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了解椎前软组织肿胀和手术范围、手术节段及相关并发症之间的关联,探讨侧位X线在椎前软组织肿胀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侧位X线测量计算123例颈椎前路融合术患者的椎前软组织肿胀宽度,按照C3水平椎前软组织肿胀宽度9.98 mm为分界,将病例分为肿胀组(大于9.98 mm)61例和非肿胀组(小于9.98 mm)62例,比较分析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肿胀组术后呼吸困难发生率为21.3%,高于非肿胀组的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胀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为83.6%,高于非肿胀组的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节段手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平均为8.29 mm,明显低于双节段和多节段手术(11.55 mm和10.40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节段手术后(C4以上)椎前软组织肿胀为10.94 mm,明显高于低节段手术后(C5及以下)的8.63 mm(P0.05)。结论颈椎前路融合术患者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程度较高时术后吞咽困难和呼吸困难等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多节段手术或高节段(C5以上)手术患者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程度较高。因此,根据颈椎侧位X线评估椎前软组织肿胀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后椎前软组织肿胀与吞咽困难的关联,比较分析颈椎前路Zero-p椎间融合术和传统的Cage钛板融合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程度和吞咽困难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科收治的单节段(C5/6)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4例,其中25例患者采用Zero-p椎间融合术治疗(Zero-p组),29例患者采用传统的Cage钛板融合术治疗(Cage组);通过颈椎侧位X射线片测量患者术前、术后椎前软组织的宽度,根据肿胀程度,将患者分为肿胀组(24例)和非肿胀组(30例),比较分析2组患者吞咽困难的发生情况。比较Zero-p组和Cage组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程度及吞咽困难的发生率。结果肿胀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为45.8%,高于非肿胀组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Zero-p组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平均为6.22 mm,低于Cage组的9.25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Zero-p组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为12.0%,低于Cage组的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ACDF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程度较高的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也较高。颈椎前路Zero-p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C5/6)脊髓型颈椎病较传统的Cage钛板融合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程度及吞咽困难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椎间融合器作为植入物在下颈椎骨折脱位行颈椎前路手术后的早期稳定性。方法 统计本院自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4例下颈椎骨折脱位行单纯颈椎前路手术患者,均采用椎间融合器联合锁定钛板固定重建颈椎稳定性,术后随访3~6个月,对比术前术后颈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分、术前术后植骨愈合后颈椎在冠状位(Cobb角)、矢状位(颈椎前凸角、椎体后缘移位情况)及水平位(椎体高度)的稳定性。结果术后神经功能评分优于术前,术后颈椎在冠状位稳定性略有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矢状位及水平位稳定性明显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植骨愈合前后,颈椎在冠状位及水平位稳定性稍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矢状位稳定性稍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体稳定性研究需从椎体矢状位、水平位及冠状位3个方向着眼。颈椎压缩性骨折或撕脱性骨折伴脱位患者可行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器联合锁定钛板固定。椎间融合器在术后早期恢复中存在椎体下沉及矢状位移位问题,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椎间隙扩大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在治疗全椎板减压术后颈髓再次前方受压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0月~2016年05月有27例全椎板减压术后前方致压物再次压迫颈髓的患者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均采用颈前路椎间隙扩大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其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55~76岁,平均65.1岁。术后观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颈椎曲度改变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79.6±13.3)min,术中出血量(73.8±16.1)mL。术后JOA评分由术前的(7.6±2.1)分恢复为术后3个月时的(12.1±3.2)分及末次随访时的12.7±3.4分,不同时间点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改善率为(47.9±11.3)%。