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骨自优化方程获得稳定解的条件的非线性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普遍将描述骨再造过程的微分方程看作有多个自由度的非线性动力系统 ,它相对优化目标不断变化 ,可以导致很多组可能解。因此关于理论解稳定性条件的分析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的目的是阐述非线性动力系统分析的数学方法应用于一种骨自优化控制方程 ,研究该骨再造方程的全局稳定性。分析了两个理论模型 :两单元模型和 2× 2单元模型 ,该模型特点是其中各个单元的应力、应变都是相关的 ,这样与实际有限元模型更加接近。以朱兴华等[1] 提出的高阶非线性骨再造速率方程作为控制方程 ,重点考察其中再造率系数B(t)取为指数形式和引入非线性再造方程的阶数时 ,骨自优化方程获得稳定解的条件。并以两个经典的二维平面问题作为算例 ,与上述两个模型的理论分析结果进行对比 ,使分析得到的结果得以确认。这种模型的数学分析方法对于研究骨再造控制过程所采用的这一复杂的非线性动力系统中的有关生理参数的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骨表面再造数值模拟在人工股骨头假体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工股骨头假体植入技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植入假体存在远期等工发症,从而导致手术失败。对于引起松动的主要原因,通常人们认为是磨损磨屑和应力遮挡所造成的骨质吸收。因此,对人工股骨头假体植入物的结构进行优化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骨再造理论与有限元结合的方法,用计算机模拟人工股骨头假体植入股骨的再造行为,用截面吸收率和抗弯截面模量损失率定量分析假体所产生的应力遮挡效应,骨再造理论采用变能密度作控制变量的表面再造理论,有限单元采用二十节点等参数等单元。结果表明:在所讨论的假体模型中,三种围领形式的假体产生的骨吸收仅相差4%。三种长度直柄的假体所产生的骨吸收相差近30%,直柄长度的变化对应力遮挡效应有更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人工股骨头假体植入技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植入假体存在远期松动等并发症,从而导致手术失败.对于引起松动的主要原因,通常人们认为是磨损碎屑和应力遮挡所造成的骨质吸收.因此,对人工股骨头假体植入物的结构进行优化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骨再造理论与有限元结合的方法,用计算机模拟人工股骨头假体植入后股骨的再造行为,用截面吸收率和抗弯截面模量损失率定量分析假体所产生的应力遮挡效应.骨再造理论采用应变能密度作控制变量的表面再造理论,有限单元采用二十节点等参数单元.结果表明在所讨论的假体模型中,三种围领形式的假体所产生的骨吸收仅相差4%.三种长度直柄的假体所产生的骨吸收相差近30%,直柄长度的变化对应力遮挡效应有更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加压钢板、微型钢板等作为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但是在临床使用及动物实验中一些学者发现,钢板固定的局部会出现骨质疏松、骨量减少、骨的强度下降等现象;甚至造成再骨折。并推测,这是由于钢板对骨的应力遮挡作用造成的。因此,探求与揭示下颌骨团定局部力学环境的改变。对优化设计及合理地使用固定装置、以期达到完美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有限无法对下颌骨体部、下颌角及髁状突颈部骨折,在不同的咬合力作用下、在骨愈合的不同时期,采用加压钢板(DCP)、加压钢板十张力带钢板(DCP  相似文献   

