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大肠肿瘤中p53和bcl-2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研究P53和bcl-2在大肠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大肠正常、腺瘤及腺癌中P53和bcl-2表达。结果:大肠腺癌P53表达率高于腺瘤组;P53表达与大肠癌的临床病理因素无关,bcl-2在正常粘膜基底部上皮细胞表达,在腺瘤(77.5%)和腺(55%)bcl-2表达差异显著,高分化腺癌bcl-2表达率(73.7%)高于差分化癌(41.2%),在腺瘤和腺癌中bcl-2和  相似文献   

2.
bcl-2、p53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bcl2 、p53 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64 例乳腺癌及30 例乳腺良性病变的表达。分析bcl2、p53 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转移、复发和预后的关系。结果:bcl2 与p53 表达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呈负相关( P< 0-05) 。bcl2 和p53 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 P< 0-05) ,bcl2 表达随分级增加阳性率降低,p53 则相反。p53 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05) 。bcl2 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无关( P> 0-05) 。p53 表达复发组明显高于无复发组( P<0-05);bcl2 表达与有无复发无关(P>0-05)。p53 表达阳性率≤5 年生存组明显高于> 5 年生存组,呈负相关( P< 0-05);bcl2 表达与生存期无关(P> 0-05) 。结论:bcl2 表达与预后无关,其阳性表达可反映肿瘤属分化较好或属早期阶段。p53 可单独作为预后指标;p53 表达与预后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p53、c-erbB-2癌基因蛋白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p53、c-erbB-2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利用微波免疫组化方法研究70例胃癌及20例胃癌前病变p53、c-erbB-2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胃粘膜和肠化生上皮p53及c-erbB-2均阴性,中、重度异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p53阳性率分别为15.0%和51.4%。c-erbB-2阳性率分别为10.0%和40.0%。p53与胃癌组织学类型、组织发生及分化程度等有关(P<0.05),而c-erbB-2则与胃癌分化程度、胃癌浸润深度等有关(P<0.05)。在低分化腺癌癌巢边缘部,硬癌内呈浸润性生长的细胞以及脉管内转移性癌栓等处,除了癌细胞核内p53表达较强外,胞浆也呈弥漫性染色,表明胞浆阳性的癌细胞具有更强的侵袭性。在非浸润进展组或随患者生存期的延长,胃癌组织内p53及c-erbB-2的阳性率有下降的趋向。结论:p53可作为临床筛选胃癌、癌前期病变以及进行早期诊断的有用指标,p53与c-erbB-2一起可用于判断胃癌预后,监测病情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生殖系统肿瘤中一种常见和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我国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前列腺癌的病理组织学形态和临床变化较大,生物学行为较复杂,单纯依靠常规的病理学观察和临床分期对该肿瘤预后的判断存在一定的困难和偏差。作者采用常规病理诊断和免疫组化方法对前列腺癌作研究,探讨bcl2和p53蛋白在前列腺癌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华西医大附一院1988年7月至1995年4月间收治前列腺癌21例。所有病人入院前未接受任何治疗。年龄为55~80岁(平均685岁)。按JewettWhitmore…  相似文献   

5.
骨肉瘤p53蛋白过度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p53蛋白过度表达与骨肉瘤临床病理,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骨肉瘤标本中p53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50例骨肉瘤中16例p53蛋白阳性(32%);p53蛋白过度表达与骨肉瘤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及PCNA分级无关,16例p53蛋白阳性病你中,10例在2年内死亡(62.5%)34例阴性病例中,11例在2年内死亡(32.4%),结论;  相似文献   

