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测定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体液免疫指标(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特异性抗体、免疫复合物的出现,补体系统的补体水平),  相似文献   

2.
RIA检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IL-2活性龚守军,李光明,刘爱云,朱珊珍,孙永年白细胞介素2(IL-2)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主要淋巴因子之一,尤其对细胞免疫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用RIA检测血浆IL-2活性,方法简便、效果确切,反映了患者的免疫状况。1.病毒...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寡核苷酸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家族聚集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谱。方法:在一聚集性HBV感染家族中,选取患者5例和患者的正常配偶4例,提取PBMC中的RNA,与涵盖2.2万个EST的寡核苷酸表达谱基因芯片U133A2.0杂交,通过Affymetrix扫描仪和DNT分析软件比较患病组与对照组PBMC免疫相关基因的的表达谱,获得基因的相对表达比值。结果:在2.2万个EST中,初筛出24个免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7个基因表达上调,17个表达下调。上调的主要是与适应性免疫相关的基因,下调的主要是与固有免疫相关的基因。结论:宿主感染HBV后,可改变其免疫基因表达,固有免疫功能的障碍可能是HBV感染慢性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血清新蝶呤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血清新蝶呤浓度的变化。方法 :对 4 7例ACS患者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AMI) 2 4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 2 3例和 30例稳定型心绞痛 (SAP)患者 ,以酶联免疫法测定其血清新蝶呤水平 ,所有患者均为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血清新蝶呤浓度 ,在ACS病人中 ,AMI组 (1 1 88±3 0 9)nmol/L和UAP组 (9 85± 2 2 7)nmol/L ,均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水平 (8 2 0± 1 5 2 )nmol/L ,(P <0 .0 0 0 1 ,P <0 .0 1 )同为ACS病人 ,AMI组与UAP之间其血清新蝶呤水平有显著差异 (P <0 .0 5 )。ACS的血清新喋呤水平与其不稳定斑块病变的数量有明显相关性。结果 :ACS病人血清新蝶呤浓度显著升高 ,可作为不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性标志  相似文献   

5.
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免疫功能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免疫功能变化赵彩彦胡建峰周俊英张素环汤慧华赵驻军(河北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石家庄050051)中国图书分类号R512.6戊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经粪口途径传播的自限性肝炎,多为散发,偶可造成流行〔1〕。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为了探...  相似文献   

6.
<正> 在移植排斥、肿瘤、感染等疾病状态T细胞被激活,T细胞的激活能产生产于扰素,而γ-干扰素诱导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产生新蝶呤(neopterin)。这类干扰素与细胞介导免疫(CMI)激活有关。因此,高浓度的新蝶呤反映出CMI激活状态。体内新蝶呤浓度可通过高效液相层析或免疫学分析法被常规测定。  相似文献   

7.
免疫复合物的检测,对各种免疫损伤引起的疾病诊断、治疗十分重要。对病毒性肝炎,特别是乙型肝炎,发病机理的探讨,诊断治疗更是实验室不可缺少的诊断技术。 CIC的检测方法很多,根据我院现有条件采用低浓度PEG(聚乙酰二醇)沉淀法  相似文献   

8.
Toll样受体在抗病原微生物感染和调节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连接固有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的重要桥梁。TLRs在乙型病毒性肝炎中的作用复杂,以其特异的模式识别方式和相互调节的网络反应参与慢性乙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的发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新蝶呤水平与SARS病程及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129例SARS病人和156例健康献血者的血清新蝶呤含量。结果SARS病人血清新蝶呤水平在症状出现的首日即升高,129份急性期血清中新蝶呤含量平均值为(34.2±20.0)nmol/L,SARS恢复期病人及健康献血者血清中新蝶呤含量在正常范围,急性期血清新蝶呤含量是恢复期的5倍以上。SARS病人血清新蝶呤水平与发热期的长短及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血清新蝶呤水平可作为SARS严重程度的早期指征之一。  相似文献   

10.
通过独特型-抗独特型(idioty pe-anti-idi-otype,Id-anti-Id)反应进行免疫调节是Jerne在1974年提出的。20多年来,他的网络调节理论被不断丰富与发展,在许多领域里都对抗独特型抗体进行了研究和应用,例如:新一代疫苗的产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  相似文献   

