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职大学生人际信任、人格特质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父母养育方式量表(EMBU)、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人际信任量表(ITS)对311名高职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11.5进行数据处理和相关分析。结果①父母养育方式如父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和精神质存在显著负相关,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干涉、父亲拒绝否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严厉惩罚与精神质存在显著正相关;神经质与父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存在显著负相关,与父亲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存在显著正相关;②人际信任与神经质(r=0.190,P0.01)、精神质(r=0.150,P0.01)呈正相关;③父母养育方式以人格特质中的精神质(t=3.405,P0.01)、神经质(t=1.985,P0.05)为中介间接影响人际信任。结论高职生父母养育方式对其人格特质有显著影响,高职生人格特质是影响其人际信任的重要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学生外向人格及其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强迫性倾向的影响.方法 根据方便取样的原则,在武汉市3所大学抽取在校大学生276名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大学生强迫倾向与外向人格(r=-0.231,P<0.01)、父亲情感温暖、理解(r=-0.147,P<0.05)和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教养方式(r=-0.135,P<0.05)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与父亲惩罚严厉(r=0.19,P<0.01)、父亲拒绝否认(r=0.14,P<0.05)、父亲过度保护(r=0.192,P<0.01)、母亲惩罚严厉(r=0.162,P<0.01)、母亲拒绝否认(r=0.184,P<0.01)、母亲过分干涉、保护(r=0.191,P<0.01)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分层回归分析表明外向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强迫倾向影响时交互作用不显著(外向人格与各种教养方式交互项回归系数对应的P都大于0.05).结论 外向人格及父母教养方式是大学生强迫倾向的2个重要影响因素,但这2个因素是相对独立地起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学生外向人格及其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强迫性倾向的影响。方法根据方便取样的原则,在武汉市3所大学抽取在校大学生276名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强迫倾向与外向人格(r=-0.231,P<0.01)、父亲情感温暖、理解(r=-0.147,P<0.05)和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教养方式(r=-0.135,P<0.05)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与父亲惩罚严厉(r=0.19,P<0.01)、父亲拒绝否认(r=0.14,P<0.05)、父亲过度保护(r=0.192,P<0.01)、母亲惩罚严厉(r=0.162,P<0.01)、母亲拒绝否认(r=0.184,P<0.01)、母亲过分干涉、保护(r=0.191,P<0.01)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分层回归分析表明外向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强迫倾向影响时交互作用不显著(外向人格与各种教养方式交互项回归系数对应的P都大于0.05)。结论外向人格及父母教养方式是大学生强迫倾向的2个重要影响因素,但这2个因素是相对独立地起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5年制医学本科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和本人的成就动机与主观幸福感三者间的内在联系。方法:使用量表调查法对某医学院校160名5年制本科医学生做问卷调查。结果:(1)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成就动机、除母亲过分干涉保护、母亲偏爱外,父母教养方式在性别上差异显著(P0.01);(2)主观幸福感与成就动机、父母情感温暖理解成显著正相关(r=0.378,0.362,0.522;P0.05),与父母惩罚严厉(r=-0.671,-0.666;P0.01)、父亲过度干涉(r=-0.459,P0.01)、父亲偏爱被试(r=-0.216)、父母拒绝否认(r=-0.698,-0.602;P0.01)、父亲过度保护(r=-0.188,P0.05)、母亲过分干涉保护(r=-0.188,P0.05)呈显著负相关;成就动机和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有显著正相关(r=0.261,P0.01),和父母惩罚严厉(r=-461,-0.481;P0.01)、父亲过度干涉(r=-0.323,P0.01)、父母拒绝否认(r=-0.485,-0.446;P0.01)、父亲过度保护(r=-0.208,P0.01)呈显著负相关;(3)父亲拒绝否认、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和母亲过分干涉保护4个因素进入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回归方程,均有显著性,能解释医学生主观幸福感总变异的56.1%。结论:医学生的成就动机和他们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医学生个人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初中生成就动机与自尊、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成就动机量表(AMS)、自尊量表(SES)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河北省两所初级中学316名初中生进行测查。