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1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9例患儿全部治愈,病程最长者2个月,2例行支气管灌洗。1例引起闭塞性支气管炎,效果较差。婴幼儿起病急,咳痰、喘息症状明显,肺部罗音明显,儿童多热程长,咳嗽明显,肺部体征不明显,X线表现明显,肺外并发症多。重症多表现为持续高热、咳嗽,伴多系统、多器官损害.阿奇霉素、甲强龙、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有效。结论支原体肺炎无男女性别差异,不同年龄组支原体肺炎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肺炎阿奇霉素治疗有效,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甲强龙、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2.
应少华  侯新凤 《医学信息》2006,19(8):1441-1442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 对86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肺部表现有症状重、体征轻、影像学表现明显的特征,同时易合并多脏器损害。结论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可作支原体抗体测定结合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同时要注意肺外脏器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支原体抗体检测最佳时间和糖皮质激素的疗效,为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确诊的232例MPP入院患儿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临床特征并分组。比较发热组与非发热组住院天数;比较激素组与非激素组住院时间和入院后热退天数;分析发病1w内和1w后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结果 MPP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及干咳。肺部明显阳性体征仅见于36.6%的患儿。发病1w以后特异性 IgM抗体阳性率(94.05%)明显高于1w内(70.37%)(P<0.01);激素组热退天数(3.88d)与非激素组(3.27d)无差异(P﹥0.05)。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发热咳嗽症状明显而肺部体征相对较少;糖皮质激素可减轻发热症状;发病第2w后查支原体抗体阳性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分析儿童大叶肺炎的病原学特点、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对2017年1月~12月入住泰安市中心医院儿内科的147例大叶肺炎患儿病原学特点、临床特征及诊疗过程进行分析。结果 ①男性102例,女性45例,年龄4个月~13岁,平均年龄(3.47±4.17)岁,约占同期肺炎患儿的7.41%;全部病例均有咳嗽,伴发热占91.83%;②存在合并症共有27例,占18.37%,其中胸腔积液19例,胸膜炎24例,气胸1例;③CRP、白细胞计数升高各占33.33%、23.81%;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占78.91%,血白细胞内EB病毒-DNA阳性占55.10%;④治疗后发热平均持续时间(4.60±1.57)d,复查胸部CT 123例完全吸收(83.67%),平均住院(9.40±2.17)d。结论 儿童大叶肺炎以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为主,支原体感染占绝大多数,部分患儿合并细菌、EB病毒感染;症状不典型,多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征不明显,并发症多,经正规抗感染治疗,患儿绝大多数均能痊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支原体肺炎患儿外周血Toll受体2、4和Tim、1、3家族基因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自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住院的支原体肺炎患儿共56例,将入选的56例根据X线影像学改变分为两组:表现为沿支气管分布的结节状、点片状密度增高影或伴网格状、条索状间质改变者作为支气管肺炎组(40例),表现为节段性、大叶性实变者作为节段性肺炎组(16例)。同时,选取性别和年龄与支原体患儿组匹配的健康查体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外周静脉全血。抽提总RNA,采用qRT-PCR检测TLR-2mRNA、TLR-4mRNA和Tim-1mRNA和Tim-3mRNA的相对表达量,比较各组之间TLR-2mRNA、TLR-4mRNA和Tim-1mRNA和Tim-3mRNA的相对表达量的差异。结果:(1)支原体肺炎组及MP-支气管肺炎组外周血细胞中TLR-2mRNA、TLR-4mRNA和Tim-l mRNA相对表达值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MP-节段性肺炎组TLR-2mRNA、TLR-4mRNA和Tim-1mRNA、Tim-3mRNA的相对表达量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MP-节段性肺炎组Tim-1mRNA和Tim-3mRNA的相对表达量的显著高于MP-支气管肺炎组。结论:不同类型的支原体肺炎患儿外周血TLR-2、TLR-4和Tim-1基因均有过度表达,Tim-1、Tim-3基因在肺部感染重症患儿有过度表达,TLR2、4受体和Tim1、3家族基因参与不同类型的支原体肺炎的感染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大叶性肺炎免疫功能变化及意义。方法按照肺部影像学检查将67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分为大叶性肺炎组及支气管肺炎组,另择同期于我院门诊查体的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受试者免疫水平。