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社区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与患者家属的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和对精神疾病态度的影响。方法:抽取10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其和家属进行为期6个月的健康教育社区干预,脱落9例,最终干预99例。干预前后采用精神卫生及心理保健知识问卷和精神疾病有关态度问卷评估家属对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程度和对精神疾病的态度;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以及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估患者的病情及自知力。结果:(1)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家属的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程度(t=-3.47,P0.01)对精神疾病的态度(t=-2.12,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2)健康教育前后PANSS(t=9.36,P0.01)和ITAQ(t=-5.04,P0.01)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社区干预,可以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改变其对精神疾病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嘉定区常住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现状、常见精神疾病的识别水平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服务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年7-10月对抽取嘉定区2400人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一般信息、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常见精神疾病识别病例测验和精神疾病有关态度。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312份,嘉定区普通人群精神卫生知识总知晓率为74.33%;对焦虑障碍、躁狂发作、抑郁障碍的识别准确率分别为32.7%、25.1%、27.0%和7.4%;对精神疾病的态度总分为(35.75±6.29)分,持正面态度、负面态度和中立态度的占比分别为35.32%、36.33%和28.35%。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建立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F=100.42,P0.001),纳入模型的受教育程度、居住类型及收入水平3个自变量对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水平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嘉定区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较高水平,但是对常见精神疾病的识别能力不足,对精神疾病的态度不够包容。居民受教育程度、居住类型及收入水平是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水平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神经症患者婚姻质量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婚姻家庭治疗提供帮助。方法精神疾病症状缓解的已婚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05例、心境障碍患者96例、神经症患者201例,采用自制调查问卷、Olson婚姻质量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精神疾病患者的婚姻质量比正常人明显降低(t=-14.268~-2.856,均P0.01)。精神分裂症组婚姻总质量最差,心境障碍组其次,神经症组比其他2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01,P0.001)。城市患者婚姻总质量好于农村患者(t=4.787,均P0.01)。无业组的婚姻总质量不如其他职业组。大学及以上组婚姻总分高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其他组(F=23.89,P0.05)。家族史阴性组婚姻质量好于阳性组(t=2.427~5.886,均P0.05)。结论精神疾病患者婚姻质量比正常人差;在3组精神疾病患者中,婚姻质量精神分裂症组最差,心境障碍组其次,神经症组分别好于心境障碍组及精神分裂症组。婚姻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了解新疆克拉玛依区不同民族城市公职人员对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对精神疾病的态度差异。方法:整群抽取新疆克拉玛依区城市公职人员2046人,采用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问卷(MK)、精神疾病有关态度问卷(MA)进行调查。应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以及描述性统计。结果:城市公职人员对精神疾病的认识不够全面,对精神疾病仍存在一定的偏见和误解;不同民族的城市公职人员在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上的得分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23.65,P0.001);不同民族的公职人员在精神卫生态度上的得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F=2.766,P0.01)。结论:城市公职人员对精神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城市公职人员的精神卫生知晓率、对精神疾病有关态度具有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伴述情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制控制功能。方法:对5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伴述情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5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Stroop色词测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伴述情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Stroop色词测验卡片C反应时长于对照组(t=3.104,P0.01)、正确阅读数低于对照组(t=-2.882,P0.01);卡片A反应时、正确阅读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85,-0.995;P0.05),卡片B反应时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1,P0.05),正确阅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7,P0.05)。与对照组相比,伴述情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干扰量高于对照组(t=2.264,P0.05)。