结果1追求成功与自尊量表得分呈负相关(r=-0.352,P0.01);回避失败与自尊量表得分呈正相关(r=0.254,P0.01);合成动机与自尊量表得分呈负相关(r=-0.385,P0.01);2父母的温暖理解、父亲过分干涉与追求成功呈正相关(r=0.371,0.269,0.153,P0.01),母亲的严厉惩罚与追求成功呈负相关(r=-0.123,P0.05);父母严厉惩罚、拒绝否认、过分干涉、保护与避免失败呈正相关(r=0.166,0.163,0.125,0.112,P0.01或P0.05);父母温暖与合成动机呈正相关(r=0.275,0.195,P0.01),父母严厉惩罚和拒绝否认与合成动机呈负相关(r=0.-0.190,-0.202,-0.175,-0.160,P0.01)。父母温暖与自尊量表得分呈负相关(r=-0.315,-0.286,P0.01),父母的严厉惩罚和拒绝否认与自尊量表得分呈正相关(r=0.223,0.248,0.148,0.165,P0.01);3父亲温暖、自尊、父亲过分干涉对追求成功有明显的预测作用(P0.01);自尊、母亲严厉惩罚对回避失败动机有明显的预测作用(P0.01);自尊、父亲温暖、母亲严厉惩罚对合成动机有明显地预测作用(P0.01)。结论自尊作为一个中介变量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子女成就动机间起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职院校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应对方式的特点和关系,为高职院校处理校园突发事件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运用《家庭教养方式》问卷和《特制应对方式》问卷对深圳高职院校的54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男生受到父亲"惩罚、严厉"(t=3.959,P0.01)和"拒绝、否认"(t=2.213,P0.05)影响显著高于女生;城镇学生受到父亲"过分干涉"(F=3.414,P0.05)和母亲"拒绝、否认"(F=4.726,P0.01)影响显著高于农村学生;回归分析表明,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对大学生应对方式有积极作用,父母的"拒绝、否认"和母亲的"过干涉、过保护"对大学生的应对方式有消极作用。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学生应对方式影响显著,母亲教养方式对学生影响尤为突出,父亲消极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应对方式存在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高师生心理韧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对165名高师生父母教养方式及高师生心理韧性进行调查。结果:高心理韧性与低心理韧性的高师生在父亲、母亲教养方式的"感情温暖、理解"、"拒绝、否认"及母亲的"惩罚、严厉"5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4.907,6.151;P0.01;t=-2.330,-2.815,-2.040;P=0.05)。高师生心理韧性总分及各因子与父亲、母亲教养方式的"感情温暖、理解"都存在显著正相关(父亲:r=0.470,0.352,0.232,0.187,0.543,0.205;P均0.05;母亲:r=0.536,0.368,0.290,0.192,0.576,0.289,P均0.05)。心理韧性总分、积极认知、家庭支持都与父亲、母亲教养方式的"拒绝、否认"(父亲:r=-0.183,-0.218,-0.317;P均0.05;母亲:r=-0.220,-0.231,-0.226;P均0.05)以及母亲的"惩罚、严厉"呈显著负相关(r=-0.186,-0.156,-0.276;P均0.05)。母亲教养方式的"感情温暖、理解"对心理韧性除积极认知外其他维度都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t=7.722,4.641,3.719,3.250,3.581;P均0.01)。结论: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对高师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影响。母亲教养方式的"感情温暖、理解"是保护性因素,采用这种教养方式有利于心理韧性的形成;父母教养方式的"拒绝、否认"、"惩罚、严厉"是危险因素,采用这种教养方式不利于心理韧性水平的形成。母亲的"感情温暖、理解"对高师生心理韧性形成的影响是最大的。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对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对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方法 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22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和各分量表上不存在性别差异;②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干涉、父亲拒绝否认、母亲过分干涉、母亲拒绝否认、母亲偏爱被试分量表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③将家庭教养方式的几个因子对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总分进行回归分析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对时间管理倾向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父母温暖理解、父亲惩罚严厉对时间管理倾向有显著的积极影响,父母的拒绝否认对时间管理倾向有显著的消极影响.结论 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对时间管理倾向有显著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 翻译并修订英文版情绪调节策略问卷,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修订的情绪调节策略问卷对360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大学生使用认知重评的频率高于使用表达抑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92,P<0.01);男生比女生更多地应用表达抑制策略(t=3.842,P<0.01);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与父亲惩罚严厉呈显著负相关(r=-0.133,P<0.05),与母亲惩罚严厉呈显著负相关(r=-0.130,P<0.05);消极的情绪调节策略(表达抑制)与父亲拒绝否认呈显著正相关(r=0.135,P<0.05),与父亲过度保护呈显著正相关(r=0.117,P<0.05).结论 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与父母教养方式有关.父亲越多地使用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教养方式,大学生使用表达抑制策略越多;父亲母亲越多地使用惩罚严厉教养方式,大学生越少使用认知重评策略.  相似文献   

10.