结果肺炎组患儿免疫球蛋白IgG、IgM及补体C_3、C_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大叶性肺炎组IgG、IgM、C_3水平显著高于支气管肺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肺炎患儿CD4^+T淋巴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显著下降(P <0.05),CD8^+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上升(P <0.05);肺炎组患儿白介素-2(IL-2)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大叶性肺炎患儿降低或升高幅度显著大于支气管肺炎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及细胞因子在MPP发病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临床上可根据相关免疫指标水平进行病情评估及治疗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血清肺炎支原体IgG抗体滴度与患儿年龄、血清C反应蛋白、血乳酸、谷丙转氨酶、CKMB、胸片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MPP患儿219例根据血MP IgG抗体滴度分为高滴度组(MP IgG≥1:640)和低滴度组(MP IgG <16:40),入院初检测CRP、血乳酸、ALT、CKMB、胸片等指标。结果 219例MPP中高滴度组有98例、低滴度组121例;高滴度组平均年龄(70.2±12.1月)较低滴度组(55.1±9.0月)大(P<0. 05);高滴度组血清CRP、血乳酸、ALT、CKMB值均较低滴度组高(P <0.05);高滴度组胸片改变为节段性肺炎的例数多于低滴度组(P <0. 05);高滴度组患儿WBC、PCT、ALT和血乳酸异常率显著高于低滴度组(P <0. 05);两组患儿CRP和CKMB异常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的升高,患儿的病情也逐渐加重,因此,检测MP抗体滴度、CRP、乳酸、ALT、CKMB、胸片改变并综合分析可以早期判断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儿童7型腺病毒肺炎的临床特征,以提高诊疗水平、改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7月我院收治的42例7型腺病毒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影像学结果、恢复期肺功能检查、脏器功能受累情况、合并其他病原感染情况、治疗结局。结果 共42例患儿中,2岁以下29例(69.05%),均有发热,热峰>40℃ 33例(78.57%),热程≥2周19例(45.24%)。42例患儿LDH、AST、ALT均升高,ALB降低;随着热程时间延长,LDH、AST水平升高,ALB下降,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影像学表现节段性实变,9例患儿初期胸片或CT表现以单侧节段性实变为主,23例患儿以双侧散发与节段性实变为主,入院1~3 d内复查胸片或CT,双侧实变迅速发展至26例(61.90%)。肺外合并症主要为血液系统损害(30.95%)为主。病原感染主要以合并肺炎支原体IgM阳性13例(30.95%)为主。呼吸支持包括鼻导管给氧9例(21.42%),无创通气24例(57.14%),机械通气9例(21.42%)。住院期间死亡3例,3例患儿因病情危重转至上级医院,其中2例死亡,1例遗留严重后遗症;其余36例(85.71%)治愈、好转出院。结论 儿童7型腺病毒肺炎热峰高,热程长,LDH、AST明显升高,影像学进展快,常伴肺内外各种损害。临床疑诊7型腺病毒肺炎时应尽快完善病原学,动态监测LDH、AST水平及影像学变化,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喘息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6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分为伴喘息组(A组,32例)和无喘息组(B组,30例),另选取健康儿童30位作为对照组(C组),检测三组儿童血清中IL-10、IL-17和VEGF的浓度.结果 肺炎支原体肺炎伴喘息组和无喘息组患儿血清IL-17和VEGF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炎支原体肺炎伴喘息患儿的IL-17和VEGF的水平高于不伴喘息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肺炎支原体肺炎伴喘息组和无喘息组患儿的IL-10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炎支原体肺炎伴喘息患儿的IL-10的水平低于不伴喘息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L-10、IL-17和VEGF可能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导致喘息样发作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14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婴幼儿50例,肺部出现哕音者28例,占56%,3岁以上患儿92例,肺部出现哕音者14例,占14.2%,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合并肺外并发症者婴幼儿14例,占28%,3岁以上患儿43例,占46.3%,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婴幼儿病例以肺部表现明显且较重,而3岁以上患儿肺部体征不明显,更易发生肺外并发症,所有病例应用阿奇霉素治疗效果好,疗程短,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支原体肺炎患儿自身免疲功能的变化.方法 将139例肺炎患儿分为支原体肺炎组67例、细菌性肺炎组72例,选取同期门诊体检正常小儿62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三组儿童的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补体C3、抗核抗体和循环免疫复合物.结果 支原体肺炎组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处于低下状态,主要表现为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原体肺炎组体液免疫功能明显异常,主要表现为IgM,IgA,IrE水平升高,C3,C4水平下降,血清免疫复合物、抗核抗体阳性比例较高,与细菌性肺炎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支原体肺炎患儿容易有多种自身免疫功能的紊乱,可能与其多系统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2.