结论:伴述情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相对非述情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更严重的抑制控制功能损害,临床工作中应给予针对性的认知干预,将有助于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模式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复诊情况对其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抽取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模式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15例,其中复诊规律组88例,停药组(症状消除)5例,复诊不规律组22例,运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个人和社会功能评定量表(PSP)、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命质量量表(SQLS)评估3组患者远期预后并比较.结果:复诊规律组患者占76.52%,复诊不规律组患者占19.13%,停药组(症状消除)占4.35%,PANSS评分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6.371,P<0.01),复诊规律组(t = 3.594,P<0.001)和停药组(症状消除)(t = 2.113,P<0.05)明显低于复诊不规律组;ITAQ评分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0.981,P<0.001),复诊规律组明显高于复诊不规律组(t=-4.654,P<0.001);PSP评分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9.271,P<0.001),复诊规律组(t=-3.949,P<0.001)和停药组(症状消除)(t=-2.859,P<0.01)明显高于复诊不规律组;SSRS评分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3.535,P<0.05),复诊规律组明显高于复诊不规律组(t=-2.550,P<0.05);SQLS评分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1.840,P>0.05).结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模式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远期预后综合考察,复诊规律组在精神症状改善,自知力提高,社会功能以及社会支持方面都明显好于复诊不规律组,而生活质量上与复诊不规律组同一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精神科临床医护人员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的态度与实施现状。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从知识、态度和实施3个方面分别调查了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及北京大兴农疗基地当日病房内在岗的全体医护人员,共150位,并采用偏相关及多因素方差方法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精神科工作人员中,50%以上对"患者参与治疗"持支持态度,在诊断告知、药物使用决策、参与治疗程度三个方面评分,态度低于实施(56.7%vs.44.7%;69.3%vs.26.0%;41.3%vs.28.7%,P0.01)。受教育程度与医护人员对患者参与治疗的知识、态度和实施呈负相关(r=-0.13~-0.33,P0.05),年龄与态度呈负相关(r=-0.16,P0.05)。三级专科医院比基层康复基地工作人员在知识、态度和实施上都更能注重患者参与治疗[(1.76±0.89)vs.(1.27±0.55),(1.65±0.89)vs.(1.17±0.52),(2.63±0.77)vs.(2.25±0.90),P0.05],男性较女性在态度上更倾向让患者知晓诊断[(1.27±0.49)vs.(1.52±0.52),F=1.85,P0.05]。结论:精神科临床医护人员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态度支持程度较高,实施力度不足,其重视程度可能与受教育程度、不同单位、性别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联合临床心理科与创伤外科对外科多发性创伤伴发急性应激障碍(ASD)患者进行研究,探寻综合医院ASD患者合理有效易操作的联合干预方法。方法:对多发性创伤后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DSM-IV-TR)ASD诊断的60例患者随机将30名设为联合干预组,30名设为对照组。联合干预组采用药物治疗加心理联合干预,心理联合干预方法有:情绪管理训练、自助小册子、认知疗法,针对家属的团体辅导,心理联合干预时间共4周,对照组仅采用药物治疗和一般支持治疗,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事件影响量表(IES-R)进行检测。结果:经治疗后联合干预组的HAMD量表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80,P=0.007);HAMD减分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33,P=0.006);联合干预组的HAMD量表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70,P=0.001);HAMD减分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76,P=0.000);联合干预组的IES-R量表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20,P=0.038)。结论 :药物治疗加心理治疗联合干预更能改善多发性创伤ASD患者的情绪状态及应激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精神疾病患者家庭功能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婚姻家庭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精神疾病症状缓解的已婚精神分裂症患者305例、心境障碍患者96例、神经症患者201例,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家庭功能评定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精神分裂症组家庭总功能最差,心境障碍组其次,神经症组比其他两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0,15.716,P均<0.05);城市患者家庭总功能好于农村患者(t=4.787,-2.418,P均<0.05);公务员组、公司职员组比无业组家庭总功能分低(均P<0.05);5年及以下病程组比其他各组家庭总功能好(P均<0.05);社保组比农村合作医疗组家庭总功能分低(P=0.021<0.05);月收入大于1300元组比月收入小于1300元组的家庭总功能分低(P<0.01).受教育程度对家庭总功能无显著影响(F=1.797,P=0.112>0.05);配偶和子女组比父母和配偶组家庭总功能分低(P=0.026<0.05);家庭功能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71,1.026,P均>0.05).家族史阴性组家庭功能好于阳性组(t=-4.674~5.886,均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影响家庭总功能的主要因素有疾病种类和病程(t=-16.495,8.310,均P<0.01).结论 ①在3组精神疾病患者中,精神分裂症组家庭功能最差,心境障碍组其次,神经症组分别好于心境障碍组及精神分裂症组;②病程越长,家庭功能越不好;③无业组的家庭总功能差于其他的职业组;家庭经济平均收入越高家庭总功能越好.与配偶和子女共同居住的患者家庭总功能较好;④城市患者比农村患者家庭总功能好.  相似文献   

10.
