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观察评价可吸收流体明胶与明胶海绵在腰椎退变后路手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自2016年8月至2017年5月在本科收治的腰椎管减压固定融合的后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流体明胶组28例中,男12例,女16例;明胶海绵组27例中,男12例,女15例;术中分别应用流体明胶和(或)明胶海绵止血,如果出血速度逐渐减慢至不再有明显的出血即认为止血成功,否则视为止血失败。记录止血3 min、5min的止血成功率,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自体血回输量、止血过程中的出血量、输血量,记录术前、术后2~3 d和术后5~7 d的BP、RBC、HCT、HB的变化,记录术后每天的引流量,记录全部的不良事件。结果全部病例至少随访1个月。明胶海绵组有18例3 min成功止血、3例5 min成功止血,流体明胶组有21例3min内快速止血,3例5 min成功止血。两组止血过程中的出血量差异明显(P=0.000);术前流体明胶组RBC和HCT小于明胶海绵组(P=0.038,P=0.030),术后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3 d流体明胶组收缩压比明胶海绵组高(P=0.005);流体明胶组的术后1 d和术后2~4 d的引流量均少于明胶海绵组(P=0.014;P=0.011)。结论与明胶海绵相比,可吸收流体明胶可以减少止血过程中的出血量,可以减少术后引流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脊柱外科术中止血剂。  相似文献   

2.
文题释义: 流体明胶SurgifloTM:是一种可吸收的止血明胶基质,是从猪皮中提取的明胶提取物,适用于在毛细血管、静脉和细小动脉等出血而依靠压迫、结扎或其他传统方法控制无效或不可行时的手术辅助止血(眼科手术除外)。 脊柱融合手术:是通过植骨和内固定等方式将原本活动的脊柱融合为一体的手术方式,在重建腰椎稳定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背景:止血是脊柱外科术中最重要的手术环节,目前普遍应用的明胶海绵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止血时间长,止血效果不理想,需要探索新的止血方法。 目的:比较流体明胶SurgifloTM与普通明胶海绵在腰椎融合手术中的止血效果。 方法:纳入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17年9至12月收治的98例腰椎融合手术患者,其中男52例,女46例,平均年龄54.32岁,所有患者均进行单节段L4/5腰椎融合手术,其中48例应用流体明胶SurgifloTM进行术中止血,50例应用普通明胶海绵进行术中止血。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3 min止血成功率、围术期血红蛋白变化等。 结果与结论:①流体明胶组手术时间短于普通明胶组[(105±26),(118±32) min,P < 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普通明胶组[流体明胶组:(156±57),(106±42) mL;普通明胶组:(204±62),(148±35) mL,P < 0.05],3 min止血成功率高于普通明胶组(94%,80%,P < 0.05),围术期血红蛋白变化量低于普通明胶组[(12.3±3.6),(22.8±4.3) g/L,P < 0.05];②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过敏反应、免疫排斥反应、术后延迟血肿等并发症;③结果表明,流体明胶SurgifloTM可显著减少腰椎融合手术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具有更好的止血效果。 ORCID: 0000-0002-0991-0591(覃文聘)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背景:很多临床资料及实验已验证单一的止血材料并不利于伤口愈合或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而两三种不同材料的复合提高了止血材料之间的优势和组织相容性。目的:探讨明胶海绵浸渍血凝酶溶液对腰椎骨折后路固定椎板减压患者出血量的影响。方法:纳入腰椎骨折需进行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去椎板减压手术患者50例,其中25例在关闭手术切口前将浸有血凝酶液的可吸收明胶海绵应用于去椎板减压后显露伤口中,为试验组;另25例在关闭手术切口前将单纯明胶海绵应用于去椎板减压后显露伤口中,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总体引流量、术后引流终止时间、住院时间、再入院人数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与结论:试验组总体引流量、术后引流终止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0 1)。