术前颈椎曲度指数为(12.2±3.7)%,术后3天为(14.4±3.9)%及末次随访时减小为(14.3±4.0)%,手术前后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有2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行腰大池置管引流及加压包扎后切口均I期愈合。结论颈前路椎间隙扩大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是一种有效的翻修术式,可充分除脊髓前方压迫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同时能够较好的维持颈椎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可吸收止血流体明胶和可吸收明胶海绵在两个节段颈椎前路间盘切除融合(ACDF)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筛选2014年2月~2015年10月在我科行两个节段ACDF(Zero-P)手术的颈椎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流体明胶组31例,使用可吸收止血流体明胶止血;明胶海绵组31例,使用可吸收明胶海绵止血。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椎管减压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不良事件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156.1±20.6)min、(164.5±30.8)min,二者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两组椎管减压所用时间分别为(91.2±17.2)min、(108.4±27.5)min,=0.005,HFG组椎管减压时间少于G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流体明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明胶海绵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5.2±16.3)mL VS(106.1±107.8)mL,0.05;术后引流量分别为(38.1±34.5)mL VS(76.3±56.2)mL,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后颈部急性血肿及其他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在ACDF术中,可吸收流体明胶操作简单,可以减少椎管减压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是一种安全、有效并且效果优于传统止血方式的止血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初步评价矿化胶原型椎间融合器对活体羊颈椎的融合效果。方法 选取12只2年龄山羊,经颈椎前路分别在每只羊C2/3和C3/4节段植入矿化胶原(MC)型椎间融合器(实验组)及聚醚醚酮(PEEK)型椎间融合器(对照组),两组融合器内均填塞自体骨,并常规使用颈椎前路钛板和螺钉系统固定。术后3个月随机处死6只羊,取颈椎标本行大体观察、影像学评估及组织学检测,其余6只于术后12个月处死取材,进一步评价矿化胶原型椎间融合器融合效果,并深入观察矿化胶原型椎间融合器的降解吸收情况。结果 术后X线摄片可见实验组和对照组颈椎融合器及颈椎前路钛板和螺丝钉植入位置满意,12只羊均健康存活。术后3个月及12个月影像学可见两组颈椎融合器中央自体骨植骨区的上下椎体间少量骨桥形成,椎体间高度保持良好;聚醚醚酮型椎间融合器周围未出现透光带,而在矿化胶原型椎间融合器周围可见均匀表浅的密度减低区。组织学观察两组融合器中央自体骨植骨区均可见大量骨细胞长入;聚醚醚酮型椎间融合器周围未见特殊组织细胞反应区,而矿化胶原型椎间融合器周围可见明显纤维组织细胞包绕区,其间充满成纤维细胞及幼稚编织骨形成。结论 矿化胶原型椎间融合器在羊颈椎活体实验中达到了初步良好的融合效果,与聚醚醚酮型融合器相比矿化胶原型椎间融合器具有逐步可降解吸收的优点,同时可能具有更符合生理成骨过程的骨-材料结合界面,但需要进一步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行一期减压重建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60例,均行一期减压重建治疗,根据入路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对照组30例经后正中入路,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椎体高度恢复、Cobb角改变情况,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89.16±11.63)min、(39.75±8.69)h、(3.96±1.04)d,均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为(89.64±13.62)m L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均明显上升,Cobb角明显减少,与术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椎旁肌最大冠状径值和最大矢状径分别为(48.96±5.34)mm、(18.16±6.74)mm,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腰背疼痛的发生率为3.33%,较对照组23.33%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行一期减压重建可减轻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疼痛程度,降低术后腰背疼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在神经根型颈椎病颈后路椎板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采集 2020 年 1 月至2021 年 1 月于医院接受颈后路椎板成形术治疗的 30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采集 2021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于医院接受在术中超声下行颈后路椎板成形术治疗的 30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观察组.两组均进行颈后路椎板成形术,对照组根据医生观察结果评估减压效果,观察组采用术中超声评估减压效果.对比两组术前、术后半年颈椎功能评分,术后半年恢复率以及术前、术后 3 m采用疼痛数字量表评定疼痛程度.结果:术前,两组的颈椎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半年,观察组颈椎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恢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的疼痛数字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 3 m,观察组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中超声应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颈后路椎板成形术中,能改善患者的脊椎功能、促进术后恢复,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活体犬上颈椎融合模型并观察术后3个月C_(2-3)内Ⅰ型胶原蛋白的变化。