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评价桡骨小头假体置换治疗不稳定性粉碎性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03年8月~2009年1月期间,对38例严重粉碎性桡骨小头骨折进行桡骨小头假体置换术,其中Mason III型骨折32例,IV型骨折6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40个月,平均23.9个月.肘关节屈伸平均131.5°/8°,前臂旋前/旋后平均76.5°/82°.3例遗留肘关节轻度疼痛,1例肘关节轻度外翻不稳.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平均91分,优29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92.1%.结论:桡骨小头假体置换治疗不稳定性粉碎性桡骨小头骨折,近期效果满意.适应证的掌握、术中假体的精确安装以及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炼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微犁钢板内固定与桡骨小头切除术治疗MasonⅢ、Ⅳ型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9月~2007年8月期间,笔者手术治疗32例成人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病例,其中MasonⅢ型26例,MasonⅣ型6例,根据临床具体情况随机分为2组,A组17例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B组15例采用桡骨小头切除术,术后定期随访,根据患者术后肘关节活动、疼痛、稳定性及肌力情况依照Broberg和Morrey的肘关节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32例患者随访10~24个月,平均15个月。A组优9例,良7例,可1例;B组优4例,良7例,可3例,差1例;A、B两组优良率分别为94.1%和73.3%,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结论与桡骨小头切除相比,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MasonⅢ、Ⅳ型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可获得较好的肘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和评估成人Mason—Ⅱ型和Ⅲ型桡骨小头骨折采用桡骨小头切除和切开复位SPIN螺钉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共有59例Mason—Ⅱ型和Ⅲ型桡骨小头骨折纳入研究。35例采用桡骨小头切除术(甲组),24例采用切开复位SPIN螺钉内固定方法(乙组)。平均年龄43岁和38岁,平均随访5.1年和1.3年。根据Broberg和Morrey评分标准,通过对患者的疼痛程度、活动范围、肌力和影像学资料评估肘关节功能。结果甲组平均伸肘丢失14.7°,屈肘132.1°,乙组分别为7.2°和134.4°。提携角甲组平均为8.5°,乙组平均为1.7°。和乙组相比,甲组伸肘、前臂旋前和旋后肌力明显下降(P〈0.01)。Broberg和Morrey评分甲组平均为80.6分,乙组平均为91.3分。(P=0.0035)结论:Mason—Ⅱ型和Mason—Ⅲ型桡骨小头骨折采用SPIN螺钉进行内同定治疗比采用桡骨小头切除术治疗能获得更大的活动范围,更好的肌力和更好的功能。结论支持我们建议Mason-Ⅱ型和Mason—Ⅲ型桡骨小头骨折采用SPIN螺钉进行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可吸收软骨钉治疗成人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倒打软骨钉固定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1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尺骨冠状突骨折2例,肱骨小头骨3例,肱骨外侧髁骨折1例。按照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BEPS)标准及X线片评估疗效。结果完整随访9~38个月,平均17.8个月,12例骨折均愈合,临床愈合时间2~4个月(平均2.5月)。BEPS评分平均92.9分(68~100分),疗效优8例,良2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83.3%。随访中无神经深支损伤、无切口感染及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无骨折块移位、血肿、积液、窦道形成、桡骨小头溶骨性变化等并发症。结论可吸收软骨钉内固定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简单、方便,操作时间短,损伤小,内固定较稳定,可避免二次手术痛苦,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及总结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手术切开复位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4年2月我科治疗的59例桡骨小头骨折病人临床资料,其中男36例,女23例。年龄19~55岁。骨折类型采用Mason分型:Ⅱ型33例,Ⅲ型26例。均采用肘关节后外侧Kocher切口,术中根据桡骨小头骨折情况采用多枚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术后早期制动3~4周后逐渐加强患肢功能练习,并分别于术后第1、3、6、9、12个月定期门诊随访并摄X线片,按Metaizeau等的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估,并对相关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切口愈合率100%,末次随访时按Metaizeau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总体优良率94.9%,其中33例MasonⅡ型桡骨小头骨折中,优32例,良0例,可0例,差1例,优良率97.0%;26例MasonⅢ型桡骨小头骨折中,优23例,良1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2.3%。术后共2例患者发生相关并发症(3.4%),分别为桡骨小头缺血性坏死1例(1.7%),内固定失效1例(1.7%),均二期手术治疗。结论 可吸收棒在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内固定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可在体内溶解吸收,且操作简便,勿需二次手术取出,可减少患者心理和生理负担以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背景:目前,治疗不稳定的粉碎性桡骨小头骨折的方法主要为切开复位内固定和金属桡骨小头假体置换两种,均有成功的病例报道,但同时都存在不足。目的:比较桡骨小头假体置换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粉碎性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分析45例不稳定性粉碎性桡骨小头骨折病例,分别给予桡骨小头假体置换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Broberg and 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及两组内固定后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纳入患者均获得1-5年随访,平均随访2.8年。