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对佛山市三水区牛栏岗出土的一具明代古尸骨骸进行人类学鉴定和塑化保存。方法依据古尸骨骸相关骨的骨性标志、牙齿磨耗程度特征和长骨的长度等参数,按邵象清、吴汝康等的人体测量方法,对古尸骨骸的性别、年龄和身高等进行鉴定;并采用生物塑化技术对该古尸骨骸进行塑化保存。结果该骨骸为女性、年龄为25~30岁之间、身高为152cm左右;经塑化保存一年多来效果良好。结论该古尸骨骸的鉴定和塑化保存对研究佛山市明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物塑化技术是长期优质保存出土古尸骨骸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鸦片战争将士遗骸鉴定与塑化保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虎门大角山炮台保卫战将士遗骸进行鉴定和塑化保存。方法 依据遗骸的骨性标志、牙齿磨耗程度等特征,应用体质人类学人体测量方法,进行人种、性别和年龄等的鉴定;采取本室获得的专利技术,对其中的25具遗骸进行塑化保存。结果 所鉴定的67例遗骸均属黄色人种,均系男性青、壮年,具有部队官兵群体特征;塑化的25具遗骸外观、颜色、光泽、质地、抗压抗碎性能明显加强。结论 此批遗骸的清理和鉴定,为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虎门大角山炮台保卫战鲜为人知的历史空白提供了实物见证;塑化保存的将士遗骸,将成为建设中的虎门鸦片战争(纪念馆)供后人凭吊的实物标本。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东莞市石排镇李家坊双人墓出土的两具明代古尸骨骸进行人类学鉴定和塑化保存。方法依据古尸骨骸的部分骨性标志、牙齿磨耗程度特征和长骨长度等参数,按邵象清、吴汝康等的人体测量方法,对古尸骨骸的性别、年龄和身高等进行鉴定;并采用生物塑化技术对古尸骨骸进行塑化保存。结果骨骸M1为男性、年龄为55~65岁之间、身高为160cm左右;M2为女性、年龄为45~55岁之间、身高为155cm左右。经塑化保存一年多来效果良好。结论两具骨骸的鉴定和塑化保存对研究东莞市明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物塑化技术是长期优质保存出土古尸骨骸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东莞新石器时代“蚝岗人”遗骸的鉴定和保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对东莞市南城蚝岗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一具人体遗骸进行人类学鉴定和保存。方法 依据遗骸骨块尚存的骨性标志、长骨长度和牙齿特征等参数 ,按邵象清、吴汝康等的人体测量方法 ,对遗骸的性别、年龄、身长和人种等作出鉴定 ;并因地制宜进行了原地原位封存。结果 该遗骸属男性、死前年龄约 4 0~ 4 5岁、身长约 16 6 、人种为蒙古人种南亚类型 ;原地封存至今效果良好。结论 该遗骸的鉴定和保存为距今 5 0 0 0年的广东最早人类村落遗址“珠三角第一村”提供了确凿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5.
东莞明代古尸的鉴定和塑化保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对东莞出土的 2具明代古尸进行清理鉴定和塑化保存。方法 详细剖检并用体质人类学的测量方法对性别、年龄、身高等进行鉴定 ;用组织学方法对器官组织结构进行光镜检查 ;用直接涂片法和飘浮沉淀法镜检肠道寄生虫卵 ;应用本室获得的国家发明专利技术对此 2具古尸进行塑化保存。结果 男性古尸死时年龄约 5 0岁、生前身高约 1 70m、出土时体重 4 5kg ,女性古尸死时年龄约 80岁、生前身高约 1 5 8m、出土时体重 2 2kg ;组织学检查 ,男性古尸部分横纹肌镜下可见肌纤维胞核、女性古尸子宫平滑肌镜下可见肌纤维胞核 ;男性古尸肠道镜检可见华支睾吸虫卵、鞭虫卵和蛔虫卵 ,女性古尸肠道除上述虫卵外 ,还可见布氏姜片虫卵 ;此 2具古尸经塑化保存数年 ,外观、质地至今完好如初。结论 此 2具古尸的鉴定和保存对东莞明代历史发展的研究有重大意义 ;现代生物塑化技术是长期优质保存古尸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生物塑化技术是上世纪70年代末诞生的一种生物标本保存技术.在引进、消化和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我们成功地将该技术应用于生物类出土文物的保存和展示领域,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一种文物的塑化保存方法".近年来,应用生物塑化专利技术对珠三角地区出土的部分生物类文物进行保护和展示,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文物塑化保存和展示对传承和...  相似文献   

