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杂交手术在治疗累及弓部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描述性研究。纳入2020年1月—2021年9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确诊为累及弓部的TBAD患者。其中男16例, 女5例;年龄32~81(59.7±12.9)岁。患者均采用外科转流术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相结合设计的新的杂交手术治疗。观察指标: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转流血管通畅情况、有无Ⅰ型内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死亡等指标。术后随访观察有无支架移位、再干预、支架内血栓形成、支架内再狭窄、移植物感染、各型内漏, 转流血管通畅情况及真腔通畅情况。结果患者手术均成功, 术中均未出现Ⅰ型内漏。手术时间为(156.5±19.7)min, 术中出血量为(70.2±25.6)mL, 术后卧床时间为(4.3±1.7)d。11例患者使用人工血管行转流术, 术后住院时间为(9.6±3.1)d, 住院费用为(16.6±3.8)万元;另外10例使用自体大隐静脉, 术后住院时间为(14.1±6.3)d, 住院费用(剔除2例左颈总动脉植入支架病例)为(13.0...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杂交手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的主动脉夹层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成都军区总医院共对16例累及主动脉弓部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完成了杂交手术治疗.其中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50~72岁[(56.3±7.1)岁].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夹层起源于升主动脉)5例,B型夹层(夹层起源于降主动脉)11例,病变均累及主动脉弓,不适宜单独行腔内隔绝治疗.11例采用胸骨正中切口或加颈部切口行升主动脉至头臂动脉旁路移植,5例单纯颈部切口行头臂动脉间旁路移植,然后行股动脉切口逆行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植入.术后即刻行升主动脉造影,术后3个月、1年及2年随访CT资料,观察支架和人工血管通畅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血管旁路手术,并植入覆膜支架.术中血管造影证实支架植入定位准确,无明显内漏和移位.主动脉夹层真腔血流恢复正常,旁路血管血流通畅,围手术期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16例,随访时间3.0 ~ 48.0个月[(24.O±8.2)个月],所有患者均生存,并恢复正常生活.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2年复查主动脉增强CT示:支架无移位和内漏,支架内及人工血管旁路血流通畅,未见脑部和肢体的缺血征象.结论 累及弓部的主动脉夹层可根据受累的部位及程度采用不同的杂交手术方法,杂交手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的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能明显减轻患者的创伤和痛苦,该治疗方法扩大了介入覆膜支架腔内治疗的适应证,但远期疗效有待迸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治疗的手术指征、术前评估方法、手术操作技巧、并发症及防治原则;观察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3月~2006年1月,对23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腔内隔绝术治疗,笔者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采用CT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评估,术中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经股动脉将移植物导入胸主动脉封闭夹层裂口,术后行影像学及症状学随访观察。结果术中成功释放移植物22例,术后即刻DSA造影显示18例近段破口完全被封闭,动脉瘤消失,4例发生内漏,其中2例再次置入支架后内漏消失。术后2例患者发生腹主动脉夹层,其中1例再次行腔内隔绝术。1例患者发生肠系膜动脉栓塞引起肠坏死而死亡。22例患者术后无心、肺、肾功能衰竭及截瘫等并发症,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切口愈合,出院,术后经过CTA及症状学随访显示无严重并发症,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腔内隔绝术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的新方法,近、中期随访结果表明该技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血流动力学分析,探究1例B型主动脉夹层在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TEVAR)后发生新发破口的原因。方法 对1位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TEVAR术后1、6、12、24月定期复查主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基于各时期CTA影像,重建三维模型,进行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分析。结果 相比于术后1月,术后12月真腔直径增加1.8倍,且主动脉整体扭曲度增加16.67%;术后1、6、12月,在心脏收缩期新发破口处最大血流速度分别高于支架远端锚定区平均流速69.6%、33.7%、92.1%,最大壁面剪切应力分别为平均剪切力的2.52、2.32、3.52倍;此外,最大时均壁面切应力(time-averaged wall shear stress, TAWSS)在术后1、6、12月分别为平均TAWSS的1.88、2.53、3.62倍。结论 TEVAR术后新发破口处主动脉真腔直径存在明显突变,且持续增大。导致该处主动脉血流流速加快,内膜长期承受高壁面剪切应力,进而引起新发破口。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评价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夹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48例StanfordB型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腔内修复术。所有患者在DSA下行左肱动脉穿刺插管、造影,了解主动脉真、假腔、夹层裂口及其与重要血管分支位置关系。腹股沟区纵切口显露股动脉,送入人工血管输送器至病变处,准确定位后,释放人工血管进行腔内修复。术后复查造影,观察真假腔血液动力学变化、内脏及下肢动脉供血的改变。结果48例患者一次性成功置入人工血管支架,2例支架未能完全封堵漏口、内漏明显,手术成功率95.8%。支架置入后假腔血压下降,机体脏器缺血状况改善,临床症状好转或消失。结论支架性人工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夹层动脉瘤安全可行、效果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腔内隔绝术EVGE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的价值及应用经验。方法采用国产人工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9例。