方法将成年雄性健康家犬1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只),实验组行寰枢椎融合术,对照组不做处理。术后3个月处死动物并获取C_(2-3)椎间盘,行HE染色观察椎间盘纤维环的形态,并进行评分。行椎间盘免疫荧光染色观察Ⅰ型胶原蛋白。采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将荧光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像,并进行光密度测量,获得每个椎间盘的平均光密度值。对上述两组椎间盘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实验组C_(2-3)椎间盘纤维环排列散乱,对照组C_(2-3)椎间盘纤维环排列整齐,两组椎间盘平均评分实验组为1.5,对照组为0.5,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105,P0.05)。实验组内Ⅰ型胶原蛋白的光密度值为(391 052.98±18 869.81),较对照组的光密度值(312 945.42±22 400.47)显著升高(t=6.532,P0.001)。结论上颈椎融合能加速C_(2-3)椎间盘的退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活体犬上颈椎融合模型并观察术后3个月C_(2-3)内Ⅰ型胶原蛋白的变化。方法将成年雄性健康家犬1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只),实验组行寰枢椎融合术,对照组不做处理。术后3个月处死动物并获取C_(2-3)椎间盘,行HE染色观察椎间盘纤维环的形态,并进行评分。行椎间盘免疫荧光染色观察Ⅰ型胶原蛋白。采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将荧光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像,并进行光密度测量,获得每个椎间盘的平均光密度值。对上述两组椎间盘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实验组C_(2-3)椎间盘纤维环排列散乱,对照组C_(2-3)椎间盘纤维环排列整齐,两组椎间盘平均评分实验组为1.5,对照组为0.5,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105,P0.05)。实验组内Ⅰ型胶原蛋白的光密度值为(391 052.98±18 869.81),较对照组的光密度值(312 945.42±22 400.47)显著升高(t=6.532,P0.001)。结论上颈椎融合能加速C_(2-3)椎间盘的退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生物多糖胶液冲洗对冻结肩关节镜松解术后患者疼痛及康复的影响。方法 自2016年3月 ~ 2018年11月,对68例冻结肩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均行关节镜松解手术。观察组:在关节镜松解后用生物多糖胶液冲洗关节腔;对照组仅行关节镜松解手术,未注入药物。平均随访7.3个月,分别观察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肩关节功能评分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评分,评价手术疗效,并将观察组和对照组数据对比,评价药物影响。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通过术前、术后6个月临床数据对比研究发现,观察组VAS评分由术前(8.1±0.5)分下降至(0.9±0.4)分(t=65.564,P<0.05),对照组由术前(8.3±0.4)分下降至(1.0±0.2)分(t=95.183,P<0.05)。观察组ASES评分由术前(55.4±4.5)分改善为(93.3±2.6)分(t=42.522,P<0.05),对照组ASES评分由术前(57.1±4.2)分改善为(82.5±3.1)分(t=28.372,P<0.05)。观察组UCLA评分由术前(13.5±2.2)分改善为(30.3±1.6)分(t=36.012,P<0.05),对照组UCLA评分由术前(12.9±2.4)分改善为(27.4±2.1)分(t=26.514,P<0.05),两组数据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04,P>0.05);观察组ASE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565,P<0.05);观察组UCLA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05,P<0.05)。结论 生物多糖胶液冲洗的应用与常规关节镜松解手术相比,能有效提高术后的肩关节功能,防止关节再粘连,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验证新型国产膝关节假体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阳性平行对照设计,自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全国6家医院共招募72例受试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试验组使用新型国产膝关节假体,对照组使用成熟的膝关节假体.所有受试者在术前和术后3个月、6个月、1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基于增强现实(AR)技术的可视化实时引导系统用于股骨头坏死微创介入手术定位的可行性、精准度和临床优势。方法 试验组纳入2021年1月至2021年3月于本院诊治的9例(10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在基于AR技术的可视化实时引导系统的辅助下行股骨头坏死髓芯减压术定位穿刺,记录术中定位时长、透视次数,术后利用影像学资料评价系统精度;按照配对原则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行传统股骨头坏死髓芯减压术的患者8例(10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定位时长、透视次数,评估该系统的有效性。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定位时长分别为(10.1±1.9)min和(19.1±2.5)min,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透视次数分别为(5.5±1.3)次和(14.8±12.1)次,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平均距离定位误差(5.0±5.2)mm,平均角度定位误差(6.4±2.5)°。两组中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基于AR技术的可视化实时引导系统相比于传统手术方式,在保证穿刺精度的同时极大程度地减少了定位时长和透视次数。  相似文献   

14.