7.
明代古墓骨骸及随葬品塑化保存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探索生物类文物优质保存的新途径.方法 应用现代生物塑化技术,对明代古墓出土的骨骸和随葬品如木梳、拐杖、竹筒等样品进行塑化.结果 塑化后的骨骸、木梳、拐杖和竹筒等样本性能近似塑料,外形、大小等与塑化前基本保持一致,色泽、坚韧性等较塑化前有所改善.经1年观察,质量完好.结论 应用现代生物塑化技术处理和保存生物类文物样品,是一条简便易行质量可靠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鹤山明代古墓骨骸及馆藏服装文物塑化保存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包括骨骸和服饰在内的生物类文物标本优质保存的新途径。方法 采取本室获得正式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对鹤山市出土的明代古墓骨骸和陪葬品木梳、发簪及馆藏的民族服装进行塑化保存。结果 塑化后的骨骸、木梳、发簪和服装等文物具有类似塑料的性能 ,表面的色泽花纹、外形大小等与塑化前保持一致 ,硬度和柔韧性较塑化前有所增强 ,经 2年跟踪观察 ,外形质地完好如初。结论 本专利技术是保存生物类文物标本的一条新途径 ,既适用于新出土的骨骸和陪葬品 ,又适用于馆藏的绵织品等生物类文物  相似文献   

9.
生物塑化技术是由德国解剖学家哈根斯教授于1978年发明的一种技术,主要用于生物类标本的塑化保存。目前.生物塑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和解剖学教学领域。尽管生物塑化技术对标本的保存效果得到广泛认可,但是对塑化标本保存效果的评价多见于标本的大体水平,而对塑化后标本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研究较少。因此,探究生物塑化技术对组织结构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生物类文物标本塑化保存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折了我国生物类文物保存研究的现状和开展对生物类文物保存研究的紧迫性 ;介绍了引用现代生物塑化技术对生物类文物标本进行塑化保存的经验 ;提出了今后进一步完善对生物类文物长期优质保存研究、开发和应用的设想与展望。  相似文献   

11.
制作塑化标本的大体解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塑化标本不需用福尔马林液保存,无毒无味,且使用时间长。现在尸体材料来源越加困难,标本经塑化后使用和保存对教学和科研都非常有益,这也是人体解剖学标本发展的一个趋势。现有的技术资料对标本的塑化过程已有详尽介绍[1,2]。故本文重点介绍为制作塑化标本进行的...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人体塑化标本制作技术的引进和应用,人体标本保存技术有了新的发展。笔者参考塑化标本制作技术~([1])和简易人体塑化标本制作法~([2]),对传统甘油半干燥人体标本保存技术进行了改进。主要是在标本保存最后阶段用自制塑化剂替代防腐明胶,取得了较好的封存效果,由于采用了传统甘油半干燥技术和塑化技术结合的方法,使得制作的标本既具有手感软、  相似文献   

