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淑娟  林祥灿 《医学信息》2018,(14):169-17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与同型半胱氨酸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T2DM患者120例,根据其有无心房颤动将患者分为房颤组(48例)和无房颤组(7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浆NT-proBNP及Hcy的水检测,观察两组血浆NT-proBNP水平与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血浆NT-proBNP、Hcy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浆NT-proBNP水平与Hcy呈正相关(r=0.328,P<0.05);两组间LAD、LVDD、LVEF、糖尿病病程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血浆NT-proBNP水平、Hcy高于无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NT-proBNP水平与Hcy呈正相关(r=0.328,P<0.05)。结论血浆NT-proBNP、Hcy为糖尿病并发房颤的危险因素。可通过联合检测血浆NT-proBNP及Hcy的水平预知糖尿病发生房颤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患者血浆心钠素浓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研究心房颤动 (房颤 )病人血浆心钠素 (ANF)的浓度变化 ,探讨房颤引起血栓前状态 (Prethrom boticstate,PTS)的机制。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对 2 1例孤立性阵发性房颤者 (IPAF)分别于房颤发作时及终止后 1周测定外周静脉血浆心钠素 (ANF)浓度 ,并与 2 8例孤立性持续性房颤 (ISAF)、2 7例二尖瓣狭窄伴持续性房颤 (RHD)、3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及 35例健康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IPAF病人房颤发作时 ,ISAF和RHD组病人 ,红细胞压积 (HCT % )、血浆ANF浓度比IPAF房颤终止后 1周、PSVT及正常对照组明显上升 ,而PSVT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别 ;IPAF病人房颤发作时血浆ANF浓度和HCT %与房颤持续时间呈正相关 ;ANF浓度与年龄、性别、二尖瓣口面积、EF值及左心房内径等临床参数无关。结论 :房颤病人存在血液浓缩 ,这与房颤病人血浆心钠素分泌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3.
叶圣  曹勤 《微循环学杂志》2012,22(2):60-61,8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CHF患者11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58)和对照组(n=56),所有患者根据心衰治疗指南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3个月。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治疗前后CHF患者NT-proBNP水平,并评价心功能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显著(P<0.05)。治疗组心功能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治疗CHF患者,可显著降低其NT-proBNP水平,心功能疗效也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4.
心房颤动患者血浆血小板P-选择素浓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海  昝沁  夏小杰 《中国微循环》2004,8(4):233-235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引起血小板活化机理及其程度.方法用放射免疫学方法对76例不同类型的心房颤动(21例阵发孤立性房颤LPAF,28例孤立持续性房颤LSAF,27例风心病并心房颤动VAF)患者于清晨、空腹、清醒时抽取外周静脉血(LPAF分别于AF发作及终止1周后各采血一次)测定外周血血浆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血小板P-选择素)的浓度,相互并与PSVT病人及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LSAF、VAF与LPAF组AF发作时血小板P-选择素浓度无显著性差别,较LPAF组AF终止后一周,PSVT组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LPAF组AF终止一周后与PSVT组、正常对照组血小板P-选择素浓度无显著差别(表1).(2)LPAF组AF持续时间与血浆血小板P-选择素浓度呈正相关(表2).(3)VAF组血小板P-选择素与射血分数(EF值)呈负相关(表3).结论房颤发作引起血小板活化并释放活性物质参与形成血栓前状态,房颤持续时间与活性物质释放程度呈正比.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参数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维蛋白原(Fb)、血栓前体蛋白(TpP)、D-二聚体(D-D)的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50例良性消化道疾病患者(对照组),测定其血小板参数、vWF、Fb、TpP、D-D的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胃癌、食管癌、肝癌、肠癌患者血液血小板参数、vWF、Fb、TpP、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各组之间比较,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淋巴结转移者血小板参数、vWF、Fb、TpP、D-D水平显著高于未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存在明显的血栓前状态,表现为继发性纤溶亢进,血小板活性增加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可能影响着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转移和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生物标志物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35例,其中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AMI)71例及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AMI)34例;不稳定心绞痛(UAP)30例、同期冠状动脉造影(CAG)阴性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对象均检测治疗前后NT-proBNP、hs-cTnT浓度并进行分析。