冯友亮 《医学信息》2020,(1):109-112
目的 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TPKEP)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6年3月~2018年1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大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12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68例)。对照组采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TPKRP)治疗,观察组采用TPKEP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前列腺切除重量、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前、术后3、12个月IPSS评分、QOL评分、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RUV)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前列腺切除重量均优于对照组[(75.12±38.18)min vs(90.50±45.66)min]、[(98.33±26.71)ml vs(117.32±34.70)ml]、[(53.82±8.05)g vs(41.80±6.77)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12个月IPSS评分、QOL评分较术前降低,Qmax较术前增高,RUV较术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QOL评分高于对照组,RUV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IPSS评分、Q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Qmax高于对照组,RUV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IPSS评分、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12个月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KEP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收割更多的增生腺体组织,达到满意的排尿功能,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且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经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行PVP治疗的78例单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两组:单侧组33例,男6例,女27例,年龄56~100岁,平均(74.2±9.6)岁;双侧组45例,男6例,女39例,年龄57~94岁,平均(75.0±8.3)岁。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手术前后骨折椎体压缩程度、手术前后骨折椎体后凸Cobb角、术后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及后凸Cobb角恢复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症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组内术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术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56.9±29.7) min较双侧入路组(71.1±25.7) min短,骨水泥平均注入量(2.6±1.0) mL较双侧入路组(4.1±1.1) mL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入路组骨水泥渗漏率18.2%(6/33)略高于双侧入路组15.6%(7/45),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椎体压缩程度及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及后凸Cobb角恢复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单侧与双侧经椎弓根入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单侧入路组手术时间短、穿刺损伤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过表达细胞黏附分子1(cell adhesion molecule 1,CADM1)对卵巢癌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qRT-PCR测定CADM1mRNA在卵巢癌细胞系SKOV3及人正常卵巢上皮细胞hose中的表达,将SKOV3细胞分成两组,即CADM1过表达组和对照组,转染48 h后Western印迹测定两组CADM1蛋白表达量,采用lipofectamine 2000分别转染pcDNA3.1-CADM1及pcDNA3.1质粒,采用CCK-8、克隆形成、细胞划痕及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两组细胞增殖、克隆形成、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结果:CADM1mRNA在SKOV3中表达水平显著低于hose细胞系(1.54±0.34 vs.5.63±0.96,p<0.05);转染48 h后,CADM1过表达组和对照组CADM1蛋白表达量分别为2.53±0.42,0.37±0.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ADM1过表达组和对照组在0,24,48,72 h 450 nm处的O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DM1过表达组与对照组克隆形成数相比(60.4±7.6 vs.58.3±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DM1过表达组细胞迁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0.3%±3.5%vs.60.1%±4.2%,P<0.05);CADM1过表达组侵袭细胞数显著少于对照组(24.5±5.3 vs.65.1±6.9,P<0.05).结论:CADM1在卵巢癌细胞系中低表达,过表达CADM1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无影响,但可抑制迁移和侵袭,起抑癌基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上肢骨折术后伤口负压引流管与普通引流管对伤口引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的上肢闭合性骨折经过手术治疗患者44例,以电脑随机程序分为负压组(伤口负压引流)24例和普通组(普通伤口引流)20例。观察术后1 d、2 d及拔出引流管时伤口引流量及引流管放置时间;比较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计数的改变情况;至少随访术后3个月观察其伤口愈合情况。结果术后1 d伤口引流量,普通组(30.65±10.10) m L显著少于负压组(63.78±30.37) m L(<0.05)。术后2 d普通组伤口引流量(13.32±7.68) mL与负压组(26.53±10.52) 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普通组所有患者均在术后2 d拔除伤口引流管,负压组中有7例患者术后3 d拔除引流管。引流管拔除时普通组总引流量为(46.96±23.76) mL,小于负压组(97.69±35.86) mL。