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全脑容积灌注3D动脉自旋标记(3DASL)成像在单侧颈动脉狭窄或闭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连续36例单侧颈动脉狭窄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验证)行颈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与头部MR3DASL检查。检验颈部MRA与DSA在狭窄程度上诊断的一致性。以DSA诊断的狭窄程度为标准,将36例患者分成轻、中、重3组,对3DASL所测得的患侧,健侧脑血流量(CBF)比率进行方差分析。以临床症状为标准,将重度狭窄的患者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分析2组患侧,踺侧CBF比率的统计学意义。结果颈部MRA与DSA在动脉血管狭窄程度上的诊断,经Kappa行一致性检验,有很强的一致性(Kappa〉0.75,P〈0.05)。轻、中度狭窄组间患侧楗侧CBF比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O.05);重度狭窄组与轻、中度狭窄组患侧健侧CBF比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狭窄患者的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患侧,睦侧CBF比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3DASL技术作为一种安全、无创和可重复的检查方式,配合颈部MRA,对评价单侧颈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状况在临床诊治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表现与临床特点之间的关系,探讨对烟雾病(MM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烟雾病MRA和DSA表现,分析其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结果 MRA与DSA均发现颈内动脉、大脑前、中、后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DSA对双侧病变检出率较MRA高,还可检测出基底动脉狭窄、椎动脉闭塞及动脉瘤,临床表现与MRA及DSA检测结果有不一致性。结论 MRA是烟雾病筛选诊断、随访的重要方法;临床表现与MRA不一致及疑似病例应及早进行DSA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能谱CT成像与颈部血管超声在颈动脉狭窄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16年6月—2021年6月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为颈动脉狭窄的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289例,其中男159例、女130例,年龄43~82(61.7±8.0)岁。患者均行能谱CT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能谱CT及颈部血管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的一致性;比较2种检查方法对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的诊断效能;比较2种检查方法对颈总动脉易损斑块的检出率。结果 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能谱CT及超声检测颈动脉狭窄程度Kappa值分别为0.844、0.882,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除了颈部血管超声诊断颈动脉轻度狭窄的灵敏度较低、能谱CT诊断颈动脉轻度狭窄的阳性预测值较低外,能谱CT及颈部血管超声对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在颈总动脉上,DSA共检出易损斑块1 672个;颈部血管超声检出876个,其中软斑块384个、表面不规则斑块80个、溃疡斑412个,易损斑块检出率为52.39%(876/1 672);能谱CT检出367个,均为软斑块,易损斑块检出率为21.95%(367/1 672)。血管超声易损斑块检出率高于能谱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00,P<0.001)。结论 能谱CT成像与颈部血管超声均能准确判断颈动脉狭窄程度,超声可能在颈总动脉易损斑块评估中更具价值,临床应用时可将两种方式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颅脑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CTA)和高场强磁共振成像血管(MRA)的效果及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方法 对1 128例脑CTA患者中的138例和1 558例脑MRA患者中的208例1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CTA与MRA图像分为5级,得分1~5分.颅内动脉瘤按瘤体长径分为:小型(<5 mm),中型(5~10 mm),大型(10~25 mm),巨大型(>25 mm);动脉狭窄按直径分:轻度(<50%),中度(50%~74%),严重(75%~99%),闭塞(100%).结果 以DSA为标准,CTA、MRA评估小型、中型、大型、巨大型动脉瘤的灵敏度分别为:(72%、60.9%),(83.7%、78.3%),(92.6%、87.5%),(100%、100%);评估动脉狭窄轻度、中度、严重、闭塞的灵敏度分别为(50%、44.8%),(80%、78.9%),(88.9%、84.6%),(100%、100%).影响CTA的因素有成像技术、延迟时间、旋转时间/螺距、造影剂单位剂量与注射速度、血管钙化、重建技术等;影响MRA的因素有饱和带、磁化传递、TR/TE/FA、激励次数/采集矩阵、成像技术、动脉钙化等.结论 颅脑CTA检出动脉瘤和动脉狭窄的灵敏度高于MRA而低于DSA.CTA、MRA能满足临床检出动脉瘤和血管狭窄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后循环缺血(PCI)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系指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椎动脉粥样硬化是PCI常见的病因之一。 PCI的影像学检查包括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计算机控制体层摄影造影术(CTA)、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DU)等。