结果:ACS组血清NT-proBNP、hs-cTnT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TEAMI组NT-proBNP水平高于STEAMI组和UAP组(P<0.05),hs-cTnT水平在AC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STEAMI组两个标志物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NSTEAMI组和UAP组两个标志物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6 h后,各组两个标志物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NT-proBNP与hs-cTnT呈正相关性(r=0.625,P<0.05)。结论:ACS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生物标志物动态监测,对ACS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等生物标志物与CHA2DS2-VASc评分在房颤卒中危险分层上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心内科住院的200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CHA2DS2-VASc评分是根据患者心衰、高血压、年龄、糖尿病、卒中或TIA等情况进行评估,根据以上标准调查所有入选患者的分值,按分值分为低危(0分),中危(1分),高危(≥2),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cy、D-D、RDW水平,同时为每位入选患者进行CHA2DS2-VASc评分,采用线性相关分析法分析CHA2DS2-VASc评分与相应生物标志物之间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Hcy、D-D、RDW对CHF非瓣膜性房颤发生风险的影响.结果:与低危组患者比较中危组患者Hcy、D-D、RDW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中危组患者比较高危组患者Hcy、D-D、RDW水平显著升高(P<0.05),Hcy、D-D、RDW与CHA2DS2-VASc评分具有正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D-D、RDW是房颤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Hcy、D-D、RDW水平随CHA2DS2-VASc评分增加而逐渐升高,Hcy、D-D、RDW是房颤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浓度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和死亡风险评估的意义。方法:采用双向侧流免疫法检测84例AMI患者、40名健康对照者以及AMI患者治疗后第3d、第7d血清NT-proBNP水平。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80 d,观察随访期间发生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结果:AMI组患者入院时血清NT-proBNP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随着NT-proBNP水平增高,MACE发生率增多,NT-proBNP>2376.23 ng/L组患者随访期内出现MACE的例数明显高于NT-proBNP≤2376.23 ng/L组(P<0.01);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与患者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密切相关,治疗前,≤30d死亡组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治疗后第3d,≤30d死亡组NT-proBNP水平高于治疗前及其他两组(P<0.05),治疗后第7d,非死亡组血清NT-proBNP水平低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d,亦低于2个死亡组(P<0.01);31d~180 d死亡组治疗前、后血清NT-pro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NT-proBNP水平与AMI患者预后和死亡风险密切相关,观察AMI患者早期血清NT-proBNP水平及其在治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对AMI患者预后和死亡风险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血栓弹力图参数水平变化及与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01-2023-01在本院治疗的慢性心衰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98例,其中发生血栓32例(血栓组),未发生血栓66例(无血栓组),同时选取慢性心衰患者9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临床资料、血vWF、D-D、H-FABP以及凝血和血栓弹力图等指标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心衰合并下呼吸道感染者发生血栓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血栓组和无血栓组D-D、vWF、H-FABP、MA、EPL、LY30和CI均升高,R、K水平降低,且血栓组较无血栓组升高或降低更明显(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D、vWF、R、K、LY30是慢性心衰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发生血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慢性心衰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栓风险增高,监测其D-D、vWF及血栓弹力参数有助于评估血栓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在心房颤动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与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评分系统(CHA2DS2-VASc评分)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永州市中心医院住院的101例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患者纳入房颤组,依据患者的病史分为阵发性房颤组(PaAF组)57例,持续性房颤组(PeAF组)44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12例纳入对照组,检测各组PAPP-A的血清学水平,计算房颤组的CHA2DS2-VASc评分,绘制ROC曲线,计算其灵敏度、特异性。结果 房颤组PAPP-A血清学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中各组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AF组、PeAF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eAF组PAPP-A血清学水平高于PaAF组。PAPP-A诊断心房颤动的ROC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0.802、60.4%、83.9%。Spear...  相似文献   

11.