按照Broberg and Morrey评分,假体置换组平均90.1分,并发症发生率13.6%,切开复位组平均76.8分,并发症发生率47.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相比较,桡骨小头假体置换治疗不稳定性粉碎性桡骨小头骨折可获得更好的关节功能和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erbert螺钉和微型锁定接骨板在桡骨小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2015年3月收治21例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其中MasonⅡ型13例,MasonⅢ型8例。7例采用Herbert螺钉固定,8例采用微型锁定接骨板固定,6例采用Herbert螺钉+微型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分析其手术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术后6个月按Mayo评分评测肘关节功能:优13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0.5%。结论 Herbert螺钉固定及微型锁定接骨板对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能使患者获得良好的复位和坚固的内固定,是安全、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桡骨小头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0.8%,约有1/3患者合并关节其他部位损伤,1954年Mason根据平片将其划分为三型:Ⅰ型为小片骨折,无移位;Ⅱ型骨折有移位;Ⅲ型为粉碎骨折,后来增补Ⅳ型骨折为合并肘关节脱位。而已有的治疗方案常为:Ⅰ型:石膏外固定;Ⅱ型~Ⅲ型:采用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Ⅲ型~Ⅳ型:采用Herbert螺钉加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针对粉碎比较严重的Ⅲ型-Ⅳ型桡骨小头骨折,我院自2008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微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背景:MasonⅡ型以及骨折块较大的的Ⅲ型桡骨小头骨折多采用切开复位金属内固定物治疗,但金属内固定材料大多需二次手术取出,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采用可吸收钉棒也可治疗桡骨小头骨折,且因其价格较低及无需二次手术取出的特点,具有独特的优势。目的:比较可吸收棒与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MasonⅡ或Ⅲ型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MasonⅡ和Ⅲ型桡骨小头骨折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实验组采用可吸收棒内固定,对照组采用Herbert螺钉内固定。结果与结论:其中79例患者获随访,平均随访34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实验组患者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可吸收棒与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MasonⅡ或Ⅲ型桡骨小头骨折的疗效近似,但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可以避免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因此在内固定材料选择上建议优先选用可吸收棒。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向克氏针治疗桡骨小头骨折Mason Ⅲ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9年3月~2012年3月收治单纯桡骨小头MasonⅢ型骨折24例,男性15例,女性9例,年龄23~45岁,均为MasonⅢ型骨折,采用肘后外侧切口,复位骨折后采用多向克氏针固定。结果随访12周~1年,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骨不连发生。经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MEPS)评分,24例中优16例,良4例,中4例,差0例。结论多向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小头Mason Ⅲ型骨折损伤小,固定可靠,费用低廉,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2006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25例桡骨头粉碎性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未见桡神经损伤、腕部畸形等并发症.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36个月,平均(25±1)26个月.肘关节功能根据Broberg和Morrey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优14例,良7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4%.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可吸收棒治疗青少年桡骨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6月~2012年4月收治的9例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青少年患者施行切开复位可吸收棒内固定,术后2周开始功能锻炼,定期随访复查X线,按Broberg和Morrey的肘关节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本组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按Broberg和Morrey的肘关节评分标准:优7例,良2例。结论可吸收棒治疗青少年桡骨头骨折疗效确切,操作简单,便于肘关节早期活动,不需二次手术取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适应症、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的39例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三部分骨折15例,四部分骨折24例,采用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对术后肩关节功能和术后疼痛程度等进行随访对比观察。结果本组病例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32个月,平均24个月,Neer评分:优15例,良18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4.6%。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疗效满意,术中假体的正确植入、肩袖的有效修复、大小结节的正确重建以及个体化的早期关节功能锻炼,是确保术后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长柄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A2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8月~2013年4月对我院30例A2型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男12例,女18例,年龄74~98岁,平均年龄79.5岁。