TCD可作为PCI的初步筛查工具,DSA是目前椎动脉疾病诊断的“金标准”;CTA和DSA同属有创检查,且都需要造影剂,不易被患者接受;MRA属于无创检查,但其可能夸大血管狭窄程度;CDU可较准确测量椎动脉内径及评价血流动力学参数,可作为PCI无创伤性的检查手段,具有直接、准确、方便及可重复性等优点,为PCI的明确诊断和疗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就CDU在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40例疑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同时行旋转DSA和MRA检查。评估旋转DSA显示动脉瘤的个数、部位、大小、形态、动脉瘤颈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并与MRA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0例患者共40个动脉瘤,旋转DSA检查发现39个,敏感性为97.5%,直径大小为2~30mm。MRA检查发现36个,敏感性为90%,直径大小为4-30mm。旋转DSA检查对动脉瘤的全貌、瘤颈的位置和结构及与周围血管分支的解剖关系均能清晰显示。旋转DSA显示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和形态同MRA基本一致。结论旋转DSA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优于MRA,不但可明确诊断,而且还有利于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维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技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0洲趟声检查初诊为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其中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20~85岁,平均年龄52岁。,均行3D—CEMRA检查.利用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对血栓信号进行判断,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所有病例于48h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介入溶栓治疗.对比3D—CEMRA与DSA对血管狭窄程度的评估及分析血栓分期与DSA溶栓效果.、结果100例中,MRA评估I级血管狭窄42支.Ⅳ级血管狭窄23支,与DSA基本吻合,灵敏度为100%;Ⅱ级血管狭窄53支.灵敏度为96.23%:Ⅲ级血管狭窄39支,灵敏度为92.31%。3D—CEMRA对Ⅱ、Ⅲ级血管狭窄的评价仔在岛估现象。MRI血栓分期:急性期47例,介入溶栓术后完全再通率为100%;业急性期35例,介入溶栓术后完全复通率为9l.43%;慢性期18例.介入溶术后栓完全复通率仅为61.11%。MRI血栓分型与DSA溶栓疗效有相关,3期溶柃率比较,差异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CEMRA技术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溶栓治疗前有效的量化指标。对临床治疗办案的选择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颈动脉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TCD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的36例SSS患者临床资料,以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作为对照,计算TCD联合颈动脉超声对SSS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TCD检查结果中,Ⅰ级盗血10例(27.78%),Ⅱ级盗17例(47.22%),Ⅲ级盗血9例(25.00%),对照DSA狭窄程度,颈动脉超声诊断对锁骨下动脉盗血Ⅰ级、Ⅱ级、Ⅲ级临床符合率分别为70.00%、82.35%、100%;TCD联合颈动脉超声诊断SSS狭窄程度总准确率为97.30%;同一狭窄程度下TCD联合颈动脉超声诊断SSS患者狭窄程度与DSA检查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D联合颈动脉超声诊断SSS准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部位及程度。方法:采用DSA对90例TIA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观察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颅内、颅外段血管有无狭窄以及狭窄部位,并判断血管狭窄程度。结果:本组90例,血管造影正常18例、烟雾病2例、血管狭窄或闭塞70例。血管狭窄或闭塞70例中,颈动脉系统受累36例(51.4%),椎基底动脉系统受累12例(17.1%),锁骨下动脉受累2例(2.9%),颈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同时受累有20例(28.6%)。颈动脉系统中以颈内动脉起始段和大脑中动脉M1段受累最为常见,椎基底动脉系统中以椎动脉开口处受累最为常见。结论:脑血管狭窄是TIA的主要病因,DSA可以明确TIA患者血管狭窄的部位及程度,对了解TIA的病因、指导有效治疗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3.0 T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0 T 3D-TOF MR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5例有颅内动脉瘤相关症状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25~74岁,平均年龄57岁。对其3.0 T 3D-TOF MRA诊断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磁共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照。结果3.0 T 3D-TOF MRA共显示28个动脉瘤,其中单发22例,3例为多发动脉瘤,起自颈内动脉系统25个;起自基底动脉系统3个;DSA检查共显示27个动脉瘤。结论3.0 T 3D-TOF MRA虽然对于直径≤3 mm的微小动脉瘤的诊断存在一定的误诊及漏诊率,但其诊断颅内动脉瘤时能比较全面地显示动脉瘤,三维信息对临床确立治疗方案有很大帮助。3.0 T 3D-TOF MRA不失为高危人群或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筛查及随诊观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