6.
7.
细胞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 mRNA表达与喉鳞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细胞凋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mRNA表达与喉鳞癌发生、发展,临床病理及分期分型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in situ hybridization)对60例喉鳞癌及8例声带息肉标本进行突变型p53、bcl-2mRNA检测。结果 60例喉鳞癌中p53、bcl-2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和48.3%,8例声带息肉全部为阴性,p53、bcl-2mRNA表达与喉鳞癌分化程度及颈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喉鳞癌的临床分期分型无关。结论 p53、bcl-2基因可能参与了喉鳞癌细胞凋亡的调节,在叫做鳞癌的发生、发展和凋亡抑制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鼻咽癌p53与bcl-2基因表达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鼻咽癌 p5 3与 bcl- 2基因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 38例鼻咽癌和 16例非癌样本中 p5 3和 bcl- 2 m RNA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定量分析及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结果  (1)鼻咽癌组p5 3m RNA的水平较高 ,差异有显著性 (t=2 .14,P<0 .0 5 )。 bcl- 2 m RNA水平亦较高 ,单侧 t检验有显著性。 (2 )非癌组 p5 3m RNA随 bcl- 2 m RNA水平的升高而升高 ,相关具有高度显著性 (r=0 .819,P<0 .0 0 1)。在鼻咽癌组虽然也观察到类似的相关关系 ,但 r值比非癌组小 (r=0 .46 6 ,P<0 .0 0 5 )。 (3)鼻咽癌组及非癌组 p5 3- bcl- 2回归系数 b的 t检验均有显著性。 (4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未发现所检查的基因片段有点突变。结论 鼻咽癌中 ,p5 3和 bcl- 2的表达均增高 ,p5 3的失活可能是导致bcl- 2 m RNA过度表达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bcl—2,p53蛋白在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bcl-2和p53蛋白的异常表达与肺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术后随访5年以上的129例肺癌标本中bcl-2、p53蛋白的表达。结果:bcl-2及p53蛋白在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7%和52.7%,两种蛋白表达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不同组织学类型中,两种蛋白阳性表达率间无显著差异。淋巴结癌转移阳性组中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P  相似文献   

10.
肺鳞状细胞癌中p53蛋白表达及p53基因突变的检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Li S  Liu H  Wang D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8,27(2):123-126
目的 通过检测肺鳞状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P53蛋白积聚及相同癌组织中P53基因的突变,探讨P53蛋白积聚及P53基因突变在肺鳞癌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银染-PCR-SSCP方法检测120例肺鳞癌及癌旁肺组织中P53蛋白的状况及相同鳞癌组织中,P53基因5、6、7、8外,显子突变的情况。结果 P53蛋白了性率为52.5%,P53基因突变率为56.7%,突变便数在第5、6、7、8外显子的分布  相似文献   

11.
bcl-2和p53表达在结直肠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bcl 2和 p5 3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肿瘤生物学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 ,检测93例结直肠癌标本中bcl 2与p5 3蛋白的表达 ,并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bcl 2蛋白在结直肠癌的阳性表达率为 5 7 0 % (5 3/ 93) ,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 (P <0 0 1) ,p5 3表达阳性率为 4 3% (4 0 / 93) ,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 (P >0 0 5 ) ,但p5 3表达阳性患者的预后差于 p5 3阴性组 (P =0 0 1)。当分析bcl 2和 p5 3联合表达时 ,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各组间有差异 (P <0 0 5 )。其中bcl 2 (+) / p5 3(- )表达形式多见于DukesA和B期肿瘤 (4 1 0 % ,2 3/ 5 6 )。经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 ,淋巴结转移 (P <0 0 1)和 p5 3表达 (P <0 0 1)是结直肠癌独立预后影响因素。其他指标 ,包括bcl 2和 p5 3联合表达情况等均未显示出统计学意义。结论 bcl 2和p5 3表达水平可提示结直肠癌的生物学行为 ,但bcl 2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状况相关不是一个单独作用的预后指标 ,而 p5 3虽与其它生物学特性关系不大 ,却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结直肠癌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2.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72例结直肠、11例腺瘤、30例癌旁粘主15例正常粘膜P53蛋白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结直肠癌P53蛋白阳性率为50%,腺瘤的阳性率为18.18%(P<0.05),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腺瘤的增生区或不典型增生区;正常粘膜、癌粘膜P53蛋白均阴性。P53蛋白阳性的结直肠癌多呈浸润性生长方式,且以浸润至浆膜外者居多,患者片存率较P53蛋白阴性者(P<  相似文献   

