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髌骨骨折后应尽可能使之解剖复位,牢靠固定,早期活动。钢丝环扎加张力带内固定能使骨折块向中心会聚起到复位固定作用,具有骨折块能得到较好的复位、固定牢固并合理、减少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的优点。我院自2003年至2008年采用钢丝环扎加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可吸收线环扎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可吸收线环扎张力带与钢丝环扎、Magnuson钢丝、AO张力带钢丝和Weber改良张力带钢丝固定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取20具新鲜膝关节标本,随机分为5组,制成骨折模型,分别用5种方法固定,用膝关节生物力学试验机KJ一20型测定5种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骨折断端分离1.0mm为固定失败.结果5种内固定方法均能满足1KN股四头肌收缩力,可吸收线环扎张力带与其它内固定方法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可吸收线环扎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具有优越的生物力学性能和良好的骨折断端稳定性,免除了二次手术之苦,扩大了手术内固定的适应范围,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髅骨切除.  相似文献   

3.
4.
李伟 《医学信息》2010,23(18):3401-3402
目的总结钢丝环扎加克氏针张力带在髌骨骨折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对47例髌骨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7例,术后随访8~18个月,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按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1],优35例,良11例,可1例。结论钢丝环扎加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疗效确切,简便易操作,费用低廉,术后关节并发症少、内固定物取出简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6.
吕世和  王厚成  程平 《解剖与临床》2006,11(4):278-278,280
目的:探讨钢丝环扎加改良“8”字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钢丝环扎加改良“8”字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治疗68例髌骨骨折。术后石膏外固定2~6周。结果:68例患者随访6个月-3a,根据胥少汀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本组疗效优69%、良31%。结论:钢丝环扎加改良“8”字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是治疗髌骨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我科自2005年~2006年共收治髌骨骨折95例,符合改良张力带钢丝固定的93例,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空心加压螺钉结合钢丝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采用空心加压螺钉结合钢丝张力带进行治疗髌骨骨折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从而对其临床疗效及价值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术后对研究对象随访3~12个月,60例患者均获得临床愈合,并无疼痛、感染和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而且膝关节屈伸均可超过90o。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为8~12w。结论应用空心加压螺钉结合钢丝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临床效果满意。其既具有传统术式的优点,又克服了克氏针固定在康复训练中的一些不利因素。同时提高了固定的牢固性和稳定性,且并发症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双枚空心钉“8”字形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方法、优缺点、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8例髌骨横行骨折患者采用双枚空心钉“8”字形张力带制丝内固定的疗效。结果经6个月~3年随访,所有8例患者骨折均顺利愈合,其中:优5例,良2例,可1例。结论在生物力学方面双枚空心钉“8”字形张力带钢丝固定力量强、具有初始加压作用;其成小比镍钛记忆合金聚髌器低,比克氏针“8”字形张力带钢丝高:对髌骨横行骨折治疗效果妤;但由于两枚空心钉吃骨量人,故最佳手术适应症为髌骨横行骨折,严重粉碎性髌骨骨折为手术禁忌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钢丝环扎、髌骨爪、多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方法资料选择医院2010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粉碎性髌骨骨折患者145例,分为I、Ⅱ、Ⅲ三组,I组50例行钢丝环扎固定术,Ⅱ组38例行髌骨爪固定术,Ⅲ组57例行多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术,并对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作回顾性分析与比较。结果Ⅲ组多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术的临床治疗总优良率较显著于I、Ⅱ组钢丝环扎及髌骨爪固定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认为,多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的疗效要优于其他术式,且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值得临床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1.