两组病例随访期间无感染、硬膜外血肿或再入院患者,未出现与血凝酶浸渍可吸收明胶海绵相关的不良反应。表明在腰椎后路固定椎板减压手术操作中采用明胶海绵浸渍血凝酶溶液止血可显著减少患者的术后伤口引流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可吸收止血材料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综述了近年国内外主要的可吸收止血材料包括可吸收纤维蛋白胶、氧化纤维素、氧化再生纤维素、壳聚糖、α-氰基丙烯酸酯类组织胶、可吸收性明胶海绵和明胶纤维网、微纤维胶原和胶原纤维网、海藻酸钙纤维的组成、止血机理、止血性能、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展望了可吸收止血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对医生了解医用可吸收止血材料的止血特性、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充分发挥其止血效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对医用材料工作者进一步研究止血材料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几丁糖/海藻酸敷料止血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一种新型敷料:几丁糖/海藻酸敷料(本项目组自行研制,已申请国家专利)的止血性能。方法取新西兰兔4只,在背部两侧对称性剪5个直径1cm的圆型创口,分别与创面大小相当的几丁糖/海藻酸敷料和明胶海绵止血,观察与创面的粘附情况,记录出血时间:止血停止后,将几丁糖/海藻酸敷料和明胶海绵放入预先配制好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检测试剂中仔细清洗,用分光光度计在540nm波长处光度比色,测出的Hb光度吸收值表示出血量。结果几丁糖/海藻酸敷料与创面粘附较好,几丁糖/海藻酸敷料、明胶海绵组的出血时间分别为87.7±19.1妙、170.7±22.6妙,Hb光度吸收值分别为1.131±0.44、1.733±0.733,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数据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几丁糖/海藻酸敷料组明显优于明胶海绵组。结论几丁糖/海藻酸敷料具有较好的止血性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股骨髓腔内使用微孔多聚糖止血球止血,对于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初次单侧人工生物型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患者90侧。采用抛硬币法随机分为试验组(术中股骨髓腔内止血),对照组(不予股骨髓腔内止血)两组。两组均常规使用氨甲环酸(术前30 min,1g/100 mL静脉滴注,术毕术区灌注0.5 g/50 mL,术后6 h,1g/100 mL,静脉滴注)止血基础上,股骨髓腔内选用微孔多聚糖止血球止血。手术均采用后外侧入路(改良Gibson入路),由同一术者完成。结果术中股骨髓腔内止血组的总出血量、术中出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输血患者,均未发生感染,均有一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两组患者术后半年均无假体松动,术后半年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试验表明股骨髓腔使用微孔多聚糖止血球止血,能有效、安全地减少初次单侧人工生物型假体全髋关节置换的出血。  相似文献   

7.
胶原海绵作为止血和创面敷料的临床实验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本文就医用吸收性胶原海绵 (简称胶原海绵 )和明胶海绵在出血创面治疗上进行详细的临床实验对比。方法 对收治的 16 4例出血创面患者 ,按住院顺序和创面类型 (急性、手术止血和残腔填充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胶原海绵治疗 ,而对照组用临床上常用的明胶海绵。根据创面止血愈合时间及其疗效评价等级标准 ,判定两组间的差别。通过分析两种材料的组分组成差异 ,评价创面止血与修复作用。结果  87例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 97.7%(85 /87) ,明显高于 77例对照组的 6 2 .3%(48/77) ;实验组各类型出血创面的止血时间 ,明显短于相应的对照组 (P <0 .0 1)。结论 由I型胶原组成的胶原海绵与含有较多低相对分子量组分的明胶海绵相比 ,是临床上较优异的创面止血与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8.