5.
张新文  孙根胜  杨庆余 《医学信息》2006,19(8):1424-1426
目的 评估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战压与内固定手术的疗效。方法 对1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前入路环锯或开槽扩大,显微镜下对致压物施行潜行性减压,植骨后钢板内固定,随访6~48个月。结果 术后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15例,好转2例,无死亡或症状加重。植骨块融合满意,钢板固定无松动,螺钉无松脱。结论 本术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减压彻底,植骨块融合,内固定钢板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6.
背景:锁定加压钢板结合了传统钢板和支架原理,即头部有锁定螺纹的螺钉和钢板锁钉孔构成的内固定支架锁定单元,又有传统螺钉和动力加压孔构成的内固定支架加压单元,在骨折的内固定治疗方面具有很多优势。 目的:分析锁定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以及在胫骨骨折治疗中的疗效。 方法:锁定加压钢板是依靠钢板与螺钉的成角稳定性和螺钉与骨之间的把持力来实现骨折内固定的。骨髓腔细小时应避免螺钉尖端损伤近端皮质的骨螺纹,应更换为双皮质自攻螺钉至少在对侧骨皮质获得把持力。骨质疏松植入螺钉,由于单皮质骨螺钉产生的工作长度减少,在所有骨折块均使用双皮质自攻螺钉,以提高螺钉工作长度。当长骨轴线与钢板对线不良时,要么打入长自攻螺钉,要么改变角度打入标准螺钉。锁定加压钢板应选择适宜的长度,钢板的长度取决钢板跨越比和钢板螺钉密度,钢板与螺钉间的应力还受螺钉数量和位置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锁定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可应用于骨干或干骺端的简单骨折、粉碎性骨折、关节内及关节周围骨折、骨折延迟愈合、闭合或开放截骨术和不适合髓内钉固定的骨干骨折,对于骨质疏松骨折和假体周围骨折的内固定有很好的成角稳定性和把持力。锁定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骨干骨折均取得满意的疗效,符合生物力学固定原理。需要术者熟练掌握锁定加压钢板的内固定技术,避免由于失误导致内固定的失败。  相似文献   

7.
人工股骨置换术后股骨再造预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骨截面面积吸收率和抗弯截面模量损失率反应力遮挡效应,采用骨再造理论和有限元(Finite element,FEM)相结合的方法,用计算机模拟人工股骨植换术后股骨的再造行为,从而定量的分析人工股骨头对股骨的应力遮挡效应。骨表面再造采用BRSS97程序。有限元模型采用正常股骨的受力状态为模型一,带颈领的人工股骨头骨水泥固定骨受力状态为模型二。结果表明,人工股骨头对骨产生的应力遮挡,股骨发生骨吸收,人工假体柄中段近端区域骨吸收严重。其骨截面积吸收最大,其截面吸收率最大为31.33%,抗弯截面模量损失率最大为54.58%。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撬拨复位跟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撬拨复位跟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22例,术后随访。结果 22例获得随访,均达临床愈合,按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优良率90.9%。结论熟练掌握跟骨解剖结构,不断提高手术技巧,采用撬拨复位跟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临床常用的骨折固定器械有钢板、螺丝钉、髓内针(棒)和外固定器械4种类型。 1 钢板钢板是骨折内固定材料中用途最广的一种器械,也叫骨钢板.钢板分为许多不同的型号、大小、厚度和形状,这些形式的钢板借助简单对抗或压缩力以实现骨折片的固定。高硬度钢板用于形成一期骨愈合.低硬度钢板在骨愈合过程中允许骨有生理性负重。在制做钢板的金属材料中,钛的弹性模量是钢的50%,其相对刚度接近于骨,所以它对消除固定物遮挡效骨折碎片间可产生剪切力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长骨表面再造仿真中死区控制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研究了在采用骨再造理论和有限元法相结合的骨再造仿真中”死区”控制模型问题。提出了常数-线性模型和常数-抛物线模型。  相似文献   

11.
剖宫产率与围产儿病死率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与新生儿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对15年剖宫产率与新生儿病死率、窒息率进行回顾性分析;再按剖宫产率水平分4个组:A(<15%)、B(≥15%)、C(≥20%)、D(≥25%),进行组间x2检验.结果15年剖宫产率与新生儿窒息率呈负相关(P<0.01);死产率与剖宫产率比较两者呈负相关(P<0.01);早期新生儿病死率与剖宫产率呈负相关(P<0.01);死胎率与剖宫产率比较两者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提高剖宫产率,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母婴的病死率与病率,但盲目升高剖宫产率不但不能有效的进一步降低围产儿病死率反而对母体带来许多危害.建议适时的行剖宫产手术.  相似文献   