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治.一疗89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术后观察骨折愈合时间,X线片关节面平整程度,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66.5d,X线片示关节面平整度良好,术后关节功能优良率达92.2%。结论:该术式手术适应证较广,操作简便,复位固定满意,疗效确切,是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天鹅型记忆接骨器治疗肱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阐明天鹅型记忆接骨器(swan-like memory compressive connector,SMC)应用于肱骨骨折治疗的生物力学基础。方法通过轴向拉伸试验、三点弯曲试验、扭转试验三种生物力学测试方法建模,对比分析肱骨中段骨折天鹅型记忆接骨器和8孔钢板治疗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结果轴向拉伸试验得出载荷-应变曲线及拉伸强度,加载1000N时的SMC与钢板固定的强度分别为2.21MPa和2.35MPa,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定位移与刚度得出载荷-位移曲线及轴向刚度,加载1000N时的SMC与钢板固定的轴向刚度分别为465N/mm和424N/mm,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点弯曲试验得出弯矩-挠度曲线及弯曲刚度,弯矩在5N·m时SMC固定组与钢板固定组的刚度分别为18.59N·cm/(°)和17.84N·cm/(°),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扭转试验得出扭矩-扭角曲线及扭转刚度,SMC固定组与钢板固定组在最大扭矩下的扭转刚度分别为302.11N·cm/(°)和287.07N·cm/(°),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固定的稳定性接近钢板组。结论天鹅型记忆接骨器治疗肱骨骨折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锁骨骨折三种内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性能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新研制的防滑锁骨钉在锁骨骨折内固定中的生物力学性能 ,并与传统的 4孔钢板和克氏针内固定方法进行比较 ,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 9具成人新鲜锁骨标本 ,行中外 1/ 3处锁骨骨折模型 ,分别采用防滑锁骨钉 (PSCN) ,4孔钢板 (4SP)和克氏针 (KP)三种内固定方法固定 ,运用实验应力分析手段测试各组试件的生物力学特性 ,并进行比较。另设正常锁骨标本组以作对照。结果  (1)三点弯曲强度测量 ,4SP和PSCN组均接近正常标本 (P >0 0 5 ) ,而KP组与正常标本组相差显著 (P <0 0 5 ) ;弯曲刚度测量结果具有相似的规律性。(2 )扭转强度和刚度测量表明 ,4SP和PSCN与正常标本无显著性差异 ,而比KP固定来得优越 (P <0 0 5 )。 (3)拉伸试验表明 ,4SP和PSCN内固定抗拉强度和刚度优于KP内固定 (P <0 0 5 ) ;抗拔力PSCN明显优于KP内固定 (P <0 0 5 )。 (4 )PSCN内固定应力遮挡小 ,明显优于 4SP(P <0 0 5 )。结论 PSCN在强度和刚度上均明显优于KP内固定 ,与 4SP相接近 ,且应力遮挡小 ,是当前锁骨内固定的理想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骨盆骨折S_1螺钉结合棒板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采用自行研制的S1螺钉结合棒-板内固定系统治疗骨盆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新鲜的冷冻尸体骨盆标本10具,造成C1~3骨盆骨折模型,分别应用S1螺钉结合棒-板内固定系统、S1螺钉结合Galveston技术内固定、骶骨棒、骶髂关节螺钉、前路重建钢板等内固定方法固定,采用实验应力分析方法对其力学性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骨盆骨折采用S1螺钉结合棒-板内固定系统,其强度、刚度、稳定性均接近正常骨盆,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O.05),与其它内固定方法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S1螺钉结合棒-板内固定系统治疗骨盆骨折,其强度、刚度最佳,优于其它内固定方法,是一种理想的新型内固定器械.  相似文献   

15.
髋臼后壁骨折内固定稳定性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髋臼后壁骨折后不同内固定方法的固定强度 ,以确定最理想的内固定方法。方法 左右配对的18具髋关节标本随机分成三组 ,在髋臼后外缘与坐骨大切迹间的中点截骨 ,建立髋臼后壁大块骨折模型。用临床常用的两枚皮质骨螺钉 (CS)、髋臼重建钢板 (RP)以及重建钢板 +两枚皮质骨螺钉 (RP +CS)三种内固定方法分别固定每一组骨折 ,然后屈髋 90°对模型分别进行生物力学测试 ,测量各组骨折块的分离位移以及分离 3mm时的载荷 ,以比较每一种内固定方法的固定强度。结果 载荷下 ,髋臼骨折块的分离位移随载荷的增加而增大 ,统计显示CS组与RP、RP +CS组间差别具有显著意义 (P <0 .0 1) ,而RP组与CS +RP组之间差别无意义 (P >0 .0 5 )。结论 髋臼后壁骨折内固定以RP较为理想 ,单纯CS力量不足以维持骨折块的稳定 ,而在RP之外再加两枚CS并不能增加内固定强度 ,反而增加了手术创伤及难度  相似文献   

16.