按AO分型:A2.1型20例,A2.2型4例,A2.3型6例。均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切口入路,使股骨粗隆间解剖关系基本恢复,置入长柄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术后5~7天下床活动。结果随访12~24个月,骨折复位良好,患者生活能基本自理,优良率83.3%。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可缩短卧床时间,及早行患髋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无柄髋关节置换治疗中青年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中近期疗效。 方法 对19例中青年股骨头坏死患者19髋采用无柄髋关节置换术,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述分析。 结果 19例患者疗效满意,术后随访6~65个月,按Harris评分为平均(89.4±6.5)分。优13例,良5例,中1例。优良率为 94.7%。 结论 无柄髋关节置换术,适用于中青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晚期患者,中近期疗效好,能有效保存骨量,但远期效果有待长时间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肘关节前方入路微型钢板内固定联合外侧Kocher入路桡骨头置换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科收治和采用肘关节前方入路微型钢板内固定联合外侧Kocher入路桡骨头置换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8例病例资料。其中男7例,女1例;年龄20~47岁,平均28.3岁;患者均为单侧损伤,右侧损伤5例,左侧3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按Regan-Morrey分型:Ⅰ型1例,Ⅱ型5例,Ⅲ型2例;桡骨头骨折按Mason分型:Ⅲ型5例,Ⅳ型3例。均采用肘关节前方入路微型钢板内固定联合外侧Kocher入路桡骨头置换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切口愈合、骨折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应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MEPS)评定肘关节功能。结果本组获随访10~23个月,平均15.7个月,所有8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均获得临床愈合。未见神经、血管损伤及肘关节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根据患者肘关节的运动功能、稳定性、疼痛和日常活动等情况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MEPS)评估手术疗效:优3例,良4例,中1例,优良率87.5%。结论采用肘关节前方入路微型钢板内固定联合外侧Kocher入路桡骨头置换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具有术中显露充分、固定可靠及手术时间短等优势,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证实桡骨头骨折旋前复位石膏固定的可行性,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作者解剖观察了7例成人上肢标本,依据学观察结果,用旋前复位石膏固定法治疗了33例桡骨头骨折,结果:其中26例患者获较为理想的复位。解剖学研究证实,前臂屈曲位旋前时桡骨外移,肱二头肌松弛,肱桡关节间隙增大,均利于复位。结论:经临床应用和解剖学研究证实,旋前复位治疗桡骨头骨折可大大提高桡骨头骨折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文题释义: 全肘关节置换:主要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损伤性关节炎、肘部骨缺损引起的肘关节不稳定、肘部骨折畸形愈合及其他肘关节手术失败后的患者。目的是恢复肘关节功能,维持屈伸肘关节30°-130°和肘关节105°的旋转活动,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 桡骨头骨折:多发生在平地跌倒或体育运动时致伤。跌倒时,肘关节伸直并在肩关节外展位手掌着地,使肘关节置于强度的外翻位,导致桡骨头猛烈地撞击肱骨小头,引起桡骨头骨折。桡骨头骨折主要临床表现是肘关节功能障碍及肘外侧局限性肿胀和压痛,尤其前臂旋后功能受限最明显。 背景:在治疗桡骨头骨折时,切开复位内固定不可避免的存在如骨不连和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导致肘关节慢性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了降低手术并发症及提高手术成功率,桡骨头置换应运而生。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比较关节置换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Mason Ⅲ,Ⅳ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差异。 方法:检索国内外于1999年至2019年3月发表的临床对照研究,无论是否采用随机及盲法。所检索的数据库包括Embase、PubMed、Central、Cinahl、PQDT、中国知网、维普、万方、Cochrane Library、CBM等数据库。手工检索杂志目录以及参考文献,努力查找灰色文献,如未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中的章节等。同时不限制语言,搜索所有相关文献,必要时进行翻译。选择前臂旋转活动度、前臂屈伸活动度、术后关节功能评分、术后影像学评估结果、术后并发症及翻修例数等5个结局指标,力求全面细致地比较关节置换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Mason Ⅲ,Ⅳ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差异。 结果与结论:①依据以上检索策略,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01篇;②通过阅读文题和摘要,排除与研究目的不相关的文献146篇,初筛出155篇相关文献;进一步阅读全文,并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查,最终纳入7篇外文文献;③在Beoberg-Morrey评分系统[95%CI(7.96,23.14),P < 0.000 1]、屈伸活动范围方面[95%CI(3.72,13.13),P=0.000 4]、前臂旋前活动度[95%CI(2.09,3.18),P < 0.000 01]、旋转活动范围方面[95%CI(2.80,17.45),P=0.007],桡骨头置换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并且桡骨头置换后并发症发生例数少于切开复位内固定[95%CI(0.15,0.57),P=0.000 3],其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④结果表明,在治疗Mason Ⅲ,Ⅳ型桡骨头骨折时,桡骨头置换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 ORCID: 0000-0002-6444-9769(程才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