细胞的治疗;诱导抗原特异性耐受,如口服耐受;传统、免疫的联合疗法;其它治疗方法,如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等.尽管RA免疫治疗还有待发展和完善,但是可以预言,免疫治疗将在RA治疗中揭开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0.
万昭  向阳   《医学信息》2019,(7):36-38,43
类风湿关节炎(RA)的骨破坏是导致RA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病理因素,几乎伴随着RA的始末,发病隐秘,预后较差。常规的免疫抑制剂、激素等疗效有限,患者经济负担重,且伴有较明显的副作用。近年来的研究报道表明,中医中药对延缓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有着较好疗效。本文对中药延缓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和科研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合并抑郁状态的发生率,并分析综合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对169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等进行评分,并对入选实验组的患者予以综合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自评量表分值。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合并抑郁状态的发生率为37.9%(64/169)。综合干预后实验组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明显改善(t=2.37,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合并抑郁状态很常见,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可明显改善其抑郁心理。  相似文献   

12.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病因尚不明确。我国传统中药雷公藤对类风湿关节炎有较好的疗效,一直是研究热点。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以雷公藤及其提取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并阐述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3.
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关节炎 (RA)是一种以滑膜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从细胞因子、Th1/Th2细胞平衡、细胞凋亡、性激素和原癌基因与RA之间的关系阐述RA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支配及skyline 法研究分析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中医院120 例活动期RA 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来氟米特组(LEF 组)、雷公藤多苷片组(TPT 组)、中药内服组(NF 组)以及中药内服联合芙蓉膏外敷组(NF+WF 组),每组30 例,观察4 组治疗前后免疫炎症指标(ESR、RF、hs-CRP、CCP、GPI、IgA、IgG、IgM、C3、C4)、代谢指标(GLU、T-C、ALB)变化及其对比,并采用支配及Skyline 两种数理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SPSS 软件分析结果显示LEF 组、NF+WF 组总有效率均高于TPT 组及NF 组( P<0.05,P<0.01);与TPT组及NF 组治疗后相比较,NF+WF 组关节肿胀指数、关节疼痛指数、关节压痛指数、VAS、DAS28 评分差异更显著(P<0.05);LEF 组、NF+WF 组ESR、CCP、RF、hs-CRP 差异更显著(P<0.05);NF+WF 组C3 差异更显著(P<0.05)。与治疗前对比,仅LEF组及NF+WF 组ALB 治疗后较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LEF 组与NF+WF 组及TPT 组与NF 组相互之间治疗后各指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通过支配及Skyline 法结果显示NF+WF 组支配率最高,虽在支配率上与LEF 组差距不大,但在Skyline线中NF+WF 组所占比重最高。结论:中药内服外敷具有抗炎镇痛、免疫调节等作用,能显著改善活动期RA 患者的各项免疫炎症指标,同单纯的中药内服及常规西医治疗相比,能更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控制其病情活动,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5.
甲氨蝶呤(MTX)为目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首选的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MTX在减轻症状和体征、减少致残及延缓影像学结构破坏等方面优于其他DMARDs。在生物制剂和MTX等传统DMARDs之间进行选择时,需充分考虑成本效益因素以保障患者的依从性和病情缓解。预测MTX治疗反应性或安全性的生物或基因标记物可指导临床医生制定最佳的RA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组织蛋白酶(cathepsin)是一类溶酶体蛋白酶,在机体内参与蛋白降解、抗原提呈和细胞凋亡等生理过程,其特点是可以被分泌到细胞外降解细胞外基质。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炎症、滑膜血管翳增生以及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异常。在RA中,cathepsin可能通过影响IL-1β、RA-FLS、滑膜血管翳和驱动基质降解等,加重关节滑膜炎症,降解软骨和骨,最终导致关节的破坏。本文将就cathepsin在RA病程进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旨在探讨cathepsin对RA相关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机制,为RA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滑膜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从细胞因子、Th1/Th2细胞平衡、细胞凋亡、性激素和原癌基因与RA之间的关系阐述RA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miR-24、miR-132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60例RA患者、65例骨关节炎(OA)患者和65名健康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RA患者按照DAS28评分分为低活动组(n=64)和中高活动组(n=96),Sharp评分分为非骨侵蚀组(n=73)和骨侵蚀组(n=87)。采用实时定量PCR(RT-PCR)法检测各组PBMC中miR-24、miR-132表达水平。应用ROC曲线分析miR-24、miR-132对RA的诊断价值,Pearson相关分析RA患者miR-24、miR-132与DAS28评分、Sharp评分的相关性。结果:RA组PBMC中miR-24(3.62±0.75 vs 0.91±0.18,0.86±0.13)及miR-132(2.48±0.23 vs 1.07±0.14,0.96±0.11)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OA组和对照组(P<0.01)。中高活动组PBMC中miR-24(5.86±1.15 vs 1.20±0.41)及miR-132(3.25±0.42 vs 1.14±0.19)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低活动组...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筛选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与关节炎大鼠破骨细胞的miRNAs 异常表达谱,分析RA 的特征性miRNAs 及其功能。方法:采用miRNAs 芯片,筛选RA 患者与正常人外周血、共培养诱生的关节炎大鼠破骨细胞与正常基质细胞的miRNAs 表达谱的差异;Real time PCR 对芯片结果进行验证;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关键miRNA 进行功能分析。结果:与正常人相比,RA 患者外周血中具有差异表达的miRNAs 有189 个;与单核细胞比较,破骨细胞中具有差异表达的miRNAs 有211 个,其中miR-15b-5p 等10 个miRNAs 在RA 患者外周血及大鼠破骨细胞中均异常表达。Real time PCR 验证结果与芯片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特征性miRNA 的靶基因显著富集在VEGF,MAPK 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结论:部分miRNAs 在RA 患者外周血及关节炎大鼠破骨细胞中的异常表达具有一致性,其可能作为RA 的特征性miRNAs,通过调控相关信号通路干预破骨细胞分化等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