经核磁共振(MRI)、主动脉造影明确瘤体和夹层破口位置及大小,标记破口位置。准确选定覆膜支架型移植物,DSA监控下将支架导入瘤腔及裂口位置,完全封闭破口,使真、假腔隔绝。结果破口全部封闭成功,支架没有移位、狭窄等并发症。术后超声和螺旋CT检查假腔内有血栓形成。9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EVGE是一种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早期结果满意,中远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复杂B型夹层分期杂交手术后的护理要点。方法:对患者术前进行心理疏导,积极控制血压、控制疼痛、避免腹内压增高的因素,术后重点围绕自体肾移植及腔内隔绝可能存在的并发症进行观察及护理,加强营养支持等护理措施。结果:通过这些护理措施的落实及准确有效的治疗后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治愈出院。结论:对复杂疑难病例先期开展讨论,明确护理难点、要点及实施对策,防患于未然,配合术后积极有效的对症护理是保证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应用Bentall手术和分叉支架植入术(杂交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夹层动脉瘤结果。方法 Stanford A型夹层动脉瘤患者40例,其中男32例,女8例,年龄范围为25~75岁,平均(43.8±14.7)岁。其中28例在深低温停循环下行杂交手术,12例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Bentall手术。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杂交手术组和Bentall手术组、死亡组与存活组手术前后肝肾功能、心肌酶变化。结果 40例主动脉瘤患者中治愈出院的为36例,治愈出院率为90%。死亡4例,总死亡率为10%。存活患者无截瘫及脑中风发生。杂交手术组和Bentall手术组肝肾功能、心肌酶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患者术后肝肾功能、心肌酶多项指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深低温停循环下行Bentall手术和分叉支架植入术治疗Stanford A型夹层动脉瘤安全有效;体外循环中注意保护肝脏功能可以进一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讨论覆膜支架植入治疗外伤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术后的护理.方法 2006年12月~2010年10月,采用先健AnkuraTM大动脉覆膜支架系统施行EVGA术的病人有5例,男4例,女1例,年龄31~55岁.护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做好健康教育.结果 5例患者支架全部成功植入.术前血压控制平稳,5例术中无并发症及死亡发生.术后2月~4年随访,所有患者复查CT示假腔径缩小并见腔内血栓形成,真腔径增大,未发生瘤体破裂及支架移位等并发症.结论严密、认真的护理措施对外伤性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术的成功和病人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合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诊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5月—2021年1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6例晚期妊娠合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孕妇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5~37岁(平均31.7岁),孕周31~37周(平均35.3周)。其中初产妇1例,经产妇5例;术前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主动脉瓣反流程度,轻度1例、中度2例、重度3例;主动脉根部直径40~60 mm(平均47.7 mm);合并马凡综合征1例,脑梗1例,妊娠期高血压3例。根据孕周及夹层病变程度制定手术方案。观察指标:围术期指标包括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停循环时间,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监护病房停留时间、并发症及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Apgar评分(1 min、5 min)等。术后定期随访再次手术及生存情况。结果 6例患者先行剖宫产后再行主动脉修复手术,两次手术间隔时间为0~12 h(平均5.7 h)。Bentall+Sun’s手术2例(其中1例同期行右冠搭桥术),升主动脉置换+Sun’s手术2例(其中1例行头臂干支架置入术),Bentall+次全弓置换+近端头臂干置换术1例,升主动脉置换+全弓及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1例。6例患者体外循环167~350 min(平均275 min),主动脉阻断139~264 min(平均212 min),停循环15~40 min(平均31.7 min),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23~106 h(平均45.5 h),监护病房停留时间4~8 d(平均5.7 d);术后产妇与胎儿均存活,产妇无二次开胸、气管切开、心跳骤停、脏器灌注不良等并发症。6例新生儿中足月产2例,早产4例;出生体质量2 250~3 355 g(平均2 697 g);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为4~9分、平均6分,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为8~10分、平均9分,其中轻度窒息4例。6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1~66个月,复查CT人工血管血流通畅,支架远端自体血管无扩张,无二次手术;1例患者术后8个月因抑郁症死亡;6例婴幼儿均生长发育良好。结论 晚期妊娠合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尽早手术,并根据孕龄及夹层病变程度选择相应的治疗策略,可获得良好的母儿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站式杂交手术与全弓置换处理主动脉弓部病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29例累及主动脉弓部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3例行一站式杂交手术的患者纳入杂交手术组,16例行全弓置换联合支架象鼻的患者纳入全弓置换组。