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在外源病原微生物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分泌物 免疫激活状态下的粘附特性,考察不同的细菌浓度对中性粒细胞粘附性的影响。材料与方法:采用微管吸吮技术测量大鼠中性粒细胞经不同浓度金黄色葡萄菌及其分泌物刺激后与内皮细胞的粘附特性。结果:中性粒细胞经金黄色葡萄球菌免疫激活后与内皮细胞的粘附力和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高,但随着细菌浓度的提高而表现出饱和效应。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分泌物(培养液)处理中性粒细胞中,其与内皮细胞的粘附力和对照组比较却有所降低。将经细菌处理后的中性粒细胞分离出再与内皮细胞黏附,黏附力增加幅度更大。结论:中性粒细胞经金黄色葡萄球菌免疫激活后粘附分子表达增加,但金黄色葡萄球菌分泌物可能对中性粒细胞粘附分子表达起抑制作用。在此过程中,内皮细胞可能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分泌物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及其粘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建立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方法 ,研究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粘弹性。我们取大鼠肺周边组织 (宽度不应大于 1.5 mm) ,将组织剪成 1.5 mm× 1mm× 1mm的组织块 ,贴入无菌的 2 5 cm3培养瓶 ,每瓶 10~ 15块 ,同时加入含 2 0胎牛血清、肝素 90 U/ml、L-谷氨酰胺 4mmol、青霉素 10 0 U/ml和链霉素 10 0 μg/ml的 DMEM培养基 3ml,放入 37℃二氧化碳培养箱中静置培养 ;8h后翻转培养瓶 ,6 0 h后取出肺组织块 ,接着继续培养 2~ 4d后进行传代。最后消化分离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用微管吸吮系统研究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粘弹性。结果显示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 ,细胞呈鹅卵石镶嵌状排列 ,状如梭形或多角形 ,大小均匀 ,胞核清晰 ,呈卵圆形 ,胞浆丰富 ; 因子相关抗原免疫荧光染色呈阳性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弹性模量 K1 =49.3± 9.2 Pa、K2 =73.2±2 4.8Pa、粘性系数 μ=19.2± 7.2 Pa.s。这些结果表明用组织块法培养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是可行的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表现出较大的刚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LPS诱导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与(PMN)的粘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100ng/mlLPS刺激PMVEC0、2、4、6、8h或10ng/ml、50ng/ml、100ng/mlLPS刺激6h ,检测PMVEC -PMN粘附率、PMVECICAM -1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EMSA方法检测NF -κB的活化。并通过加入An ti_ICAM -1抗体或活化阻断剂观察对PMVEC -PMN粘附率的影响。结果PMVECICAM -1的表达及与PMN的粘附与LPS的刺激呈时相 -剂量依赖方式。LPS的刺激迅速活化NF -κB ,60min达到高峰 ,后逐渐下降。Anti-ICAM -1抗体、PDTC能显著降低PMVEC -PMN粘附(P<0.001)。结论LPS刺激诱导NF -κB的活化 ,启动ICAM -1的合成表达 ,从而导致PMVEC -PMN的粘附增加  相似文献   

4.
补体C5a对中性粒细胞和肾小球内皮细胞粘附行为的影响(摘要)齐洁1朱锡华1C5a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为机体重要的炎症介质和过敏毒素。C5a除了参与机体免疫防御还参与了多种疾病的病理变化,并在病变中起了重要作用。C5a的各种生物学效应均通过C5aR介导...  相似文献   

5.
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是炎症反应时中性粒细胞向炎症中心聚集以激活一系列杀菌机制的重要环节,此粘附过程由三类粘附分子介导,而切应力在粘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本文对炎症反应时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过程,血流切应力在此粘附过程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并指出有待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肺癌细胞与胞外基质选择裱衬表面粘附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粘附特性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作者力图揭示人肺癌细胞相应的生物力学和生物流变学特征,采用微管吸吮技术定量测定体外培养的低转移人肺腺癌(PAa_)细胞和高转移人肺巨细胞癌(PG)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重要组份胶原蛋白IV和层粘连蛋白(LN)的粘附力学特性。结果表明:与胶原蛋白IV裱衬在的粘附力,在PA,aPG细胞均较裱衬前增加,但在较低胶原浓度(1.00ug/ml,2.00ug/ml)时PAa细胞的粘附力增加幅度大于PG细胞,与LN和固定浓度(2.00ug/ml)胶原蛋白IV的复合裱衬面的粘附力为PAa细胞大于PG细胞,在较低LN浓度,PAa(0.625ug/ml),PG(0.625ug/ml,1.25ug/ml)细胞粘附力相对降低,尤以PG细胞中的降低程度和幅度为大,因此,癌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粘附和去粘附行为主要通过膜受体介导,从而影响癌细胞生物学特性及侵润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前认为 ,内膜增生并不局限于粥样斑块部位 ,而突出表现在正常血管段 ,它是对球囊扩张或成形术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1 ] ,即环向过度牵张对内皮细胞 (EC)的作用。因此 ,本研究通过一种模拟血管持续过度扩张的体外细胞模型 ,对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 ,以及其与中性粒细胞的粘附性进行了研究 ,旨在探讨在过度环向牵张条件下 ,上述病变发生的分子机制。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成年SD大鼠 1只 (雄性 ,体重 30 0 g左右 )由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动物实验研究中心提供。出生婴儿脐静脉由上海长海医院妇产科提供。ParafilmTM 为美国N…  相似文献   