12.
宠物与儿童社会情绪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宠物对儿童社会情绪的影响。方法:用自编问卷对197名养宠物犬的儿童及其家长和205名不养宠物的儿童及其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养宠物犬的儿童与不养宠物的儿童在社会情绪三个指标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相比不养宠物的儿童,养宠物犬的儿童孤独感更少((?)~2=39.15,P<0.001),其报告单独在家感到孤独的占12.0%,不感到孤独的占80.2%,而不养宠物的儿童分别为38.7%、52.2%;养宠物犬的儿童分享倾向更强((?)~2=8.20,P=0.017),其报告非常愿意和他人分享的占82.2%,只和喜欢的人分享的占14.7%,不愿意分享的占3.1%,而不养宠物的儿童分别为72.8%、25.7%、1.5%;养宠物犬的儿童更愿意照顾幼小儿童((?)~2=25.88,P<0.001),其报告非常愿意照顾他人的占40.1%,愿意的占49.7%.不愿意的占10.2%,而不养宠物的儿童分别为23.7%、47.4%、28.9%。此外,儿童与宠物亲密程度的诸多指标与分享倾向及照顾幼小儿童倾向正相关(r=0.17~0.35,P<0.05或P<0.01或P<0.001),与孤单感倾向负相关(r=-0.20~-0.23,P均<0.01)。结论:宠物与儿童社会情绪的发展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值得重视,应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20年剖宫产率及指征的变迁与围产儿死亡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近20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迁以及与围产儿死亡的关系。方法对20年来剖宫产病例资料分为前后两组(1984-1993年和1994—2004年)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984~1993年平均剖宫产率为27.41%,而1994—2004年的剖宫产率高达43.28%,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胎儿窘迫在前10年的剖宫产指征中居第二位原因,占18.18%,在后10年中,该指征已跃居为剖宫产的第一位原因,占31.05%,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社会因素导致的剖宫产从0.76%增加到4.76%(P〈0.01)。差异有显著性;但两组的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为10.67‰和13.79‰,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胎儿窘迫的过度诊断和社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剖宫产率,但围产儿死亡率并未下降。  相似文献   

14.
健康成年人的静息平均心率,总是在最高心率的黄金分割数附近的数。(1)在年青时的心率几乎等于黄金数。(2)随年龄的增加,心率跟黄金数的接近程度逐步从靠近到远离的方向变化。(3)从心率的比值和黄金数的偏差程度准确地划分人生的发育期、成熟期、衰老前期及衰老期。  相似文献   

15.
The 5,10,15,20-tetrakis(1-methyl 4-pyridinio) porphyrins (TMPyP), a photosensitizer used for photodynamic therapy of cancers (PDT), were linked to carbon dots (CDots) to form the conjugates of CDot–TMPyP by the electrostatic force. The 415 nm emission band of CDots was well overlapped with the absorption band of TMPyP, so that the Cdots in conjugates can work as donor to transfer the energy to TMPyP moiety by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FRET) with an FRET efficiency of 45%, determined by the fluorescence lifetime change between the free CDots and conjugated CDots. The two-photon absorption cross section (TPACS) of TMPyP is as low as 110 GM and the TMPyP thus be not suitable for two-photon PDT. Whereas the CDots have high TPACS, and their TPACS are excitation wavelength dependent with the maximum value of 15000 GM at 700 nm. Therefore, the conjugates of CDot–TMPyP were explored for two-photon excitation (TPE) PDT. The two-photon image of CDot–TMPyP in Hela cells was clearly seen under the excitation of a 700 nm femto-second (fs) laser. The singlet oxygen production of CDot–TMPyP was also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TMPyP alone under TPE of a 700 nm fs laser. The in vitro PDT killing was further achieved with CDot–TMPyP by TPE of the 700 nm fs laser. Particularly herein the low power density of fs laser from unfocused laser beam was successfully used to carry out the TPE PDT, because of the high TPACS of CDots.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CDot–TMPyP conjugates are promising for TPE PDT and needed to investigate further.  相似文献   