妊高征患者血清TNF-α、IL-6和D-D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了妊高征患者血清TNF-α、IL-6和D-D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生化法对32例妊高征患者进行了血清TNF-α、IL-6和D-D检测,并与35名正常孕妇作比较。结果:妊高征患者血清TNF-α、IL-6和D-D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孕妇组(P〈0.01),且血清D-D水平与TNF-α、IL-6水平呈正相关(r=0.5918、0.6011,P〈0.01)。结论:检测妊高征患者血清TNF-α、IL-6和D-D水平的变化对患者的病情判断、临床治疗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了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L-2、IL-10、IL-18和D—D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免法、酶联法和免疫比浊法对3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清IL-2、IL-10、IL.18和D—D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儿比较。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在治疗前血清IL-2水平显著地低于正常儿组(P〈0.01),而IL-10、IL-18和D-D水平又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儿组(P〈0.01),经治疗1个月后则与正常儿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血清IL-2水平与IL.10、IL.18和D-D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806、-0.5014、-0.5988,P〈0.01)。结论:血清IL-2、IL—10、IL-18和D—D参与了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全过程,检测这些细胞因子的变化有助于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了COPD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8、D.D和APN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法和生化法对40例COPD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清IL-18、D.D和APN检测,并与35名健康人作比较。结果:COPD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清IL-18、D-D和APN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治疗2周后则与正常人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血清IL-18水平与D.D、APN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018、0.6134,P〈0.01)。结论:检测COPD患者血清IL-18、D-D和APN水平的变化对了解病情、观察疗效和预后判定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过服用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并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离散度(Pd)的变化,评价替米沙坦对P波离散度的影响。方法把60例高血压并阵发性房颤的患者随机分为替米沙坦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5个月。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同步12导联心电图机测定P波最大时限(Pmax)和最窄P波时限(Pmin),根据公式Pd(ms)=Pmax—Pmin计算并比较其差异性,并观察治疗后房颤复发的次数。结果治疗组高血压并阵发性房颤患者治疗后Pmax、Pd分别为(109.33±7.89)ms、(36.98±8.06)ms,较对照组治疗后(125.43±7.20)ms、(45.87±8.19)ms。显著减少,P〈0.05;治疗组房颤复发总次数及平均每例复发次数(57次、1.90次),较对照组(178次、5.90次)显著减少,P〈0.05。结论替米沙坦能缩短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的Pmax及Pd,可减少房颤的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及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荧光免疫分析156例ACS患者(包括84例AMI和72例UAP)和30例SAP患者以及42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浆NT-proBNP水平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在156例ACS患者中,84例AMI组(P〈0.01)和72例UAP组(P〈0.05)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30例SAP组和42例正常对照组,30例SAP组较之42例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156例ACS患者随疾病的严重程度、UAP分级和冠脉病变支数,血浆NT-proBNP水平增加。156例ACS患者PCI治疗后,44例心血管事件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112例无心血管事件组(P〈0.01),并与LVEDD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故血浆NT-proBNP水平是随访、考核疗效的有效指标。结论:血浆NT-proBNP的测定是ACS患者诊断、疾病严重程度判断和PCI疗效考核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6.