记忆合金三维内固定系统治疗髋臼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明按髋臼解剖学特点与镍钛合金的特性而设计的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acetabulartridimentionalmemoryalloyfixationsystem,ATMS)应用于髋臼骨折治疗的生物力学基础。方法从稳定性及头臼对应解剖与应力分布两个方面进行研究。6具成人新鲜骨盆股骨标本左右侧两两对应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造成髋臼骨折模型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将骨折块复位,直视下分别用ATMS及重建钢板与螺钉紧密固定。制作可多向调节的万能旋转加载夹具,按前屈、后伸、直立三种状态从100N至500N进行加载,比较两组在经度及纬度方向的位移,分析髋臼骨折ATMS固定的稳定性;在直立位状态加载至500N,利用压敏片计算髋关节在前屈、后伸、直立三种状态下两组头臼接触面积及接触应力,分析髋臼骨折ATMS固定后头臼之间的解剖关系与应力分布状态。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不同载荷、不同髋关节状态下测得的数据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ATMS应用于髋臼骨折固定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头臼对应解剖关系与应力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17.
鹰嘴钩钢板与张力带钢丝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鹰嘴钩钢板和张力带钢丝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两种方法治疗尺骨鹰嘴骨折36例,其中鹰嘴钩钢板16例,张力带钢丝组20例。随访2至24月(平均17.6月),根据术后X线片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定疗效。结果平均骨折愈合时间7周。鹰嘴钩钢板组优13例,良2例,可1例。张力带钢丝组优18例,良2例;两种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鹰嘴钩钢板与张力带钢丝一样是治疗尺骨鹰嘴骨折较理想的有效方法,可针对骨折类型的不同而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不同长度齿突骨折螺钉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 收集20具新鲜成人枢椎标本,按齿突螺钉固定技术钻孔形成针道,模拟齿突II型骨折,测量齿突端针道长度,置入螺钉后测试旋入力矩、最大轴向拨出力和刚度测试,解剖观察钉道骨质构成。结果 钉道长度8.3mm~12.3mm,钉道长度与螺钉最大拔出力相关回归分析:相关系数r=0.28, 回归方程式:Y=156.69+67.97X (Y::钉道长 X:拔出力),大于10mm和小于10mm两组间旋入力矩、最大轴向拨出力和刚度t检验无统计学上差异(P>0.05),齿尖部由皮质骨构成。结论 齿突长度和骨折端的稳定度关系不密切、与最大轴向拨出力成正比关系但并不显著,短于1cm的齿突对螺钉仍有较好的把持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数字散斑法测试钢板螺钉的位移,为临床上分析螺钉断裂之原因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取6根成人防腐股骨标本,于股骨干中点横行锯断,制造股骨干中段骨折模型。将骨折标本进行复位并使用10孔钢板加压固定,骨折线两端各使用5枚螺丝钉固定。设计成10种状态进行对比测量锁钉位移,分别是:a.模拟骨折愈合后的受力状态(钢板固定后,未锯断);b.骨折后加压钢板坚强内固定组;c.在b组基础上近端去一枚螺丝钉;d.在c组基础上远端去一枚螺丝钉;e.在d组基础上近端去一枚螺丝钉;f.在e组基础上远端去一枚螺丝钉;g.在f组基础上近端去一枚螺丝钉;h.在g组基础上远端去一枚螺丝钉;i.在h组的基础上近端去一枚螺丝钉;j.在i组基础上远端去一枚螺丝钉。在200 N、500N(牛顿)拉力下,电子万能试验机加载测量,相关软件计算位移。结果(1)螺丝钉1与10、2与9、3与8、4与7、5与6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选择6孔以上的钢板,以减少由于钢板的强度损失所引发的螺钉断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试新型动力内固定系统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的稳定性效果。方法选取人新鲜尸体胸腰段标本制作L_2椎体爆裂骨折的模型,测试新型动力内固定系统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的稳定性效果。结果动力内固定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与骨折状态相比,屈伸及侧屈方向的ROM均显著减小;旋转方向的ROM虽也显著减小,但明显大于完整状态。结论新型动力内固定系统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能够维持胸腰段爆裂骨折在屈伸及侧屈方向的稳定性,但在旋转方向上不足以提供足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