8.
切应力作用下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是炎症反应时中性粒细胞向炎症中心聚集以激活一系列杀菌机制的重要环节 ,此粘附过程由三类粘附分子介导 ,而切应力在粘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本文对炎症反应时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过程、血流切应力在此粘附过程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了综述 ,并指出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大鼠烧伤血清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骨架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应用免疫荧光技术 ,通过观察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细胞骨架 (F -actin)动态分布变化 ,进而从形态学的角度阐述烧伤血清对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将EVC304细胞以1×105/ml接种在微孔小皿上 ,培养24~48h后开始实验。烧伤休克动物模型参照本室赵克森教授的方法。动物分组 :(1)正常组 :将大鼠浸于室温水浴 ;(2)烧伤组 :将大鼠浸于100℃水中20s ,分别于烧伤后24h收集血液制备烧伤血清 ,而后进行过滤除菌 ,56℃灭活支原体备用。制备成含30 %烧伤血清DMEM培养基后分别培养内皮细胞 (对照组细胞培养基用正常大鼠血清制备 )2、4、6、8、12、24h。F_actin对染色方法先用2 %的多聚甲醛、0.5 %TritonX -100混合PBS液固定和膜打孔20min、洗涤 ,罗丹明 -鬼笔环肽 (2u/ml,MolecularProbes)染色40min,PBS洗3次 ,最后用NikonTE300荧光倒置显微镜镜检 ,Kodak200胶卷照相。结果F_actin的变化 :正常组F_actin主要分布在细胞的周边 ,胞内也有少许丝状纤维 ,细胞体积比较大呈自然轮廓 ;烧伤血清刺激后2h的细胞F_actin分布明显混乱 ,有的细胞有应力纤维形成 ;4h刺激组上述现象更明显 ,并且有部分细胞有丝状伪足形成 ;6h、8h结果相似都表现为有明显的应力纤维形成 ,加上有明显丝状和板状伪足都形成 ,大部分细胞轮廓变园变  相似文献   

10.
采用消化法分离并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 ,并将HUVEC接种在ParafilmTM 上培养后 ,将ParafilmTM 扩张5 0 % ,在体外模拟血管的过度扩张。将分离的中性粒细胞用TNF(10 0 0U ml)作用 30min ,加入到扩张后的内皮单层中以未处理的中性粒细胞作为对照。采用染色法测定中性粒细胞与内皮单层的粘附率 ,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粘附分子ICAM 1和E selectin的表达。结果正常内皮细胞单层与中性粒细胞只有少量的粘附 ,扩张 5 0 %后的内皮细胞单层与中性粒细胞的粘附明显增加 ,与激活的中性粒细…  相似文献   