可吸收止血材料目前在术中和术后创面渗血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研究可吸收止血膜在新西兰兔肝出血模型中的止血效果,评价可吸收止血膜的安全性和止血有效性。选择健康合格新西兰兔45只,随机分为3组。肝出血模型建立后,分别使用可吸收止血膜、壳聚糖基可吸收止血非织布(术益纱)进行止血,空白对照组不做止血处理。大体观察各组出血情况,记录出血时间及出血量。于术后第3、7和14天每个时间点用B超声波检查是否有血栓形成,每个时间点每组解剖5只家兔进行大体解剖检查、血栓观察、粘连观察评分、肝脏光镜下组织病理学检查。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可吸收止血膜具有止血较快、减少出血量的作用,使用后第14天无肉眼可见残留,不产生组织粘连、血管血栓现象,无明显全身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背景:尽管温敏性壳聚糖是壳聚糖的一种,但其止血效果、组织相容性及体内代谢吸收情况还需要验证。目的:探讨温敏性壳聚糖止血膜的止血作用、体内降解和组织相容性。方法:取SD大鼠48只,随机均分为4组,同时进行两种实验:1制作肝脏创面出血模型,其中3组分别采用温敏性壳聚糖止血膜、纤维素止血棉和明胶海绵止血材料贴敷大鼠肝创面止血,以不做任何处理的为空白对照。记录出血时间及出血量。2在上述3组大鼠的股四头肌内分别再植入对应的止血材料,空白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1,2,3,4,6周取两处创面行大体观察,术后4周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电镜观察。结果与结论:温敏性壳聚糖组、纤维素组止血时间和出血量少于空白对照组、明胶海绵组(P0.05)。温敏性壳聚糖止血膜于术后6周完全降解,纤维素止血棉于术后3周完全降解,明胶海绵于术后2周完全降解。温敏性壳聚糖组肝小叶结构完整,肝细胞结构基本正常,肿胀轻,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轻,电镜显示整个肝细胞外形结构清楚,细胞核无破损,细胞器良好;肌肉纤维结构完整,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轻,电镜显示肌纤维走向整齐,肌细胞核形态正常,细胞器良好。可见温敏性壳聚糖止血膜具有较好的止血作用和组织相容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在显微镜辅助下经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6月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人民医院骨科44例行ACDF的CS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20例,年龄34~69(51.4±10.2)岁。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传统ACDF组20例,31个节段;显微ACDF组24例,38个节段。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即刻以及随访3、6、12个月时的日本骨科学会颈椎病疗效评定标准(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椎间隙高度、颈椎Cobb角、临床疗效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显微ACDF组和传统ACDF组手术时间分别为(91.2±8.2)、(85.1±7.8)min,出血量分别为(50.1±10.5)、(80.2±11.2)mL,引流量分别为(20.2±13.7)、(30.5±11.5)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12、9.186、2.688, P值均<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及随访3、6、12个月的JOA 评分、NDI评分、VAS、椎间隙高度和颈椎Cobb角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0.435、419.723、21.037, P值均<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随访12个月,传统ACDF组和显微ACDF组临床疗效评价优良以上的占比分别为95.00%(19/20)和95.83%(23/24)。末次随访两组患者植骨均融合,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传统ACDF和在显微镜辅助下ACDF均能有效治疗CSM,但是同传统ACDF相比,显微镜辅助下ACDF的优势更明显,其手术视野清晰,术中止血彻底,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左旋聚乳酸可吸收骨钉经环氧乙烷灭菌和^60Co-γ辐照灭菌的效果。方法将左旋聚乳酸可吸收骨钉放人环氧乙烷灭菌器中灭菌,灭菌后将材料置于空气中静置5d,以清除残留的环氧乙烷;另将左旋聚乳酸可吸收骨钉采用^60Co-γ辐照灭菌装置灭菌,吸收剂量15kGy。然后对2种方法灭菌的骨钉分别进行性能表征。结果与左旋聚乳酸可吸收骨钉初始弯曲强度相比,经2种方法灭菌的骨钉弯曲强度均无明显下降(P〉0.05);与左旋聚乳酸可吸收骨钉初始分子量相比,经^60Co-γ辐照灭菌的骨钉分子量明显减小,下降约11%,表明材料发生降解;经环氧乙烷灭菌的骨钉分子量无明显变化,下降约3%,表明材料未发生明显降解。结论左旋聚乳酸可吸收骨钉以环氧乙烷灭菌为佳。  相似文献   

12.