16.
颈椎不同位置时矢状径及截面积的解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选择颈椎后路手术的最佳体位,观察颈椎不同位置时椎管内结构的变化。方法:解剖颈椎标本7具,屈曲时观察椎间盘、后纵韧带、硬膜、脊髓、黄韧带、椎板的变化,并在中立位和屈曲30°时将石蜡灌入椎管内,测量颈椎矢状径及截面积的大小。结果:颈椎中立位和屈曲30°时椎管矢状径和截面积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颈椎屈曲30°时椎板重叠少,椎骨间后侧间隙增大,手术操作简便,采用坐位行颈椎后路手术是一种较好的手术体位  相似文献   

17.
颞下间隙的横断层解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颞下间隙疾病的影像诊断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成人尸头颈部20例作连续横断面,观察颞下间隙及邻近结构的解剖学关系,利用游标卡尺及求积仪分别测量其长径、横径和面积。结果:颞下间隙的横断面呈不规则形,经颧弓、下颌头、冠突和茎突末端层面的面积分别为:(197.5±1.63)mm2(左)、(204.6±1.77)mm(2右),(617.3±2.03)mm(2左)、(620.1±2.16)mm(2右),(1037.5±3.32)mm(2左)、(1031.5±3.22)mm(2右),(347.8±1.89)mm(2左)、(343.5±1.84)mm(2右),两侧颞下间隙及邻近结构呈对称性,断面长径、横径和面积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自茎突至翼突内侧板后缘或翼突外侧板前缘的连线可区分颞下间隙与咽旁间隙,翼外肌、茎突、翼突内侧板和翼突外侧板是CT等影像诊断的重要解剖学标志。结论:颞下间隙的横断层解剖对颞下间隙肿瘤等疾病的影像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微米级大鼠断层图片数据集,建立高精度的大鼠动脉血管的三维模型,为各种监测鼠血管组织形态变化的试验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一套高分辨率大鼠断层切片图像数据集,使用半自动交互方法对动脉血管进行分割,使用改进的移动立方体(marching cube,MC)算法,在一台IBM图形工作站上对80 GByte大小的血管图片数据集进行重建。结果建立了完整的高精度大鼠动脉血管的三维表面模型,能显示出0.4mm大小的微细血管。结论该大鼠动脉血管三维模型可以为观测试验鼠血管组织形态变化提供一个立体的空间比较标准。  相似文献   

19.
剖宫产率及指征变化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迁对围产儿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对10年间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993至1997年剖宫产率为30.34%,显著低于1998至2002年的45.30%r,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在剖宫产指征中,妊娠并发(合并)症始终处于第1位,社会因素上升为第2位,头盆不称为第3位,胎儿窘迫为第4位。围产儿死亡率1993至1997年为16.85%。,1998至2002年为17.79%,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产儿死亡率,但随着剖宫产率的进一步升高,围产儿死亡率并未随之下降。因此,应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Caesarean delivery is an essential surgical skill within the primary care setting aimed at reducing maternal morbidity and mortality.ObjectivesTo determine the rate and indications for caesarean deliveries with a view to improving on the service delivery in the study area.Methods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all caesarean deliveries over a five-year period, January 1st, 2012 to December 31st, 2016.ResultsA total of 2321 deliveries were recorded during the study duration and 481 of them were through caesarean section (CS) giving a caesarean section rate of 20.4%. The rate was higher in the multigravida 255 (53.1%). The commonest indication for caesarean section was previous caesarean section 131 (27.2%). Emergency caesarean delivery accounted for 278 (57.8%). Only 16 (3.3%) stayed more than five days postoperatively while the rest, 465 (96.7%), stayed less than five days. There was a gradual yearly increase in rate from 12.1% in 2012 to 19.5% in 2016.ConclusionThe rate of CS in this study has shown a gradual yearly increase with emergency CS having a higher percentage. Early diagnosis and referral of high-risk pregnancies from peripheral hospitals could reduce emergency CS among the study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