术后3 d红细胞计数,负压组(3.06±0.69)×1012/L显著少于普通组(3.96±0.37)×1012/L(<0.05);术后3 d血红蛋白含量,负压组(97.56±14.68) g/L显著低于普通组(110.82±10.79) g/L(<0.0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伤口并发症,术后伤口外渗量及换药次数无异常。结论上肢骨折术后普通引流管可减少伤口引流量并减轻血红蛋白的丢失且不增加伤口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血清IL-6和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内科急诊PCI术后的120例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而研究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心电图的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估两组的临床疗效.ELISA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7 d后血清IL-6和IL-17的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和心肌梗死面积的变化.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3,7 d后血清IL-6水平分别为(56.38±10.75)ng/mL,(42.52±8.14)n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2.73±12.08)ng/mL,(51.65±9.78)ng/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3,7 d后血清IL-17水平分别为(28.73±5.68)ng/mL,(22.54±4.55)n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39±6.21)ng/mL和(29.82±5.74)ng/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LVEF为54.72%±5.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9.38%±4.5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心肌梗死面积为10.64%±4.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74%±5.4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MACE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6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有效降低PCI术后STEMI患者血清L-6和IL-17的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缩小心肌梗死面积,降低MACE的发生率,安全有效,值得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K-Rod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期疗效及其对邻近上位节段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11年2月至2013年6月65例采用K-Rod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34例,年龄21 ~ 73岁,平均(53.4±10.8)岁;融合组(n=21),非融合组(n=20),“融合+非融合”组(n=24)。记录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根据术前及各随访时间腰痛、下肢痛VAS评分,ODI评分评价临床疗效。比较3组病例术前及随访时间腰椎侧位X线片、腰椎MRI手术及邻近上位节段椎间隙高度、椎间盘退变Pfirrmann''s分级情况。结果 经72 ~ 84个月,平均(72.0±8.6)个月随访。3组组内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痛、下肢痛VAS评分及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腰痛、下肢痛VAS评分改善率,融合组为66.4%、76.7%,非融合组为84.4%、72.4%,“融合+非融合”组为70.8%、77.8%;邻近上位节段椎间盘退变Pfirrmann''s分级:非融合组、“融合+非融合”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节段椎间高度指数: 3组组内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时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邻近节段椎间高度指数:非融合组、“融合+非融合”组术后1周、3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组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K-Rod动态稳定系统对腰椎退行性疾病行非融合及“非融合+融合”术治疗,中期随访疗效良好,一定程度上可延缓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对退变的椎间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 PRP)复合自体松质骨移植治疗腕舟状骨骨不连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9医院自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30例陈旧性腕舟状骨骨不连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5例)采用PRP复合自体松质骨移植的生物重建方法,对照组(15例)采用只采用自体松质骨移植并内固定的手术方式。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情况、骨痂等级评分、腕关节功能评估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后30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周期为12个月。观察组骨折愈合率为93.3%,对照组骨折愈合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为(1.83±0.23)h,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为(1.73±0.30)h,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16.54±0.74)周]少于对照组[(20.70±4.73)周],术后住院时间[(14.27±2.43) d]少于对照组[(19.53±6.29) 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8、12周骨痂等级评分比较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6周骨痂等级评分比较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显示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Mayo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间Mayo评分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共2例,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共6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富血小板血浆(PRP)复合自体松质骨移植治疗腕舟状骨骨不连可促进腕舟状骨骨折愈合,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利于腕关节功能恢复,近期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