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神经细胞诱向(营养)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s, NFs)是靶组织产生的一种特异蛋白分子,有促进和维持神经细胞的生存、生长、分化和执行功能的作用,但不刺激细胞分裂。虽然不同的作者用过不同的名称(如Patterson称为指令因子instructive factor),但是他们对其生物效应的结论是一致的。在NFs中,有的NF只管理特定神经细胞特定显型的表达,如专门或主要使培养神经细胞突起伸长的因子,对这种促进分化的因子特称为突起伸长因子(neurite extension factor, NEF);有的NF主要促进神经细胞存活,也可以称  相似文献   

2.
<正>公共卫生监测(public health surveillance)是指"连续、系统地收集有关卫生问题的资料,经过分析、解释后及时反馈和利用信息的过程"[1]。最早期的监测主要关注疾病的发生和死亡,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死亡,故称为疾病监测(surveillance of disease)。随着疾病谱和医学模式的转  相似文献   

3.
神经调节蛋白(neuromodulin,NeM)是一种神经组织特异性的钙调素结合蛋白,与钙调素结合有反Ca~(2+)依赖性。它与突触的可塑性、神经生长和再生有关。本文简述其分离纯化、结构与功能以及cDNA克隆与表达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癫(癎)患者监测到发作间期(癎)样放电(Interietal epileptiform discharge,IED)的临床意义.方法:对随访的3例脑电图监测到IED的非癫(癎)患者病例进行分析.结果:3例患者分别随访半年至1年零8个月,无癫(癎)发作,认知功能及行为均同正常同龄儿童.结论:对非癫(癎)患者监测到IED的处理,要考虑到患者的年龄、是否是癫(癎)的易感人群、IED的出现与诱发实验的关系、IED出现的频率等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5.
7.AEEG监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1)监测方法 AEEG24h监测无医生跟踪,伪差不可避免地频繁出现,所以一份完整的记录十分重要。对合作儿童在安放电极后,一定要在医生的监护下作30min常规描记,包括睁闭眼试验、HV以作自身对照。在24h描记中,一定来医院检查1~2次,主要检查电极情况及仪器运转情况,嘱家长详细作好记录。取下记录盒后对每一幅导联都要进行检修,确认完好。  相似文献   

6.
<正> 神经细胞诱向(营养)因子对其应答神经元或细胞株的生物效应,首先是直接通过与细胞表面特异受体的相互作用,再启动细胞内的一系列反应,调整细胞的生物活性。所以,对神经细胞诱向(营养)因子受体的鉴定,有助于了解神经细胞诱向(营养)因子对细胞的生物效应和进一步确切地了解其作用机理。近年来,对受体鉴定的方法,已经由传统的生化分离过柱法,发展到利用免疫学方法制备受体抗体定位其分布,或用标记配体筛选(tagged-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内埋藏电极同步录像脑电图监测(V-EEG)对难治性颞叶癫(疒间)致(疒间)灶的定位作用.方法:对临床、影像学检查及头皮电极脑电图(EEG)不能明确癫(疒间)致(疒间)灶的3例难治性颞叶癫(疒间)患者,采用颅骨钻孔方法埋置硬膜下电极和深部电极,经长程颅内电极V-EEG监测进一步定位致(疒间)灶.结果:3例难治性颞叶癫(疒间)患者通过颅内电极V-EEG监测,并依据发作初始期的EEG异常放电特征确定了致(疒间)灶,并进行病灶切除.结论:依据发作初始期颅内电极EEG(疒间)样放电的部位和范围,能够为难治性癫(疒间)外科手术治疗提供更可靠的定位指标.  相似文献   

8.
大鼠卵巢的神经联系(FHRP和CT-HRP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FHRP和CT-HRP注射大鼠左或右侧卵巢,在同侧T_(10)—L_2脊神经节见到标记细胞,高峰在T_(13)和L1。在T_(10)-L_2脊髓背角Ⅲ-Ⅳ层见到标记纤维。在双侧结状神经节、双腹腔神经节,双侧迷走神经背核都见到标记细胞。并见到迷走神经背核的树突伸入到同侧弧束核内。在弧束核及弧束连合核内见到标记纤维。在内脏大神经及卵巢上神经内见到标记纤维,在以上两神经的边缘见到标记细胞。  相似文献   