13.
关节镜辅助下应用可吸收钉治疗Hoffa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应用可吸收钉治疗股骨Hoffa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1年7月~2006年1月,对7例Hoffa骨折在关节镜辅助下复位,以克氏针维持复位位置,再以可吸收钉固定骨折。所有患者术后辅助石膏后托外固定,切口拆线后去除石膏并行CPM功能锻炼。结果随访3~11个月,平均4.3个月,患者关节功能及骨折愈合良好。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应用可吸收钉治疗Hoffa骨折避免了切开关节,同时可以确切地监视骨折复位,术后患者关节功能影响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可吸收钉治疗髌骨横行骨折的优势与不足。方法回顾分析40例髌骨横行骨折患者采用可吸收钉固定髌骨,并对骨折愈合及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同时与40例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0例均获随访,时间为6~15个月(平均8.2月)。1例术后2个月因外伤导致髌骨再次骨折,其余均骨性愈合,无再移位,无伤口感染。根据胥少汀等疗效评级:优28例,良10例,差2例。两组病例膝关节功能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髌骨横行骨折采用可吸收钉内固定效果良好,但术后康复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5.
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法治疗髌骨横断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介绍治疗髌骨横断骨折一内固定木式。方法 55例闭合性新鲜骨折,两枚平行可吸收螺钉(全螺纹)固定后.可吸收缝线张力带法固定骸骨横断骨折。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随访3~10个月,膝尖节功能均选优良。结论 该法固定可靠.操作简单,避免再次手术取出内固定。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生物可吸收材料在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713例不同部位骨折采用生物可吸收材料进行内固定。结果随访3个月~4年,平均18个月,骨折全部临床愈合;功能评估优良率96.5%,并发症发生率4.3%,均为异物反应。结论生物可吸收材料是治疗骨折的有效方法,正确选择适应症和手术操作是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日本GRANDFIX刚子可吸收螺钉在治疗骨折应用的疗效及适用范围。方法对23例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结果进行随访。结果22例松质骨骨折术后一期骨性愈合,1例尺骨远段1/3斜形骨折术后骨折再错位行切开克斯针加可吸收线捆绑固定术骨折愈合,优良率95.7%。结论可吸收螺钉用于松质骨骨折内固定,特别是关节部位骨折,是理想的、可靠的材料;用于四肢长管骨骨折应慎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生物可吸收材料在骨折髓内固定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在31例短管状骨骨折治疗中使用可吸收棒及其缝合线的联合应用进行髓内固定。结果全组31例均获得骨性愈合,无一例发生骨折移位或骨不连。术后早期局部肿胀1例,手术部位积液1例,经对症治疗均获痊愈。结论可吸收材料(钉棒系统)对短管状骨的髓内固定,术后配合必要的短期外固定的方法是可行的。本组的疗效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用可吸收带线锚钉治疗Danis-Weber A型外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8例扭伤所致Danis-Weber A型外踝骨折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带线锚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将患者术前、术后视觉痛觉模拟评分(VAS)及美国足踝矫形协会的踝关节-后足评分进行统计比较,评价疗效,计算优良率。并对术后感染、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等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访6~15个月,平均随访9个月,所有患者均无感染,无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按美国足踝矫形协会的踝关节-后足评分标准评分,18例评分为80~96分,平均(87.4±2.3)分,疗效满意。结论采用可吸收带线锚钉治疗Danis-Weber A型外踝骨折,操作简单,固定牢靠,踝关节功能恢复好,且能避免二次取出手术。  相似文献   

20.
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三踝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PDLLA可吸收螺钉手术治疗三踝骨折9例,术后石膏固定4~6周。结果术中检查稳定性良好;9例患者均获随访,检查踝关节功能和术后不同时期X线,平均随访时间1年,所有骨折均临床愈合,无再移位,无伤口感染。根据国内王栋梁等综合功能评估标准,优8例,良1例,优良率达100%。结论可吸收螺钉为治疗三踝骨折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