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神经症患者家庭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疾病患者家庭功能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婚姻家庭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精神疾病症状缓解的已婚精神分裂症患者305例、心境障碍患者96例、神经症患者201例,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家庭功能评定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组家庭总功能最差,心境障碍组其次,神经症组比其他两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0,15.716,P均<0.05);城市患者家庭总功能好于农村患者(t=4.787,-2.418,P均<0.05);公务员组、公司职员组比无业组家庭总功能分低(均P<0.05);5年及以下病程组比其他各组家庭总功能好(P均<0.05);社保组比农村合作医疗组家庭总功能分低(P=0.021<0.05);月收入大于1300元组比月收入小于1300元组的家庭总功能分低(P<0.01)。受教育程度对家庭总功能无显著影响(F=1.797,P=0.112>0.05);配偶和子女组比父母和配偶组家庭总功能分低(P=0.026<0.05);家庭功能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71,1.026,P均>0.05)。家族史阴性组家庭功能好于阳性组(t=-4.674~5.886,均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影响家庭总功能的主要因素有疾病种类和病程(t=-16.495,8.310,均P<0.01)。结论①在3组精神疾病患者中,精神分裂症组家庭功能最差,心境障碍组其次,神经症组分别好于心境障碍组及精神分裂症组;②病程越长,家庭功能越不好;③无业组的家庭总功能差于其他的职业组;家庭经济平均收入越高家庭总功能越好。与配偶和子女共同居住的患者家庭总功能较好;④城市患者比农村患者家庭总功能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三亚市居民心理健康现况,为促进其心身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三亚市3个区(海棠湾、荔枝沟和河东河西区)498位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498位居民SCL-90总分为(111.07±29.68)分,6%的居民心理健康状况差。不同性别间和不同年龄组间SCL-90总分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是否贫困间心理健康状况中贫困的居民较不贫困的心理健康状况差(F=8.443,P=0.004);是否患病间心理健康状况中患病的心理健康较不患病的差(F=4.591,P=0.033);家族三代中有无心理疾病患者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进入回归方程因素有自我感觉健康状况、家族三代有无心理疾病、生活是否单调、贫困或低保户和文化程度。根据标准回归系数的大小,作用最大的因素为自我感觉健康状况(β=0.290),其次为家族三代有无心理疾病(β=0.136)。结论:三亚市居民心理健康不容乐观,居民心理健康影响其生活质量,应针对其影响采取必要的措施给予他们一定的心理知识普及,促进其心身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以铜仁为例的西部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更好开展这类地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教授等人编制的中小学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铜仁地区458名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并以419名非留守儿童进行对照。结果:1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处于正常范围,但在学习焦虑(t=2.042,P0.05)、孤独倾向(t=5.130,P0.001)、恐怖倾向(t=2.155,P0.05)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2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过敏倾向、冲动倾向上存在极显著的学年段差异(t=5.510,-3.987,-7.005,-3.829;P0.001);3留守儿童男生在学习焦虑(t=-2.017,P0.05)、自责倾向(t=-3.752,P0.001)、身体症状(t=-2.669,P0.01)3个因子的得分上显著低于留守儿童女生。结论:西部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属于正常范围之内,但从各因子得分看,其心理健康仍是我们要长时间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职院校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关系,为进一步开展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北京市某高职院校385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心理健康的强迫、偏执、敌对、焦虑、人际敏感和心理不平衡因子上高职院校学生的得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t=2.47,3.24,1.97,2.90,2.29,-8.43;P0.05);男生在问题解决、合理化、忍耐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t=3.04,1.96,2.69;P0.05);女生在逃避、发泄情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t=-2.51,-2.07;P0.05);一年级学生在逃避和幻想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其它两个年级组(t=3.04,1.96;P0.05);应对方式中的发泄情绪、幻想因子与心理健康总分及分量表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忍耐、逃避因子与心理健康总分及分量表得分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P0.05)。结论:高职院校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偏低,并与应对方式有不同程度的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研究综合医院心理咨询门诊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特点。