9.
4 用于监测临床症状的LTME设备和程序及其与脑电图的联系 LTME的主要目标是将脑电图结果与临床症状联系起来.系统应允许患者或其他观察者标记相关事件和工作人员追踪注释.症状和脑电图能完全融合.难以识别的奇怪发作可以为同步记录脑电图上的(痫)样放电所证实.相反,典型发作表现的视频可能足以诊断癫(痫),即便在缺乏明确的(痫)样异常脑电图情况下.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文N400的研究现状简述(1)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1980年美国学者Kutas和Sillyard首先报道在一项语句阅读任务中可由语义不匹配的结尾词引出一个负性电位,因其潜伏期在400ms左右,遂称之为N400。N400是事件相关电位(ERP)的内源性成份之一,可通过各种语言操作任务诱发,主要反映语言认知的过程。Friederici等(1997)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发作期与发作间期脑电图(癎)样放电对癫(癎)灶定位诊断的价值.方法:对49例癫(癎)患者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中的发作期和发作间期(癎)样放电情况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发作期脑电图(癎)样放电检出率为94%,发作间期为90%,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对癫(癎)的诊断和癫(癎)灶的定位有重要意义.发作间期脑电图(癎)样放电对癫(癎)灶的定位价值接近于发作期脑电图(癎)样放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海绵状血管瘤所致癫(痫)在术前脑电图(EEG)检查对于致(痫)灶定位的价值.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治疗的以癫(痫)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资料20例.术前进行1至2周头皮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捕捉至少3次临床发作与其脑异常放电后进行手术,术中行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严格根据癫(痫)手术要求进行定位评估,切除致(痫)灶,对EEG结果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癫(痫)发作完全消失(满意)12例,癫(痫)发作减少50%以上(良好)6例,效果差2例,无1例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对于以癫(痫)为主要表现的脑海绵状血管瘤手术切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细致的EEG定位评估有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癫(癎)外科中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对癫(癎)发作的起源和定位的作用和意义.方法:120例患者均行长程视频脑电图检查,其中73佣监测中可见明确的局灶性(癎)样放电,结合临床发作形式和发作期脑电图以及影像学检查,73例为症状性癫(癎),且均有手术治疗的意愿,经准确定位癫(癎)灶后,实施手术治疗,手术中均行皮层脑电图监测(CoEEG).23例脑电检测中发现明显(癎)样放电,因放电灶分散或位于功能区或因脑肿瘤伴发癫(癎)或患者发作不太频繁且不愿意接受开颅手术者,行伽玛刀治疗.结果:73例开颅手术者,术中均监测到皮层棘波放电.术后随访6~24个月,发作停止者70例,明显减少者2例,无显著改善者1例,有效率99%.结论:长程视频脑电监测在癫(癎)术前评估定位致(癎)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对小儿癫(癎)的诊断意义.方法:将160例患儿分为临床诊断癫(癎)组100例和可疑癫(癎)组60例,均行V-EEG监测,并观察觉醒期和睡眠期V-EEG(癎)样放电的分布情况.结果:本文160例患儿中,V-EEG监测异常者118例(74%),(癎)样放电检出率为56%.(癎)样放电发生率在临床诊断的100例小儿癫(癎)组为67例,占67%,可疑癫(癎)组为20例,占33%.(癎)样放电多见于浅睡期.结论:V-EEG可提高小儿癫(癎)(癎)样放电的检出率,对小儿癫(癎)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检查介绍(NCSE)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各种脑损害的存活率的提高和康复医学的发展 ,认知功能障碍越来越受到重视 ,对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 ,依靠的不是神经影像学检查而是有效的神经心理评估[1] 。