13.
胃癌P-糖蛋白和p53蛋白协同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P糖蛋白和p53蛋白在胃癌中的协同表达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59例术前未进行化疗的胃癌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产物P 糖蛋白的表达。结果:P-gp和p53在胃癌中的表达分别为26.25%(68/259)和37.01%(96/259)。P-gp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状况无关(P>0.05);p53除与淋巴结转移状况有关外(P<0.001),与组织学类型和浸润深度无关(P>0.05)。P-gp在p53阳性的病例中的表达明显高于p53阴性的病例,即75%P-gp阳性的病人同时伴有p53阳性。结论:P-gp和p53常协同表达于胃癌组织中,并可作为胃癌病人预后判断和临床耐药的一个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4.
膀胱尿路上皮癌MMP-2表达及其与FAK、p53、bcl-2、Ki-67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 比较不同分化和浸润程度膀胱尿路上皮癌MMP—2表达及其与FAK、p53、bcl—2和Ki—67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83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68例非肿瘤尿路上皮,进行MMP—2、FAK、p53、bcl—2和Ki—67的表达检测。结果 MMP—2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非肿瘤性移行上皮,其表达强度随肿瘤分化程度降低和浸润深度增加而显著增强。分化差和浸润性膀胱癌中FAK和p53表达增强,并与MMP—2表达呈正相关;分化差膀胱癌中Ki—67表达增强而bcl—2表达丢失,Ki—67与MMP—2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进展和分化过程中,肿瘤分化程度越低,肿瘤细胞分泌MMP—2越多,其浸润和转移的能力也越强。FAK、p53、Ki—67和bcl—2不但与肿瘤细胞的生长密切相关,还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MMP—2的调控。  相似文献   

15.
甲状腺非典型腺瘤生物学特性及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甲状腺非典型腺瘤免疫组化表型与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 ,检测bcl 2、p5 3、PCNA的表达 ,并与单纯腺瘤和滤泡状癌对照研究。结果 :非典型腺瘤bcl 2、p5 3、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2 8% (2 3/ 2 8)、2 5 % (7/2 8)、76 5 % (2 1/ 2 8) ,与腺瘤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与滤泡状腺癌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甲状腺非典型腺瘤似原位癌 ,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罕见复发 ,无转移  相似文献   

16.
青年人大肠癌细胞p53蛋白表达和DNA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青年人大肠癌抑癌基因p53蛋白的表达和细胞DNA含量。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光度术(FCM)。结果:青年组大肠癌细胞DI值(1.30±0.17)显著大于老年癌组(1.10±0.09)(P<0.01),且细胞增殖指数(PI)亦明显大于后者(24.9%±6.5%vs20.2%±4.7%)(P<0.05)。青年组大肠癌中DNA异倍体癌发生率为87.1%(27/31),而老年癌组仅为28.6%(4/14),两者之间差别有高度显著性(P<0.001)。p53蛋白表达量青年患者(FI=1.34±0.26)显著大于老年患者(FI=1.15±0.25)(P<0.01)。在青年大肠癌中,粘液癌和侵犯周围软组织者,其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100%,95%)分别高于腺癌和浸润较浅者(67%,58%)(P<0.05),而且低分化癌和有局部淋巴转移者p53蛋白的表达阳性率(93%,100%)也较高、中分化癌和无局部淋巴结转移者(69%,68%)为高。结论:在DNA水平上,青年大肠癌的恶性程度高于老年大肠癌;p53蛋白的高表达可能是造成青年大肠癌恶性度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AIM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of Epstein-Barr virus (EBV) infection with status of p53 protein expression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The expression of EBV gene and gene product, p53 protein and bcl-2 protein in NPC was histopathologically studied. METHODS AND RESULTS: In-situ hybridization using oligonucleotide probe to EBV-encoded small RNAs (EBERs)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using mono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EBV latent membrane protein 1 (LMP1), p53 protein and bcl-2 proteins were performed in 56 primary NPCs. EBERs were detected in 46 (82%) cases and LMP1 in 17 (30%) cases. While 30 of 32 (94%) cases in differentiated nonkeratinizing carcinoma (NKC, WHO type 2) and 16 of 17 (94%) cases in 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 (UC, WHO type 3) showed EBERs expression, neither five cases of keratinizi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KSCC, WHO type 1) nor two cases of adenocarcinoma showed EBERs. bcl-2 protein was detected in 50 (89%) cases, but its expression did not depend on expression of LMP1. p53 protein was detected in 31 (55%) cases, and there was a correlation between expression of EBERs and p53 protein (P < 0.05) but not between LMP1 and p53 protein. CONCLUSION: In this study, close association of NKC and UC but not KSCC with the latent infection with EBV was demonstrated. The induction of bcl-2 protein by LMP1, as shown in vitro, was not demonstrat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overexpression of p53 protein and the presence of EBV suggests that some EBV-encoded protein, which may be different from LMP1, may play a role for nuclear accumulation of p53 prote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