比较2组患者肺部感染、胸腔积液、肾损伤、神经系统损伤、心功能不全、截瘫、切口感染、用血量和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2组患者肺部感染、胸腔积液、一过性肾功能损伤、切口感染、一过性意识障碍、截瘫、脑梗死/脑出血、心功能不全、移植旁路血管再发狭窄、再发主动脉夹层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杂交手术组患者用血量平均(3.69±2.89)U,全弓置换组平均(12.38±3.14)U,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杂交手术组围手术期因突发心跳骤停,成功复苏后脑死亡1例,全弓置换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随访1~26个月,随访期间杂交手术组出现1例覆膜支架远端夹层扩张破裂死亡病例,全弓置换组出现1例脑血管意外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病例,其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一站式杂交手术与全弓置换治疗弓部病变效果均满意,其中一站式杂交手术用血量较全弓置换组明显减少,无需深低温停循环,对年龄大、一般情况差的患者更为有利;而全弓置换组用血量更大,需要停循环、创伤大,但象鼻支架材料利于二次手术根治远端病变,适用于年轻、术前一般情况良好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MAD)患者CT血管成像(CTA)Riolan弓的显示率、管径大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5年1月—2020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诊断科76例临床资料及腹部CTA资料完整的ISMAD患者作为ISMAD组,其中男69例、女7例,年龄39~78(55.0±8.6)岁;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同一医院150例腹部CTA无异常发现的受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91例、女59例,年龄20~83(54.2±13.2)岁。基于CTA影像评估并比较2组观察对象完整Riolan弓的显示率及其管径的大小;按Yun分型标准将ISMAD组分为Ⅰ型、Ⅱa型、Ⅱb型和Ⅲ型,比较Riolan弓显示率与管径在不同Yun分型间的差异。结果 ISMAD组和对照组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P=0.585);ISMAD组男性占90.8%(69/76),高于对照组的60.7%(91/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14,P<0.001)。ISMAD组和对照组Riolan弓的显示率分别为84.21%(64/76)和31.33%(47/150),其中男性分别为85.51%(59/69)和34.07%(31/91)、女性分别为5/7和27.12%(16/59),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内性别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ISMAD组和对照组Riolan弓管径分别为(2.61±0.58)mm和(2.14±0.35)mm,ISMAD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9,P<0.001)。ISMAD组不同Yun分型患者Riolan弓显示率及管径分别为:Ⅰ型75%(18/24)和(2.35±0.44)mm,Ⅱa型76.92%(20/26)和(2.40±0.33)mm,Ⅱb型19/19和(2.86±0.65)mm,Ⅲ型7/7和(3.20±0.66)mm。不同Yun分型间总体比较,Riolan弓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管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26,P<0.001);Ⅱb型和Ⅲ型的管径分别高于Ⅰ型和Ⅱa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ISMAD患者的CTA Riolan弓显示率明显高于非ISMAD对照者,且管径增粗明显,间接验证了Riolan弓在ISMAD中的代偿作用;Riolan弓管径的大小可用于评估ISMAD管腔狭窄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修复术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TBA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意愿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胸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修复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住院时间、院内病死率、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主动脉血管重塑情况,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每搏心输出量(SV),肝肾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酐(Cr)、尿素氮(BUN)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D-二聚体(D-dimer)、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术后随访12个月,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2组患者生存状况。结果联合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院内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联合组主动脉峡部段、降主动脉中段、降主动脉远段真腔短径长于对照组,假腔短径短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LVEDD、LVESD短于对照组,LVEF、SV高/大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血清ALT、AST、Cr、BUN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外周血NLR、D-dimer、H-FAB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联合组术后12个月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修复术治疗TBAD可降低外周血NLR、D-dimer、H-FABP表达,改善主动脉血管重塑情况、心功能、肝肾功能,缩短住院时间,降低院内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A型夹层状态下的头臂血管进行解剖学测量,为人工血管的制作和完善提供数据支持,为主动脉腔内治疗和头颈部介入操作提供参考。 方法 对331例A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行回顾性CTA三维重建,并对其分别进行形态描述,径线和角度测量。 结果 共计331例,标准型主动脉弓91.5%(303例),变异型主动脉弓8.5%(28例)。25.4%(77例)3分支开口均低于主动脉弓最高点。3分支开口分布中,IA多见于后位,而LCCA和LSA则多见于中位。IA最易被夹层累及。由IA到LSA,3分支在开口处的直径分别为(16.2±3.6)、(11.0±3.3)、(12.9±3.6)mm。3分支在距离开口2 cm处直径分别为:(12.0±3.0)、(9.0±1.9)、(9.8±2.1)mm。IA-LCCA间距平均为(10.1±5.5)mm(2.0~20.0mm)。LCCA-LSA间距平均为(14.1±5.9)mm(2.0~27.0mm)。在主动脉弓冠状面,头臂血管与主动脉弓所成角分别为(62.5±26.5)°,(57.8±23.4)°,(64.9±23.5)°。在主动脉弓横截面,头臂血管与主动脉弓所成角分别为(121.1±24.7)°,(107.3±19.4)°,(100.5±16.1)°。 结论 通过本研究得到了A型夹层状态下的头臂血管详细解剖数据,且和目前流行的人工血管设计数据并不一致,这为人工血管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双侧肾动脉受累的CT血管成像(CTA)影像解剖学分型,并探讨不同分型患者术后急性肾功能损伤(AKI)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0年1月—2017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外科1 331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影像及临床资料,其中男1 008例、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