《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检查》(Theneurobehavioralcognitivestatusexamination ,NCSE) ,由Mueller等编制于 1983年[2 ] 。该量表采用分量表和分量表分的形式对各认知领域进行分析而被称为第二代认知功能检查法。1 NCSE的内容及评测方法NCSE评估认知功能的三个一般因素 (意识水平、注意力和定向能力 )和五个主要的认知功能区域(语言能力、结构能力、记忆力、计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对发作间期儿童癫(癎)的诊疗价值.方法:对85例癫(癎)儿童于发作间期监测24 h AEEG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EEG监测异常者74例(87.1%),其中有(癎)样放电者49例(57.6%);发作越频繁,AEEG(癎)样放电检出率越高(P<0.01);睡眠期(癎)样放电检出率显著高于清醒期(P<0.01).治疗后复查组较新诊断组癫(癎)儿童(癎)样放电显著减少(P<0.05).结论:发作间期AEEG监测有助于儿童癫(癎)的临床诊断及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及迷走神经切断术,探讨猪食管一氧化氮类及肽类神经支配的神经化学特性。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肌间神经丛及粘膜下神经丛中有部分神经元呈nNOS、VIP、GAL、NPY、PACAP、L-ENK、SP、5-HT及CB免疫阳性,但未见CGRP及SOM阳性神经元。nNOS及CB免疫阳性产物主要分布于不同的神经元胞体内。将PGP9.5作为神经元胞体的标记物,并采用免疫荧光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方法,分别观察了PGP9.5与nNOS、VIP、SP的双标情况。结果如下:(1)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约占PGP9.5标记神经元总数的63%,而VIP免疫阳性神经元约占36%,SP免疫阳性神经元约占28%;(2)神经节内神经元的平均数量呈现吻尾方向的递增趋势,且食管腹段神经丛内神经节数量明显高于食管其他部位;(3)食管肌层内VIP/GAL/NPY免疫阳性纤维分布最广,其中部分阳性纤维同时呈nNOS或PACAP免疫阳性;SP和/或L-ENK免疫阳性纤维在粘膜肌层的分布明显多于平滑肌层。CGRP阳性纤维非常少见,这一点不同于对其他动物的观察结果;(4)经一侧迷走神经切断后,肌间神经丛内PACAP及5-HT免疫阳性纤维明显减少,提示这些纤维可能来源于迷走神经;而平滑肌中VIP/GAL/NPY和/或nNOS免疫阳性纤维数量未发现明显变化,可能为内源性来源。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医院的数字X摄影系统(DR)市场,95%以上被Philips、Siemens、GE、Carestream、Shimadzu、Toshiba公司的产品所垄断。中国医疗科技网(虔信咨询)长期对这些品牌的变化的跟踪监测发现,DR发展  相似文献   

19.
抗癫癎药物治疗是癫癎治疗的主要手段,经过正规抗癫癎治疗,临床发作消失,病人及家属就会要求停药。但如何选择科学指标指导病人停药,减少或避免癫癎复发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我科自2001年开展录像脑电图(VEEG)监测以来,对26例已完全无癫癎发作的患者,应用VEEG监测结果指导停药,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神经电生理技术在小儿癫(癎)诊断中的综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癫癎有些特殊的发作表现,单纯根据发作期同步录像脑电图(VEEG)仍难以准确判断发作类型和起源。运用诱发电位(EP)、肌电图(EMG)等综合神经电生理技术,对小儿癫癎的分型和定位有特殊诊断价值,同时也是研究癫发作机制的重要方法。1鉴别癫发作类型小儿癫癎发作常表现为短暂的点头或跌倒,VEEG监测有时很难鉴别肌阵挛、痉挛或失张力等发作类型。在诊断困难的病例,可在EEG监测中进行同步EMG记录,根据发作时肌电暴发或肌电消失的特征及其与EEG放电之间的关系确定发作类型(图1)。EMG一般使用表面电极,根据发作累及的主要肌群,可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