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成就动机的影响。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成就动机量表对216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父母教养方式、成就动机在性别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②父母的温暖理解与追求成功、合成动机呈显著正相关,与避免失败呈显著负相关(P0.01);父亲的拒绝否认、过度保护与避免失败的动机呈显著正相关,与合成动机呈显著负相关(P0.05);母亲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干涉与避免失败呈显著正相关,拒绝否认与合成动机呈显著负相关(P0.05);③母亲的温暖理解对追求成功(β=0.234,P0.05)、母亲的过度干涉对避免失败(β=0.233,P0.01)、父亲的温暖理解对合成动机(β=0.298,P0.01)分别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的成就动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父母养育方式与大学生性别角色特质期待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量表(EMBU)和自编性别角色特质期待问卷,对192名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 1男女大学生对自我性别角色特质期待除无私、真诚、宽容、勤俭外,其余特质差异显著(P0.05或P0.001);异性性别角色期待中除善良、细心、体贴、无私、真诚、现实、宽容、健谈外,其余特质差异显著(P0.001);2男女大学生在父亲温暖理解(t=-2.077,P0.05)、母亲温暖理解(t=-2.567,P0.05)、父亲过度保护(t=2.216,P0.05)3个因子上差异显著,城镇被试和农村被试在父亲偏爱被试(t=-2.280,P0.05)和母亲偏爱被试(t=-2.077,P0.05)两个因子上差异显著;3自我性别角色特质期待中,母亲拒绝否认与细心、体贴、善良、上进、真诚等特质呈显著负相关;父亲偏爱被试与细心、温柔特质呈显著负相关;4异性性别角色特质期待中,父母拒绝否认与善良、上进、真诚、稳重、温柔、宽容、体贴、理性等特质呈显著负相关,父母温暖理解与勇敢、稳重等特质期待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父母养育方式对大学生性别角色特质期待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的调节效应对师范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对3所师范院校的421名本科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父母对不同性别的子女采用了截然不同的教养方式,父亲拒绝否认(t=4.29,P<0.001)、情感温暖(t=-3.17,P<0.01)、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价值观、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价值观研究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山东某高校284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①主观幸福感总分与宗教型价值观呈显著负相关(r=-0.16,P0.01),其生活满意、社会性行为、人际关系和精力维度与经济型价值观呈显著正相关(r=0.12~0.16,P0.05);②主观幸福感与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r=0.15~0.16,P0.05),与父母拒绝否认、惩罚严厉、过分干涉保护呈显著负相关(r=-0.14~-0.35,P0.05)。结论持经济型价值观的大学生,其主观幸福感不一定高,但生活满意度较高;父母采用情感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较高,而采用拒绝否认、过分干涉保护及惩罚严厉的教养方式,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父母教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社会回避和苦恼量表(SADS)及应对方式问卷对1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过度保护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0.05);②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女的家庭教养方式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和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存在显著差异(t=2.725,2.021;P<0.05);③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的家庭教养方式与退避、自责、合理化的应对方式呈显著的负相关,与人际关系呈显著的正相关;而父母的拒绝、否认、严厉、惩罚退避、自责、合理化的应对方式呈显著的正相关,与人际关系有显著的负相关。结论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和应对方式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积极完美主义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的积极完美主义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1被试在积极完美主义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t=-0.865,P0.05);文、理科生在问卷总分(t=2.52,P0.05)及条理性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学科差异(t=3.10,P0.05);2被试在父亲严惩(t=2.54,P0.05)、过度保护(t=2.10,P0.05)、偏爱(t=2.83,P0.01)、母亲过干涉、过保护(t=2.13,P0.05)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偏爱"等因子与积极完美主义的"高标准性"、"条理性"、"果决性"因子及总分呈显著的正相关(r=0.13~0.30P0.05,P0.01),而"拒绝、否认"、"惩罚、严厉"等因子与"条理性"、"果决性"呈显著的负相关(r=-0.12~-0.18,P0.05,P0.01)。结论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有利于子女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自我控制,形成积极的完美主义人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师范大学生的依恋状况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 运用关系问卷(RQ)、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重庆市3所师范院校随机抽取500名在校师范专业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师范大学生依恋类型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x2=5.364,P=0.016),其中不安全依恋类型女生所占的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亲子依恋及家长教养方式对自恋人格发展的影响。方法研究一,301名初中学生填写了自恋问卷和亲子依恋问卷。研究二,222名大学生完成了自恋其父母教育方式问卷。结果回归分析发现初中生的自恋水平既能被亲子依恋的积极方面(父亲沟通)所预测(β=0.14,P0.05),也能被亲子依恋的消极方面,即父亲疏离相关所预测(β=0.27,P0.01);父母的情感温暖(β=0.29,P0.001)和过度干涉保护(β=0.25,P0.01)都能正向预测大学生的自恋程度。结论初中生与父亲的沟通及疏离水平越高,其自恋水平越高;父母温暖和过度保护程度越高,子女自恋人格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