方法:对104例中学生来访者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不同性别、年级、城乡及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分别进行比较。结果:走进心理咨询室的中学生MHT总量表分有明显心理障碍的检出率为9.62%,咨询问题以非医学问题为主共计73例(70.19%)。女生在恐怖倾向得分高于男生(t=-2.045;P0.05),初中生在身体症状及冲动倾向上高于高中生(t=2.066,2.660;P0.05),农村学生在学习焦虑上高于城市学生(t=-2.032;P0.05),独生子女在孤独倾向上高于非独生子女(t=2.230;P0.05),总分及其他分量表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综合医院心理咨询门诊的中学生,性别、年级、城乡来源及是否独生子女,其心理健康状况呈现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集中居住农民与自然村居住农民心理健康状况与安全感状况的差异,探究集中居住农民心理健康状况与安全感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安全感量表对集中居住农民124人和自然村居住农民143人进行测量,并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集中居住农民在SCL-90总均分(t=-3.466,P0.05)和各因子得分(t=-2.533,-3.442,-3.843,-2.947,-3.341,-2.351,-2.714,-3.011,-2.500,-2.453;P0.05)都显著低于自然村居住农民;2集中居住农民在安全感量表中确定控制感因子得分(t=2.192;P0.05)显著高于自然村居住农民;3集中居住农民的心理健康与安全感成正相关(P0.01)。结论:在短时期内,集中居住农民心理健康状况和确定控制感优于自然村居住农民,并且其心理健康状况与安全感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士心理一致感、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心理一致感量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及SCL-90量表,对唐山市三级医院的27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SCL-90总分≥70分的人数有138例,阳性率占总人数的51.11%。排名前3位的阳性因子为:强迫症状、躯体化和敌对;2护士的心理一致感总分处于较低水平;3心理一致感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r=-0.224,P0.01);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r=0.172,P0.01);心理一致感与工作压力呈显著负相关(r=-0.148,P0.01),且护士心理一致感在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之间具有中介作用(P0.05)。结论:心理一致感与工作压力显著影响护士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医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向395名医学生发放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调查收集数据。结果:1高低时间管理倾向组在心理健康上的躯体化(t=2.332,P0.05)因子上得分存在显著差异;2医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3时间监控感对心理健康的预测力最强(β=0.260,F=5.641,P=0.018)。结论:回归分析表明,时间管理倾向是心理健康的重要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新疆某地不同工龄职业人群心理健康与职业紧张进行调查,为减轻职业紧张,提高心理健康选择合适的时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样随机抽取新疆某地区职业人群,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工作紧张测量问卷(JSS)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症状自评量表中除躯体化和恐怖因子得分高于全国水平,其余因子均低于全国常模和新疆职业人群常模(P0.05);不同工龄的职业人群在恐怖以及精神病性两因子上存在统计学差异(t=2.509,3.213;P0.05);在职业紧张各因子上存在统计学差异(Z=-7.417~2.612,P0.05);心理健康与职业紧张存在相关性(r=0.345~0.374,P0.001)。结论:工龄短的人群应是职业紧张和心理健康的干预重点。  相似文献   

19.
Culture may particularly influence community attitudes towards mental illness, when the illness itself is shaped by a cultural context.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culture‐specific, religious symptoms on Orthodox Jewish community attitudes, the authors compared the attitudes of 169 Orthodox Jews, who randomly viewed one of two vignettes describing either religious or nonreligious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ough participants were equally likely to perceive both vignettes as mental illness, they were less likely to endorse psychological/medical explanatory models and help‐seeking, and conversely more likely to endorse social–religious explanations, religious help‐seeking, and stigma in relation to religious OCD. Nevertheless, psychological/medical models and help‐seeking were more strongly endorsed for both religious and nonreligious OCD. Beyond implications for Orthodox Jewish community action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attitudes towards mental illness may depend on how symptoms relate to community culture. © 2009 Wiley Periodicals, In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