11.
健康成人巨细胞病毒性肝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成人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北京佑安医院陈义森,林秀玉综述人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极为普遍,CMV可广泛分布于全身各脏器中引起细胞炎症反立,因年龄和免疫功能状态不同,临床病理表现和预后各异。肝脏CMV感染多发生于儿童、孕妇及接受大量输血、脏器移植、体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新蝶呤与冠状动脉斑块形态的关系.方法 8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0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30例CAG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新蝶呤水平,分析与冠状动脉斑块形态的关系.结果 新蝶呤浓度在AMI和UAP组中均高于SAP(P<0.01);但在AMI组与UAP组,SAP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蝶呤浓度在Ⅱ型斑块组中高Ⅰ型、Ⅲ型斑块组(P<0.05).结论 新蝶呤参与动脉硬化粥样斑块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慢性病毒性肝炎通常指病程超过6个月以上的肝脏炎症性疾病。一般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和非甲非乙型病毒(NANB)所引起,甲型肝炎不发展成慢性。本文着重讨论慢性肝炎(CAH)的发病机理,其中免疫反应和结缔组织增生是决定该病发展的关键因素。一、免疫发病机理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理取决于病毒和人体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HBV本身并不直接损害肝细胞,因为健康的慢性HBsAg携带者,其肝细胞胞浆内有丰  相似文献   

14.
风湿病多是由T细胞或/和B细胞激活所致的临床综合征,病因大多不明。T细胞和B细胞激活涉及整个免疫系统的变化。新蝶呤(neopterin)是由人类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受到干扰素刺激后所产生,是反映细胞免疫活化程度敏感的标记物。新蝶呤的释放比T细胞增殖达高峰早3d,新蝶呤增高可早于特殊抗体产生约1周,因此新蝶呤可以作为一个早期炎症指标。现就新蝶呤在风湿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对病毒性肝炎的体液和细胞免疫研究已有不少报道。而有关其肠道局部免疫研究甚少。本文应用单向琼脂扩散法,对23例急性病毒性肝炎(简称急肝)患儿测定其粪便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简称SIgA),以了解急肝时肠道局部免疫情况,现将结果扼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余英豪 《医学信息》2001,14(9):598-598
据报道不同国家血液透析患者庚型病毒性肝炎 (HGV)的发生率为 3%~ 73% ,本文对一组血液透析患者 HGV感染状况及其与丙型病毒性肝炎 (HCV)感染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  10 8例血液透析患者 ,分别来自 2个不同的透析单位。男性 6 2例 ,女性 46例 ,平均年龄 5 6 .7岁 ,所有患者除常规实验室检查外 ,均采用巢式 PCR进行 HGV、 HCVRNA检测。结果  19例 (17.6 % )患者 HGV RNA阳性 ,同样 ,19例 (17.6 % )患者 HCV RNA阳性。其中 8例患者 HGV RNA阳性 (3组 ) ,11例单 HGV RNA阳性 (2组 ) ,11例单纯 HCVNA阳性 (3组 ) ,78例 …  相似文献   

17.
自然杀伤性T细胞(NKT细胞)是一种同时具有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T细胞部分表型及功能的细胞亚群。它们能将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连接起来,识别CDld-糖脂抗原,分泌细胞因子,参与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由于机体一些器官中(如肝脏)富含NKT细胞,因此NKT细胞在肝脏中的作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NKT细胞参与机体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免疫应答,它们一方面抑制病毒复制,另一方面引起肝脏的免疫损伤,因而研究NKT细胞及其在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的作用可以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肝脏疾患的血液中可检出免疫复合物(IC)。一般认为IC的生成是参与排除包括病毒在内的各种抗原,但IC本身引起的肝细胞损害亦有重要意义。肝脏疾病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及乙型肝炎等与IC有关,虽已有多篇报导,但就各型病毒性肝炎比较研究的报告尚未做出。这次作者根据急性病毒性肝炎各型患者血中IC值的观察结果,在甲型肝炎尤其是IgM型IC呈现高值,加以报告。本研究以能否定药物、酒精等参与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为对象。甲型及乙型肝炎的诊断,则分别根据IgM型的HA抗体(RIA法)、乙型肝炎表面抗原(RPHA法)或乙型肝炎核心抗体(RIA法)作出。非甲非乙型肝炎的诊断则在不能检出上述指标的情况下作出。以发病后12天内得以采血的标本为急性期,就甲型肝炎5例,追踪了由急  相似文献   

19.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及其与肝损害的关系,用酶联免疫法检测7例正常人和74例HBV感染血清sICAM-1。结果:重型肝炎(重肝)早、中、晚期,及轻、中、重度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sICAM-1,均显著高于正常人和无症状HBsAg携带者(AsC);CHB患者肝功能越差、其血清sICAM-1水平越高,而重肝患者肝功能越差、其血清sICAM-1水平也越低。表明:从AsC至重肝早期,血清sICAM-1水平随着患者肝损害的加重而升高,能较好反映肝组织炎症坏死程度,重肝患者血清sICAM-1水平随着肝衰竭的加重而降低。  相似文献   

20.
通过独特型-抗独特型(idiotype-anti-idi-otype,Id-anti-Id)反应进行免疫调节是Jerne在1974年提出的。20多年来,他的网络调节理论被不断丰富与发展,在许多领域里都对抗独特型抗体进行了研究和应用,例如:新一代疫苗的产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机理,肿瘤的治疗及作为生物受体研究的探针技术等。有关独特型-抗独特型反应的研究成果已用于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