血清NT-proBNP在高血压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高血压病患者血清N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的浓度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试验(ECMA)测定119例高血压患者及5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NT—proBNP浓度,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舒张早期速度峰值(E)/晚期速度峰值(A)比值,比较不同NYHA、LVEF、LVMI分级下NT—proBNP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ROC)。结果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清kNT-proBNP水平为3.4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42(P〈0.001),不同NYHA、LVEF和LVMI分组下的血清NT-proBNP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NT—proBNP诊断高血压患者心衰的AUC^ROC为0.863。多变量相关分析表明,血清NT-proBNP浓度与NYHA分级、LVMI、体重指数(BMI)之间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r=0.581,P〈0.001,r=0.437,P〈0.001及r=0.352,P〈0.001),与LVEF分级、E/A比值之间呈良好的负相关关系(r=-0.361,P〈0.001和r=-0.626,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是高血压病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LVH)强的预测因子(HR=3.392,P〈0.01),并与患者的临床治疗结局密切相关。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可用来评价患者的心功能状况.且与临床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IFN-γ、D-D、田K1和sFas四项指标水平的变化及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血清IFN-γ采用放射免疫分析;D-D和sFa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检测;TK1测定采用CIS.型免疫印迹增强发光检测系统检测。结果:血清IFN-γ水平子宫颈良性疾病组与正常妇女组无显著差异(P〉0.05),术前组分别高于子宫颈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妇女组(P〈0.05,P〈0.01),术后组较术前组下降显著但高于子宫颈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妇女组(P均〈0.05)。D-D水平则术前组和子宫颈良性疾病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妇女组(P〈0.05,P〈0.01),术后组较术前组下降显著(P〈0.05),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妇女组(P〈0.05)。TK1水平术前组和子宫颈良性疾病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妇女组(P均〈0.05),同时术前组又显著高于子宫颈良性疾病组CP〈0.01),术后组较术前组下降显著(P〈0.05),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妇女组(P〈0.05)。sFas水平的变化同D-D。结论:患者血清四项指标水平手术前后发生了显著变化,可能与子宫颈癌的病理过程有关;其测定有助于探讨其病理机制和观察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醛固酮(ALD)、睾酮(T)和雌二醇(E2)的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186例CHF患者血清ALD、T和E2水平,并进行对照统计分析。结果:CHF组患者血清ALD显著地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和E2均显著地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Ⅱ、Ⅲ、Ⅳ级心力衰竭组间血清ALD依次递增,T和E2依次递减,方差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ALD与T和E2呈正相关(r=0.433、0.461,P<0.05),T与E2间无明显相关性(r=-0.131,P>0.05)。住院期间死亡组血清ALD显著地高于好转出院者(P<0.01),T和E2水平显著地低于好转出院者(P均<0.01)。结论:CHF患者血清ALD显著升高,T和E2显著下降,且与心功能分级和住院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19.
EH患者血清利钠多肽及血栓素B_2水平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ANP、BNP、CNP及TXB2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0例EH患者和正常人对照组分为2组;不同EH分期Ⅰ、Ⅱ、Ⅲ期分为3组,将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四项血清标志物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结果:EH患者组ANP、BNP、CNP及TXB2四项血清指标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非常显著(P均〈0.01)。Ⅰ期组EH患者血清ANP、CNP及TXB2三项血清标志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而血清BNP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Ⅱ期组患者ANP水平显著高于Ⅰ期组和对照组(P〈0.05),而BNP、CNP和TXB2三项血清标志物则非常显著高于Ⅰ期组和对照组(P均〈0.01)。Ⅲ期组结果显示,ANP、BNP、CNP和TXB2四项血清标志物均非常显著地高于Ⅱ期组、Ⅰ期组及对照组(P均〈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ANP、BNP和CNP三项指标与自身的平均动脉压呈显著正相关(r=0.298,P〈0.01;r=0.409,P〈0.01;r=0.412,P〈0.01)。结论:本文四项血清指标水平显著升高,测定数据的变化与EH的发病及病情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CHD)发生机制和危险因素的研究,探讨若干标志物对CHD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应用发光免疫分析和酶联分析法对95例CHD患者进行了血清真胰岛素(TI)、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联素(APN)、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测定,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34例,不稳定心绞痛(UAP)3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5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CHD患者血清TI、Hcy、MMP-9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APN水平又非常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P<0.01),AMI组和UAP组又低于SAP组(P<0.05),且血清APN水平与TI、Hcy、MMP-9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612、-0.5018、-0.6132,P<0.01)。结论:血清TI、APN、Hcy、MMP-9水平的变化与CH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发生CHD的重要危险因素,对CHD的诊断、分型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