11.
肿瘤细胞和胞外基质之间的黏附特性与肿瘤的侵袭转移有密切关系。作者从细胞周期的角度,采用微管吸吮技术和细胞同步技术研究了不同细胞周期肝癌细胞与I型胶原裱衬表面的黏附力学特性。结果表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秋水仙碱顺序阻断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双阻断后释放培养的方法可分别获得G 1期和S期肝癌细胞,平均同步率分别为74.09%和90.39%;在研究剂量和时间范围内,肝癌细胞与I型胶原的黏附力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S期肝癌细胞和I型胶原的黏附力值与G 1期和未同步组(对照组)相应值比较明显降低。结果提示:肝癌细胞经血道转移的侵蚀细胞间质阶段,G 1期细胞可能起更重要的作用。这一研究对全面认识肝癌的转移机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肝细胞粘弹特性及其与细胞骨架结构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微管吸吮技术研究了正常原代胎肝细胞和肝实质细胞癌细胞的粘弹特性。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细胞松驰素D和秋水仙素等两种细胞骨架干扰剂对HFH粘弹特性的影响。作者对这一结果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3.
迟路湘  吴泽志  龙勉 《微循环学杂志》2003,13(1):10-10,22,F003
目的 :在已建立的心肌细胞力学模型基础上 ,进一步了解增龄对心肌细胞流变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微管吸吮技术观察培养的乳鼠、成年鼠心肌细胞的粘弹力学特性。结果 :成年鼠心肌细胞的三个粘弹性系数K1 、K2 和 μ均大于对应的乳鼠心肌细胞的值 ( 6 2 6 .5± 2 2 5.3vs 4 0 7.9± 137.9,32 1.4± 191.0vs 2 2 9.3± 139.6 ,81.3±6 3.1vs 50 .0± 14 .5) ,且二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5~ 0 .0 1)。结论 :成年鼠心肌细胞较乳鼠心肌细胞更不易发生变形 ,随着年龄的增长 ,心肌细胞刚性增强 ,细胞变形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4.
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建立简单有效地获取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的培养方法。方法从实验动物、培养基、植块方法、胎牛血清浓度等方面对植块培养法进行改进,应用W istar雄性大鼠的肺组织,进行PMVEC的原代培养并传代培养;通过倒置显微镜、扫描、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结果体外培养的大鼠PMVEC呈梭形或多角形,形成单层后呈典型的鹅卵石样或铺路石样排列,获得的血管内皮细胞纯度较高,抗Ⅷ因子阳性反应,成功建立了PMVEC的原代培养方法。结论改进的植块培养法简便、可靠,获得的PMVEC纯度高,生长状态良好,保持了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可用于其功能特性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慧云  穆祥  丁库克  李莉  郭洋  董小黎 《微循环学杂志》2011,21(1):3-5,80,83,77
目的:探索一种简便易行、可培养出高纯度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方法:1月龄SD大鼠,解剖得到大脑皮质,密度离心法获得较纯的脑微血管段后进行原代培养,传代采用差速消化和贴壁方法进行纯化。通过形态学观察及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荧光检测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密度离心法分离出的大量微血管段呈"串珠样"结构,培养24h可见短梭形、多角形细胞,8~10天基本融合。第2代细胞经免疫荧光染色,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呈阳性,阳性率达90%。结论:原代细胞采用低分子量葡聚糖加Percoll密度离心法、传代细胞采用差速消化和差速贴壁法纯化可成功培养高纯度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6.
Articular cartilage undergoes severe loss of proteoglycan and its constituent glycosaminoglycans (GAGs) in osteoarthritis. We hypothesize that the low GAG content of osteoarthritic cartilage renders the tissue susceptible to pathological vascularization. This was investigated using an in vitro angiogenesis model assessing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to GAG-depleted cartilage explants. Bovine cartilage explants were treated with hyaluronidase to deplete GAG content and then seeded with fluorescently tagged human endothelial cells (HMEC-1). HMEC-1 adherence was assessed after 4 hr and 7 days. The effect of hyaluronidase treatment on GAG content, chondrocyte viability, and bio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extracellular matrix was also determined. Hyaluronidase treatment reduced the GAG content of cartilage explants by 78 ± 3% compared with that of controls (p < 0.0001). GAG deple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ly more HMEC-1 adherence on both the surface (superficial zone) and the underside (deep zone) of the explants (both p < 0.0001). The latter provided a more favorable environment for extended culture of HMEC-1 compared with the articulating surface. Hyaluronidase treatment altered the immunostaining for chondroitin sulfate epitopes, but not for lubricin. Our results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articular cartilage GAGs are antiadhesive to endothelial cells and suggest that chondroitin sulfate and/or hyaluronan are responsible. The loss of these GAGs in osteoarthritis may allow osteochondral angiogenesis resulting in disease progressi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DM)对心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的影响。方法: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及SD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结合高能量饲料诱导DM模型。分为4组:正常SD大鼠组(SD组)、SHR组、单纯DM组(DM组)与自发性高血压合并DM大鼠组(SHDM组)。电镜观察各组心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eNOS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结果:SHR、DM和SHDM组心肌毛细血管超微结构明显改变,包括内皮细胞水肿,细胞膜向管腔内呈指状突起,管腔狭窄、不规则等,这些现象在DM组与SHDM组更明显。与SD组比较,SHR组基底膜稍有增厚,但无显著性差异(31.31±4.19nmvs28.64±3.62nm,P>0.05),而DM组(46.58±5.32nm)和SHDM(51.50±4.62nm)组基底膜显著增厚(与SD及SHR组比较,均P<0.01)。SHDM组心肌组织eNOS表达显著低于SHR组及DM组。结论:高血压与DM共存时对心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及功能有协同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18.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及其在单核细胞粘附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和纯化方法 ,探讨内皮细胞的透明质酸对于单核细胞粘附的作用。方法 :用两次植块法分离狗和大鼠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通过粘附实验 ,观察单核细胞在内皮细胞单层上的粘附。结果 :第二次植块 3天后 ,内皮细胞自肺组织块边缘迁出 ,2周后内皮细胞生长形成单层。在扫描电镜下 ,内皮细胞表面有许多微绒毛和小凹。用透明质酸酶消化内皮细胞表面的透明质酸后 ,粘附的单核细胞数显著减少。结论 :两次植块法是一种理想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和纯化方法。微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透明质酸促进单核细胞的粘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