13.
正生物塑化技术是上世纪70年代末德国Hagens[1]发明的一项组织保存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解剖学、生物学、临床医学和艺术等相关领域。生物塑化过程是将生物组织中的水分和脂类用多聚物替代的过程。根据所用的多聚物不同,分为硅橡胶、多聚化乳胶、聚酯共聚体和环氧树脂4种技术[2]。P45断层塑化技术属于生物塑化中的聚酯树脂技术,由隋鸿锦教授[3]于2003年发明。运用该技术制作的塑化断层标本具有干燥、无毒、不变形、便于手持观察等特点,还实现了透明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脊椎动物皮毛塑化标本的制做技术。方法利用生物塑化技术,将羊驼、马、鲨鱼经过选材、测量、固定、剥皮、鞣质、生物塑化等流程,完成脊椎动物皮毛塑化标本的制作。结果标本不仅具有生物塑化标本无毒无味、便于保存的特点,还能更好的展示脊椎动物的内部结构和主要特征,同时还能展示动物的皮毛,使标本形态逼真、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15.
出土古尸的塑化保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和方法:采用生物塑化保存技术,通过固定、脱水、真空浸渗和硬化成型四个基本步骤同侧的舌下前置核塑化保存一具400年前的明代古尸标本。结果:塑化后的古尸标本保持了原有的形态,重量增加,色泽有明显的改善。软组织尚有弹性,无味无毒性,表面干燥,可以直接触膜,达到不需特殊条件可以长期保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蒋福贵 《解剖学研究》2001,23(2):186-187
生物塑化技术是将高分子化合物和真空物理学与生物学相结合 ,用于处理、保存和研究生物标本的一种技术。经生物塑化技术处理后的标本呈干燥透明状态 ,无毒无味 ,具有一定韧性和弹性 ,不破坏标本原形和组织器官和位置关系 ,是目前形态学研究中具有较好性能和广泛用途的新方法 ,受到了国际上较为普遍的承认 ,并得到了推广。该技术是由德国汉德堡大学解剖学研究所哈根斯于 1978年发明的 ,并在国外获得广泛应用。如Taguchi[1] 等专家论述了生物塑化技术是将硅胶或环氧树酯浸入有机体的一种保存解剖物质的新技术。我国在 1996年 ,大连医科…  相似文献   

17.
由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国家发明专利的“一种文物塑化保存的方法”,是由广东药学院等单位组成的项目组在引进、消化、吸收新兴的现代生物塑化技术的基础上研发而成、适用于古尸及其它生物类文物长期、优质保存的新技术。经文物单位数年的应用证明,采用此项专利塑化保存的古尸及生物类文物,无毒、无刺激性,外形、质地、物理性能等特征保持和出土时一致,实现了文物的零距离接触,便于包装、运输和展览,利于发挥历史文物在推进广东文化大省建设中的瑰宝作用。此项专利技术,大幅度地提升了古尸和生物类文物保护的科技水平。鉴于其具有传统的保存方法不能比拟的优点,被誉为是古尸和生物类文物保存技术领域中的重大突破,为更充分地开发和利用我国丰富的历史文物资源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8.
法医人类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华 《解剖学研究》2002,24(4):298-300
目的本文对法医人类学在最近20多年来在人体骨骼的种族、性别、年龄、身高和其他个体特征的鉴定和推断;个人的识别和认定;牙龄、肤纹、毛发的鉴定;微观水平的个人识别;以及计算机技术应用等方面的进展作概略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环江毛南族女性体重、足长与身高的关系,为法医学、人类学及临床医学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对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533例25~70岁毛南族女性体重、足长、身高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按年龄分组计算出各组体重、足长、身高的均数,求出体重、足长与身高的相关系数,相关系数分别为体重与身高介于0.39~0.53之间,足长与身高介于0.56~0.71之间,体重、足长与身高高度相关。结论由此推算出10个回归方程并对其验算。  相似文献   

20.
仫佬族小学生同身寸与身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仫佬族小学生同身寸长度与身高的关系,为法医学、体质人类学和生长(年龄)解剖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测量了654例7~12岁发育正常的仫佬族小学生的同身寸和身高,并作直线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按年龄、性别分组得出各组身高和同身寸长。男性各年龄组及女性8~、9~、10~、11~、12~岁组同身寸长与身高间呈正的直线相关。并求出了仫佬族小学生由同身寸长推算身高的回归方程。结论通过身寸长可推算身高,与苗族资料比较,既有相似,又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