黄芪注射液在小儿喘息型支气管肺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喘息型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应用黄茂注射液治疗小儿喘息型支气管肺炎50例,对照组35例.结果:黄芪治疗组在喘息、咳嗽症状改善及肺部罗青消失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黄芪注射液用于小儿喘息型支气管肺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诊治的56例小儿支原体肺炎儿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主要是发热、咳嗽、干咳及气喘等;肺部听诊,部分患儿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均经X线检查,表现呈多样性,肺纹理增粗紊乱、肺门阴影增浓、间歇性肺炎改变及斑片状阴影。对56例患儿均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有效率达96.43%,无明显不良反应。住院治疗9~15d后患儿顺利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症状往往不典型,容易误诊,应尽早行X线检查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等检测。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肯定、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总结144例肺炎支原体感染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婴幼儿病例82例,占56.9%;3岁以上患儿62例,占43.7%.婴幼儿病例中肺部出现湿罗音者46例,占53.5%;3岁以上患儿中肺部出现湿罗音者12例,占18.2%,二者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婴幼儿病例与3岁以上患儿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婴幼儿病例以肺部表现明显且较重,而3岁以上患儿则肺部体征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68例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分析68例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病例特点,总结RMPP早期识别和综合治疗的方法.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国际部收治的资料完整的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病例68例.搜集总结患者支原体抗体、C-反应蛋白、白细胞、血沉、胸片等多项实验室和影像学证据.结果 100%RMPP出现高热并逐渐出现肺部体征,部分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肝功受损、皮疹等肺外表现.诊断RMPP后应用大环内酯类治疗2-4疗程,加用甲基泼尼松龙.重症或激素无效的给予免疫球蛋白治疗.合并细菌感染的联合应用敏感抗生素.纤维支气管镜在RMPP治疗中有一定作用.结论 早期识别对RMPP的诊断尤为重要,采取综合措施才能保证RMPP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吴淑明  朱桂芹 《医学信息》2009,22(10):2192-2193
目的探讨大叶肺炎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做到早期诊断,早治疗,减少后遗症发生。方法回顾性对我科2007年1月——2009年1月收治大叶肺炎患儿35例病例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均为以高热不退,剧烈咳嗽为主症,在当地反复静点,病情迁延不愈。两肺伴有不同程度水泡音或者无明显罗音,仅病变侧呼吸音减弱。部分患儿伴随肺外表现。如胸膜炎胸水,心肌损伤,腹泻病,贫血,肝功和肾功改变。末梢血白细胞及分叶核比例及C反应蛋白升高,支原体抗体阳性,心肌酶升高。结论大叶肺炎患儿急性起病,临床症状重,肺部体征轻,早期即出现胸部X线明显改变,多为混合感染所致。宜早诊断,早治疗,联合用药.长疗程。  相似文献   

17.
C-反应蛋白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中的检测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C反应蛋白(CRP)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价值.采用胶乳强化浊度法测定128例支原体肺炎和79例细菌性肺炎患儿血清CRP,与51名健康儿童作对比.结果表明,128例支原体肺炎组(A组)CRP阳性者45例,阳性率为35.2%,其中3例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CRP大于80mg/L.79例细菌性肺炎组(B组)CRP阳性者为73例,阳性率为92.4%,对照组51名(C组)CRP阳性者为2例,阳性率为3.9%.A组、B组与C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与B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于一般非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CRP稍高,但没有细菌性肺炎增高明显,CRP可作为鉴别支原体肺炎或细菌性肺炎的重要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总结52例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患儿以0~3岁的婴幼儿31例,占59.62%;3岁以上患儿21例,占40.38%.发热43例,占82.69%;持续性咳嗽33例,占63.46%;多数肺部闻及湿罗音,两肺呈斑片状阴影28例,占53.84%;呈间质性损害9例,占17.3%;大片状阴影6例,占11.53%.33例(63.46%)外周血白细胞正常.婴幼儿病例中出现肺外并发症者16例,占30.76%;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均阳性.所有病例用阿奇霉素治疗2~3周均治愈.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婴幼儿为主,3岁以上患儿则肺部体征不明显,更易发生肺外并发症.血清学MP-IgM检测是早期诊断的必要手段;用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治疗效果更好,疗程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儿科门诊及住院支原体肺炎患儿86例,采用回顾行分析法,调取所有患儿临床资料,分析患儿检查方法及治疗方法。结果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为主,极易引发消化系统症状,听诊以呼吸音增粗或减低为最常见,血常规检查以WBC增高为主,分类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多见,尿常规检查以血尿与蛋白尿为主,MP-IGM阳性率达100.00%,X线检查主要表现为肺纹理增多增粗,部分表现为点状阴影、片状阴影及间质性损,治疗以阿奇霉素效果最佳。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好发于秋冬季,以1~3岁儿童最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WBC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可见血尿与蛋白尿,X线主要表现为肺纹理增多增粗,MP-IGM阳性是其确诊金标准,以阿奇霉素治疗疗效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5例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与50例儿童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以提高对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15例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和50例儿童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肺内外并发症、影像学资料及治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与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在发热时间、血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乳酸脱氢酶(LDH)、D-二聚体、影像学表现及药物治疗等多个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2组在年龄、性别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具有热程长、病情重,肺内外并发症多,CRP、ESR、LDH、D-二聚体等指标增高明显,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耐药等特点,需早期联合糖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